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有故人 第34节
这是一间四四方方、更为小的密室,密室中四处都摆着冰,以至寒冷异常,进来的人都打了一个寒颤。空气中还飘散着一股奇异的香气,香气中又夹杂着腐败味儿。
刘宴抱着一穿着不合身衣衫的小娘子,痛哭不已。
许锦之走近才注意到,小娘子肤色惨白,眼、鼻、耳、口等看得见的窍孔,都被塞了玉蝉。
据说,以玉蝉塞九窍,便能防止死者体内的“精气”从九窍中逸出。
小娘子的头部有一道细长的、已经被缝起来的口子,古怪的香气便是从口子处往外飘散的。
将尸体切一道口子,掏出内脏,缝入调制好的香料,便能使尸体不腐。
刘嫣,已经被制作成了一具不会腐败的“样方”。
这时,何延卿从外面走了进来,依然保持着从容的笑意。
刘宴已是恨不能将他挖心剖肝,是最后的理智撑着他,咬牙切齿地问:“嫣娘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杀她?”
“我从不想杀她,我很喜欢她,想要娶她为妻。”何延卿答道。
他的声音飘忽不定,仿佛飘到了很远的从前,“婉娘早逝,多少人给我说媒,想要将他们的女儿嫁给我做续弦,我都拒绝了。在我心中,婉娘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本来以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婉娘了,大历四年的夏天,我应邀去你府上做客,居然,居然再一次看到婉娘了。可是,不知道为何她对我不理不睬。我屡次想要找她说说话,她却一再躲着我。”
许锦之一愣,原来,这就是何延卿骚扰刘相长媳的真相吗?
简直不可思议。
一旁的刘宴听到这桩旧事,已经气得快吐血,大约是他从未见过如此不要脸皮之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次,我在朝暮阁门外,见到了你的孙女,她比她的母亲,更加肖似婉娘。”何延卿目光中满是留恋。
“我想要娶她为妻,我许她唯一正室的地位,留她在这儿,与我一同享福。我告诉她,再忍忍,等大计告成,她就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
“可是呢,她比她的母亲性子还要刚烈,她母亲不过是躲我,她却骂我,还用指甲刮破我的脸。我一失手,这才掐死了她。她现在不说话的样子,比骂我的样子,好看多了。从前,我的婉娘,也是这样一位娴雅贞静的女子。”何延卿望向刘嫣的尸体,笑得温柔至极。
“我要杀了你。”刘宴提剑冲了过去,却被许锦之快步拦下。
“刘相,谋逆加上这么多条人命背在他身上,他早就是诛灭九族的罪,您何苦受他连累?”许锦之一番话,成功将刘宴的理智拉了回头。
何延卿听到这话,却是笑了又笑,“诛九族?我族中早就无人可诛了。许仲明,还记得你以前陪我下棋,问我为何步步留退路,我说这叫请君入瓮。后来,你不再步步紧逼,而是选择将我的退路一一封死。我早说过,你这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眼中不知是欣慰,还是嘲讽的意味多一些,许锦之却咬了牙,不愿去看,只问他:“邱娘子......你为何杀她,又为何将她埋进你的坟墓中?”
