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吾欲以西京长安为楚都,领众星而治四方,诸卿可有异议?
自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建立,长安便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政治中心,而今楚国再次迎来统一,迁都长安便是众望所归。
长公主圣明!
散朝之后,平阳公主又单独召见了中书舍人赵砚书,并令其总领迁都之事,派往长安。
赵卿,自武安侯攻克关中,吾便在思索迁都之事,事关大楚社稷,交与旁人,吾实难放心,吾欲让你前往长安,筹备迁都之事。平阳公主向赵砚书说道,又赐以象征帝王的金符,赐汝金符,见符如见吾。
君王之命,臣弗敢不从。赵砚书接下诏令,只是眼里有些犹豫。
今日朝堂之上,群臣进言,恐武安侯有异心,长公主力排众议,是为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然,赵砚书抬头,公主是否也在想,燕国的战事已经结束,武安侯为何不回京?
你错了。平阳公主当即道,她不回京,群臣会惧怕,是因为不了解她,而我相信她,是因为我了解她。
我想的,并不是武安侯为什么不愿回京。平阳公主又道,而是她不愿见我。
有些事,旁人永远不会明白。平阳公主起身道,君王的所有猜忌,都是因为臣子不明确的态度,与事件超出了掌控。
你知道,这世间比权力更能操控人心的是什么吗?平阳公主又问道。
赵砚书拱手,臣愚钝。
是生死。平阳公主回道,连死都不在乎了,还会在乎这些虚浮的东西吗。
赵砚书的眼里充满了震惊,他看着平阳公主,再次抱袖躬身,臣明白了。
从殿内领命离开,至门口时,恰好碰到了女官萧鸢鸢。
赵舍人,我帮你拿吧。见赵砚书一个人抱着一堆简书,萧鸢鸢便主动提出帮忙。
承明殿前的相救,赵砚书对于萧鸢鸢一直心存感激,这怎么好意思。
我正好也要去中书。萧鸢鸢便道,于是从赵砚书怀中接过一半竹简。
赵砚书没有再拒绝,而是趁着机会向萧鸢鸢询问了一些有关平阳公主的私事。
赵舍人对于公主还真是好奇呢。萧鸢鸢调侃道。
这世上的人,应当没有不好奇平阳长公主的。赵砚书回道。
那么赵舍人,是否对公主,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呢。萧鸢鸢问道。
赵砚书低头思考了片刻,世人都说公主凉薄,妇人之狠毒莫过于此,可我却觉得,公主身上的坚韧与魄力,是世间少有,天下儿郎远远不及。
同时赵砚书回头看了一眼,公主的眼里,也是有真情的吧。
凉薄之人,不会轻易动情,可一但动情,便永难回头。萧鸢鸢说道,公主又不是圣人,哪能真的断情绝爱呢。
※ ※ ※ ※ ※ ※ ※ ※ -----
是年三月,平阳公主派遣中书舍人赵砚书前往长安,筹备迁都。
赵砚书抵达长安后,特意去拜访了武安侯,武安侯的大军并没有驻扎在城内,而是屯于渭水,坐镇关中。
渭水
暮春三月,渭水两岸虽不如江南那般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却也是一片葱郁,生机盎然。
平静的河面随风泛起涟漪,赵砚书在河畔找到了武安侯。
起初,萧怀玉并不愿意见他,下官赵砚书,见过武安侯。
萧怀玉撇了他一眼,文官的袍服太过厚重,与这渭水的黄泥地格格不入。
我知道,你是为迁都来的。萧怀玉边走边道。
不,赵砚书不顾脚下的泥泞脏了靴袜,紧跟上前,下官是为公主而来。
萧怀玉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赵砚书,陷在泥地中的赵砚书本就举步维艰,被突然目视后,差点没能站稳。
公主很想念武安侯。赵砚书连忙又道。
是她让你来做说客的?萧怀玉问道。
不,公主只说了迁都的事,但我能感觉到,公主对武安侯的愧疚与思念。赵砚书回道,无论群臣如何质疑武安侯,公主都从未动摇过对武安侯的信任。
萧怀玉沉默了片刻,而今天下大定,君与臣之间的关系便产生了变化,摆在她眼前的,只剩下两条路,是继续作为手握重兵的权臣留在朝中,还是将权力交出去归隐山野。
