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凭啥让这种人占用厂里唯一的进修名额啊?
  难得有个去省委党校进修的机会,她其实也挺想争取一下的,反正谁也没说只有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才能去。
  叶满枝打定了主意,去老牛厂长那里给自己报了名。
  ……
  最终报名申请参加党校进修班的有三人,朱可海、陈谦和叶满枝。
  推荐谁由厂党委决定,约等于由牛恩久决定。
  叶满枝觉得老牛未必想让朱可海去省委党校进修,可是从身份和理论水平上来看,朱可海确实是三人中最合适的。
  要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老牛也不能明目张胆阻止副书记进步。
  这是老牛厂长需要操心的,叶满枝报了名就将事情放下了。
  这几天罐头车间的四位副主任中,有三人给她提交了宴席菜车间的发展报告。
  只有一人没动静。
  “如意,罐头三车间的董副主任交报告了吗?”
  “没有。”
  “……”
  八个正副主任中,只有陈桂兰和董晓华是女同志,叶满枝其实还挺想看看董晓华的报告。
  但人家不主动要求进步,她也不能上赶着硬逼人家。
  叶满枝心想对方没意愿当主任就算了。
  可是,中午在食堂见到董晓华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搭了腔。
  “董主任,关于宴席菜车间的发展,你没啥想法呀?”
  “叶厂长,那个报告我还没写完呢,”董晓华不好意思道,“前几天孩子病了,我光顾着忙孩子,一直没来得及动笔。”
  叶满枝理解地颔首:“孩子的事要紧,你要是实在没时间写,先给我说说大致思路也行。”
  两人在角落里找到一张空桌,董晓华说:“我其实还没想好,就说说大概的吧。”
  “行。”
  “以前咱们的罐头都用‘滨江牌’商标,虽然已经打出了名气,但是以地名当商标,放在其他罐头上还好,放在宴席菜罐头上,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北方菜。咱们厂里既然注册了‘家乡菜’商标,那我觉得就应该利用好‘家乡菜’这三个字,不只生产鲁菜,也应该慢慢开发其他菜系的特色菜,增加咱们的产品种类。比如川菜、粤菜、浙菜都有知名菜品,但现在能生产这种特色菜罐头的厂家好像不多。”
  叶满枝笑说:“挺好的,就是研发菜品的技术员不好找,而且有些菜的原料只在南方种植,咱们还得好好斟酌一下。”
  “对,我就是没想好南方菜系的厨师去哪里找,原料也是个问题,所以动笔的时候就比较犯难。”
  叶满枝觉得董晓华的思路挺好的。
  现在厂里的宴席菜种类相对单一,确实可以从不同菜系,选择一些有特色,又方便采购原料的菜品,加入宴席菜和家乡菜清单。
  聊了一个午饭的时间后,她让董晓华尽快将完成的报告交给自己,然后联系了人事科长,请对方帮她招两名技术员。
  朱科长愣道:“叶厂长,不是只招一名技术员吗?”
  “我跟牛厂长之前商量的是先招一人,不过现在情况有变,最好能招两人,编制的问题你费心想想办法吧。”
  在广交会上拿到的宴席菜订单早就开始生产了,甚至已经往欧洲发货了。
  但叶满枝尝过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之前库存的那一批罐头好。
  库存的罐头是前几年生产的,当时厂里邀请了宴宾楼的大师傅来车间指点过。
  尽管配方还是那个配方,可是工人们调出来的口味好像差了些意思。
  所以,她想给宴席菜车间安排一位专门的技术员。
  朱科长问:“叶厂长,对这两名技术员有什么要求吗?如果要招大学生和中专生的话,只能从其他单位调人,今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已经结束了。”
  “哈哈,对学历没要求,我只想招两名厨师。”
  以防出现王士虎侄子那种让人无语的情况,糕点师傅因为笔试成绩被刷掉,叶满枝补充说:“能认字能写字就行,主要是看师傅的厨艺水平。”
  朱科长咋舌:“让厨师当技术员啊?”
  他倒不是没招过厨子,但都是给食堂招的。
  技术员要有中专以上学历,而厨子很少有学历高的。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嘛,”叶满枝向他介绍了宴席菜车间的情况,接着说,“招两名专业厨师,帮咱们车间的罐头把控一下口味,务必要做到正宗。”
  她是工农出身,她可太了解工人们的情况了。
  大家都是工人阶级,基本没啥机会去大饭店吃饭。
  别说做宴席菜了,有的菜品,大家连吃都没吃过。
  都没这方面的见识,怎么可能做出口味正宗的好罐头?
  因此,车间里最好能安排一个吃过见过的厨师。
  朱科长觉得她说的有道理,继而问:“对这个厨师有什么要求吗?”
  “最好在知名大饭店掌过勺,我这次去广交会,发现很多客商非常认可大饭店的口碑,我一说咱们罐头与宴宾楼的渊源,客商就特别买账。所以,咱们尽量从知名大饭店里挖人。滨江本地大饭店做的基本都是鲁菜,先招一名本地大饭店的鲁菜师傅。另外,再招一位师傅,在川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苏菜、徽菜中,随便会做哪种都行,但必须也是有师承有出身的,口味要地道正宗!”
