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158节
谭大盛认真点头:“确实如此!桑小姐是个好运的人。”
谭大盛在他的同乡里,算不迷信的,但他在做大事前,依然会去拜一拜,他还觉得,自己能走到如今这一步,跟运气有很大关系。
这世上有很多比他厉害的人,但他们大多倒在半路,不像他,走到了最后。
也因此,谭大盛喜欢跟那些运气好的人交往,他觉得那些人是得到老天爷厚爱的,跟他们交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桑景云一开始在他眼里,只是一个有些聪明的小姑娘,但现在……桑景云分明就是一个被老天爷钟爱的人!
她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没吃过苦,十五六岁的时候,虽然因为父亲的原因吃了些苦头,但也磨炼了她的意志。
这世间女子,总是受到诸多限制,而那些限制,很多都来自家人。
若是桑家没有败落,桑景云说不定已经出嫁,过着跟普通妇人差不多的生活,然后忙着抚育子女,没空写小说。
但桑家出事了!
因为桑学文不像样,桑景云成了桑家人的主心骨。
桑家人不再限制桑景云,桑景云不仅可以走出去,还可以决定整个家庭的走向。
跟桑景云差不多年纪的男人,在家里都没有桑景云在桑家的话语权,桑景云在桑家,已经像男人一样当家做主。
然后就是桑景云的事业。
桑景云自从写小说以来,一直走得顺风顺水,还屡次遇到贵人。
这次更不用说,姜老二得罪了桑景云,然后立刻就出了事!
这姑娘,是有气运在身上的。
这么想着,谭大盛看向谭峥泓:“峥泓,你往后,可不能做对不起桑小姐的事情。”
谭峥泓想也不想就道:“爹,你想什么呢!我肯定不会做对不起桑小姐的事情!”
桑景云并不知道谭大盛的想法。
她更不知道,上海某些人对她的身份的猜测,已经越来越离谱。
《新小说报》是刊登小说的,并不刊登新闻。
但今天这事儿跟《新小说报》有关,黄培成也就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
云景先生随意写的一句话,竟然是真的,黄培成倒抽一口冷气,愈发觉得云景神通广大。
第108章 动手
第二天是星期六。
桑景云起床后, 先写了几百字,然后才下楼,然后就见谭峥泓已经在了。
来的真早!
“桑小姐, 我今天带了一些酱牛肉过来,还带了兹饭糕, 那兹饭糕还热着,你要尝尝吗?”谭峥泓笑着问桑景云。
他过来吃早饭, 都会自己带一些吃的,免得因为他的到来, 桑家做的饭不够吃。
桑景云下楼, 拿了一块兹饭糕吃, 然后笑起来:“很好吃。”
谭峥泓立刻笑起来。
桑学文早上做的是粥。
他们家早上,吃的最多的还是粥, 不过现在条件好了, 吃的粥很浓稠,配粥的也不只咸菜, 还会另作几个菜。
在桑景云的要求下, 每个人还都有一个煮鸡蛋。
桑景云吃过早饭, 就对谭峥泓道:“我们出去逛逛?我要去买报纸。”
租界有送报纸上门的服务,但这是要加钱的。
桑景云觉得不划算,平常要么自己去买报纸,要么就让桑钱氏在买菜的时候, 顺道将报纸买回来。
今天, 她打算自己去买, 也走动一下。
桑景云和谭峥泓一道出门,她本想去找个报摊买报纸,结果眼尖的谭峥泓, 带着她来到路边,找到一个瞧着可怜兮兮的报童。
这报童显然是刚开始卖报纸,不会叫喊不说,人也脏兮兮的。
人们都爱干净。
大街上有两个商贩卖一样的东西,一个干干净净一个脏兮兮,大家肯定会去跟那个瞧着干净清爽的商贩买。
这个报童当然报纸,应该很难卖出去。
谭峥泓问过桑景云后,买了一些报纸,又对报童说:“你下次出来卖报,要把手脸和衣服洗干净,知道吗?”