从前,她似乎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也从不在她的记忆当中,而这个问题,所要面对的人,不仅仅是她,还有作为君主的平阳公主。
抛开过往与私情,身为君王的平阳公主,又该如何面对与处置这样一位随时可以颠覆她手中权力的臣子呢。
但萧怀玉心里明白,平阳公主自始至终都有答案,而她也早就知道,这个答案,永远都不会改变。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与理解,因为那份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的爱。
你走吧。萧怀玉向赵砚书下了逐客令。
然被七情六欲所束缚的人,又岂能没有私心与杂念呢。
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赵砚书并没有死心,继续跟上前。
有些厌烦的萧怀玉,拔出了腰间的佩剑转过身,锋利的宝剑直指赵砚书的眉心。
然而即使是如此,她也未能制止赵砚书的言论。
武安侯与公主,不只是君臣吧。赵砚书双目凝视,眼中没有丝毫胆怯。
第339章 武安侯回京
以武安侯现在的能力,若要坐拥天下,不过是抬手之间的事。赵砚书又道,可是如果武安侯真要如此,便不会等到现在。
这说明在武安侯心里,有比权力更重要的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公主会如此相信武安侯。
萧怀玉看着赵砚书,逐渐湿红了眼眶,这也是赵砚书第一次见这位睥睨天下的大将军,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坚强的外表下,不过是一颗至柔之心,或许真的只有平阳公主了解她,知道她。
也只有在提到平阳公主时,她才会淡去冷漠,做出回应。
明明是相互倾慕,相互喜欢的,可中间好像隔着什么,让二人如此疏离。
萧怀玉收回了手中的剑,我从未想过不回去。她将剑插回剑鞘中,我的使命还未完成。
在这乱世当中,信任何其可贵,又何况是心意相通,公主站在那个位置,已非寻常人可以比肩,她所求的,所渴望的,我不想也不只有权力。赵砚书看着萧怀玉又道,我能感受到,公主对于武安侯的渴求。
自太康七年,赵砚书侍奉在平阳公主身侧已近二载,深得平阳公主的信任。
你们这些读书人,可真是聒噪。萧怀玉皱了皱眉,但眼里已没有了对赵砚书的敌意。
难道武安侯,舍得将公主让与旁人吗?赵砚书又道。
萧怀玉抬起头,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于是摊了摊手,转身继续向前,回去吧,赵舍人的鞋都湿了。
这一次,赵砚书没有再追上前,因为她从萧怀玉的眼里看到了转机。
公主在楚京等您。
下官告退。
待赵砚书走后,萧怀玉独自一人站在河畔,而她的手中正握着一只耳坠,与她掌心的疤痕一样,破碎,醒目。
那日的惊险,历历在目,又或许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前世被夺走的生命,这一世用这样的方法试图补救,挽回。
萧怀玉抬起头,望着阴沉的天空,是上天的悲悯吗?
※ ※ ※ ※ ※ ※ ※ ※ ----
长安狱
攻克关中后,一些战俘被关进了长安的大狱中,其中就有高都公主慕容岚。
困于狱中整整半年之久,等来的,却是燕国亡国的消息。
武安侯。狱卒态度恭敬,按照吩咐打开了慕容岚的牢门。
而此时的慕容岚,早已没了当年在战场上的风采,对于亡国的结局,她或许并不意外,但作为燕国的公主,她无法接受。
那些跟随她出生入死的燕国将士,用鲜血与生命守护的国家,竟在短短一年之内覆灭。
公主。萧怀玉弓腰走进狱中,向左右挥了挥手。
我已不是什么公主,燕国已亡,我,不过是武安侯的阶下囚罢了。慕容岚靠在墙上,脸色苍白无力,连双目都失去了神采。
萧怀玉于是上前,亲自将她身上的镣铐一一解开,公主不是输给了我。
自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建立,长安便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政治中心,而今楚国再次迎来统一,迁都长安便是众望所归。
长公主圣明!