  听她说完要求,朱科长感觉自己好像不是食品厂的人事科长,而是哪个酒楼饭馆的人事科长。
  他干了这么多年人事工作,还从没招过这么有排面的厨师呢!
  “大饭店的厨师不好挖,可能需要费些功夫。”
  “没关系,朱科长,你尽管去挖人,哪怕是退休的大师傅也行,咱们不要限制年龄。最好多挑几个人选,名气重要,但手艺更重要,咱到时候在厂里搞个厨艺比拼啥的,让大家都尝尝大饭店的口味。”
  朱科长咽了咽口水,有点馋了。
  为了让自己尝上一口大饭店的菜,他也得用心寻人啊!
  *
  叶满枝把找厨师的事托付给朱科长,之后的几天,厂里一切如常,算是风平浪静。
  但几个副厂长其实都在关注牛恩久那边的动静。
  去省委党校进修的推荐人选一直悬而未决,牛恩久明显不想让朱可海去党校进修。
  可是马上就要到报名截止日期了,哪怕他不乐意,这个名额也八成会落到朱可海头上。
  从表面来看,朱可海没有什么错处,而且作为党委副书记,他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上思想政治课,帮助大家提高了认识。
  虽然副厂长当得一般般,但他当这个副书记算是合格的。
  没有合适理由的话,这个进修名额就是朱可海的。
  朱可海心里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对于牛恩久的拖字诀,他并不怎么着急,反正名额一定是他的。
  他这几天格外关心了一下自己分管的科室和包干车间,做好了脱产学习的准备。
  “如意,这个月的《滨江政报》送来了吗?”
  叶厂长已经问过两次了,所以周如意这几天一直盯着这份报纸,此时便笑着点头说:“送来了,今早刚到的!”
  《滨江政报》是滨江市人委的机关报,每月只发行一期,并不公开发行,只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会订购。
  周如意将报纸折好,把其中一篇文章放在最上面,递给了叶满枝。
  于是,叶满枝刚接过报纸,就看到了那篇文章的黑体字标题——
  《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改进领导作风,把企业管理水平推向更高阶段,滨江第一食品厂“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有重大发展》。
  她将整篇文章仔细阅读了一遍,而后目光上移,在标题下方找到了作者署名。
  【滨江第一食品厂叶满枝】。
  叶满枝盯着自己的大名欣赏了一阵,然后她将报纸重新递还回去,笑着说:“如意,你帮我送给牛厂长的秘书吧。”
  周如意:“……”
  现成的理由送到牛厂长面前了。
  第185章
  中午的放工铃打响后, 粮食复制品车间的一群工人抄起饭盒就往门外跑。
  车间主任在后面喊:“都跑什么跑?你们这组只剩半桶绿豆粉了,把这点活干完再下班!”
  “主任,别干了, 今天食堂做了红烧猪肘和四喜丸子,去晚了就赶不上了!”
  钱主任一边掏饭盒, 一边问:“你们听谁说的?食堂怎么可能一顿做两个肉菜?”
  “真的, 今早厂部那边传出来的消息!罐头车间要招厨师, 让那几个厨师来厂里试菜。今天食堂的肉菜全是那些大饭店的厨师做的, 听说要做好几道特色菜呢!”
  闻言,全车间的工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 拎上饭盒就往外跑。
  同一时间, 全厂大多数职工都从车间里走了出来, 脚步匆匆地赶往大食堂。
  叶满枝刚走进食堂大门, 便听到后勤干事举着大喇叭喊:“大家排好队,不要抢!提前准备好粮票肉票!找好搭伙的人, 四个人可以打一份四喜丸子!”
  “小蔡干事, 一份是几个丸子啊?”
  “一份一个!数量有限, 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尝到新菜色, 四个人吃一个啊!”
  “四个人才能吃一个丸子, 那也太少了!”
  小蔡说:“这就不错啦!今天来了四位厨师试菜, 人家本来只需要做一盘菜, 给厂长和罐头车间的主任、技术员试吃就行。是叶厂长提议让咱全厂职工都尝尝大饭店厨师的手艺, 才有了今天这顿午饭。为了调集原材料,我们后勤和供销科费了老鼻子劲, 牛厂长还特批养猪场送来三头大肥猪呢!”
  “哇,今天这架势都赶上过年了!”
  “哈哈,可不是嘛, 过年的时候才给吃一顿红烧肉。”糖果车间的罗强排在人群里,深吸了一口肉香,问,“小蔡干事,除了四喜丸子,还有什么菜啊?”
  小蔡掏出纸条,按照上面的内容报菜名:“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红烧猪肘,注意啊,这肘子是切块的,每人最多打一块!不够吃的可以打红烧肉,每人半勺!咱厂的菜价便宜,每道菜只要一两肉票加一毛钱,一共五道菜,大家选择自己想吃的菜啊!”
  说到这里,小蔡干事又拿着喇叭问:“有没有老家是四川的同志?”
  人群里举起十多只手。
  “这次来了一位川菜厨师,咱们平时不吃辣,大多数人没吃过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你们一会儿好好品一品今天的家乡菜正宗不!”小蔡给这几位四川老乡每人发了一个号牌,低声说,“打菜的时候把这个交出去,能多打半勺。你们可别光顾着吃,吃完以后还得给厂里反馈啊!咱们厂要用这些做罐头呢!”
  拿到号牌的十多人都惊喜地答应,保证完成任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