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看的出经过排练,虽然并不整齐,但是每个人又都能卡在点上,粗犷又热烈,奔放极了。
校长举着洁白的哈达,很庄重的献给闻裴之,“最尊贵的客人,欢迎您来。”
闻裴之弯腰接受,被热情的迎接进了学校。
这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头发都特别茂盛,脸颊上两块高原红,很喜欢笑,说话间精气神十足,举手投足间带着豪爽。
今天很明显是个非常隆重的日子,学校的地面干干净净,玻璃湿湿的,还有水在嘀嗒。走进教室,黑板坑坑洼洼,早已经千疮百孔,擦的倒是很一尘不染。桌椅板凳看起来很有历史,桌面都只整齐的摆放着一本音乐教材,旁边是一支铅笔。
好熟悉的画面,上学的时候每学期总有几次“大检查”要搞,每次都是全校师生出动,集体大扫除,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地上不能有头发,抓到要扣分,学生扣学分,班级扣班分。
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每当这个时候,至少有两节课是不用上课的,而且当天食堂的饭菜特别的好……
此刻学校的上课铃响起,孩子们顿时做鸟兽散。校长把他们领到校舍后面的一栋建筑。
这栋建筑看起来特别新,分成两个很大的教室,外面虽然也是红砖,里面的墙上却刮了白腻子,亮堂堂的。
打开一个教室,十几个三四米高的书柜,书柜被塞的满满当当,各种字典词典,比较经典的中外名著,还有一些儿童童话书,书上有折痕,看来常常有人翻阅,几个长桌子靠边摆放,长板凳可以坐很多学生。
宋知音和芳芳姐趁机把带来的书交给了老师,老师很意外还有其他人捐书,对她们表达了感谢。
另外一个教室是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室的柜子里有很多声乐书,有一些专门收录了他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学生唱歌,跳舞都在这里。
正在上音乐课的小孩龇着大牙,脸上充满好奇,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第26章 桑拉今年**来岁,学习好,长的也高大,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
宋知音几个躲在摄影机后,也跟着一起参观打量着这所神奇的学校。
“这里方圆多少里都没有人烟,来这儿上学也太不容易了吧!”芳芳姐想起远在老家留守的女儿,心头酸酸的。
她伸手在自己口袋里摸了摸,只摸到半包没用完的纸巾,“该死的!”她懊恼的捶自己的脑袋,“怎么就没带点吃的喝的出门呢?”
这人变脸比翻书还快,不是才跟她说不要随便给当地小孩吃的东西,小心他们会一直追着要吗?
宋知音也没带什么零食,她包里就半块吃剩的奶豆腐,一包牧民送的黄油。
想起自己这次来怕飞机上无聊带了一些书,都是一些获奖的中外短篇小说合集,倒挺适合捐给图书馆的,回头再说!
“一定是天神带来了您。”
校长用尽全力,汉语还是说的不流利。上面的人说,今天这位客人非常重要,他不但带来了珍贵的图书,还会赞助学校里考上高中的学生继续求学。
千里迢迢而来,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们,这不是天神派来的是什么?他一定是很好很好的人,校长心里默默的想。
闻裴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交往接触的人都是社会的精英,但是他没有成长为精致利己者,相反的,他有很强烈的同理心,善良,单纯……
那一双能洞察人心的眼睛,此刻充满了善意,从背包里拿出专门买的小面包和糖果,一个一个分给小朋友。
闻裴之带着歉疚轻声的解释,“实在是路途遥远带不了太多东西。”
校长的威严还在,眼睛像雷达一样来回扫射,所以尽管孩子们已经高兴的眼睛瞪的像铜铃,动作还是克制的,没乱来,乖乖的把脖子张的长长的,伸手等着小面包和糖果发到自己手里。
这些小孩年龄差距有点大,有的感觉有七八岁,小萝卜头一个,有的好像已经十一二岁了,看起来人高马大。
不论男女,每个人都编着好看的辫子,脸蛋红扑扑的,不知道是不是涂抹了什么,看起来非常光滑水润。
“托切那。”
“托切那。”
是谢谢的意思。
不吵闹的时候真可爱,脑袋圆溜溜的,眼睛圆溜溜的,嘴巴也是圆溜溜的,无处不散发着天真。
说起来他们这些孩子家里吃的小零食才是真正的好东西,纯天然无污染,若干年以后,物流发达信息流通的时代,那些牛肉干和奶渣卖的贵的吓死人。
桑拉接过小面包,急切的打开包装,“嗷嗷”叫的塞进嘴巴里,“小面包…真好吃!”
