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207节
总之这是一个所有人都不太好过的夏天。
第165章 下雨了
虽然外面天气不好, 但空间里一如既往水温适宜,各种作物生机勃勃。
三月种下的棉花早已经成熟了,跟叶欣想象中的一样, 植物杆子上吐出一朵朵洁白如雪、柔软蓬松的棉花, 那场面让她觉得特别神奇——棉纤维竟然是长出来的!
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她小心翼翼把一团团雪白的棉花从枝头薅下来。
因为种的时候就不多, 全部摘下来也只有一筐而已, 还是没有压实的情况下, 压实了,一床棉被的量都不够的。
还要继续种!
摘下来的棉花里面就含有种子。
叶欣花了半天时间把棉纤维和棉籽分离出来,分别晾晒。
等到棉籽晒干了, 又可以继续播种啦!
虽然这个办法挺笨的,但是很有效,自己留种, 一茬一茬种, 就会越来越多了。而且空间里面有增幅, 长得也很快。
第二次播种,就比上次多了,种了大概半亩。等下次收获, 棉花就够做棉被的了,棉籽也够种一亩地的。
叶欣第一茬收获的棉花挑拣干净, 晒好了珍惜地收进仓库。做棉被好像好药弹棉花,还要缝制,到时候打听一下吧, 自己是做不来, 可以找工人“来料加工”,比直接买棉被便宜多了, 自己种的棉花也更好。
碧云树上,果子持续成熟,绿叶间的白色越来越多。
叶欣很想克制自己不要再吃了,这种好东西当水果一样炫有些浪费了,但是很好吃,忍不住,摘着摘着还是会吃两个……
她每两三天摘一趟。都是趁沈卓不在的下午,搬梯子进去,摘了装进冰玉匣子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之前用碧云花做成的药丸,她取了个名字叫“安睡丸”,装进木盒子里,用蜡密封了。
这些都是宝贝,先存着,将来有大用!
因为天天进空间,碧云果成熟的甜香沾到身上,被沈卓闻到,不免又被他追问。抱着她细嗅,问了许多遍:“好香,到底吃了什么果子?快告诉我。”
叶欣只是糊弄:“没有什么,是你鼻子坏掉了!”
他就皱起俊眉,语带不满:“你背着我吃独食。”
叶欣心道吃独食怎么了?谁叫你长那么高了,就是不给你吃!
见她不说,他就低头亲她,低沉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不给我吃,我也能尝到……好甜。”
叶欣被他闹得面红耳赤,觉得他真的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当然也有他能吃的。
就是菜地边上的西瓜和桃子陆续成熟了。
西瓜自不必说,圆润硕大,饱满多汁,一年比一年甜,在这个干旱炎热的季节里,简直是解暑圣品。摘一个吊在井里凉着,傍晚回来,两个人一人一半抱着吃,消去一天的燥热疲惫,别提多惬意了。
至于桃子,果然比去年好些了,个头大一些,也能粉红成熟了,只是味道没有特别好。
不过叶欣空间里还有一棵呢,里面的就好吃多了,她偷偷摸摸拿几个出来,说是屋后那棵挑的,也让沈卓尝尝,也算弥补一下。
沈卓吃了觉得很好,但是见只有不多的几个,还以为她把好吃的都摘下来了,舍不得自己吃,说给她留着慢慢吃。搞得叶欣又有点小愧疚。不过也就一点点,还是不会给他碧云果的!
除了这些,葡萄也结了,有七八串,也比去年好,只是还没熟,大约还是要到中秋前后。野山竹也结了些,不过现在对于这种吃了会弄脏牙齿和手的,叶欣就不是特别爱了。
今年年景不好,大家提前勒紧了裤腰带,花钱也更谨慎。
叶欣本来没想着卖西瓜了,毕竟她的西瓜卖得还挺贵的。两块钱一个,也不是她定的价,是当时第一个买瓜的人——李光荣出手大方,所以后面都按两块钱一个来。还有人说她卖得贵,她也不解释,反正她又没怎么推销,都是别人主动来找她买的。要她自己降价,她也不愿意。
反正她种得不是很多,大部分自己吃,小部分送人。
叶欣送了一个给李光明,她的“忘年交”小朋友。
有一段时间没见,李光明见到她很开心,眼睛亮亮地说:“叶姐姐,你又变漂亮了!”
