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她舔了舔嘴唇,笑着说:“我刚才就是随口一提,不是认真的,你别……”
“盖吧。”李桂芳语气硬梆梆的:“他们那些人,不就是看我们家破,才老是说些欺负人的话,房子盖起来,他们就不敢说了。”
陆袅不曾真实的了解过乡村的生活。
她穿越来的绝大多数时间,也是跟夜总会的那群人打招呼。
所以她不明白,一个房子,怎么就能让大家改变观点。
李桂芳根本听不进去陆袅的劝。
她态度前所未有的坚持,甚至把钱都给了陆袅,让她年后找施工队,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
老太太对这件事比较上心,过两天就问陆袅有没有去找人。
陆袅哭笑不得:“这还是新年里,谁出来干活啊,你别着急,等新年过了,我就着手筹备去。”
第455章 乡村俏寡妇54
陆袅拿了钱,心里合计了下,觉得房子还是盖了好。
虽然她以前从来没在乡下生活过,但是后来互联网发达,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个段子。
说是身边平平无奇的同事,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突然有一天,开上了豪车。
一问之下才知道,人家家里拆迁了,就是普普通通的楼房,拆了几百来万。
先有富二代官二代,后有拆二代。
以前国家不管农村盖房子。
有条件的人家,基本都是二层楼房,拉的院子,独栋独户。
在拆迁还算划算的年代,一旦拆迁,就可以实现比当初建房高十倍,乃至百倍的回报。
陆袅前不久还在苦恼没钱做生意,做生意有风险。
现在面前有一条现成的路,稳赚不赔。
只是盖房子,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原材料,工人工资,还是盖房子期间,他们一家人要住哪儿。
处处都要钱,而陆袅现在最苦恼的,就是没钱。
李桂芳说,盖房子缺的那点钱,她可以回娘家去借。
陆袅坚决不同意。
李家那群人,在她来之前,见杨家过得磕磕巴巴,那是连门都不沾。
后面不知道听谁说高茜学好了,每个月都把钱拿给李桂芳,就上门来打秋风。
今儿说自家儿子要娶媳妇,让姑姑给点钱,明儿又说老母亲身体不好,再给点钱。
要是明着说借也就罢了,谁家没点难处。
可那群人,觍着脸,意思全是叫李桂芳白拿钱给他们用。
理由是,你家日子过得好,就得帮衬我们,否则就是不顾念亲戚情面,狼心狗肺。
李家奉行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李桂芳这么多年,回家省亲,回回都是拎着大包小包去,空手回来。
而且每次回来都不高兴。
她不是受哥嫂的排挤,就是年迈的父母拿了自己给的钱,转脸给哥嫂用。
一番孝心,全被喂了狗。
李桂芳也不是傻的,三番两次的,也就看透了娘家人。
每回那些亲戚说钱的事,她就诉苦,现在自己不在外面干活了。
高茜那点钱养活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里真没余钱。
她每回都这么说,久而久之,李家那群人也知道她心思,背地里骂了几句白眼狼,也就不来了。
这样的背景下,李桂芳回家去借钱。
陆袅都能想到,那群人肯定先狠狠的给她脸色看,说尽难听话,最后还是一分钱都不会拿给她。
何必呢,清楚明白的事情,就不用再去试探了。
陆袅穿越这么多世界,第一次为了几万块钱愁成这样。
过年期间,是最热闹的时候,各家互相走亲戚。
李桂芳的丈夫,也就是孩子们死去的爷爷,年轻时候脾气乖张,跟家里人处的不好,这些年,李桂芳也不跟杨家人走动。
原本跟李家那边是有来往的,但因为那些妯娌几次上门,都空手而归。
女人们回去大嚼舌根,李家人把李桂芳当成了白眼狼。
眼看初七都过了,也没来一个人拜年。
李桂芳气得不轻,大骂那些人没良心。
陆袅却是丝毫不在意,李家人不来,她反而高兴。
第456章 乡村俏寡妇55
能有机会把这些嫌贫爱富的亲戚扔出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省的以后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那些人再闻着味儿要钱要东西。
初七一过,孩子们离开学就不远了。
杨鼎文的寒假作业一直拖,拖到开学前两天,苦哈哈的在那补。
敖园和杨娴儿搬个小凳在院子里嗑瓜子,聊起过年看的电视剧,说到兴头上,忍不住哈哈大笑。
杨鼎文既馋她们吃瓜子,又烦自己得补作业,不能跟她们一起玩。
听见她们俩笑,就气急败坏的说你们出去玩,别打搅我!