那孩子盯着谭峥泓看了一会儿,认真点头。
谭峥泓又道:“你还可以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叫卖的,学一学。”
说着,谭峥泓还教了对方三句话:“云景先生书里的情节成真,引起轰动!”
“上海码头两群人争斗,动用枪械,快来看!”
“俄国皇帝或将被赶下台!”
这三句话,谭峥泓念了好几遍,又让对方重复,确定对方全部记住,才让人离开。
等他把人送走,已经简单翻阅过手上报纸的桑景云抬起头,笑着看向他。
谭峥泓一直没变,保持着赤子之心,真不错。
“桑小姐,报纸上有没有刊登昨天发生的事情?”谭峥泓问。
桑景云道:“刊登了,就连《申报》这样的大报纸,都刊登了,《上海日报》更是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
桑景云看东西很快,已经将买的几份报纸大致看过。
《申报》刊登了发生在上海县城码头边的事情,新闻的篇幅不长。
《上海日报》刊登的报道的篇幅则很长,除刊登这个新闻外,还表达了对鸦片的厌恶,觉得应该严查此事。
这两份报纸,对昨天的事件都是如实描述的,在死亡这一块,写的都是数人。
第三份报纸就不一样了!
这第三份报纸叫《喇叭周报》,每周一份,周末出售。
这报纸在上海小有名气,它在刊登各种消息时,喜欢夸大其词!
在这份报纸上,刊登的是上海县城那边的谣言。
上来就是伤亡上百人。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白话文,但用词什么的,跟后世不太一样,甚至后世很多词语,这会儿都没有。
这篇报道的用词就很文言文,用这样的文风,写出一篇夸张的报道……写报道的人,也是个人才。
什么“喊杀声震,血肉横飞”,什么“烟民困兽犹斗,人多势众;售假者不甘示弱,恃强斗狠”,什么“码头染血,江水呜咽”……
桑景云一直都不太喜欢这份报纸,觉得这报纸老说假消息,但这会儿,她有点喜欢这份报纸了。
这写得还挺有意思。
不过等她往后看,发现报纸上的下一篇报道是俄国皇帝或许已经被杀……她就又无语了。
据她所知,那位皇帝活得好好的。
桑景云和谭峥泓找了一家茶馆听消息。
不出她所料,茶馆里有人在谈这件事儿。
这个茶馆是给那些没钱的人喝茶的,茶资只需每人一个铜元。
而此刻,有个文人打扮的人,正滔滔不绝跟人讲昨日的事情。
他是照着那份《喇叭周报》来讲的,讲的时候,还加入许多细节,好像他亲眼见到了昨天的冲突。
那些喝茶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申报》上写,死的人不过六七个,没那么多。”
立刻就有其他人道:“那个姜老二有来头,那些大报纸都是打了招呼的,人家不敢写真相!”
“对,我听人说,昨天码头那边的水,都被血染红了!”
“我也听说了,啧啧,真的死了很多人!”
……
还有人说起云景:“你们知道吗?这事儿姜老二还没干,云景就先写出来了!”
“听说那个云景,是个高官,啥事儿都知道!”
“不是的吧?我听人说,那云景通法术,能预知未来!”
……
这就越来越离谱了!
桑景云付过茶资,带着谭峥泓回家。
等回家后,她想到了什么,又道:“谭峥泓,我跟顾教授借的英文小说已经看完,我们去还了吧,我再借另一本书看。”
谭峥泓答应下来。
两人一起到了顾教授那里,结果顾教授也在跟人说云景。
之前桑景云来这边找资料时,谭峥泓全程陪伴,看到了桑景云记录下的各种信息。
因此,他在看到《一个士兵》这部小说后,立刻就将桑景云和云景联系起来。
但顾教授没看到桑景云在笔记本上记下的东西,甚至对桑景云看了什么书,都不太清楚。
他对身边人道:“云景先生肯定去西方留过学!他对西方太了解了!他应该还接触过军队里的人,我对西方的军队不了解,看了他的小说,方才知道那些军队都是如何的!”
