第6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去病谢过,喝了一口,还是向摊主打听弘义宫。摊主摇摇头道:“不知公子与两位先生从何处来?长安城里都知道弘义宫如今是太上皇的居所,三位是要去求见太上皇?”
  “啊?!”霍去病不由惊呼,李渊成了太上皇,那新皇帝是谁??他转头看向卫青,目露些许恐慌,握惯兵器的手端着茶碗都在微微发颤。
  “老、老丈。”他镇定心神赶忙道:“我们几年前去西域行商,最近才回转,不知当今年号几何?”
  摊主是个好人,他们那模样确实表现得啥都不知道,看来的确是出去太久了。
  “现在是贞观四年,当今的天子就是昔日的秦王殿下。”
  一句话让跳到嗓子眼的心重新落回肚中,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霍去病哈哈笑出声,回过头道:“舅舅你听见了吗,当今的皇帝是秦王。”
  卫青亦是高兴颔首,唯独不太了解李世民真正身份的刘彻皱眉,这舅甥俩在打什么哑谜呢。
  谢过摊主后,三人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入长安,先找一家客舍下榻。
  长安的达官贵人都聚集在几个坊中,朝堂政治清明,臣子也都磊落。因此很容易就能打听到那些官员具体家住何地。
  既然是指环将他们带来此处,应该还是和李世民有关,只是他如今在皇城之中,要与他相见没有往日那样容易。霍去病略一想,心中有了计较,他对这里最熟,安顿好卫青和刘彻后自己独自出门,循着问到的路线左转右转来到长孙无忌的府邸,把指环交给管事请他转递给长孙大人。
  长孙无忌是当今皇后的嫡亲兄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攀上关系的。管事一瞧来人长身玉立,器宇不凡,一袭黑衣虽朴素但用料却十分考究。况且他还拿出一枚十分贵重的玉指环。管事不敢怠慢,躬身将他请进正厅喝茶稍坐,转头派家仆把东西送到还没放衙回府的长孙无忌手上。
  长孙无忌仔细端详这枚指环,眼皮立时一跳,这东西怎么跟世民手上的那枚如此相像,几乎是一模一样。又听家仆说是登门的客人给的,转念一想世民也没出宫啊。况且家里人都认得他,怎么还会用指环来表明身份。
  长孙无忌越想越糊涂,当下便拜别同僚赶紧回府,走到院中遥见厅中负手站着一人。
  那人听闻脚步声回头,一双熠熠黑眸眼角上挑微微含煞,与几年前相比多了面容几分成熟,周身气质依旧凛然,整个人都像是一柄锋利的剑。
  那人微笑,看到长孙无忌时些微一愣,心中暗道:哇,这吃得也太好了。随即抬手对长孙无忌施了一礼,意气风发,犹似少年。
  “长孙大人,许久不见。”
  “霍公子?!”
  第51章
  当初霍去病的突然出现和离去始终是个谜。那段时间,唐军中的将士都能看出来他与李世民关系亲密。但在秦王府最艰难的那几年,有些对他印象深刻的曾想过去找他,却始终未曾听说他一星半点的消息。
  而李世民的反应更为模糊,他的这个「发小」才思敏捷兼具不凡武艺,李世民那次夜救李勣结果反被围,后来还是霍去病和尉迟敬德率军把他和李道宗救了出来。随同的一行人都亲眼见得霍去病纵马挥剑进退自如,那冷峻的眼神,杀伐果断气势,这哪是个乡野小民能有的,分明就是个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大将。
  秦王向来惜才,断不会让一个人才就这样白白溜掉,魏征拒绝他的招揽转而投奔息王可让他不爽了很久。在遇到霍鹞件事上就轻飘飘让人走了,并且如此突然,理由也有些牵强,摆明不想多谈。
  时至今日,突然离去的人又再次出现,依旧是要找李世民,那模样也不像是来投奔的,真要形容的话,霍鹞明面上不提,言语中无不透露他其实很想了解李世民近况,似乎很担心他。
  长孙无忌摁下一肚子疑惑同霍去病简单交流一会儿,问清楚他现在落脚何处后派家仆送人回去。然后自己赶在宫门落钥前进宫面圣。
  李世民刚在立政殿与长孙无忧和孩子们一起用完晚膳,回到甘露殿在宫人伺候下更衣,准备写写诗消食。刚写了一句,外殿的宫人快步来报长孙大人求见。李世民稍稍挑眉,脑中迅速筛过一遍今日政务,确定并无大事,也许是突发急事,便命宫人速速宣人进殿。
  天气不热,从甘露殿门口进入内殿不长的路程愣是给长孙无忌走出一脑门的汗。
  李世民忍不住扑哧笑大舅哥日渐富态的脸被热得皱成包子,抿住不停上翘的唇角从袖中拿出手帕递给他,调侃道:“无忌哥可来得有些晚了,我与无忧已经用过晚膳了。”
  长孙无忌先是点头,随后反应过来,谁要来找你蹭饭啊,这二郎真是……忍不住要去点他额头,手伸到半路意识到不妥硬生生转手换了方向去接递来的手帕。以前两人都是布衣少年,李世民调皮拿他打趣,长孙无忌还能与他打闹嬉笑着回嘴。现在对方是皇帝,虽然依旧是亲人好友,但作为臣子说话却不得不开始讲究分寸,何况此刻也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长孙无忌边擦汗边道:“霍鹞公子到长安了。”
  李世民笑愣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微微皱眉问:“谁?”