宋知音莫名被戳中笑点,低声问,“有多好吃?”
桑拉抛给她一个又得意又满足的笑容,“比下干巴好吃!”
下干巴就是牛肉干,桑来向她抱怨过,她一直说那个太干了,每次吃完牙疼。
品牌花了钱主要目的当然是做宣传,视频和照片都是重要的物料,他们打算拍一段闻裴之给孩子们拉大提琴的视频。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打开琴盒,保管大提琴的两位工作人员瞬间脸都白了,说话磕磕巴巴的,“不可能啊,我都没有打开过。”
因为要拍摄,宋知音一行人躲在教室门口,闻言都好奇的朝里面望去,只见大提琴琴身被一层浮灰覆盖,底部赫被磕出了一个小缺口。
主管模样的一位女士眉毛拧到一起,脸色沉的下一秒就要狂风暴雨,现场的氛围瞬间变得低沉压抑。
她几乎强压下怒气,“你们借到琴没有检查?”
“没,没来得及……极限赶飞机所以……”
不想理会这苍白的解释,主管叫来摄影师问,“会不会影响拍摄?”
摄影师出现场比较多,常常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他尝试移动镜头,“试一试应该可以错位拍摄。”
闻裴之怔怔的伸出手摸摸琴身的缺口,很新,明显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难言的焦躁在全身蔓延,脸上的微笑变得勉强又无奈。
一路上如此颠簸,恐怕不止是只是磕碰了一点……
闻裴之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他简单的擦拭了一下就支起琴,拿起琴弓,试了试音。
大家都竖起耳朵认真的听,才飘出几个音符,宋知音没听出什么来,觉得问题应该不大,可是闻裴之紧抿着唇,目光泛冷,他的脸色越来越沉,
“这把琴你们多久没有保养过了?”太惨了!闻裴之心疼的不自觉握紧拳头,冷冷的目光盯住眼前瑟瑟发抖的工作人员。
这把大提琴是从最近的城市的音乐厅里借来的,这里太偏远,几年也不会有人来开音乐会,所以库房里的乐器看起来很新,实际保养情况一塌糊涂。只要仔细观察,这把大提琴不仅琴身破损,琴弦也已经隐约出现了锈迹。
“对不起,我忘记了检查。”两位工作人员知道自己捅了娄子,战战兢兢,语气可怜。
“这么好的琴,真的太惨,太可惜了。”
琴弦产生锈点其实很常见,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对音色多少会有影响,这种影响外行其实听不太出来,但是对于闻裴之这种非常敏感的音乐家来说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手指轻轻划过,闻裴之爱抚着琴身,喃喃低语。乐器就是演奏者的眼睛,没有它,演奏者只能被困在黑暗里,寸步难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闻裴之的助理乔恩上前与记者协调,“先不要拍了,等等看怎么办。”
摄像暂时关闭了摄像机,乔恩工作了很多年,知道录像出来专业人士肯定能听出来音色有异,一些好事者或者同行难免拿出来做文章,闻裴之不在意这些恶意的评论,但是公司总要处理这些麻烦事。
也很头疼。
记得有一次国外巡演,音乐厅忽然断电,表演足足暂停了十来分钟,通电后闻裴之在观众的掌声下表演继续,结束后又两次返场,整场演出最终完美落幕,签售环节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国外的报道和乐评人的评价都是很正面的,赞扬他们演出精彩。
过几日新闻传回国内,却被有心之人恶意曲解翻译成了“车祸现场。”
按道理来说只不过是论坛上一个新用户随手发布的帖子,但是这个帖子却很快被各种转载,渐渐的有人说是闻裴之团队和演出承办方有矛盾所以被恶意断电,进而又有更不实的报道,说观众不买账要退票等等……
就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根据,完全没有调查的帖子被“坐实”成了真的,公司来没来得及公关,隔天就被电视新闻报道……
吃一切长一智,乔恩现在非常警惕。
品牌方没有带修琴师,众人已经急的团团转,公司办*这个活动费了大力气,结果活动在他们手里办砸了,年底的奖金有没有两说,工作保不保得住都是两说。
想到这里,女主管额头上浮起一层冷汗。
校长举着洁白的哈达,很庄重的献给闻裴之,“最尊贵的客人,欢迎您来。”
闻裴之弯腰接受,被热情的迎接进了学校。