敖园扭头冲他吐舌头做鬼脸:“谁叫你之前不和我们一起写作业,现在知道急了吧。”
敖园跟杨娴儿一谈如故,那次饺子店分开后,经常聚在一起玩。
放寒假的第一天,她就闹着让小叔叔带自己去杨家找杨娴儿,还把寒假作业带上了。
陆袅起初担心,敖园家境好,平常跟爷爷奶奶住在镇上的小区里头。
突然到乡下地方,杨家又比较寒酸,她会不会不习惯。
尤其敖园还爱干净。
没想到敖园进了院子,到处看了看,脸上表情就是新鲜,没觉得脏,看见半大不小的猪,还兴冲冲的想去摸。
后来陆袅从敖曜嘴里得知,敖园以前根本没有洁癖。
她就是被那些恶作剧的同学恶心到了,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厌斥。
敖园把杨娴儿当成了自己人,在好朋友的家里,自然不会竖起满身的刺。
仨孩子在院子里拌嘴玩闹,陆袅则在屋里跟敖曜请教盖房子的事情。
她手里这两万块钱,必须能省则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砖头,水泥,沙子,这些建房子用的原材料,有哪些可靠的渠道可以买到性价比最好的。
还有建筑工人,她请不起包工头,只能找两个大工,连带一些小工。
李桂芳倒是在工地上干过活,只是她都是打打杂,并不懂盖房子之类的事。
另外,盖房子期间,他们一家人,势必找个新地方住。
李桂芳说不用那么麻烦,直接在菜地里搭个草棚子,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行了。
陆袅一想那个环境,太窝囊了。
先不说自己受不受得住,天这么冷,两个孩子住在那样的环境里,别把身体给弄病了。
她坚决不同意住在草棚子里,思来想去,在镇上找个地方住。
房子不一定要特别好,反正只是住半年时间而已,只要有个地方伸脚,能搭个台子做饭就行了。
陆袅的问题,敖曜一个个都给她解答了。
谈起房子的问题,他说:“我有个朋友,他家里……”
“别。”
陆袅听他起了个头,连忙打断他。
“你千万别说你朋友有个房子空出来,是个小区,钥匙给你,让你定期打扫卫生。小区房子一个月少说得租两百块钱,我们租不起。”
陆袅最怕欠人情了,尤其是怕欠男人的人情。
敖曜张了张嘴,无奈的笑出了声。
“你想什么呢,我说的是我有个朋友他是中介,比较靠谱,很多房子在他那边挂租,我可以带你过去看看。”
第457章 乡村俏寡妇56
陆袅一点儿都没有自作多情的羞涩,只是松了口气。
“那就好,给你添麻烦了。”
敖曜摇头:“不麻烦,你帮了我那么大一个忙,我这点回报不算什么。”
他在心里汗颜,幸亏陆袅开口阻止他往下说。
要不然敖曜真准备捏一个不存在的朋友,自己出钱租房子给她们一家住。
出了正月,孩子们开学。
陆袅买好了所有盖房子用的东西。
镇上的房子也租好了,路边简易的筒子楼,不到二十平的房间,只够放两张床,一张长书桌,吃饭的小几,还有几张小板凳。
做饭的地方在楼下,统一的灶台。
一个月五十块钱的房子,租半年,三百块钱,陆袅完全能负担得起。
更妙的是,租的房子离两个孩子的学校很近,走路十分钟就可以到。
这个时代还没有学区房的概念,房子也不值钱。
陆袅觉得这房子简直是捡着了便宜,租的太划算了。
老房子被推倒的那天,是星期天。
陆袅骑着三轮,带着两个孩子和李桂芳回到家门口,麻烦同行的照相馆师傅,给她们一家拍了张照片。
这张照片,后来先后摆放在新楼房里,商品楼小区里,还有别墅里。
李桂芳当时怪陆袅瞎花钱,后来戴着老花眼镜擦拭照片的时候,无比庆幸陆袅多给了老板二十块钱,让他跑一趟。
“盖吧。”李桂芳语气硬梆梆的:“他们那些人,不就是看我们家破,才老是说些欺负人的话,房子盖起来,他们就不敢说了。”
陆袅不曾真实的了解过乡村的生活。
她穿越来的绝大多数时间,也是跟夜总会的那群人打招呼。
所以她不明白,一个房子,怎么就能让大家改变观点。
李桂芳根本听不进去陆袅的劝。
她态度前所未有的坚持,甚至把钱都给了陆袅,让她年后找施工队,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