叶欣顿时心花怒放,觉得他嘴真甜,也很开心地说:“你也长俊了!快坐下吧,咱们好久没聊天了,说说话,等会儿给你摘一个大西瓜吃!”
李光明就美滋滋地坐下,跟她聊起天来。
他现在真是大孩子了,明显地长高长壮,还很聪明机灵。也因为他渐渐长大,他爷爷传授他手艺,天天得在家刨木板、学箍桶,听说还学着上山砍树锯木板了,已经是个正儿八经的圆作学徒。
随着他渐渐长大,他爷爷也更加苍老。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大好,最近又不大舒服,李光明就得在家照顾,做饭、洗衣服,现在都是他在做了。小小年纪,俨然已经挑起家里重担。
此外他还要上学,课后得做作业,真是忙得团团转,再也没有空到处转了。
要不是找他,在路上是看不到他玩耍的身影了。
这天叶欣是故意让幺妞给他传话,说让他傍晚上来一趟,他才来的。
李光明叽叽喳喳地说了自己最近要干的话,末了骄傲地说:“就算是这样忙,我也没有落下学习,每次昨夜都满分完成,张老师和王老师都夸我!”
叶欣很是欣慰地点点头,见他还是这样活泼开朗,也放心了,真怕他小小年纪因为家庭环境变自闭了呢,她也夸了两句:“不错不错,现在好好学知识、学手艺,吃得一时苦头,等你长大了有谋生手段,去到哪里都不怕!”
李光明昂首挺胸道:“我明白的,姐姐,我会有出息的!”
叶欣笑着又问问村里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八卦新闻。
李光明很上道地跟她说了些,因为之前一直有说他光荣哥的事情,现在也着重说了。
李光荣去年底结婚之后,过了年,开春就分家了,没有新起屋子,也没有搬离原来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边地已经很挤了没空地方了,不想搬到远的地方,而且起屋子又要不少钱,所以他从家里分得一间屋子,旁边搭一个小耳房做灶房,小夫妻就那么过日子了。
他们家本来就是大户人家,屋子不少,这样倒也住得开。
但是叶欣觉得,这分家跟没分一样啊,不知道李光荣和吴艳云怎么想,反正她是觉得不好,跟长辈没有适当的距离,也没有什么隐私空间,容易闹矛盾。
想起吴艳云,去年领粮食的时候见过的,觉得挺好的一个姑娘,叶欣就问了问:“你光荣哥家的嫂子对你好不好?”
李光明挠挠头,好像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也不坏吧。就是她跟大爷爷、伯伯、伯母他们处得好像不太好,不怎么说话,倒是常往建邦叔家的吴婶子家去说话。她也不爱跟我说话,我也就不跟她说。”
叶欣:哦,就是相处不好了。果然。
李光明想起了什么,看看她说:“姐姐,光荣哥今年估计不买西瓜了。因为他现在娶媳妇分家了,要省吃俭用过日子,不好随便花钱。”
叶欣心道,好家伙,这是结婚之后消费降级了啊。
她笑道:“没事。本来我也只是种了自己吃的,没想着要卖。种得也不多,自己慢慢吃能吃完。”
李光明松了口气,还怕姐姐因为没法卖西瓜赚钱而不开心呢。见她不放在心上就好了。
他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
他很喜欢这里,院子干净敞亮,地面都是平整的水泥,桌子椅子都是崭新的。凉棚底下还有桌椅——要是可以在这里写作业,肯定比在家蹲在门前在小板凳上写舒服多了!