这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头发都特别茂盛,脸颊上两块高原红,很喜欢笑,说话间精气神十足,举手投足间带着豪爽。
今天很明显是个非常隆重的日子,学校的地面干干净净,玻璃湿湿的,还有水在嘀嗒。走进教室,黑板坑坑洼洼,早已经千疮百孔,擦的倒是很一尘不染。桌椅板凳看起来很有历史,桌面都只整齐的摆放着一本音乐教材,旁边是一支铅笔。
好熟悉的画面,上学的时候每学期总有几次“大检查”要搞,每次都是全校师生出动,集体大扫除,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地上不能有头发,抓到要扣分,学生扣学分,班级扣班分。
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每当这个时候,至少有两节课是不用上课的,而且当天食堂的饭菜特别的好……
此刻学校的上课铃响起,孩子们顿时做鸟兽散。校长把他们领到校舍后面的一栋建筑。
这栋建筑看起来特别新,分成两个很大的教室,外面虽然也是红砖,里面的墙上却刮了白腻子,亮堂堂的。
打开一个教室,十几个三四米高的书柜,书柜被塞的满满当当,各种字典词典,比较经典的中外名著,还有一些儿童童话书,书上有折痕,看来常常有人翻阅,几个长桌子靠边摆放,长板凳可以坐很多学生。
宋知音和芳芳姐趁机把带来的书交给了老师,老师很意外还有其他人捐书,对她们表达了感谢。
另外一个教室是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室的柜子里有很多声乐书,有一些专门收录了他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学生唱歌,跳舞都在这里。
正在上音乐课的小孩龇着大牙,脸上充满好奇,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第26章 桑拉今年**来岁,学习好,长的也高大,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
宋知音几个躲在摄影机后,也跟着一起参观打量着这所神奇的学校。
“这里方圆多少里都没有人烟,来这儿上学也太不容易了吧!”芳芳姐想起远在老家留守的女儿,心头酸酸的。
她伸手在自己口袋里摸了摸,只摸到半包没用完的纸巾,“该死的!”她懊恼的捶自己的脑袋,“怎么就没带点吃的喝的出门呢?”
这人变脸比翻书还快,不是才跟她说不要随便给当地小孩吃的东西,小心他们会一直追着要吗?
宋知音也没带什么零食,她包里就半块吃剩的奶豆腐,一包牧民送的黄油。
想起自己这次来怕飞机上无聊带了一些书,都是一些获奖的中外短篇小说合集,倒挺适合捐给图书馆的,回头再说!
“一定是天神带来了您。”
校长用尽全力,汉语还是说的不流利。上面的人说,今天这位客人非常重要,他不但带来了珍贵的图书,还会赞助学校里考上高中的学生继续求学。
千里迢迢而来,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们,这不是天神派来的是什么?他一定是很好很好的人,校长心里默默的想。
闻裴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交往接触的人都是社会的精英,但是他没有成长为精致利己者,相反的,他有很强烈的同理心,善良,单纯……
那一双能洞察人心的眼睛,此刻充满了善意,从背包里拿出专门买的小面包和糖果,一个一个分给小朋友。
闻裴之带着歉疚轻声的解释,“实在是路途遥远带不了太多东西。”
校长的威严还在,眼睛像雷达一样来回扫射,所以尽管孩子们已经高兴的眼睛瞪的像铜铃,动作还是克制的,没乱来,乖乖的把脖子张的长长的,伸手等着小面包和糖果发到自己手里。
这些小孩年龄差距有点大,有的感觉有七八岁,小萝卜头一个,有的好像已经十一二岁了,看起来人高马大。
不论男女,每个人都编着好看的辫子,脸蛋红扑扑的,不知道是不是涂抹了什么,看起来非常光滑水润。
“托切那。”
“托切那。”
是谢谢的意思。
不吵闹的时候真可爱,脑袋圆溜溜的,眼睛圆溜溜的,嘴巴也是圆溜溜的,无处不散发着天真。
说起来他们这些孩子家里吃的小零食才是真正的好东西,纯天然无污染,若干年以后,物流发达信息流通的时代,那些牛肉干和奶渣卖的贵的吓死人。
桑拉接过小面包,急切的打开包装,“嗷嗷”叫的塞进嘴巴里,“小面包…真好吃!”
