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24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汉林看了妻子一眼,换了个话题,对儿女开口:“你们知道吗?那云景先生,我之前见过。”
  “爹,你说的是真的?”高汉林的女儿又惊又喜。
  高汉林道:“自然是真的!之前我们报社一个记者,跟桑家关系很好,他曾帮云景送稿件。”
  高汉林原先不知道这件事,今天跟报社的几个编辑聊天,才得知去年时不时来报社找洪永祥的那个小姑娘是云景。
  “那个记者叫洪永祥,他没离开报社的时候,每周都有一个姓桑的小姑娘给他送稿件,然后他会把稿件带去南城书局……”
  高汉林把洪永祥那些同事知道的,跟桑景云有关的信息说了,又道:“听说云景写《双面魔君》之前,曾在洪家的铺子帮人写书信赚钱,她挺不容易的。”
  找洪永祥的那个小姑娘,高汉林只见过一次。
  他已经不记得对方长什么模样,但也算见过,不是吗?
  “爹,你这报社,办得真不好!”高汉林的儿子突然开口。
  高汉林皱眉:“臭小子,我的报社哪里办得不好了?”
  十来岁的小男孩道:“爹,你的报社要是办得好,你报社的记者肯定不会把云景先生的稿件,拿去你的死对头那里投稿。”
  高汉林不喜黄培成的事情,高家人都知道。
  高汉林道:“我办的报纸不是小说报,云景先生的小说要投稿,只能找《新小说报》,这跟我的报社办得好不好没关系。《上海日报》每日都能卖六千份,这销量已经很高。”
  高汉林的儿子道:“爹,那你为什么不办小说报?我觉得小说报更好看。”
  高汉林道:“我们不能只追求好看!报纸上,必须刊登一些对整个社会有用的文章。”
  “可是爹,你的报纸上,并没有那样的文章,今日《上海日报》的头版头条,登的是某小开的轿车半路抛锚,引来众人围观的事情。”
  这事儿高汉林也是知道的:“报社想要销量,就不得不刊登一些夺人眼球的新闻,这也是无奈之举。”
  “读者再爱看,也没有《新小说报》好看。”高汉林的儿子开口。
  高汉林很想揍儿子一顿,但最后忍住了。
  他道:“我办报纸,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是不会办小说报的,也不会在我的报纸上刊登小说!”
  斩钉截铁地说完,高汉林就看到自己的管家从外面进来,手上还拿着一个包裹:“老爷,刚才突然有人把这包东西给了门房,说这是以前跟你借的书,现在来还。”
  “跟我借的书?”高汉林不解。
  他确实会把一些书借给自己的朋友看,但他的朋友来还书,应该不会扔下就走。
  但这包裹沉甸甸的……高汉林用手摸了摸,确定里面装着的,应该就是书。
  他朋友赶时间,才没跟他打招呼?
  高汉林这么想着,打开了包裹。
  这一打开,高汉林就发现里面装的不是书,而是稿纸。
  好厚的一堆稿纸!这到底是谁给他的?这人是想向《上海日报》投稿?
  但他们《上海日报》不是小说报,不会要这么厚的稿件。
  高汉林觉得这稿纸太厚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报社。
  但别人都来投稿了,他还是决定看一看。
  这一看,他就面露激动:“这是东兴的字!”
  东兴这是一次把一个月的稿件,全给他送来了?他怎么不慢慢投稿?
  心中疑惑,但高汉林还是拿起稿件看起来。
  稿件的名字叫《梦游莫斯科》,开篇写的是一个农民的生活。
  这跟东兴以前写的文章截然不同,瞧着像是一篇小说。
  只是,东兴写的既然是小说,为什么不去《新小说报》投稿,反而拿来给自己?
  高汉林万分不解,然后继续往下看。
  这一看,他就看到了主角睡着后,突然成为了一个俄国工人的背后灵的情节。
  这东兴,竟然也像云景一样,写起灵魂来!
  高汉林觉得这篇小说的开头,有点像《穿成包身工》。
  《穿成包身工》,写的是未来的人穿越到他们这里,而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东北农民,穿成莫斯科工人。
  不,不是穿成莫斯科工人,这书的主角并未夺取那个莫斯科工人的身体,只是以灵魂状态,待在这个莫斯科工人身边。
  俄国爆发革命,沙皇被赶下台的事情,高汉林早就知道。
  现如今,国内有很多人在讨论俄国的事情,他对俄国的情况,也很好奇。
  现在东兴写的,正好是莫斯科……高汉林对这篇小说起了兴致。
  看着看着,高汉林呆住!