老太太对这件事比较上心,过两天就问陆袅有没有去找人。
陆袅哭笑不得:“这还是新年里,谁出来干活啊,你别着急,等新年过了,我就着手筹备去。”
第455章 乡村俏寡妇54
陆袅拿了钱,心里合计了下,觉得房子还是盖了好。
虽然她以前从来没在乡下生活过,但是后来互联网发达,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个段子。
说是身边平平无奇的同事,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突然有一天,开上了豪车。
一问之下才知道,人家家里拆迁了,就是普普通通的楼房,拆了几百来万。
先有富二代官二代,后有拆二代。
以前国家不管农村盖房子。
有条件的人家,基本都是二层楼房,拉的院子,独栋独户。
在拆迁还算划算的年代,一旦拆迁,就可以实现比当初建房高十倍,乃至百倍的回报。
陆袅前不久还在苦恼没钱做生意,做生意有风险。
现在面前有一条现成的路,稳赚不赔。
只是盖房子,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原材料,工人工资,还是盖房子期间,他们一家人要住哪儿。
处处都要钱,而陆袅现在最苦恼的,就是没钱。
李桂芳说,盖房子缺的那点钱,她可以回娘家去借。
陆袅坚决不同意。
李家那群人,在她来之前,见杨家过得磕磕巴巴,那是连门都不沾。
后面不知道听谁说高茜学好了,每个月都把钱拿给李桂芳,就上门来打秋风。
今儿说自家儿子要娶媳妇,让姑姑给点钱,明儿又说老母亲身体不好,再给点钱。
要是明着说借也就罢了,谁家没点难处。
可那群人,觍着脸,意思全是叫李桂芳白拿钱给他们用。
理由是,你家日子过得好,就得帮衬我们,否则就是不顾念亲戚情面,狼心狗肺。
李家奉行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李桂芳这么多年,回家省亲,回回都是拎着大包小包去,空手回来。
而且每次回来都不高兴。
她不是受哥嫂的排挤,就是年迈的父母拿了自己给的钱,转脸给哥嫂用。
一番孝心,全被喂了狗。
李桂芳也不是傻的,三番两次的,也就看透了娘家人。
每回那些亲戚说钱的事,她就诉苦,现在自己不在外面干活了。
高茜那点钱养活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里真没余钱。
她每回都这么说,久而久之,李家那群人也知道她心思,背地里骂了几句白眼狼,也就不来了。
这样的背景下,李桂芳回家去借钱。
陆袅都能想到,那群人肯定先狠狠的给她脸色看,说尽难听话,最后还是一分钱都不会拿给她。
何必呢,清楚明白的事情,就不用再去试探了。
陆袅穿越这么多世界,第一次为了几万块钱愁成这样。
过年期间,是最热闹的时候,各家互相走亲戚。
李桂芳的丈夫,也就是孩子们死去的爷爷,年轻时候脾气乖张,跟家里人处的不好,这些年,李桂芳也不跟杨家人走动。
原本跟李家那边是有来往的,但因为那些妯娌几次上门,都空手而归。
女人们回去大嚼舌根,李家人把李桂芳当成了白眼狼。
眼看初七都过了,也没来一个人拜年。
李桂芳气得不轻,大骂那些人没良心。
陆袅却是丝毫不在意,李家人不来,她反而高兴。
第456章 乡村俏寡妇55
能有机会把这些嫌贫爱富的亲戚扔出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省的以后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那些人再闻着味儿要钱要东西。
初七一过,孩子们离开学就不远了。
杨鼎文的寒假作业一直拖,拖到开学前两天,苦哈哈的在那补。
敖园和杨娴儿搬个小凳在院子里嗑瓜子,聊起过年看的电视剧,说到兴头上,忍不住哈哈大笑。
杨鼎文既馋她们吃瓜子,又烦自己得补作业,不能跟她们一起玩。
听见她们俩笑,就气急败坏的说你们出去玩,别打搅我!