在场所有人皆是一怔。
“她不听话,见城中守备越发森严,竟日日做起噩梦,怕得要去自首。她从前,不过就是江南道的一个妓子,跟了我,才成了朝暮阁的掌柜,有了自由。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的,命也是。”提到邱娘子,何延卿露出不屑的神情。
“邱娘子失踪至今不过一个月不到,尸体何以退化成白骨?你做了什么?”许锦之又问。
何延卿的目光透过厚厚墙壁,瞟向虚空,语气温柔得像是在写一首情诗,“剔骨而已,她的肉身与内脏,我都埋在了槐树之下,用作养料,要不然,那株槐树,怎么会长得那般好。我的婉娘,最喜爱长安的槐树了,那是长安城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
“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
许锦之脑中,蓦地冒出从前何延卿最喜爱吟诵的一首诗来。他心中生出无尽的悲凉,而在场的许多人,听完何延卿的这话,已是忍不住,弯腰吐得死去活来。
密不透风的暗室内,气味儿一时间,又变得更加诡异难闻了一些。
第四十九章 朝暮(十九)
越王系,乃如今圣人同父异母的弟弟。
先皇还在时,圣人为太子。先皇病重,太子监国。
张皇后与中官李辅国生出嫌隙,谋诛他,又命人召太子入宫,后知太子难以共事,便与越王谋,想要起兵谋反,扶越王登基。
事败露,张皇后、越王均被杀。
当年,何延卿不过就是越王府上的幕僚,因其才华与谋略过人,遭人妒忌陷害,李系保下他,说相信他的一刻,何延卿就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
李系母亲出身寒微,根本不受重视,在何延卿的帮助下,才一步步入了张皇后的眼。
原本,李系装出一副甘做傀儡的模样,令张皇后一党信任他。
按照计划,待李系谋得皇位后,再培植自己的势力,回头处理掉张皇后一党即可。
没想到,兵败如山倒时,不光李系自身性命不保,连同越王府上幕僚、下人等百余人,一同被斩。
何延卿因起兵那日,生病在家,才躲过一劫。
后来,他在越王、张皇后残党的帮助下,隐姓埋名,还考上进士,又因自身才学出众,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儒。
这些年,他一直隐于市中,精心谋划,一方面,想要打击报复与自己不睦之人,比如常衮。常衮并不贪恋女色,他却买了新罗婢,安插在朝暮阁,伺机送到常府,随后散播谣言,意图毁掉常衮清誉。另一方面,他想要帮越王夺回皇位,以报他当年知遇之恩。
只可惜,他近一年身子病重,已不复当年之勇。
无意间,他知道了民间有座邪神庙,以童男童女鲜血为祭,便能换回身体康健。
紫宸殿内。
当许锦之将案子的前因后果,都尽数说与圣人听时,圣人叹了口气:“倒是个忠心的,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就是跟错了人,以至于酿下大错。”
许锦之皱眉,“一开始,或许是知恩图报,到了后来,他尝到权力的滋味后,一切都变了。”
想起何延卿说,曾许刘嫣“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之位,又想到他杀了这么多人,却毫无悔意,这俨然已是将自己当成了天下的主子了。
圣人目光晦暗地看了他几眼,又叹道:“听说他曾是你的师长,你是他最得意的学生,让你亲手捉拿他,终究是难为了你。”
许锦之浑身一激灵,忙躬身低头,连道“不敢”。
圣人却是笑了,“你不用紧张,坐。今日叫你过来,不光是想听听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有两桩事要告诉你。”
许锦之继续躬身站着,根本不敢坐。
“第一桩事,刘相痛失孙女,裴寺卿自觉愧对老友,已经向朕请辞大理寺卿一职了,朕已应允。”圣人道。
许锦之惊地抬起头,满脸不解。
“第二桩事,朕思来想去,你不畏权贵与危险,又擅查案,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你当得。不过——”圣人说到这儿,顿了顿,拍着胸口,调整一番气息后,才接着道:“你还太年轻,升得这样快,怕是不能服众。”
“河阳县发生水患,淹死者众,朕派宣抚使去河阳县赈灾、安抚灾民。谁知,宣抚使竟死在当地。朕命你前去,一则,查明真相,二则,替朕安抚灾民。做完这件事归来,你将是当之无愧的大理寺卿。”
“臣——”许锦之还陷在裴游之请辞的一事上,一时出神。
圣人将枕下的龟符递到他跟前,许锦之忙接过,又将身子躬得更低,郑重道:“臣接旨,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去吧,朕,也乏了。”圣人挥了挥手。
已近夏日,圣人虽是不咳了,但气色仍旧很差,说上几句话,就得歇上一歇。
许锦之只觉得手中的铜龟烫手,忙诚惶诚恐地收进袖中,退步告辞。
回到家中,许锦之听秋月说,母亲等自己一天了。
他不知何事,官服都未脱,就先去了母亲的院子。
母亲一见他就道:“那刘家虽是宰相门第,没想到竟诓骗我至此,要拿庶女充嫡女。要我儿帮着查案就明说,何必这样遮遮掩掩的,不正派。不过,他家也是可怜,想那刘夫人老来失了爱女,我也就不愿多计较了。何况,她还算有些良心,已将前因后果主动和我说明了,也致歉了。”
“母亲这么急着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件事?”许锦之听她一顿絮叨,皱眉道。
“这倒不是。”许母转身,从案上拿起几张字帖,交给他,“我在收拾你父亲的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几张字帖。你记不记得之前,你拿了簪子回来叫我瞧,我说那上头的小铃铛记号,一看便知是朝暮阁,呐,这几张字帖上也有这个图案。”
许锦之一听,将字帖拿起细细瞧了,乍一看,像是父亲的字,可是细细瞧了,才发现,字体虽与父亲的一样,到底笔力欠缺,没那么劲挺。
“枝枝叶叶缠绕臂,朝朝暮暮最相思。”许锦之喃喃念道。
父亲才不会写这么缠绵的诗句,倒像出自个女子的手笔。
许锦之盯着页脚的小铃铛,忽而反应过来什么——邱娘子从前在江南道为妓,难道曾与父亲有过渊源?她暗恋父亲,这是她模仿父亲的字,写给父亲的情诗?