李光明觉得整个凉水塘就数叶姐姐家最宽敞舒服。也许整个大队都没有比得上的。
叶姐姐还那么好,他最喜欢坐在这里跟她说话了。
当然也有一点不好的,就是沈卓也住这里,长得那么高大,脸庞总是冷冷的,让李光明有点害怕。虽然现在沈卓不在家,但是应该快回来了。
为了不碰上沈卓,李光明赶紧办正事,掏出钱说:“姐姐,我顺便给你买点鸡蛋。”他跟爷爷说来买鸡蛋的,不然还不好来呢。
叶欣笑道:“好呀。”
看看天色,也差不多了,知道他还要回去做饭,叶欣也不耽误了,去给他捡鸡蛋。
随后到了菜地里,挑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还摘了些蔬菜给他。他跟爷爷两个相依为命,老的老,小的小,应该也种不来什么菜,平时估计就是大爷爷家接济,但也没多少的。
连西瓜带菜,叶欣给他摘了满满一篮子。反正他现在力气大了,可以提得动。
李光明倒是很不好意思:“白拿姐姐这么多东西……”
叶欣笑道:“没关系的,我家还有很多呢,我们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就是吃不完才顺手给你摘一些的,你带回去跟爷爷一起吃吧。还有这个西瓜,拿去跟你大爷爷家一起吃,不然开了放坏了,你也吃不完。爷爷身体不好,不能给他多吃。”
李光明点头记下,高兴地接过来,很真诚地道谢:“谢谢姐姐。姐姐家里缺盆不?我回去给你做一个,做好了拿来。”
叶欣道:“我缺一个装瓜子水果零食的小盆,要不你给我做一个?不用多大,你用边角料做就行。有空的时候慢慢做,不急。”
李光明一口答应下来:“马上暑假了,有空的,做好了我给你送上来!”
叶欣笑着点头:“好。”把他送出院门,挥挥手。
李光明也挥挥手,依依不舍地拎着满满一篮子菜回家了。
下坡的时候忙忙走,果真没有碰上沈卓,他松了口气,连忙擦擦汗往家走。
还把西瓜用菜叶子遮住,不然别人又来问。不过他拎着那么一篮子菜走过,还是引起了别人注目,而且也猜到了:“李光明,是不是叶知青送你的菜?”
李光明惊讶地瞪大眼:“你怎么知道?”
对方说:“这有什么难猜的。叶知青不是对你挺好么,以前还一起玩呢,你又从那边来,肯定是了!”
李光明不多说,赶紧回家。
回到家门口,见那边李光荣在,就先拎了过去:“光荣哥!”
李光荣见他拎着满满一篮子水灵的菜,也猜到了:“又去坡上了?”
李光明点点头,拨开菜,把大大圆圆的西瓜抱出来,“叶姐姐家的西瓜又熟了,送我的!你放水井里凉着呗,明天咱们一块儿吃!”
李光荣看着这沉甸甸的大西瓜,沉默了会儿,才接过来。
李光明看看剩下的菜,又问他:“光荣哥,你要不要菜?给你一点儿。也是叶姐姐送的。”
李光荣忍不住说了:“你怎么好意思要人家那么多东西?”
李光明说:“没关系啊,姐姐心地好。而且我会给姐姐做两个小盆的,老师说了,礼尚往来。”
李光荣只好说,“行吧。晚上用完水了我给凉着。菜不要了,你快回家做饭去。”
李光明应了声,开开心心地拎菜回家做饭。
李光荣抱着大西瓜回到自家的灶房,虽然是新搭的,但是狭窄简陋。他不期然地想起去年秋天抓人贩子找孩子的时候,夜晚火光映照的那个小院,宽敞干净,有凉棚石桌,铺了水泥的地面,红砖砌成的灶房……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的媳妇吴艳云正在灶房里做饭,热得额头冒汗,也隐约听到了外面谈话,现在见这大西瓜,就好奇:“去年咱们结婚前见面,吃的也是这个吧?”
李光荣点点头,把瓜放在角落。
吴艳云想起当时吃西瓜时甘甜的滋味,心里高兴了些:“现在天气那么热,吃这个正好。这瓜种得也真好,这里很多人种吗?咱们那边都没有种,听说不好种的。”
李光荣说:“确实不好种,本地也就一户人家种,人家会种,所以结出来才那么大那么甜。”
吴艳云好奇地问:“是谁?我讨教讨教去,学会了,自己也种一些吃。”
李光荣顿了下,说:“你见过的,就是去年分粮食的时候,前边那个转头跟你说话的姑娘。”
吴艳云一愣:“哦,原来是她。”
第165章 下雨了
虽然外面天气不好, 但空间里一如既往水温适宜,各种作物生机勃勃。
三月种下的棉花早已经成熟了,跟叶欣想象中的一样, 植物杆子上吐出一朵朵洁白如雪、柔软蓬松的棉花, 那场面让她觉得特别神奇——棉纤维竟然是长出来的!
