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217节
而另一边,陆政安发现屠卫巷迟迟没出来,又见屠家的酒楼被打砸干净,还有人去屠家闹事,而屠家无能为力,也就愈发积极地跟屠卫巷划清界限!
因为屠卫巷做的事情影响太差,再加上屠卫巷本身教学能力一般,复旦大学开除了他。
陆政安不想丢了大学教授的工作,自然不愿意别人把他当成和屠卫巷一伙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时不时跟人诉苦,说屠卫巷以前是怎么怎么欺凌他的……说多了,竟然有不少人同情他,复旦大学也没有将他开除。
只是他原本可以教大学生,现在他要先教几年预科班的学生。
陆政安不敢有意见,也不敢再上桑家的门。
他怕桑景云又跟他要钱。
他真的没有钱,他手上这房子到期之后,他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住。
陆政安遇到的事情,桑景云有所了解。
谭大盛身边的赵南,之前一直在谭家待着,很少出门,但自从谭峥泓请他帮忙照顾吕丽娘和金福云,他就活跃起来了。
他也不干别的,就到处晃悠,然后打听各种八卦。
陆政安的情况,就是他打听了告诉谭峥泓,谭峥泓又告诉桑景云的。
这日,桑景云在顾教授的住处待了半天。
她以前只能在暗处听顾教授跟人高谈阔论,这次就不一样了,她坐在顾教授身边听。
桑景云听得很认真,遇到可以写进小说里的素材,就跟人问清楚,然后在纸上记下。
让她遗憾的是,今日顾教授这里,人非常少。
不过这也是好事。
今天这几人,都是跟顾教授这样,对新思想接受良好的。
这让桑景云可以放心地在他们面前诉说自己的想法。
当然,她说得不多。
让她写故事没问题,让她长篇大论地说,那是难为她。
好在这些人不强求她说太多,只让她好好写书。
等座谈会结束,之前曾教谭峥泓国文的张先生对桑景云道:“以前,我并不觉得小说重要,我觉得我们应该写的,是纯理论的东西。但近来,看到很多人因为你的小说发生改变,我就意识到,我狭隘了!”
桑景云笑道:“张先生,这个社会需要小说,但也需要纯理论的东西。”
“那确实!对了云景,你怎么会看上谭峥泓?这小子的国文水平非常差,肯定跟你没话说。”张先生道。
桑景云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国文水平也不好。”很多典故她都不知道,一些生僻字,她也不认识。
其实她跟谭峥泓,很有共同语言。
“你太谦虚了!”张先生开口。
桑景云写的确实是白话文,用词也简单。
但她的语句很流畅,还时不时用到一些他没见过但又觉得无比贴切的新词,书里的各种描写方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他觉得桑景云这是把国文学深学好了之后的返璞归真!
若是桑景云知道张先生的想法,一定会很无奈。
她能写出流畅的白话文,是因为后世大家都这么写!
她写的新词,其实是上辈子这个时期的一些文人在推广白话文的时候造的。
各种描写方法,也是民国时期的一些文人最先开始用的。
她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结果别人觉得她很高。
第146章 《一个士兵》登完
桑景云和谭峥泓回去的时候, 时间已经有些晚了。
路上,谭峥泓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张先生太过分了!我一直对他恭恭敬敬,他竟然拆我的台!”
刚才他也在场, 张先生说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张先生觉得他比不上桑小姐就算了, 还一副为桑小姐可惜的模样,太可恶了!
他发誓, 他以后再也不偷他爹的好酒给张先生了!