“怎么了?”母亲见许锦之愣在那里,奇怪地凑过来问。
“没,没什么。”许锦之忙将字帖放回桌上,心中庆幸母亲并不精通于诗书、字画,否则早看出其中蹊跷了。
他转换话题,说起圣人让自己去河北道查案一事,为了避免母亲担忧,许锦之故意隐去其中凶险。就这,还被母亲好一顿唠叨,先说河北道的洪灾,又说路途远,夏日怕是要中暑之类的话。
许锦之安抚了好一会儿,才将母亲说服。
翌日。
许锦之去大理寺挑人,除了随风是定要带上的,还可挑选两人一同去。
他想也没想,就要了李渭崖和阿虎。
李渭崖一开始还拿乔,“不是有千牛卫护送吗?那可是圣人给的钦差卫队,武力高强,你还需要我去做什么?”
“千牛卫武力是高强没错,但他们不能与我谈案情呐。毕竟,你才是文武双全的那一个。”许锦之眼看四周无人,才选择小声恭维他。
李渭崖压不住唇角的笑意,却还是故意逗弄他,“你不是说我没文化么?”
“这......”许锦之凑近他,低声承诺了一句什么,李渭崖这才眉开眼笑起来,将此事答应下来。
一衙役冲进来,对许锦之说裴寺卿找,正在前院儿等着他。
许锦之即刻前往。
他到的时候,裴游之正停在园圃前赏花,许锦之已走到身后,他才反应过来,转身一笑。
“仲明,你来啦。”
“裴寺卿——”
裴游之按住他,摇摇头,随后看着他,缓缓而道:“老夫知道你要说什么,辞官隐退,是我深思熟虑下的结果。我与刘相公认识多年,他的孙女为歹人所害,我也有责任。引咎辞官,是我表达歉疚的态度。其次,吾子、吾媳为我添了一个小孙女,我在官场多年,早是花甲老耆。此刻,也该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了。我年纪大了,只想守护好自己的家人。看到你能为旁人的孙女这般费心,老夫感到自愧不如,也感到十分欣慰。你是一定能当得起大理寺卿这个职位的。”
“另外,河阳县宣抚使的案子,水深得很,老夫知道你不畏艰险,却还是要提点你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事定要懂得权衡,不要拿自己的性命不当回事。”
“另外,圣人的身子骨,早就好不了了。此案是圣人派你去的,你也要顾及太子的心意,历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为天下百姓请命的前提,永远是自己还有那个命去请。”
“是。”许锦之恭敬弯腰,郑重答道。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此去凶险,一定多保重。”裴游之的眼底,透着无尽的关切。
不知为何,许锦之眼眶一热,几乎是哽咽着,又应下一句:“是。”
裴游之转身,缓缓向内走去。
身后,许锦之仍旧维持着躬身的姿态,他忽然想起那一年,他刚赴大理寺任司直,连破两桩大案。大理寺内,许多人瞧他眼热,便有人在裴游之面前,说他僭越,说他目无尊长。但裴游之根本不在意这些,反而写奏折,替许锦之请功。于是,许锦之这才成了大唐史上最年轻的大理寺少卿。
这个老头儿圆滑世故,也胆小懦弱,但他对许锦之的关爱呵护,许锦之一直铭记于心。
“裴寺卿,你也一路保重。”许锦之冲着他的背影喊道。
刘宴抱着一穿着不合身衣衫的小娘子,痛哭不已。
许锦之走近才注意到,小娘子肤色惨白,眼、鼻、耳、口等看得见的窍孔,都被塞了玉蝉。
据说,以玉蝉塞九窍,便能防止死者体内的“精气”从九窍中逸出。
小娘子的头部有一道细长的、已经被缝起来的口子,古怪的香气便是从口子处往外飘散的。
将尸体切一道口子,掏出内脏,缝入调制好的香料,便能使尸体不腐。
刘嫣,已经被制作成了一具不会腐败的“样方”。
这时,何延卿从外面走了进来,依然保持着从容的笑意。
刘宴已是恨不能将他挖心剖肝,是最后的理智撑着他,咬牙切齿地问:“嫣娘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杀她?”