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她小心翼翼把一团团雪白的棉花从枝头薅下来。
因为种的时候就不多, 全部摘下来也只有一筐而已, 还是没有压实的情况下, 压实了,一床棉被的量都不够的。
还要继续种!
摘下来的棉花里面就含有种子。
叶欣花了半天时间把棉纤维和棉籽分离出来,分别晾晒。
等到棉籽晒干了, 又可以继续播种啦!
虽然这个办法挺笨的,但是很有效,自己留种, 一茬一茬种, 就会越来越多了。而且空间里面有增幅, 长得也很快。
第二次播种,就比上次多了,种了大概半亩。等下次收获, 棉花就够做棉被的了,棉籽也够种一亩地的。
叶欣第一茬收获的棉花挑拣干净, 晒好了珍惜地收进仓库。做棉被好像好药弹棉花,还要缝制,到时候打听一下吧, 自己是做不来, 可以找工人“来料加工”,比直接买棉被便宜多了, 自己种的棉花也更好。
碧云树上,果子持续成熟,绿叶间的白色越来越多。
叶欣很想克制自己不要再吃了,这种好东西当水果一样炫有些浪费了,但是很好吃,忍不住,摘着摘着还是会吃两个……
她每两三天摘一趟。都是趁沈卓不在的下午,搬梯子进去,摘了装进冰玉匣子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之前用碧云花做成的药丸,她取了个名字叫“安睡丸”,装进木盒子里,用蜡密封了。
这些都是宝贝,先存着,将来有大用!
因为天天进空间,碧云果成熟的甜香沾到身上,被沈卓闻到,不免又被他追问。抱着她细嗅,问了许多遍:“好香,到底吃了什么果子?快告诉我。”
叶欣只是糊弄:“没有什么,是你鼻子坏掉了!”
他就皱起俊眉,语带不满:“你背着我吃独食。”
叶欣心道吃独食怎么了?谁叫你长那么高了,就是不给你吃!
见她不说,他就低头亲她,低沉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不给我吃,我也能尝到……好甜。”
叶欣被他闹得面红耳赤,觉得他真的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当然也有他能吃的。
就是菜地边上的西瓜和桃子陆续成熟了。
西瓜自不必说,圆润硕大,饱满多汁,一年比一年甜,在这个干旱炎热的季节里,简直是解暑圣品。摘一个吊在井里凉着,傍晚回来,两个人一人一半抱着吃,消去一天的燥热疲惫,别提多惬意了。
至于桃子,果然比去年好些了,个头大一些,也能粉红成熟了,只是味道没有特别好。
不过叶欣空间里还有一棵呢,里面的就好吃多了,她偷偷摸摸拿几个出来,说是屋后那棵挑的,也让沈卓尝尝,也算弥补一下。
沈卓吃了觉得很好,但是见只有不多的几个,还以为她把好吃的都摘下来了,舍不得自己吃,说给她留着慢慢吃。搞得叶欣又有点小愧疚。不过也就一点点,还是不会给他碧云果的!
除了这些,葡萄也结了,有七八串,也比去年好,只是还没熟,大约还是要到中秋前后。野山竹也结了些,不过现在对于这种吃了会弄脏牙齿和手的,叶欣就不是特别爱了。
今年年景不好,大家提前勒紧了裤腰带,花钱也更谨慎。
叶欣本来没想着卖西瓜了,毕竟她的西瓜卖得还挺贵的。两块钱一个,也不是她定的价,是当时第一个买瓜的人——李光荣出手大方,所以后面都按两块钱一个来。还有人说她卖得贵,她也不解释,反正她又没怎么推销,都是别人主动来找她买的。要她自己降价,她也不愿意。
反正她种得不是很多,大部分自己吃,小部分送人。
叶欣送了一个给李光明,她的“忘年交”小朋友。
有一段时间没见,李光明见到她很开心,眼睛亮亮地说:“叶姐姐,你又变漂亮了!”