谭峥泓虽然在抱怨,但看他的表情, 听他的语气, 就知道他并没有真的生气。
有些男人自尊心很强, 受不了自己的妻子或者女友比自己强,好在谭峥泓不是这样的。
桑景云笑着哄他:“别生气了, 我就喜欢你这样的。”
“那是!”谭峥泓得意地笑起来。
送桑景云回家的路上, 谭峥泓在一家卤味店门口停了停,买了三只咸水鸭。
到桑家后, 他将其中一只鸭子给桑家人加餐, 又把剩下的两只咸水鸭给了谭大盛安排到桑家的两个保镖, 并跟这两人拉了一会儿家常。
桑景云看着谭峥泓三言两语跟保镖拉近关系,让两个保镖对他好感大增,有些敬佩。
谭峥泓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好感,他身边的人, 都很喜欢他。
这也是天赋。
桑景云上辈子虽然不缺钱, 但却是实打实的留守儿童。
一直没人关心她, 而这,也让她不擅长用行动来关心他人,很难信任别人。
谭峥泓与她截然不同。
今天白天, 桑景云一直很忙,也就没写几个字。
晚上回到卧室里,周围安安静静的,她拿出纸笔,开始写新书。
写了一千多字,桑景云才停笔,上床睡觉。
这本新书对她来说,比前面三本都要好写,也因为这样,她打算双开写另一本书。
这另一本书,桑景云依旧打算写未来。
不过那本书,写法跟《穿成包身工》截然不同。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她写的时候会小心一些,尽量不写敏感内容,但另一本书,桑景云打算挑战一下某些人的神经。
这本书,她会用东兴的笔名来写,名字就叫《俄国未来》
它不是小说,单纯就是从上帝视角,去写“俄国”的未来。
桑景云打算上来就搞一波大的,预言一下十月革命,然后就开始写,无产阶级革命之后的俄国,会是什么样子的。
她可以写未来世界,也可以将她以前在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内容写进去。
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她按照自己曾经的现实所写的“幻想录”。
这本书,肯定不像《穿成包身工》那样好写,但桑景云还是想写。
这天晚上,桑景云想了很多,睡得也就有些晚。
但第二天早上,她还是准时醒来。
上海的天气已经变得炎热,早上天亮的时间也越来越早。
桑景云拉开窗帘做了点运动,就听到楼下传来喊她吃早饭的声音。
她来到楼下,发现谭峥泓已经在了。
现在桑家的人多了许多,原本的八仙桌不够用,桑钱氏就花钱买了一个圆台面,放在八仙桌上,将八仙桌扩充成可以坐十二个人的大圆桌。
这会儿,桌边除了坐着桑家人以外,还坐着谭峥泓和两个保镖。
早餐是粥,一些小菜,还有桑钱氏去外面买的包子。
成人拳头大小的肉包子,两个保镖一人吃了五个,还另外喝了许多粥,饭量之大让人惊叹。
桑景云只吃了一个包子,喝了一小碗粥就饱了,吃过之后,她就拿了报纸看。
这些天,有人在报纸上发文章说云景的坏话,但也有人,在报纸上吹捧云景。
她看的这些报纸,上面就全是夸她的话。
“我喜爱的,是云景的小说,与她是男是女无关。她的小说,不论用词还是立意,都值得学习……她身为女子,却接连写出让人惊叹的,波澜壮阔的小说,乃是我辈楷模!”
桑景云读完一篇大概四百字的文章,心旷神怡。
被人夸奖的感觉真不错!
读完这篇文章,桑景云打开了《新小说报》。
桑景云刚穿来时看到的《新小说报》,是不那么好读的。
上面的小说没有标点,段落还很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看得人眼晕。
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今上面的文字,都已经加上标点,黄培成还将之分成好几个栏目。
这报纸的第一个版面上,有个目录,会简单介绍后面刊登的小说,比如对《一个士兵》的介绍,就是:“云景先生为你描绘西方战场!洋人都爱看的小说!”
目录下面则是两个小栏目,一个叫“奇闻轶事”,另一个叫“笑话”。
今天的奇闻轶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喜欢吃田螺河蚌,又一贯惫懒,常常不把田螺煮熟就吃,结果田螺里的虫子进入他的身体,在他脖颈处吸血,后来他与人打架,有人扇了他一巴掌,竟将他整个脑袋打掉,原来他脖子处,已经被蚂蟥等虫子蛀空。
这故事一看就是编的,但挺有教育意义,能让百姓记住,田螺等物必须煮熟了吃。
而后面,刊登的有短篇小说,也有《一个士兵》这样连载的长篇小说。
桑景云翻到自己的小说,微微一愣。
她这段时间事情太多,都没怎么注意《一个士兵》的连载状态。
此刻,她才注意到,这本书已经登完。
桑景云之前已经给黄培成送去三个章节的新书,黄培成也就在结尾处做了广告。
“云景先生新书《穿成包身工》,将于明日在本报连载,敬请期待!”
