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7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天桑钱氏买那么多东西,是因为她要回娘家。
  上海这边农村,长辈忌日,会做一些菜,祭拜一番。
  而今天,正好是桑钱氏母亲的忌日。
  往年这天,她都会回娘家,这次自然也是要回去的。
  “奶奶,路上注意安全。”桑景云把桑钱氏送出门。
  桑钱氏离开后,她继续写小说,一直到桑学文做好全部准备工作开始做菜,她才停笔,然后来到灶台边,拿了个碗帮桑学文尝菜。
  这不是因为她馋,实在是忙了一上午,太饿了。
  谭峥泓带着人来吃饭的时候,就见桑景云已经吃上了,忍不住笑了笑。
  他对桑景云先吃的行为,并不反感。
  他们现在按照人头给饭钱,不提供食材,因此桑学文给他们做饭时,是将桑家的饭菜一道做了的。
  他们的饭菜桑学文会给够,所以桑景云吃的,其实是桑家那份。
  还有就是,桑家人很重视卫生,从不会直接拿筷子从锅里夹东西吃,都是用锅铲盛起,放在碗里吃的。
  很多饭店都做不到这样,他常常看到厨子直接用锅铲铲了汤,就着锅铲尝咸淡。
  为了方便谭峥泓他们吃饭,桑家把八仙桌让了出来,谭峥泓就招呼洪永祥跟他们坐一起吃。
  洪永祥道:“是不是坐不下?”
  谭峥泓的助理保镖再加上两个泥瓦匠,已经有八个人了。
  两个泥瓦匠道:“洪先生你坐下就行,我们一直是去外面吃的,不在这里吃。”
  他们说着,就用自带的海碗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又夹了一些菜,端着碗离开。
  他们儿子也来干活了,但只是小工,不跟他们一起吃饭。
  他们想让自己儿子也吃点好的,还想往家里带点好吃的,就干脆不上桌吃,提前分一些吃的,拿了离开。
  今天桑学文做的是猪肉炖油豆腐,这两人夹完菜,还让桑学文往他们的碗里多舀一勺肉汤,好拌饭吃。
  他们端着碗去外面,立刻就引来那些正在吃饭的小工们的羡慕,两人的儿子更是端着碗上来,蹭一口吃的。
  “少吃点,还要给你们弟弟妹妹带点。”两个泥瓦匠开口,又一次感叹这次遇到了好东家。
  这日,孤儿院工地上的人,日子过得跟平常没区别,但桑家却来了个“新人”。
  桑钱氏从娘家回来时,带回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
  这是个跟桑钱氏有些像的女人,是桑钱氏弟弟的小女儿,一个做事非常麻利的女人,也很讨喜。
  “表姑。”桑景云叫了一声。
  “几个月没见,景云真是漂亮了很多,也长肉了。你之前真的太瘦了。”钱表姑笑盈盈地说道。
  桑元善去世时,钱表姑曾经来他们家帮忙。
  钱表姑早已出嫁,桑元善这个姑父去世,按照本地习俗她是不用来吊唁的,但是她来了。
  送了一对蜡烛,然后就在他们家忙前忙后,连轴转忙了三天。
  当时陆盈很多事情都不懂,全靠她在旁边指点,告诉陆盈身为儿媳妇,她都要做些什么。
  到后来,桑钱氏都不好意思了,偏又给不了她什么,最后就只是让她带走了办丧事没吃完的一桶剩饭。
  钱表姑是个很不错的人,桑家人都很喜欢她,不过大家还是有些好奇她为什么要跟着桑钱氏回来。
  钱表姑也没隐瞒:“我想去县城找个活儿干,就跟着大姑一道过来了。”
  桑钱氏娘家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走路要两个小时,离县城,足足有三小时的路。
  而钱表姑嫁得更远。
  她想去县城找活儿,最好有个近点的住处,就打算在桑家堂屋打地铺凑合两天。
  第51章 钱表姑
  桑钱氏平日里去县城时, 时不时会遇上以前认识的人,与她说几句话。
  之前张夫人为难他们的事情被传开后,陆陆续续, 还有五六拨人在兰心衣帽店等着她,给她送了些东西。
  但桑家几乎没有客人上门。
  桑钱氏的娘家离得有些远, 桑钱氏跟弟弟的关系还不太好,两家也就往来不多。
  陆盈的娘家更是已经没人。
  至于桑家本身, 桑元善没有兄弟姐妹,亲近点的堂兄弟还都已经去世。
  再加上他们都在嘉兴, 离得比桑钱氏娘家更远, 因而没有大事, 相互之间不会往来。
  桑家在上海县城的故人,都是桑元善以前生意场上的朋友。
  人家不缺钱, 愿意免除一些债务, 但没到大老远来乡下看他们的程度。
  嗯,桑元善活着时, 还是有人来的, 但桑元善已经没了。
  钱表姑, 是桑景云穿越后,第一个来家里的亲戚。
  “我家里的孩子年纪越来越大,眼瞅着要娶媳妇,我就琢磨着出来干点啥, 挣点钱。”钱表姑简单说明来意, 又把自己背篓里背着的各种蔬菜拿出来, 还拿出一袋约莫十来斤的糯米:“都是自家种的东西,不值什么钱,拿来给你们尝鲜的。”