敖园扭头冲他吐舌头做鬼脸:“谁叫你之前不和我们一起写作业,现在知道急了吧。”
敖园跟杨娴儿一谈如故,那次饺子店分开后,经常聚在一起玩。
放寒假的第一天,她就闹着让小叔叔带自己去杨家找杨娴儿,还把寒假作业带上了。
陆袅起初担心,敖园家境好,平常跟爷爷奶奶住在镇上的小区里头。
突然到乡下地方,杨家又比较寒酸,她会不会不习惯。
尤其敖园还爱干净。
没想到敖园进了院子,到处看了看,脸上表情就是新鲜,没觉得脏,看见半大不小的猪,还兴冲冲的想去摸。
后来陆袅从敖曜嘴里得知,敖园以前根本没有洁癖。
她就是被那些恶作剧的同学恶心到了,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厌斥。
敖园把杨娴儿当成了自己人,在好朋友的家里,自然不会竖起满身的刺。
仨孩子在院子里拌嘴玩闹,陆袅则在屋里跟敖曜请教盖房子的事情。
她手里这两万块钱,必须能省则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砖头,水泥,沙子,这些建房子用的原材料,有哪些可靠的渠道可以买到性价比最好的。
还有建筑工人,她请不起包工头,只能找两个大工,连带一些小工。
李桂芳倒是在工地上干过活,只是她都是打打杂,并不懂盖房子之类的事。
另外,盖房子期间,他们一家人,势必找个新地方住。
李桂芳说不用那么麻烦,直接在菜地里搭个草棚子,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行了。
陆袅一想那个环境,太窝囊了。
先不说自己受不受得住,天这么冷,两个孩子住在那样的环境里,别把身体给弄病了。
她坚决不同意住在草棚子里,思来想去,在镇上找个地方住。
房子不一定要特别好,反正只是住半年时间而已,只要有个地方伸脚,能搭个台子做饭就行了。
陆袅的问题,敖曜一个个都给她解答了。
谈起房子的问题,他说:“我有个朋友,他家里……”
“别。”
陆袅听他起了个头,连忙打断他。
“你千万别说你朋友有个房子空出来,是个小区,钥匙给你,让你定期打扫卫生。小区房子一个月少说得租两百块钱,我们租不起。”
陆袅最怕欠人情了,尤其是怕欠男人的人情。
敖曜张了张嘴,无奈的笑出了声。
“你想什么呢,我说的是我有个朋友他是中介,比较靠谱,很多房子在他那边挂租,我可以带你过去看看。”
第457章 乡村俏寡妇56
陆袅一点儿都没有自作多情的羞涩,只是松了口气。
“那就好,给你添麻烦了。”
敖曜摇头:“不麻烦,你帮了我那么大一个忙,我这点回报不算什么。”
他在心里汗颜,幸亏陆袅开口阻止他往下说。
要不然敖曜真准备捏一个不存在的朋友,自己出钱租房子给她们一家住。
出了正月,孩子们开学。
陆袅买好了所有盖房子用的东西。
镇上的房子也租好了,路边简易的筒子楼,不到二十平的房间,只够放两张床,一张长书桌,吃饭的小几,还有几张小板凳。
做饭的地方在楼下,统一的灶台。
一个月五十块钱的房子,租半年,三百块钱,陆袅完全能负担得起。
更妙的是,租的房子离两个孩子的学校很近,走路十分钟就可以到。
这个时代还没有学区房的概念,房子也不值钱。
陆袅觉得这房子简直是捡着了便宜,租的太划算了。
老房子被推倒的那天,是星期天。
陆袅骑着三轮,带着两个孩子和李桂芳回到家门口,麻烦同行的照相馆师傅,给她们一家拍了张照片。
这张照片,后来先后摆放在新楼房里,商品楼小区里,还有别墅里。
李桂芳当时怪陆袅瞎花钱,后来戴着老花眼镜擦拭照片的时候,无比庆幸陆袅多给了老板二十块钱,让他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