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153节
崔老大和崔老二不是富豪,只是有些小钱而已。
他们的子女都大了,开销也大,家里人不止一次跟他们吵闹,不许他们再去接济崔老三。
为此,这半年,他们除了给崔老三的妻儿一些吃的外,再没给过崔老三钱。
现在崔老三想借钱买戒烟药,两人都有些犹豫。
最后,还是崔老大开口:“老三,我们不会给你钱,毕竟钱到了你手上后,你大概率会拿去买大烟。至于这戒烟药,我们先看看,若是当真有效,就买来给你。”
崔老三道:“大哥二哥,这戒烟药量很少,去迟了,可就买不到了!”
在崔老三的死缠烂打下,崔老大和崔老二决定去打听一下戒烟药的事情,如果这是真的,那他们就第一时间去买这戒烟药。
崔老大和崔老二这一打听,还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这戒烟药,会在后天早上出售,但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试用。
上海县城的一个大少爷,在使用了戒烟药后,就不抽大烟了!
看来这东西,确实有效果。
崔老大和崔老二当即决定,后天早上,他们一起去购买戒烟药。
而在上海,想要购买戒烟药的人,不只崔家。
县城某个狭小的破房子里,一个五六十岁,满脸愁苦,衣着破烂的妇人对儿子开口:“我也想给你买戒烟药,但家里实在没钱。”
瘦骨嶙峋神情癫狂的男人紧紧抓老妇人的手,声音嘶哑:“娘,只要我戒掉大烟,家里肯定会有钱的,娘,你想办法凑点钱吧!”
这妇人落下泪来:“现在我们家,哪里还能凑到钱?我已经连娘家都回不去。”
这妇人的儿子突然道:“娘,我们把大丫卖了吧,等卖了大丫,我就有钱买戒烟药了!娘,等我戒了大烟,一定好好干活,再把大丫赎回来!”
这人嘴里的大丫,是他的大女儿。
他抽大烟,把家里抽得一穷二白之后,妻子就回了娘家,早已再嫁。
但儿女还留在家里。
大丫是最大的,已经十一岁,这孩子虽称不上美女,但也有几分姿色,能卖一些钱。
“这不行!”妇人拒绝。
她在外面做帮工挣钱,现在家里家外,都靠大丫操持,这个家不能没有大丫。
她也舍不得卖掉大丫。
“娘,我会把大丫赎回来的,娘,我想戒烟!”这人涕泪横流地哀求起来,又说戒烟药不多,若是不能尽快拿到钱,可能会买不到……
妇人不想卖掉孙女,但自己儿子这么个样子,即便她不同意,也可能偷摸把她的孙女卖掉。
说不定还会把她孙女卖去腌臜地方!
妇人只能同意下来,然后带着孙女出了门。
现如今,在法律上,人口买卖早已禁止,但在实际生活中,卖儿卖女的事情并不少见。
妇人带着孙女儿,去找上海县城有门路的中人,给对方跪下磕头,让对方帮自己的孙女儿找个去处:“可以是签个长契,让她去给大户人家当佣人,也可以给她找个婆家,只要那家人好就行……”
老太太说着说着,失声痛哭。
她的孙女儿大丫跪在她身后,也哭个不停。
那中人却面露难色:“老太太,不是我不想帮你,你这要求,可不好达到!真要是好人家,肯定有无数人争着抢着要去干活,要嫁进去,哪里轮得到你?而且他们也要身家清白的人……”
现如今大户人家找佣人,那都是千挑万选的,可不会要个瘦巴巴的小姑娘。
至于娶媳妇……出得起钱还和善的人家,无数人争着抢着要嫁,人家根本不会要一个干瘦的小孩子。
尤其是,这个小孩子还有个抽大烟,并且为了抽大烟到处借钱、偷鸡摸狗的爹。
老太太趴在地上哭。
洪玥出来买东西,正好瞧见这一幕。
她看了一会儿,实在心疼那个小姑娘,也就花二十元,将人买下。
当然不能说是买,实际上是这个小姑娘跟她签了一份八年的契约,要在她家干八年活儿。
一般请个佣人,一年至少给十元,二十元绝对签不了八年。
但这个姑娘年纪太小,人也太瘦,一看就知道干不了多少活。
二十元签八年,这是市场价。
而对洪玥来说,二十元是她画五册连环画的收入,她只需要半个月就能赚到。
用半个月的收入,就能救下一个人,洪玥深刻地意识到有钱的好处。
大丫的父亲卖了女儿筹钱,想去买戒烟药,而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他们筹到钱后,又想尽办法,打听到卖戒烟药的地方。
出售戒烟药那日凌晨,很多人来到码头附近,聚在一个铺子门口。
这天是农历二月十六,正好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因此虽然天没亮,但也有光线,能让人看清周围情景。。
一个早起来码头这边讨生活的人,见一家铺子门口聚拢了这么多人,很是惊讶,好奇地询问那些排队的人:“你们在做什么?”