因为屠卫巷做的事情影响太差,再加上屠卫巷本身教学能力一般,复旦大学开除了他。
陆政安不想丢了大学教授的工作,自然不愿意别人把他当成和屠卫巷一伙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时不时跟人诉苦,说屠卫巷以前是怎么怎么欺凌他的……说多了,竟然有不少人同情他,复旦大学也没有将他开除。
只是他原本可以教大学生,现在他要先教几年预科班的学生。
陆政安不敢有意见,也不敢再上桑家的门。
他怕桑景云又跟他要钱。
他真的没有钱,他手上这房子到期之后,他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住。
陆政安遇到的事情,桑景云有所了解。
谭大盛身边的赵南,之前一直在谭家待着,很少出门,但自从谭峥泓请他帮忙照顾吕丽娘和金福云,他就活跃起来了。
他也不干别的,就到处晃悠,然后打听各种八卦。
陆政安的情况,就是他打听了告诉谭峥泓,谭峥泓又告诉桑景云的。
这日,桑景云在顾教授的住处待了半天。
她以前只能在暗处听顾教授跟人高谈阔论,这次就不一样了,她坐在顾教授身边听。
桑景云听得很认真,遇到可以写进小说里的素材,就跟人问清楚,然后在纸上记下。
让她遗憾的是,今日顾教授这里,人非常少。
不过这也是好事。
今天这几人,都是跟顾教授这样,对新思想接受良好的。
这让桑景云可以放心地在他们面前诉说自己的想法。
当然,她说得不多。
让她写故事没问题,让她长篇大论地说,那是难为她。
好在这些人不强求她说太多,只让她好好写书。
等座谈会结束,之前曾教谭峥泓国文的张先生对桑景云道:“以前,我并不觉得小说重要,我觉得我们应该写的,是纯理论的东西。但近来,看到很多人因为你的小说发生改变,我就意识到,我狭隘了!”
桑景云笑道:“张先生,这个社会需要小说,但也需要纯理论的东西。”
“那确实!对了云景,你怎么会看上谭峥泓?这小子的国文水平非常差,肯定跟你没话说。”张先生道。
桑景云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国文水平也不好。”很多典故她都不知道,一些生僻字,她也不认识。
其实她跟谭峥泓,很有共同语言。
“你太谦虚了!”张先生开口。
桑景云写的确实是白话文,用词也简单。
但她的语句很流畅,还时不时用到一些他没见过但又觉得无比贴切的新词,书里的各种描写方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他觉得桑景云这是把国文学深学好了之后的返璞归真!
若是桑景云知道张先生的想法,一定会很无奈。
她能写出流畅的白话文,是因为后世大家都这么写!
她写的新词,其实是上辈子这个时期的一些文人在推广白话文的时候造的。
各种描写方法,也是民国时期的一些文人最先开始用的。
她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结果别人觉得她很高。
第146章 《一个士兵》登完
桑景云和谭峥泓回去的时候, 时间已经有些晚了。
路上,谭峥泓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张先生太过分了!我一直对他恭恭敬敬,他竟然拆我的台!”
刚才他也在场, 张先生说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张先生觉得他比不上桑小姐就算了, 还一副为桑小姐可惜的模样,太可恶了!
他发誓, 他以后再也不偷他爹的好酒给张先生了!