“我从不想杀她,我很喜欢她,想要娶她为妻。”何延卿答道。
他的声音飘忽不定,仿佛飘到了很远的从前,“婉娘早逝,多少人给我说媒,想要将他们的女儿嫁给我做续弦,我都拒绝了。在我心中,婉娘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本来以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婉娘了,大历四年的夏天,我应邀去你府上做客,居然,居然再一次看到婉娘了。可是,不知道为何她对我不理不睬。我屡次想要找她说说话,她却一再躲着我。”
许锦之一愣,原来,这就是何延卿骚扰刘相长媳的真相吗?
简直不可思议。
一旁的刘宴听到这桩旧事,已经气得快吐血,大约是他从未见过如此不要脸皮之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次,我在朝暮阁门外,见到了你的孙女,她比她的母亲,更加肖似婉娘。”何延卿目光中满是留恋。
“我想要娶她为妻,我许她唯一正室的地位,留她在这儿,与我一同享福。我告诉她,再忍忍,等大计告成,她就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
“可是呢,她比她的母亲性子还要刚烈,她母亲不过是躲我,她却骂我,还用指甲刮破我的脸。我一失手,这才掐死了她。她现在不说话的样子,比骂我的样子,好看多了。从前,我的婉娘,也是这样一位娴雅贞静的女子。”何延卿望向刘嫣的尸体,笑得温柔至极。
“我要杀了你。”刘宴提剑冲了过去,却被许锦之快步拦下。
“刘相,谋逆加上这么多条人命背在他身上,他早就是诛灭九族的罪,您何苦受他连累?”许锦之一番话,成功将刘宴的理智拉了回头。
何延卿听到这话,却是笑了又笑,“诛九族?我族中早就无人可诛了。许仲明,还记得你以前陪我下棋,问我为何步步留退路,我说这叫请君入瓮。后来,你不再步步紧逼,而是选择将我的退路一一封死。我早说过,你这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眼中不知是欣慰,还是嘲讽的意味多一些,许锦之却咬了牙,不愿去看,只问他:“邱娘子......你为何杀她,又为何将她埋进你的坟墓中?”