那些排队的人脸上没什么表情,眼里却满是狂热:“我们是来买戒烟药的。”
“吃了戒烟药,就能戒掉大烟了!”
“等我戒了烟,我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
他们陷入幻想中,好像只要吃了这戒烟药,就能天下太平,就能迎来美好生活。
几个拉黄包车的人路过这里,瞧见他们的模样,总觉得有些恐怖。
带着崔老三来买戒烟药的崔老大和崔老二面对这些人,也觉得毛骨悚然。
而就在这时,报童的声音突然传来:“卖报!卖报!”
第105章 冲突
姜老二的手下, 这几日都没个空闲。
为了能把吗啡当成戒烟药卖出去,他们安排人到处宣传,忙得脚不沾地。
现在, 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
“来买戒烟药的人很多,到时我们以高价将吗啡卖出, 肯定能大赚一笔!”
“来的人那么多,说不定今日就能将吗啡卖光。”
“就算今日卖不掉, 再过两天,肯定也卖完了!”
……
姜老二的手下很兴奋。
而这时, 姜老二也来了这里。
他见外面聚拢了那么多人, 心情很好地看向自己的心腹:“你出的这个主意不错!”
他已经计算过, 等这批吗啡卖掉,在收回本钱的同时, 还能有个三四万的利润。
他好歹赚回了一些钱, 不至于损失惨重。
姜老二的心腹自然不敢居功,笑着说起漂亮话场面话, 表示能有现在的局面, 靠的都是姜老二的英明领导。
姜老二哈哈大笑, 然后开口:“准备一下,开门卖戒烟药吧!”
姜老二的手下志得意满,他们却没注意到,那长长的队伍后面, 出现了一些骚乱。
视线转回外面。
姜老二骗钱, 自然是不敢骗那些大人物的。
县城有大人物听说了戒烟药的事情后, 差人来问,姜老二都是实话实说,说那药并无戒烟功效。
所以现场有头有脸的人, 并未来排队。
县城还有一些人,压根不信外面传的话。
真要有戒烟药,肯定是他们这些有能耐的人先知道,他们从一开始,就跟桑景云一样,觉得戒烟药这东西,是无稽之谈。
所以,排队买戒烟药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有些还是已经走投无路,将之当作救命稻草的。
他们有老有少,一群男人中,还夹杂着少数几个女人,但在模样和神情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瘦骨嶙峋,眼下青黑,时不时打个哈欠,一副倦怠模样,毫无精气神。
来这里卖报的报童的神态,却跟他们却截然不同。
报童瞧着大约十来岁,他头发乱蓬蓬的,身上穿着一件满是补丁但非常干净的粗布短衣,脖子上挂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今日新出的报纸。
他明显很穷,但整个人瞧着生机勃勃。
“卖报!最新消息,俄国爆发动乱!”他大声喊着,靠近排队的人。
那些一心买戒烟药的人,对俄国暴乱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也不想买别的报纸。
他们满脑子都是大烟和戒烟药。
但崔老大和崔老二不同。
他们混在一群僵尸一样的烟鬼中间,浑身不适,听到报童清脆的声音,就道:“我们要卖报纸。”
那报童立刻来到两人面前:“两位先生,你们要买什么报纸?”