散朝之后,平阳公主又单独召见了中书舍人赵砚书,并令其总领迁都之事,派往长安。
赵卿,自武安侯攻克关中,吾便在思索迁都之事,事关大楚社稷,交与旁人,吾实难放心,吾欲让你前往长安,筹备迁都之事。平阳公主向赵砚书说道,又赐以象征帝王的金符,赐汝金符,见符如见吾。
君王之命,臣弗敢不从。赵砚书接下诏令,只是眼里有些犹豫。
今日朝堂之上,群臣进言,恐武安侯有异心,长公主力排众议,是为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然,赵砚书抬头,公主是否也在想,燕国的战事已经结束,武安侯为何不回京?
你错了。平阳公主当即道,她不回京,群臣会惧怕,是因为不了解她,而我相信她,是因为我了解她。
我想的,并不是武安侯为什么不愿回京。平阳公主又道,而是她不愿见我。
有些事,旁人永远不会明白。平阳公主起身道,君王的所有猜忌,都是因为臣子不明确的态度,与事件超出了掌控。
你知道,这世间比权力更能操控人心的是什么吗?平阳公主又问道。
赵砚书拱手,臣愚钝。
是生死。平阳公主回道,连死都不在乎了,还会在乎这些虚浮的东西吗。
赵砚书的眼里充满了震惊,他看着平阳公主,再次抱袖躬身,臣明白了。
从殿内领命离开,至门口时,恰好碰到了女官萧鸢鸢。
赵舍人,我帮你拿吧。见赵砚书一个人抱着一堆简书,萧鸢鸢便主动提出帮忙。
承明殿前的相救,赵砚书对于萧鸢鸢一直心存感激,这怎么好意思。
我正好也要去中书。萧鸢鸢便道,于是从赵砚书怀中接过一半竹简。
赵砚书没有再拒绝,而是趁着机会向萧鸢鸢询问了一些有关平阳公主的私事。
赵舍人对于公主还真是好奇呢。萧鸢鸢调侃道。
这世上的人,应当没有不好奇平阳长公主的。赵砚书回道。
那么赵舍人,是否对公主,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呢。萧鸢鸢问道。
赵砚书低头思考了片刻,世人都说公主凉薄,妇人之狠毒莫过于此,可我却觉得,公主身上的坚韧与魄力,是世间少有,天下儿郎远远不及。
同时赵砚书回头看了一眼,公主的眼里,也是有真情的吧。
凉薄之人,不会轻易动情,可一但动情,便永难回头。萧鸢鸢说道,公主又不是圣人,哪能真的断情绝爱呢。
※ ※ ※ ※ ※ ※ ※ ※ -----
是年三月,平阳公主派遣中书舍人赵砚书前往长安,筹备迁都。
赵砚书抵达长安后,特意去拜访了武安侯,武安侯的大军并没有驻扎在城内,而是屯于渭水,坐镇关中。
渭水
暮春三月,渭水两岸虽不如江南那般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却也是一片葱郁,生机盎然。
平静的河面随风泛起涟漪,赵砚书在河畔找到了武安侯。
起初,萧怀玉并不愿意见他,下官赵砚书,见过武安侯。
萧怀玉撇了他一眼,文官的袍服太过厚重,与这渭水的黄泥地格格不入。
我知道,你是为迁都来的。萧怀玉边走边道。
不,赵砚书不顾脚下的泥泞脏了靴袜,紧跟上前,下官是为公主而来。
萧怀玉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赵砚书,陷在泥地中的赵砚书本就举步维艰,被突然目视后,差点没能站稳。
公主很想念武安侯。赵砚书连忙又道。
是她让你来做说客的?萧怀玉问道。
不,公主只说了迁都的事,但我能感觉到,公主对武安侯的愧疚与思念。赵砚书回道,无论群臣如何质疑武安侯,公主都从未动摇过对武安侯的信任。
萧怀玉沉默了片刻,而今天下大定,君与臣之间的关系便产生了变化,摆在她眼前的,只剩下两条路,是继续作为手握重兵的权臣留在朝中,还是将权力交出去归隐山野。
从前,她似乎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也从不在她的记忆当中,而这个问题,所要面对的人,不仅仅是她,还有作为君主的平阳公主。