叶欣顿时心花怒放,觉得他嘴真甜,也很开心地说:“你也长俊了!快坐下吧,咱们好久没聊天了,说说话,等会儿给你摘一个大西瓜吃!”
李光明就美滋滋地坐下,跟她聊起天来。
他现在真是大孩子了,明显地长高长壮,还很聪明机灵。也因为他渐渐长大,他爷爷传授他手艺,天天得在家刨木板、学箍桶,听说还学着上山砍树锯木板了,已经是个正儿八经的圆作学徒。
随着他渐渐长大,他爷爷也更加苍老。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大好,最近又不大舒服,李光明就得在家照顾,做饭、洗衣服,现在都是他在做了。小小年纪,俨然已经挑起家里重担。
此外他还要上学,课后得做作业,真是忙得团团转,再也没有空到处转了。
要不是找他,在路上是看不到他玩耍的身影了。
这天叶欣是故意让幺妞给他传话,说让他傍晚上来一趟,他才来的。
李光明叽叽喳喳地说了自己最近要干的话,末了骄傲地说:“就算是这样忙,我也没有落下学习,每次昨夜都满分完成,张老师和王老师都夸我!”
叶欣很是欣慰地点点头,见他还是这样活泼开朗,也放心了,真怕他小小年纪因为家庭环境变自闭了呢,她也夸了两句:“不错不错,现在好好学知识、学手艺,吃得一时苦头,等你长大了有谋生手段,去到哪里都不怕!”
李光明昂首挺胸道:“我明白的,姐姐,我会有出息的!”
叶欣笑着又问问村里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八卦新闻。
李光明很上道地跟她说了些,因为之前一直有说他光荣哥的事情,现在也着重说了。
李光荣去年底结婚之后,过了年,开春就分家了,没有新起屋子,也没有搬离原来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边地已经很挤了没空地方了,不想搬到远的地方,而且起屋子又要不少钱,所以他从家里分得一间屋子,旁边搭一个小耳房做灶房,小夫妻就那么过日子了。
他们家本来就是大户人家,屋子不少,这样倒也住得开。
但是叶欣觉得,这分家跟没分一样啊,不知道李光荣和吴艳云怎么想,反正她是觉得不好,跟长辈没有适当的距离,也没有什么隐私空间,容易闹矛盾。
想起吴艳云,去年领粮食的时候见过的,觉得挺好的一个姑娘,叶欣就问了问:“你光荣哥家的嫂子对你好不好?”
李光明挠挠头,好像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也不坏吧。就是她跟大爷爷、伯伯、伯母他们处得好像不太好,不怎么说话,倒是常往建邦叔家的吴婶子家去说话。她也不爱跟我说话,我也就不跟她说。”
叶欣:哦,就是相处不好了。果然。
李光明想起了什么,看看她说:“姐姐,光荣哥今年估计不买西瓜了。因为他现在娶媳妇分家了,要省吃俭用过日子,不好随便花钱。”
叶欣心道,好家伙,这是结婚之后消费降级了啊。
她笑道:“没事。本来我也只是种了自己吃的,没想着要卖。种得也不多,自己慢慢吃能吃完。”
李光明松了口气,还怕姐姐因为没法卖西瓜赚钱而不开心呢。见她不放在心上就好了。
他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
他很喜欢这里,院子干净敞亮,地面都是平整的水泥,桌子椅子都是崭新的。凉棚底下还有桌椅——要是可以在这里写作业,肯定比在家蹲在门前在小板凳上写舒服多了!