崔老大道:“给我一份《申报》。”
崔老二则道:“给我一份《新小说报》。”
崔家有些钱,因此崔老大和崔老二都识字。
但在以前,崔老二并没有看小说的习惯,直到他读中学的儿子开始购买《新小说报》。
崔老二觉得每天花钱买报纸有些浪费钱,曾经念叨过一次,结果他的妻子儿子一起说他,怪他接济崔老三。
他们的子女都大了,开销也大,家里人不止一次跟他们吵闹,不许他们再去接济崔老三。
为此,这半年,他们除了给崔老三的妻儿一些吃的外,再没给过崔老三钱。
现在崔老三想借钱买戒烟药,两人都有些犹豫。
最后,还是崔老大开口:“老三,我们不会给你钱,毕竟钱到了你手上后,你大概率会拿去买大烟。至于这戒烟药,我们先看看,若是当真有效,就买来给你。”
崔老三道:“大哥二哥,这戒烟药量很少,去迟了,可就买不到了!”
在崔老三的死缠烂打下,崔老大和崔老二决定去打听一下戒烟药的事情,如果这是真的,那他们就第一时间去买这戒烟药。
崔老大和崔老二这一打听,还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这戒烟药,会在后天早上出售,但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试用。
上海县城的一个大少爷,在使用了戒烟药后,就不抽大烟了!
看来这东西,确实有效果。
崔老大和崔老二当即决定,后天早上,他们一起去购买戒烟药。
而在上海,想要购买戒烟药的人,不只崔家。
县城某个狭小的破房子里,一个五六十岁,满脸愁苦,衣着破烂的妇人对儿子开口:“我也想给你买戒烟药,但家里实在没钱。”
瘦骨嶙峋神情癫狂的男人紧紧抓老妇人的手,声音嘶哑:“娘,只要我戒掉大烟,家里肯定会有钱的,娘,你想办法凑点钱吧!”
这妇人落下泪来:“现在我们家,哪里还能凑到钱?我已经连娘家都回不去。”
这妇人的儿子突然道:“娘,我们把大丫卖了吧,等卖了大丫,我就有钱买戒烟药了!娘,等我戒了大烟,一定好好干活,再把大丫赎回来!”
这人嘴里的大丫,是他的大女儿。
他抽大烟,把家里抽得一穷二白之后,妻子就回了娘家,早已再嫁。
但儿女还留在家里。
大丫是最大的,已经十一岁,这孩子虽称不上美女,但也有几分姿色,能卖一些钱。
“这不行!”妇人拒绝。
她在外面做帮工挣钱,现在家里家外,都靠大丫操持,这个家不能没有大丫。
她也舍不得卖掉大丫。
“娘,我会把大丫赎回来的,娘,我想戒烟!”这人涕泪横流地哀求起来,又说戒烟药不多,若是不能尽快拿到钱,可能会买不到……
妇人不想卖掉孙女,但自己儿子这么个样子,即便她不同意,也可能偷摸把她的孙女卖掉。
说不定还会把她孙女卖去腌臜地方!
妇人只能同意下来,然后带着孙女出了门。
现如今,在法律上,人口买卖早已禁止,但在实际生活中,卖儿卖女的事情并不少见。
妇人带着孙女儿,去找上海县城有门路的中人,给对方跪下磕头,让对方帮自己的孙女儿找个去处:“可以是签个长契,让她去给大户人家当佣人,也可以给她找个婆家,只要那家人好就行……”
老太太说着说着,失声痛哭。
她的孙女儿大丫跪在她身后,也哭个不停。
那中人却面露难色:“老太太,不是我不想帮你,你这要求,可不好达到!真要是好人家,肯定有无数人争着抢着要去干活,要嫁进去,哪里轮得到你?而且他们也要身家清白的人……”
现如今大户人家找佣人,那都是千挑万选的,可不会要个瘦巴巴的小姑娘。
至于娶媳妇……出得起钱还和善的人家,无数人争着抢着要嫁,人家根本不会要一个干瘦的小孩子。
尤其是,这个小孩子还有个抽大烟,并且为了抽大烟到处借钱、偷鸡摸狗的爹。
老太太趴在地上哭。
洪玥出来买东西,正好瞧见这一幕。
她看了一会儿,实在心疼那个小姑娘,也就花二十元,将人买下。
当然不能说是买,实际上是这个小姑娘跟她签了一份八年的契约,要在她家干八年活儿。
一般请个佣人,一年至少给十元,二十元绝对签不了八年。
但这个姑娘年纪太小,人也太瘦,一看就知道干不了多少活。
二十元签八年,这是市场价。
而对洪玥来说,二十元是她画五册连环画的收入,她只需要半个月就能赚到。
用半个月的收入,就能救下一个人,洪玥深刻地意识到有钱的好处。
大丫的父亲卖了女儿筹钱,想去买戒烟药,而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他们筹到钱后,又想尽办法,打听到卖戒烟药的地方。
出售戒烟药那日凌晨,很多人来到码头附近,聚在一个铺子门口。
这天是农历二月十六,正好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因此虽然天没亮,但也有光线,能让人看清周围情景。。
一个早起来码头这边讨生活的人,见一家铺子门口聚拢了这么多人,很是惊讶,好奇地询问那些排队的人:“你们在做什么?”