抛开过往与私情,身为君王的平阳公主,又该如何面对与处置这样一位随时可以颠覆她手中权力的臣子呢。
但萧怀玉心里明白,平阳公主自始至终都有答案,而她也早就知道,这个答案,永远都不会改变。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与理解,因为那份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的爱。
你走吧。萧怀玉向赵砚书下了逐客令。
然被七情六欲所束缚的人,又岂能没有私心与杂念呢。
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赵砚书并没有死心,继续跟上前。
有些厌烦的萧怀玉,拔出了腰间的佩剑转过身,锋利的宝剑直指赵砚书的眉心。
然而即使是如此,她也未能制止赵砚书的言论。
武安侯与公主,不只是君臣吧。赵砚书双目凝视,眼中没有丝毫胆怯。
第339章 武安侯回京
以武安侯现在的能力,若要坐拥天下,不过是抬手之间的事。赵砚书又道,可是如果武安侯真要如此,便不会等到现在。
这说明在武安侯心里,有比权力更重要的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公主会如此相信武安侯。
萧怀玉看着赵砚书,逐渐湿红了眼眶,这也是赵砚书第一次见这位睥睨天下的大将军,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坚强的外表下,不过是一颗至柔之心,或许真的只有平阳公主了解她,知道她。
也只有在提到平阳公主时,她才会淡去冷漠,做出回应。
明明是相互倾慕,相互喜欢的,可中间好像隔着什么,让二人如此疏离。
萧怀玉收回了手中的剑,我从未想过不回去。她将剑插回剑鞘中,我的使命还未完成。
在这乱世当中,信任何其可贵,又何况是心意相通,公主站在那个位置,已非寻常人可以比肩,她所求的,所渴望的,我不想也不只有权力。赵砚书看着萧怀玉又道,我能感受到,公主对于武安侯的渴求。
自太康七年,赵砚书侍奉在平阳公主身侧已近二载,深得平阳公主的信任。
你们这些读书人,可真是聒噪。萧怀玉皱了皱眉,但眼里已没有了对赵砚书的敌意。
难道武安侯,舍得将公主让与旁人吗?赵砚书又道。
萧怀玉抬起头,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于是摊了摊手,转身继续向前,回去吧,赵舍人的鞋都湿了。
这一次,赵砚书没有再追上前,因为她从萧怀玉的眼里看到了转机。
公主在楚京等您。
下官告退。
待赵砚书走后,萧怀玉独自一人站在河畔,而她的手中正握着一只耳坠,与她掌心的疤痕一样,破碎,醒目。
那日的惊险,历历在目,又或许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前世被夺走的生命,这一世用这样的方法试图补救,挽回。
萧怀玉抬起头,望着阴沉的天空,是上天的悲悯吗?
※ ※ ※ ※ ※ ※ ※ ※ ----
长安狱
攻克关中后,一些战俘被关进了长安的大狱中,其中就有高都公主慕容岚。
困于狱中整整半年之久,等来的,却是燕国亡国的消息。
武安侯。狱卒态度恭敬,按照吩咐打开了慕容岚的牢门。
而此时的慕容岚,早已没了当年在战场上的风采,对于亡国的结局,她或许并不意外,但作为燕国的公主,她无法接受。
那些跟随她出生入死的燕国将士,用鲜血与生命守护的国家,竟在短短一年之内覆灭。
公主。萧怀玉弓腰走进狱中,向左右挥了挥手。
我已不是什么公主,燕国已亡,我,不过是武安侯的阶下囚罢了。慕容岚靠在墙上,脸色苍白无力,连双目都失去了神采。
萧怀玉于是上前,亲自将她身上的镣铐一一解开,公主不是输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