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只非洲象,平均每天要喝200升水,吃300-600斤植物。
  当n河道的食物只能供养食量更小的动物,无法喂饱它们,非洲象就会向其他区域移动。
  非洲象离开后,n河道生存压力减小,其他动物自然不必迁徙。
  大多数狮子,知道跟随猎物迁徙,能够找到更多猎物。
  但非洲象不在狮子的食谱上,过去几十年,没有狮子想过跟随非洲象移动。
  直到喻以筠出现,沿着非洲象的足迹穿过草原,又穿过一片寸草不生的干旱荒漠,爬过高高的沙土丘。
  经过小半个月的跋涉,在距离n河道大概五百公里的地方,他们看到……
  一片崭新的绿洲!
  成群的鸵鸟聚集在这里,还有喻以筠之前很少看到的,尾羽斑斓的水鸟埃及雁。
  在他们正前方,蹲着一只大长腿薮猫。眼神清澈,看样子和他们一样刚刚独立,躲在草丛里准备抓埃及雁。
  同为猫科动物,薮猫各方面习性,与狮子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
  它能够生活在这里,代表这片区域的气候,很可能适合大猫生活。
  那只本土薮猫,似乎没见过狮子。
  看到流浪三小只,它抛弃快要到嘴的埃及雁,好奇地凑过来,绕着三只狮子绕了一大圈。
  “喵~”
  你们就是本猫长大后的样子吗?
  喻以筠同样第一次看到薮猫,好奇地用大爪爪扒拉长腿小猫咪。
  薮猫身娇体弱倒在地上,伸出爪子在他大爪爪上挠了一下。
  “喵!”猫爪在上,懂?
  “……咪嗷!”喻以筠抬起爪爪,狠狠把它的爪子压在下面。
  哼,谁还不是只猫了?
  正当他和薮猫,幼稚的玩‘猫爪在上’游戏。
  臭臭和铁柱已经熟练的抓住晚餐,一只没跑过他们的鸵鸟。
  从未遇到过狮子的鸵鸟,根本想不通:啥品种的猫跑这么快?
  猎豹:谁cue我?
  “咪哇!”第一次抓住禽类的臭臭,兴奋极了,隔着老远朝哥哥叫唤。
  他没有咬死鸵鸟,吭哧吭哧爬到鸟背上,似乎期待鸵鸟带自己飞起来。
  鸵鸟:……求求,把我吃了吧。
  喻以筠很快意识到,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似乎从未见过狮子,见了他们几乎不躲。
  非洲草原是狮子的故乡,像这种得天独厚的栖息地,不可能没出现过顶级掠食者。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这里原本的狮群,灭绝很久了。
  喻以筠得出结论,心一沉,又很快调整过来。
  没关系~猪咪乐观地想:
  重新征服栖息地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嘛~
  “天呐,他是神明吧?”
  随行摄影师当中,其中一位女性举起摄影机,拍下三小只跑向新的栖息地,激动地连声感慨。
  旁边年轻摄影师不明所以,懵懵地回答,“只是一头普通狮子啊。”
  “不,他是神明!”另一位拍摄狮子长达几十年的摄影师,同样眼含波光,带着颤音问,“你知道这里是哪儿吗?”
  新晋摄影师打量四周,迷茫地回答,“一片湖?”
  女摄影师吸了下鼻子,告诉他,“这里曾经挖出过十万年前,未分化的非洲狮化石。”
  年长摄影师面带欣慰,“亚种逐渐消失后,狮子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第73章 克鲁格狮(二十)
  那些年当华南虎的亲身体验, 告诉喻以筠:
  重新征服栖息地,是一项大工程!
  想当初,‘猛虎归山’团队正式放归第一批华南虎之前, 对参与野化的华南虎, 进行层层筛选和长达好几年复杂严谨的野化训练, 最终才从现存几百只虎子中, 成功放归19只。
  同时还派遣专项小组,仔仔细细考察保护区地形地貌。
  害怕笼养虎虎野外竞争力低,难以生存,团队甚至提前十年,在秦岭散养了一批野黄牛……
  今时不同往日,猪咪现在变成一只土生土长的非洲狮, 无需考虑‘能够适应野外环境’这个难题。
  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只剩一个:
  当地栖息环节,是否适合狮子生存繁衍?