桑景云听到这话,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她真的没去过军队,只是有一阵子喜欢看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就看了一些。
她把自己了解的都写了,不了解的则模糊过去,看着还挺真实。
谭大盛在他的同乡里,算不迷信的,但他在做大事前,依然会去拜一拜,他还觉得,自己能走到如今这一步,跟运气有很大关系。
这世上有很多比他厉害的人,但他们大多倒在半路,不像他,走到了最后。
也因此,谭大盛喜欢跟那些运气好的人交往,他觉得那些人是得到老天爷厚爱的,跟他们交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桑景云一开始在他眼里,只是一个有些聪明的小姑娘,但现在……桑景云分明就是一个被老天爷钟爱的人!
她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没吃过苦,十五六岁的时候,虽然因为父亲的原因吃了些苦头,但也磨炼了她的意志。
这世间女子,总是受到诸多限制,而那些限制,很多都来自家人。
若是桑家没有败落,桑景云说不定已经出嫁,过着跟普通妇人差不多的生活,然后忙着抚育子女,没空写小说。
但桑家出事了!
因为桑学文不像样,桑景云成了桑家人的主心骨。
桑家人不再限制桑景云,桑景云不仅可以走出去,还可以决定整个家庭的走向。
跟桑景云差不多年纪的男人,在家里都没有桑景云在桑家的话语权,桑景云在桑家,已经像男人一样当家做主。
然后就是桑景云的事业。
桑景云自从写小说以来,一直走得顺风顺水,还屡次遇到贵人。
这次更不用说,姜老二得罪了桑景云,然后立刻就出了事!
这姑娘,是有气运在身上的。
这么想着,谭大盛看向谭峥泓:“峥泓,你往后,可不能做对不起桑小姐的事情。”
谭峥泓想也不想就道:“爹,你想什么呢!我肯定不会做对不起桑小姐的事情!”
桑景云并不知道谭大盛的想法。
她更不知道,上海某些人对她的身份的猜测,已经越来越离谱。
《新小说报》是刊登小说的,并不刊登新闻。
但今天这事儿跟《新小说报》有关,黄培成也就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
云景先生随意写的一句话,竟然是真的,黄培成倒抽一口冷气,愈发觉得云景神通广大。
第108章 动手
第二天是星期六。
桑景云起床后, 先写了几百字,然后才下楼,然后就见谭峥泓已经在了。
来的真早!
“桑小姐, 我今天带了一些酱牛肉过来,还带了兹饭糕, 那兹饭糕还热着,你要尝尝吗?”谭峥泓笑着问桑景云。
他过来吃早饭, 都会自己带一些吃的,免得因为他的到来, 桑家做的饭不够吃。
桑景云下楼, 拿了一块兹饭糕吃, 然后笑起来:“很好吃。”
谭峥泓立刻笑起来。
桑学文早上做的是粥。
他们家早上,吃的最多的还是粥, 不过现在条件好了, 吃的粥很浓稠,配粥的也不只咸菜, 还会另作几个菜。
在桑景云的要求下, 每个人还都有一个煮鸡蛋。
桑景云吃过早饭, 就对谭峥泓道:“我们出去逛逛?我要去买报纸。”
租界有送报纸上门的服务,但这是要加钱的。
桑景云觉得不划算,平常要么自己去买报纸,要么就让桑钱氏在买菜的时候, 顺道将报纸买回来。
今天, 她打算自己去买, 也走动一下。
桑景云和谭峥泓一道出门,她本想去找个报摊买报纸,结果眼尖的谭峥泓, 带着她来到路边,找到一个瞧着可怜兮兮的报童。
这报童显然是刚开始卖报纸,不会叫喊不说,人也脏兮兮的。
人们都爱干净。
大街上有两个商贩卖一样的东西,一个干干净净一个脏兮兮,大家肯定会去跟那个瞧着干净清爽的商贩买。
这个报童当然报纸,应该很难卖出去。
谭峥泓问过桑景云后,买了一些报纸,又对报童说:“你下次出来卖报,要把手脸和衣服洗干净,知道吗?”
那孩子盯着谭峥泓看了一会儿,认真点头。
谭峥泓又道:“你还可以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叫卖的,学一学。”
说着,谭峥泓还教了对方三句话:“云景先生书里的情节成真,引起轰动!”