  东兴写的,不是普通小说,里面有点东西!
  高汉林认真地看起来,很快就看到无产阶级革命成功,掌握政权。
  他心潮澎湃,而这时,主角醒了过来。
  主角在莫斯科过了一年,已经能听懂俄语,而现实世界,才过去一晚上。
  这部小说叫《梦游莫斯科》,写的应该就是主角在睡梦中,看到的莫斯科的种种。
  主角的一夜,是莫斯科的一年,而主角生活还在继续。
  既如此,这本书是不是要写几年后,乃至几十年后俄国的情况?
  第158章 一夜未睡
  高汉林很好奇, 他想知道东兴会怎么写俄国的将来。
  所以,他顾不上吃饭,继续往下看……
  “我们都吃好了, 你放一放手上的东西,快来吃饭。”高汉林的妻子催高汉林。
  高汉林却一言不发, 专注地看着手上的稿件。
  高汉林的妻子见状皱眉:“汉林,你再不吃, 菜要凉了!”
  高汉林这才回过神,却没心思吃饭:“你把我的饭放桌上, 我看完了吃。”
  东兴先生写的小说, 与寻常小说截然不同!
  写未来的小说, 高汉林看过不止一部。
  早些年,他看过《新中国》, 陆先生的这部小说充满幻想, 里面描写的繁华的上海,更是让他心生向往, 也激励了很多人。
  最近, 他又看了《穿成包身工》, 这部小说里写到的未来,也是无比美好的,可以说,这书的读者, 都希望能生活在曹可欣穿越前生活的那个时代。
  但不管是《新中国》还是《穿成包身工》, 这两本书描绘的未来, 对他来说都有些假。
  《新中国》这部小说里的人,都不再用水洗澡,《穿成包身工》这部小说, 也将那“手机”写得太过无所不能。
  但他手上的这部小说不一样。
  这部书,是一年一年,慢慢描绘未来的,也就让他觉得,这一切切实可行。
  土地被分给农民,工厂被收归国有,全国实行计划经济……
  这一切,都能保证公平!
  也能集中力量,去发展工业,去修桥铺路,去将国家建设好!
  高汉林看着看着,身体克制不住地颤抖。
  里面写到的一些细节,也让他忍不住想要拍案叫好!
  比如,主角附身的那个俄国工人的妻子来自农村,她家里人都不识字,而政府举办扫盲班,让她娘家所在村子里的人,有机会识字。
  主角妻子的妹妹在主角的鼓励下认真学习,还得到老师的推荐,可以去学医。
  这个国家的那些顶尖医生汇聚在一起,编写了一本《基层医生手册》,主角的妻妹学的,就是这本手册,学成之后,她成了村里的一个基层医生。
  村里有医生!每个村都有医生!
  高汉林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呼吸都急促了。
  上海有很多医院,也有很多医生,中医西医都有。
  可即便如此,上海那些普通老百姓生病以后,也不见得能得到医治。
  比如一个黄包车夫,他在拉车过程中不小心摔伤,腿上鲜血淋漓……他是不会去找医生帮他止血的,只会按照土办法,用草木灰给伤口止血。
  平日里有点头痛脑热,他也只会忍着,不会去找医生。
  但在东兴的书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基层医生,可以帮村民处理各种小毛病。
  每个工厂,也都有医务室。
  这些医生只接受了半年的培训,医术肯定不怎么样,但按照书里写的,他们会处理很多常见病。
  有人受伤他们可以帮忙包扎,有人生产他们可以帮忙接生,孩子发烧,他们也知道要如何帮孩子降温。
  也许他们会误诊,但有基层医生,怎么都比没有好。
  而且,这是有望实现的!
  此时此刻,高汉林只恨自己没有学过医术,若他学过,一定要找人跟他一起,编写这么一部《基层医生手册》出来!
  高汉林捧着自己手上的稿件,就好似捧着至宝,压根舍不得放下。
  他看着看着,甚至忍不住落泪。
  以前,高汉林一直在思考,思考自己的国家,将来要走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而现在,他坚定了信念。
  他希望自己的国家,将来如书中所写这般。
  “爹,这稿件写的是什么?我能看吗?”高汉林的女儿来到高汉林身边,好奇地询问。
  她爹看这书,竟然看哭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