  桑景云有原主记忆, 对钱表姑的印象本就不错,聊了几句后,印象更好。
  这个时代一些底层百姓,因为没读过书的缘故,语言表达能力不太行,做事也总做不好。
  她时不时去隔壁工地逛,就注意到谭峥泓从棚户区请来的小工里,有那么几个特别“笨”,总是干不好活儿,还死犟死犟的。
  泥瓦匠反复吩咐他们的事情,他们好似听不见一样,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
  但钱表姑不是这样的人,瞧着挺活络。
  在钱表姑跟他们打听隔壁孤儿院的情况后,桑景云更是无比确定这一点。
  “表姑,你想去孤儿院工作?”桑景云问。
  钱表姑道:“对!我原本是想去县城找活儿,看能不能做个帮工的,但大姑在路上的时候,跟我说起孤儿院的事情,我就想去孤儿院试试。”
  桑景云道:“孤儿院快盖好了,等收留孤儿后,肯定要雇佣一些妇人去照顾孩子,虽然谭少为了帮助穷人,倾向于从棚户区雇人,但表姑你手脚若是勤快,他一定愿意留下你。”
  钱表姑眼睛亮了:“等明儿个,我就去问问。”
  桑景云笑起来:“表姑你可以先去帮忙干点活。”
  “我就是这么打算的。”钱表姑一拍大腿。
  他们正说话,就听到了桑景英和桑景雄的声音。
  桑钱氏是上午去娘家的,在娘家吃了顿饭,待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但因路有些远,现在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桑学文早已将饭菜做好,见两个儿子回来,就去盛菜端饭。
  荤菜就是中午做的油豆腐炖肉,素菜是炒青菜、红烧萝卜丝和海带汤。
  桑家如今,一直是这样的伙食,比以前富贵时要差一些,但已经超过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家庭。
  钱表姑就被惊了惊。
  她上门做客,不好意思夹肉吃,就只吃油豆腐,还是桑钱氏给她夹了一块肉,她才依依不舍地吃起来。
  桑景云上辈子不理解,老一辈为什么喜欢给人夹菜,来了这个时代之后,才总算明白。
  这时,很多人去别人家后,是不好意思动筷子的。
  吃过晚饭,桑钱氏让钱表姑去她们的房间睡觉,但钱表姑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她将桑家灶台后的位置整理了一下,铺开用来做饭的稻草,又把自己带来的薄薄的被子放上面,打算在这里睡觉:“睡这里挺好的,我在家也是这么睡的。”
  这时出门去远一些的亲戚家,若是要留宿,都是这么睡的。
  他们家也确实没有多余的床。
  桑钱氏最后拿了一床被子给她——她自带的被子实在太薄,不够保暖。
  这天晚上,桑景云从桑钱氏那里,知道了一些钱表姑的事情。
  桑钱氏曾经是家中长姐,她辛苦带大弟弟妹妹,还给弟弟娶了媳妇,结果弟媳一进门,就开始看她这个大姑姐不顺眼,想把她嫁出去。
  想把她嫁出去就算了,她那个弟媳还以她年纪大了找不到好人家为理由,想让她嫁给她弟媳那个又瘦又小,娶不上媳妇儿的哥哥。
  她弟弟不敢替她做主应下婚事,但也没反对,和她弟媳一起劝她。
  桑钱氏当时就意识到,这个家自己再待着会讨人嫌。
  她弟媳那个哥哥,力气比她还小,干不动活,人也笨,这样的人,她是无论如何都不想嫁的。
  于是,她自己去找媒婆,让媒婆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对象。
  媒婆给她介绍了桑元善。
  桑元善年纪大,但他有钱!
  桑钱氏听过桑元善的条件,见了桑元善一面,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门婚事,之后也从未后悔过。
  若是不嫁桑元善,她在乡下怕是连吃个肉都难,也不见得能活到这个年纪。
  她们村,她从小一块长大的人,大多已经去世。她那个弟媳,还有她弟媳那个一直没娶上媳妇儿的哥哥,也都已经去世。
  说回当年。
  她不愿意嫁弟媳的哥哥,自己去找媒婆这件事,让她弟媳妇很不高兴,整日给她脸色看,当时她弟媳妇有孕,她弟弟把她弟媳妇当宝贝,也一个劲儿劝她。
  她实在恼怒,就把她弟弟狠狠打了一顿。
  后来,她弟弟弟媳得知她能嫁去县城有钱人家,是想跟她缓和关系的,但她不乐意。
  之后很多年里,双方没有断绝关系不相往来,但关系一直淡淡的。
  不过桑钱氏对弟弟的几个孩子还不错,他们成亲时,都随了分量不轻的礼。
  当然这是对农村人来说的,对当时的桑家来说算不得什么,那年头,桑学文出去玩一回,可能就要花那么多钱。
  因为她还算大方,她弟媳又在几年前没了,所以桑元善去世,桑家最困难的时候,她弟弟借了她一笔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