“上海码头两群人争斗,动用枪械,快来看!”
“俄国皇帝或将被赶下台!”
这三句话,谭峥泓念了好几遍,又让对方重复,确定对方全部记住,才让人离开。
等他把人送走,已经简单翻阅过手上报纸的桑景云抬起头,笑着看向他。
谭峥泓一直没变,保持着赤子之心,真不错。
“桑小姐,报纸上有没有刊登昨天发生的事情?”谭峥泓问。
桑景云道:“刊登了,就连《申报》这样的大报纸,都刊登了,《上海日报》更是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
桑景云看东西很快,已经将买的几份报纸大致看过。
《申报》刊登了发生在上海县城码头边的事情,新闻的篇幅不长。
《上海日报》刊登的报道的篇幅则很长,除刊登这个新闻外,还表达了对鸦片的厌恶,觉得应该严查此事。
这两份报纸,对昨天的事件都是如实描述的,在死亡这一块,写的都是数人。
第三份报纸就不一样了!
这第三份报纸叫《喇叭周报》,每周一份,周末出售。
这报纸在上海小有名气,它在刊登各种消息时,喜欢夸大其词!
在这份报纸上,刊登的是上海县城那边的谣言。
上来就是伤亡上百人。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白话文,但用词什么的,跟后世不太一样,甚至后世很多词语,这会儿都没有。
这篇报道的用词就很文言文,用这样的文风,写出一篇夸张的报道……写报道的人,也是个人才。
什么“喊杀声震,血肉横飞”,什么“烟民困兽犹斗,人多势众;售假者不甘示弱,恃强斗狠”,什么“码头染血,江水呜咽”……
桑景云一直都不太喜欢这份报纸,觉得这报纸老说假消息,但这会儿,她有点喜欢这份报纸了。
这写得还挺有意思。
不过等她往后看,发现报纸上的下一篇报道是俄国皇帝或许已经被杀……她就又无语了。
据她所知,那位皇帝活得好好的。
桑景云和谭峥泓找了一家茶馆听消息。
不出她所料,茶馆里有人在谈这件事儿。
这个茶馆是给那些没钱的人喝茶的,茶资只需每人一个铜元。
而此刻,有个文人打扮的人,正滔滔不绝跟人讲昨日的事情。
他是照着那份《喇叭周报》来讲的,讲的时候,还加入许多细节,好像他亲眼见到了昨天的冲突。
那些喝茶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申报》上写,死的人不过六七个,没那么多。”
立刻就有其他人道:“那个姜老二有来头,那些大报纸都是打了招呼的,人家不敢写真相!”
“对,我听人说,昨天码头那边的水,都被血染红了!”
“我也听说了,啧啧,真的死了很多人!”
……
还有人说起云景:“你们知道吗?这事儿姜老二还没干,云景就先写出来了!”
“听说那个云景,是个高官,啥事儿都知道!”
“不是的吧?我听人说,那云景通法术,能预知未来!”
……
这就越来越离谱了!
桑景云付过茶资,带着谭峥泓回家。
等回家后,她想到了什么,又道:“谭峥泓,我跟顾教授借的英文小说已经看完,我们去还了吧,我再借另一本书看。”
谭峥泓答应下来。
两人一起到了顾教授那里,结果顾教授也在跟人说云景。
之前桑景云来这边找资料时,谭峥泓全程陪伴,看到了桑景云记录下的各种信息。
因此,他在看到《一个士兵》这部小说后,立刻就将桑景云和云景联系起来。
但顾教授没看到桑景云在笔记本上记下的东西,甚至对桑景云看了什么书,都不太清楚。
他对身边人道:“云景先生肯定去西方留过学!他对西方太了解了!他应该还接触过军队里的人,我对西方的军队不了解,看了他的小说,方才知道那些军队都是如何的!”
桑景云听到这话,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她真的没去过军队,只是有一阵子喜欢看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就看了一些。
她把自己了解的都写了,不了解的则模糊过去,看着还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