谭峥泓虽然在抱怨,但看他的表情, 听他的语气, 就知道他并没有真的生气。
有些男人自尊心很强, 受不了自己的妻子或者女友比自己强,好在谭峥泓不是这样的。
桑景云笑着哄他:“别生气了, 我就喜欢你这样的。”
“那是!”谭峥泓得意地笑起来。
送桑景云回家的路上, 谭峥泓在一家卤味店门口停了停,买了三只咸水鸭。
到桑家后, 他将其中一只鸭子给桑家人加餐, 又把剩下的两只咸水鸭给了谭大盛安排到桑家的两个保镖, 并跟这两人拉了一会儿家常。
桑景云看着谭峥泓三言两语跟保镖拉近关系,让两个保镖对他好感大增,有些敬佩。
谭峥泓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好感,他身边的人, 都很喜欢他。
这也是天赋。
桑景云上辈子虽然不缺钱, 但却是实打实的留守儿童。
一直没人关心她, 而这,也让她不擅长用行动来关心他人,很难信任别人。
谭峥泓与她截然不同。
今天白天, 桑景云一直很忙,也就没写几个字。
晚上回到卧室里,周围安安静静的,她拿出纸笔,开始写新书。
写了一千多字,桑景云才停笔,上床睡觉。
这本新书对她来说,比前面三本都要好写,也因为这样,她打算双开写另一本书。
这另一本书,桑景云依旧打算写未来。
不过那本书,写法跟《穿成包身工》截然不同。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她写的时候会小心一些,尽量不写敏感内容,但另一本书,桑景云打算挑战一下某些人的神经。
这本书,她会用东兴的笔名来写,名字就叫《俄国未来》
它不是小说,单纯就是从上帝视角,去写“俄国”的未来。
桑景云打算上来就搞一波大的,预言一下十月革命,然后就开始写,无产阶级革命之后的俄国,会是什么样子的。
她可以写未来世界,也可以将她以前在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内容写进去。
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她按照自己曾经的现实所写的“幻想录”。
这本书,肯定不像《穿成包身工》那样好写,但桑景云还是想写。
这天晚上,桑景云想了很多,睡得也就有些晚。
但第二天早上,她还是准时醒来。
上海的天气已经变得炎热,早上天亮的时间也越来越早。
桑景云拉开窗帘做了点运动,就听到楼下传来喊她吃早饭的声音。
她来到楼下,发现谭峥泓已经在了。
现在桑家的人多了许多,原本的八仙桌不够用,桑钱氏就花钱买了一个圆台面,放在八仙桌上,将八仙桌扩充成可以坐十二个人的大圆桌。
这会儿,桌边除了坐着桑家人以外,还坐着谭峥泓和两个保镖。
早餐是粥,一些小菜,还有桑钱氏去外面买的包子。
成人拳头大小的肉包子,两个保镖一人吃了五个,还另外喝了许多粥,饭量之大让人惊叹。
桑景云只吃了一个包子,喝了一小碗粥就饱了,吃过之后,她就拿了报纸看。
这些天,有人在报纸上发文章说云景的坏话,但也有人,在报纸上吹捧云景。
她看的这些报纸,上面就全是夸她的话。
“我喜爱的,是云景的小说,与她是男是女无关。她的小说,不论用词还是立意,都值得学习……她身为女子,却接连写出让人惊叹的,波澜壮阔的小说,乃是我辈楷模!”
桑景云读完一篇大概四百字的文章,心旷神怡。
被人夸奖的感觉真不错!
读完这篇文章,桑景云打开了《新小说报》。
桑景云刚穿来时看到的《新小说报》,是不那么好读的。
上面的小说没有标点,段落还很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看得人眼晕。
现在就不一样了!
如今上面的文字,都已经加上标点,黄培成还将之分成好几个栏目。
这报纸的第一个版面上,有个目录,会简单介绍后面刊登的小说,比如对《一个士兵》的介绍,就是:“云景先生为你描绘西方战场!洋人都爱看的小说!”
目录下面则是两个小栏目,一个叫“奇闻轶事”,另一个叫“笑话”。
今天的奇闻轶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喜欢吃田螺河蚌,又一贯惫懒,常常不把田螺煮熟就吃,结果田螺里的虫子进入他的身体,在他脖颈处吸血,后来他与人打架,有人扇了他一巴掌,竟将他整个脑袋打掉,原来他脖子处,已经被蚂蟥等虫子蛀空。
这故事一看就是编的,但挺有教育意义,能让百姓记住,田螺等物必须煮熟了吃。
而后面,刊登的有短篇小说,也有《一个士兵》这样连载的长篇小说。
桑景云翻到自己的小说,微微一愣。
她这段时间事情太多,都没怎么注意《一个士兵》的连载状态。
此刻,她才注意到,这本书已经登完。
桑景云之前已经给黄培成送去三个章节的新书,黄培成也就在结尾处做了广告。
“云景先生新书《穿成包身工》,将于明日在本报连载,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