在场所有人皆是一怔。
“她不听话,见城中守备越发森严,竟日日做起噩梦,怕得要去自首。她从前,不过就是江南道的一个妓子,跟了我,才成了朝暮阁的掌柜,有了自由。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的,命也是。”提到邱娘子,何延卿露出不屑的神情。
“邱娘子失踪至今不过一个月不到,尸体何以退化成白骨?你做了什么?”许锦之又问。
何延卿的目光透过厚厚墙壁,瞟向虚空,语气温柔得像是在写一首情诗,“剔骨而已,她的肉身与内脏,我都埋在了槐树之下,用作养料,要不然,那株槐树,怎么会长得那般好。我的婉娘,最喜爱长安的槐树了,那是长安城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
“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
许锦之脑中,蓦地冒出从前何延卿最喜爱吟诵的一首诗来。他心中生出无尽的悲凉,而在场的许多人,听完何延卿的这话,已是忍不住,弯腰吐得死去活来。
密不透风的暗室内,气味儿一时间,又变得更加诡异难闻了一些。
第四十九章 朝暮(十九)
越王系,乃如今圣人同父异母的弟弟。
先皇还在时,圣人为太子。先皇病重,太子监国。
张皇后与中官李辅国生出嫌隙,谋诛他,又命人召太子入宫,后知太子难以共事,便与越王谋,想要起兵谋反,扶越王登基。
事败露,张皇后、越王均被杀。
当年,何延卿不过就是越王府上的幕僚,因其才华与谋略过人,遭人妒忌陷害,李系保下他,说相信他的一刻,何延卿就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
李系母亲出身寒微,根本不受重视,在何延卿的帮助下,才一步步入了张皇后的眼。
原本,李系装出一副甘做傀儡的模样,令张皇后一党信任他。
按照计划,待李系谋得皇位后,再培植自己的势力,回头处理掉张皇后一党即可。
没想到,兵败如山倒时,不光李系自身性命不保,连同越王府上幕僚、下人等百余人,一同被斩。
何延卿因起兵那日,生病在家,才躲过一劫。
后来,他在越王、张皇后残党的帮助下,隐姓埋名,还考上进士,又因自身才学出众,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儒。
这些年,他一直隐于市中,精心谋划,一方面,想要打击报复与自己不睦之人,比如常衮。常衮并不贪恋女色,他却买了新罗婢,安插在朝暮阁,伺机送到常府,随后散播谣言,意图毁掉常衮清誉。另一方面,他想要帮越王夺回皇位,以报他当年知遇之恩。
只可惜,他近一年身子病重,已不复当年之勇。
无意间,他知道了民间有座邪神庙,以童男童女鲜血为祭,便能换回身体康健。
紫宸殿内。
当许锦之将案子的前因后果,都尽数说与圣人听时,圣人叹了口气:“倒是个忠心的,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就是跟错了人,以至于酿下大错。”
许锦之皱眉,“一开始,或许是知恩图报,到了后来,他尝到权力的滋味后,一切都变了。”
想起何延卿说,曾许刘嫣“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之位,又想到他杀了这么多人,却毫无悔意,这俨然已是将自己当成了天下的主子了。
圣人目光晦暗地看了他几眼,又叹道:“听说他曾是你的师长,你是他最得意的学生,让你亲手捉拿他,终究是难为了你。”
许锦之浑身一激灵,忙躬身低头,连道“不敢”。
圣人却是笑了,“你不用紧张,坐。今日叫你过来,不光是想听听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有两桩事要告诉你。”
许锦之继续躬身站着,根本不敢坐。
“第一桩事,刘相痛失孙女,裴寺卿自觉愧对老友,已经向朕请辞大理寺卿一职了,朕已应允。”圣人道。
许锦之惊地抬起头,满脸不解。
“第二桩事,朕思来想去,你不畏权贵与危险,又擅查案,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你当得。不过——”圣人说到这儿,顿了顿,拍着胸口,调整一番气息后,才接着道:“你还太年轻,升得这样快,怕是不能服众。”
“河阳县发生水患,淹死者众,朕派宣抚使去河阳县赈灾、安抚灾民。谁知,宣抚使竟死在当地。朕命你前去,一则,查明真相,二则,替朕安抚灾民。做完这件事归来,你将是当之无愧的大理寺卿。”
“臣——”许锦之还陷在裴游之请辞的一事上,一时出神。
圣人将枕下的龟符递到他跟前,许锦之忙接过,又将身子躬得更低,郑重道:“臣接旨,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去吧,朕,也乏了。”圣人挥了挥手。
已近夏日,圣人虽是不咳了,但气色仍旧很差,说上几句话,就得歇上一歇。
许锦之只觉得手中的铜龟烫手,忙诚惶诚恐地收进袖中,退步告辞。
回到家中,许锦之听秋月说,母亲等自己一天了。
他不知何事,官服都未脱,就先去了母亲的院子。
母亲一见他就道:“那刘家虽是宰相门第,没想到竟诓骗我至此,要拿庶女充嫡女。要我儿帮着查案就明说,何必这样遮遮掩掩的,不正派。不过,他家也是可怜,想那刘夫人老来失了爱女,我也就不愿多计较了。何况,她还算有些良心,已将前因后果主动和我说明了,也致歉了。”
“母亲这么急着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件事?”许锦之听她一顿絮叨,皱眉道。
“这倒不是。”许母转身,从案上拿起几张字帖,交给他,“我在收拾你父亲的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几张字帖。你记不记得之前,你拿了簪子回来叫我瞧,我说那上头的小铃铛记号,一看便知是朝暮阁,呐,这几张字帖上也有这个图案。”
许锦之一听,将字帖拿起细细瞧了,乍一看,像是父亲的字,可是细细瞧了,才发现,字体虽与父亲的一样,到底笔力欠缺,没那么劲挺。
“枝枝叶叶缠绕臂,朝朝暮暮最相思。”许锦之喃喃念道。
父亲才不会写这么缠绵的诗句,倒像出自个女子的手笔。
许锦之盯着页脚的小铃铛,忽而反应过来什么——邱娘子从前在江南道为妓,难道曾与父亲有过渊源?她暗恋父亲,这是她模仿父亲的字,写给父亲的情诗?