  “霍鹞。”长孙无忌重复一遍,手帕遮住上半边眼,好奇瞅瞅李世民。
  李世民先是嘿了一声,眨眨眼有些不信,旦见长孙无忌神情认真不似玩笑。他点头,转身习惯性摩挲戴在指上的昆仑玉指环,喃喃自语:“他过来这边,不会出事了吧,会不会受伤了……”
  你们两个都巴不得对方不好是吧?长孙无忌越听越糊涂,本以为李世民会高兴,怎么反倒担心上了,又是出事又是受伤的,他们发小之间的感情真是恐怖如斯。抖了抖手臂上起的鸡皮疙瘩,感觉自己应该是想岔了,迅速拢回神智,清嗓提醒李世民别胡思乱想的太离谱,及时补充道:“臣观霍鹞公子英姿勃发,气色很好,一点也不像受过伤的样子。”
  “这样啊。”李世民松了口气,手指捏捏袖口,忽然眼睛一亮,“那我要去见他,现在就去。”
  以前的秦王如今的皇帝行动力极强,想到就做,说一不二。长孙无忌措手不及连忙拉住他的衣袖阻止,“时间不早了,霍公子远途劳顿,不如让他们先休息。何况陛下您要是这时候出宫去,明早宫里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
  他说得不无道理,比兵器更锋利的是人言。即便是皇帝也不免会被卷进流言蜚语中,李世民已经尝过一回。他登基之初国家连遭天灾,渐渐有人传都是因为他玄武门起兵诛杀兄弟的报应,为此还有人写了一个天子入冥记的话本在民间流传。此事传到朝廷,大臣们气得大骂,李世民倒不甚在意,他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纵然是皇帝也管不到别人说话,不如就随他们去。何况……天降大灾,是因帝王不修德行,上天当降责于他,不要祸及他的子民。由此可见舆论之厉害,不管是真是假,总归对皇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闻言一愣。是啊,别人还可以不管,但若是传到魏征耳朵里,保不准又是长篇大论的进谏,从尧舜说到隋炀。这位一心辅助他成为圣明之君的臣子为人正直却死板的可以,光是想想在两仪殿干坐上几个时辰还得频频点头赞同就发晕。李世民后背汗都冒出来了,他不惧谣言,只是不想被老魏念叨,摇摇头,当即打消马上出宫去找霍去病的念头。
  不过他可不会就此罢休,负手在寝殿内踱几步,视线飘然落在杳杳升起香雾的宝鼎上。“要不这样。”年轻的皇帝回身一抚掌,腰间的玉组佩碰撞发出悦耳的清响,漂亮深邃的眼睛弯起漾出一丝小得意。“明日没有大朝,我正好有时间出宫去,至于要来见我的大臣们,嗯…我写个手敕……”想了想继续道:“就说我身体忽染小恙,需要静养几日,有事上奏,不用面呈。”说罢来到桌前把写了一半的诗抽出放到一旁,提笔在纸上龙飞凤舞一阵。
  长孙无忌接过李世民亲写的那封手敕,大致一览不知是该气还是该笑。手敕上并未直说其意,而是先忆往昔,再思今朝,接着委婉表达自己染恙身体不舒服,希望臣子们能体谅一二,这几天没什么大事就不要来打搅他。
  长孙无忌低头憋住笑,肩膀一颤一颤。臣子们又不是洪水猛兽要活活吃了他,不就是想悠闲几天吗,干嘛把自己形容的弱不禁风如此可怜。再瞧李世民认真问他还有哪里需要润色的,无奈看了他一眼,摇头。
  要不是知道真相,他恐怕真会被手敕唬住,免不得要担心一番。但此刻的他唯一的想法是一国之君竟如孩童一般要编借口出宫去。转念思及之前李世民要去骊山温泉都要被大臣劝谏许久,当了皇帝比不当皇帝时还被各种管束没自由,不由生出一阵疼惜。
  那厢李世民才懒得管大舅哥心里转了几个弯,只道:“我让汪敬持我手敕去尚书省。明早玄武门一开我就偷偷溜出去。对了,阿鹞他下榻何处?无忌哥你可不能先跟阿鹞说啊,这小子嚣张的很,知道我去找他,肯定又会装模作样,这可不行,我不允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