宋知音莫名被戳中笑点,低声问,“有多好吃?”
桑拉抛给她一个又得意又满足的笑容,“比下干巴好吃!”
下干巴就是牛肉干,桑来向她抱怨过,她一直说那个太干了,每次吃完牙疼。
品牌花了钱主要目的当然是做宣传,视频和照片都是重要的物料,他们打算拍一段闻裴之给孩子们拉大提琴的视频。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打开琴盒,保管大提琴的两位工作人员瞬间脸都白了,说话磕磕巴巴的,“不可能啊,我都没有打开过。”
因为要拍摄,宋知音一行人躲在教室门口,闻言都好奇的朝里面望去,只见大提琴琴身被一层浮灰覆盖,底部赫被磕出了一个小缺口。
主管模样的一位女士眉毛拧到一起,脸色沉的下一秒就要狂风暴雨,现场的氛围瞬间变得低沉压抑。
她几乎强压下怒气,“你们借到琴没有检查?”
“没,没来得及……极限赶飞机所以……”
不想理会这苍白的解释,主管叫来摄影师问,“会不会影响拍摄?”
摄影师出现场比较多,常常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他尝试移动镜头,“试一试应该可以错位拍摄。”
闻裴之怔怔的伸出手摸摸琴身的缺口,很新,明显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难言的焦躁在全身蔓延,脸上的微笑变得勉强又无奈。
一路上如此颠簸,恐怕不止是只是磕碰了一点……
闻裴之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他简单的擦拭了一下就支起琴,拿起琴弓,试了试音。
大家都竖起耳朵认真的听,才飘出几个音符,宋知音没听出什么来,觉得问题应该不大,可是闻裴之紧抿着唇,目光泛冷,他的脸色越来越沉,
“这把琴你们多久没有保养过了?”太惨了!闻裴之心疼的不自觉握紧拳头,冷冷的目光盯住眼前瑟瑟发抖的工作人员。
这把大提琴是从最近的城市的音乐厅里借来的,这里太偏远,几年也不会有人来开音乐会,所以库房里的乐器看起来很新,实际保养情况一塌糊涂。只要仔细观察,这把大提琴不仅琴身破损,琴弦也已经隐约出现了锈迹。
“对不起,我忘记了检查。”两位工作人员知道自己捅了娄子,战战兢兢,语气可怜。
“这么好的琴,真的太惨,太可惜了。”
琴弦产生锈点其实很常见,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对音色多少会有影响,这种影响外行其实听不太出来,但是对于闻裴之这种非常敏感的音乐家来说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手指轻轻划过,闻裴之爱抚着琴身,喃喃低语。乐器就是演奏者的眼睛,没有它,演奏者只能被困在黑暗里,寸步难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闻裴之的助理乔恩上前与记者协调,“先不要拍了,等等看怎么办。”
摄像暂时关闭了摄像机,乔恩工作了很多年,知道录像出来专业人士肯定能听出来音色有异,一些好事者或者同行难免拿出来做文章,闻裴之不在意这些恶意的评论,但是公司总要处理这些麻烦事。
也很头疼。
记得有一次国外巡演,音乐厅忽然断电,表演足足暂停了十来分钟,通电后闻裴之在观众的掌声下表演继续,结束后又两次返场,整场演出最终完美落幕,签售环节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国外的报道和乐评人的评价都是很正面的,赞扬他们演出精彩。
过几日新闻传回国内,却被有心之人恶意曲解翻译成了“车祸现场。”
按道理来说只不过是论坛上一个新用户随手发布的帖子,但是这个帖子却很快被各种转载,渐渐的有人说是闻裴之团队和演出承办方有矛盾所以被恶意断电,进而又有更不实的报道,说观众不买账要退票等等……
就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根据,完全没有调查的帖子被“坐实”成了真的,公司来没来得及公关,隔天就被电视新闻报道……
吃一切长一智,乔恩现在非常警惕。
品牌方没有带修琴师,众人已经急的团团转,公司办*这个活动费了大力气,结果活动在他们手里办砸了,年底的奖金有没有两说,工作保不保得住都是两说。
想到这里,女主管额头上浮起一层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