  某只猪咪方向感太差,不确定湖泊在n型河道什么方位。
  只能凭借太阳起落的体感温度, 判断自己大致向北移动, 可能跨过了南回归线, 从亚热带来到热带。
  按照每个纬度间隔约111公里的标准,三小只很可能纵向跨越了3-4个纬度。
  3-4纬度听起来似乎不是很多,但伴随当地气候和环境变化,可能会造成植被和生物分布的巨大差异, 出现‘南橘北枳’现象。
  某些生存能力较差的物种,仅仅相差1纬度,竞争力就会大大下跌。
  狮子身为自然界顶级掠食者,在陆地不遇到老虎的情况下,至少不用担心食物链位置遭受撼动。
  能够影响种群分布的最大原因, 仅仅只有一个:食物。
  湖泊附近多为草原和荒漠,没有高大的树木,主要动物以热带禽类和体形较小的食草动物为主。
  虽然能看到斑马、羚羊这些熟悉的‘朋友’,但方圆几公里基本没有长颈鹿、角马、黑斑羚的生存气息,且没有发现它们留下的啃牧线。
  可想而知,再更北边的地方,它们也像狮子一样,消失在曾经的故乡。
  虽然常见食谱少了一大半,但喻以筠没有气馁,带着两个小伙伴,信心满满拓展新的食谱。
  狮子消化系统很强大,连重度腐肉都能吃,换换主菜完全不在话下~
  生活在亚洲动物园的非洲狮,每天吃家禽家畜喝盆盆奶,没发现有什么健康问题,足以证明大猫肠胃功能的强大。
  来到新环境没几天,作为‘入侵物种’的三头狮子,总算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鸵鸟遇到大猫们,总算知道逃跑啦!
  问题在于,这段时间碰巧赶上鸵鸟的繁殖季,它们跑得了鸟跑不了蛋。
  与绝大多数禽类不同,鸵鸟虽然有翅膀但不会飞,更不会爬树,所以没办法把蛋生在窝里。
  繁殖期的鸵鸟,习惯性找个干燥,安全的地方下蛋。
  它们结合后第七天开始生蛋,每次下一个蛋,隔一两天下一次,攒到一定数量便开始孵化。
  整个繁殖期,普遍会生出10-20个蛋。
  由于孵化时间不同,晚出生的鸵鸟蛋,几乎没有孵化的机会。
  这时候,就轮到辣爪摧蛋的猪咪登场啦!
  n型河道附近有太多长颈鹿,会吃掉高处的树叶,加上还有花豹在树上爬来爬去。
  因此很少有禽类筑巢,害得喻以筠‘捣蛋’的技术无法展现。
  如今,遇到大片大片白给的鸵鸟蛋,猪咪高兴极了,美滋滋把蛋蛋挖出来,爪把爪教臭臭和铁柱,如何通过阳光和温度判断鸟蛋能否孵化。
  ‘草原大善猫’的猪咪,依然保持缺德之余尚存三分人性的做法,专挑孵化概率较低的蛋蛋,找石头磕破厚厚的蛋壳,享用比鸡蛋大20倍的鸟蛋。
  偶尔运气太差,开出准备孵化的‘毛鸵鸟蛋’,心虚的喻以筠把蛋扣上,默默递给臭臭。
  倒不是喻以筠寥寥无几的良心疼了一下。
  主要因为……挑食的小猫咪,不太喜欢吃毛蛋。
  接下来好几个月,在其他狮子为了食物疲于奔命的时候,流浪三小只都生活在新栖息地,打着‘视察环境’的名义到处鬼混。
  新的栖息地水源充足,猎物容易抓,并且没有其它狮群和掠食者竞争资源,宛如猫间天堂。
  三小只毫无生存压力,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幸福得冒泡泡,恨不得为它喵一篇《桃花源记》。
  然而,喻以筠非常清楚,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栖息地。
  这里的动物,大多为迁徙性动物。
  无论鸵鸟、埃及雁、斑马、大象、甚至小小的薮猫,都有长途跋涉几百乃至上千公里的能力。
  所有的动物,依赖看似广袤的湖泊生存。
  事实上,湖泊和河流不同,没有起源,主要依赖雨水维持。
  一旦长时间没有降水,湖泊面积就会减小,无法滋养太多生命。
  这片区域比n型河道更靠北,温度更高,干涸速度自然更快。
  来时路上都是沙漠或半荒漠,没有其它水源提供补给。
  受到季风影响,这里的季节更替比n型河道提前两个月。雨季才刚刚结束,湖泊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
  鸵鸟和埃及雁抓紧训练雏鸟奔跑和飞行,斑马和小斑马更加卖力的贴膘,薮猫也舔了舔爪子准备上路了。
  喻以筠对于这个情况,并不意外。
  假如湖泊水源充足,大象没有必要冒着牺牲家族成员的风险,回到充满掠食者的n型河道。
  虽然这个新发现,让喻以筠意识到,新栖息地也有不适合生存的时候。
  但是,猪咪和三小只都没有泄气,反而对于探险的热情更加高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