“怎么了?”母亲见许锦之愣在那里,奇怪地凑过来问。
“没,没什么。”许锦之忙将字帖放回桌上,心中庆幸母亲并不精通于诗书、字画,否则早看出其中蹊跷了。
他转换话题,说起圣人让自己去河北道查案一事,为了避免母亲担忧,许锦之故意隐去其中凶险。就这,还被母亲好一顿唠叨,先说河北道的洪灾,又说路途远,夏日怕是要中暑之类的话。
许锦之安抚了好一会儿,才将母亲说服。
翌日。
许锦之去大理寺挑人,除了随风是定要带上的,还可挑选两人一同去。
他想也没想,就要了李渭崖和阿虎。
李渭崖一开始还拿乔,“不是有千牛卫护送吗?那可是圣人给的钦差卫队,武力高强,你还需要我去做什么?”
“千牛卫武力是高强没错,但他们不能与我谈案情呐。毕竟,你才是文武双全的那一个。”许锦之眼看四周无人,才选择小声恭维他。
李渭崖压不住唇角的笑意,却还是故意逗弄他,“你不是说我没文化么?”
“这......”许锦之凑近他,低声承诺了一句什么,李渭崖这才眉开眼笑起来,将此事答应下来。
一衙役冲进来,对许锦之说裴寺卿找,正在前院儿等着他。
许锦之即刻前往。
他到的时候,裴游之正停在园圃前赏花,许锦之已走到身后,他才反应过来,转身一笑。
“仲明,你来啦。”
“裴寺卿——”
裴游之按住他,摇摇头,随后看着他,缓缓而道:“老夫知道你要说什么,辞官隐退,是我深思熟虑下的结果。我与刘相公认识多年,他的孙女为歹人所害,我也有责任。引咎辞官,是我表达歉疚的态度。其次,吾子、吾媳为我添了一个小孙女,我在官场多年,早是花甲老耆。此刻,也该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了。我年纪大了,只想守护好自己的家人。看到你能为旁人的孙女这般费心,老夫感到自愧不如,也感到十分欣慰。你是一定能当得起大理寺卿这个职位的。”
“另外,河阳县宣抚使的案子,水深得很,老夫知道你不畏艰险,却还是要提点你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事定要懂得权衡,不要拿自己的性命不当回事。”
“另外,圣人的身子骨,早就好不了了。此案是圣人派你去的,你也要顾及太子的心意,历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为天下百姓请命的前提,永远是自己还有那个命去请。”
“是。”许锦之恭敬弯腰,郑重答道。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此去凶险,一定多保重。”裴游之的眼底,透着无尽的关切。
不知为何,许锦之眼眶一热,几乎是哽咽着,又应下一句:“是。”
裴游之转身,缓缓向内走去。
身后,许锦之仍旧维持着躬身的姿态,他忽然想起那一年,他刚赴大理寺任司直,连破两桩大案。大理寺内,许多人瞧他眼热,便有人在裴游之面前,说他僭越,说他目无尊长。但裴游之根本不在意这些,反而写奏折,替许锦之请功。于是,许锦之这才成了大唐史上最年轻的大理寺少卿。
这个老头儿圆滑世故,也胆小懦弱,但他对许锦之的关爱呵护,许锦之一直铭记于心。
“裴寺卿,你也一路保重。”许锦之冲着他的背影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