李光明觉得整个凉水塘就数叶姐姐家最宽敞舒服。也许整个大队都没有比得上的。
叶姐姐还那么好,他最喜欢坐在这里跟她说话了。
当然也有一点不好的,就是沈卓也住这里,长得那么高大,脸庞总是冷冷的,让李光明有点害怕。虽然现在沈卓不在家,但是应该快回来了。
为了不碰上沈卓,李光明赶紧办正事,掏出钱说:“姐姐,我顺便给你买点鸡蛋。”他跟爷爷说来买鸡蛋的,不然还不好来呢。
叶欣笑道:“好呀。”
看看天色,也差不多了,知道他还要回去做饭,叶欣也不耽误了,去给他捡鸡蛋。
随后到了菜地里,挑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还摘了些蔬菜给他。他跟爷爷两个相依为命,老的老,小的小,应该也种不来什么菜,平时估计就是大爷爷家接济,但也没多少的。
连西瓜带菜,叶欣给他摘了满满一篮子。反正他现在力气大了,可以提得动。
李光明倒是很不好意思:“白拿姐姐这么多东西……”
叶欣笑道:“没关系的,我家还有很多呢,我们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就是吃不完才顺手给你摘一些的,你带回去跟爷爷一起吃吧。还有这个西瓜,拿去跟你大爷爷家一起吃,不然开了放坏了,你也吃不完。爷爷身体不好,不能给他多吃。”
李光明点头记下,高兴地接过来,很真诚地道谢:“谢谢姐姐。姐姐家里缺盆不?我回去给你做一个,做好了拿来。”
叶欣道:“我缺一个装瓜子水果零食的小盆,要不你给我做一个?不用多大,你用边角料做就行。有空的时候慢慢做,不急。”
李光明一口答应下来:“马上暑假了,有空的,做好了我给你送上来!”
叶欣笑着点头:“好。”把他送出院门,挥挥手。
李光明也挥挥手,依依不舍地拎着满满一篮子菜回家了。
下坡的时候忙忙走,果真没有碰上沈卓,他松了口气,连忙擦擦汗往家走。
还把西瓜用菜叶子遮住,不然别人又来问。不过他拎着那么一篮子菜走过,还是引起了别人注目,而且也猜到了:“李光明,是不是叶知青送你的菜?”
李光明惊讶地瞪大眼:“你怎么知道?”
对方说:“这有什么难猜的。叶知青不是对你挺好么,以前还一起玩呢,你又从那边来,肯定是了!”
李光明不多说,赶紧回家。
回到家门口,见那边李光荣在,就先拎了过去:“光荣哥!”
李光荣见他拎着满满一篮子水灵的菜,也猜到了:“又去坡上了?”
李光明点点头,拨开菜,把大大圆圆的西瓜抱出来,“叶姐姐家的西瓜又熟了,送我的!你放水井里凉着呗,明天咱们一块儿吃!”
李光荣看着这沉甸甸的大西瓜,沉默了会儿,才接过来。
李光明看看剩下的菜,又问他:“光荣哥,你要不要菜?给你一点儿。也是叶姐姐送的。”
李光荣忍不住说了:“你怎么好意思要人家那么多东西?”
李光明说:“没关系啊,姐姐心地好。而且我会给姐姐做两个小盆的,老师说了,礼尚往来。”
李光荣只好说,“行吧。晚上用完水了我给凉着。菜不要了,你快回家做饭去。”
李光明应了声,开开心心地拎菜回家做饭。
李光荣抱着大西瓜回到自家的灶房,虽然是新搭的,但是狭窄简陋。他不期然地想起去年秋天抓人贩子找孩子的时候,夜晚火光映照的那个小院,宽敞干净,有凉棚石桌,铺了水泥的地面,红砖砌成的灶房……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的媳妇吴艳云正在灶房里做饭,热得额头冒汗,也隐约听到了外面谈话,现在见这大西瓜,就好奇:“去年咱们结婚前见面,吃的也是这个吧?”
李光荣点点头,把瓜放在角落。
吴艳云想起当时吃西瓜时甘甜的滋味,心里高兴了些:“现在天气那么热,吃这个正好。这瓜种得也真好,这里很多人种吗?咱们那边都没有种,听说不好种的。”
李光荣说:“确实不好种,本地也就一户人家种,人家会种,所以结出来才那么大那么甜。”
吴艳云好奇地问:“是谁?我讨教讨教去,学会了,自己也种一些吃。”
李光荣顿了下,说:“你见过的,就是去年分粮食的时候,前边那个转头跟你说话的姑娘。”
吴艳云一愣:“哦,原来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