那些排队的人脸上没什么表情,眼里却满是狂热:“我们是来买戒烟药的。”
“吃了戒烟药,就能戒掉大烟了!”
“等我戒了烟,我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
他们陷入幻想中,好像只要吃了这戒烟药,就能天下太平,就能迎来美好生活。
几个拉黄包车的人路过这里,瞧见他们的模样,总觉得有些恐怖。
带着崔老三来买戒烟药的崔老大和崔老二面对这些人,也觉得毛骨悚然。
而就在这时,报童的声音突然传来:“卖报!卖报!”
第105章 冲突
姜老二的手下, 这几日都没个空闲。
为了能把吗啡当成戒烟药卖出去,他们安排人到处宣传,忙得脚不沾地。
现在, 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
“来买戒烟药的人很多,到时我们以高价将吗啡卖出, 肯定能大赚一笔!”
“来的人那么多,说不定今日就能将吗啡卖光。”
“就算今日卖不掉, 再过两天,肯定也卖完了!”
……
姜老二的手下很兴奋。
而这时, 姜老二也来了这里。
他见外面聚拢了那么多人, 心情很好地看向自己的心腹:“你出的这个主意不错!”
他已经计算过, 等这批吗啡卖掉,在收回本钱的同时, 还能有个三四万的利润。
他好歹赚回了一些钱, 不至于损失惨重。
姜老二的心腹自然不敢居功,笑着说起漂亮话场面话, 表示能有现在的局面, 靠的都是姜老二的英明领导。
姜老二哈哈大笑, 然后开口:“准备一下,开门卖戒烟药吧!”
姜老二的手下志得意满,他们却没注意到,那长长的队伍后面, 出现了一些骚乱。
视线转回外面。
姜老二骗钱, 自然是不敢骗那些大人物的。
县城有大人物听说了戒烟药的事情后, 差人来问,姜老二都是实话实说,说那药并无戒烟功效。
所以现场有头有脸的人, 并未来排队。
县城还有一些人,压根不信外面传的话。
真要有戒烟药,肯定是他们这些有能耐的人先知道,他们从一开始,就跟桑景云一样,觉得戒烟药这东西,是无稽之谈。
所以,排队买戒烟药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有些还是已经走投无路,将之当作救命稻草的。
他们有老有少,一群男人中,还夹杂着少数几个女人,但在模样和神情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瘦骨嶙峋,眼下青黑,时不时打个哈欠,一副倦怠模样,毫无精气神。
来这里卖报的报童的神态,却跟他们却截然不同。
报童瞧着大约十来岁,他头发乱蓬蓬的,身上穿着一件满是补丁但非常干净的粗布短衣,脖子上挂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今日新出的报纸。
他明显很穷,但整个人瞧着生机勃勃。
“卖报!最新消息,俄国爆发动乱!”他大声喊着,靠近排队的人。
那些一心买戒烟药的人,对俄国暴乱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也不想买别的报纸。
他们满脑子都是大烟和戒烟药。
但崔老大和崔老二不同。
他们混在一群僵尸一样的烟鬼中间,浑身不适,听到报童清脆的声音,就道:“我们要卖报纸。”
那报童立刻来到两人面前:“两位先生,你们要买什么报纸?”
崔老大道:“给我一份《申报》。”
崔老二则道:“给我一份《新小说报》。”
崔家有些钱,因此崔老大和崔老二都识字。
但在以前,崔老二并没有看小说的习惯,直到他读中学的儿子开始购买《新小说报》。
崔老二觉得每天花钱买报纸有些浪费钱,曾经念叨过一次,结果他的妻子儿子一起说他,怪他接济崔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