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娘娘手头还真有一件要紧事正缺人手,只不过要吃些苦头,不知公公是否愿意?”
  “愿意愿意,做什么我都愿意!”喜云急忙道,“能替娘娘办事,我求之不得。”
  “公公先别急,且听我说完。”怜娘道,“不日即将有一条自越州通往涵江的运河开修,除了工部派去的官员之外,娘娘需要另派一人前去督工,在此期间需要与开河工人同吃同住,随时向娘娘报备运河的修建情况。”
  喜云听后不禁大喜——皇后娘娘这是要重用他啊!
  “奴婢当然愿意!”他诚恳道,“烦请李娘子转告皇后娘娘,奴婢本就是贫苦出身,方才娘子说的这些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苦楚。娘娘肯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奴婢,奴婢感激不尽。为娘娘,奴婢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自会转达给娘娘。”怜娘道,“还有一件事。”
  “何事,李娘子请说。”
  “内侍省都知喜云触怒龙颜,已经杖毙,此后世间便再无此人了。”怜娘道,“你要替娘娘办事,需要先给自己想一个新名字。”
  喜云自然明白,略微思考片刻,然后道:“我本姓姓韩,全名韩遇春,不知能否用此名?”
  “韩遇春,寒遇春。凛冬已过,暖春来临,你父母给了你一个好名字。”怜娘赞道,“就用这个吧。”
  “这里很安全,你且安心养伤。过些时候,会有人将新的户籍送来。何日启程,也会有人通知你。”
  韩遇春忍着剧痛起身,跪在地上叩谢道:“韩遇春,谢皇后娘娘恩典!”
  此时的他只因能够继续活下去而无比欢喜,还不知道自改名这刻起,他将走上一条与从前完全不同且从未敢奢想过的道路。直至垂暮之年,他仍时常想起这一天,想起他这一生中的第二个分水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谢赢入宫之后,礼部的人建议他直接入住东宫。然而木良漪否决了这个提议,与他商量过后,让住进了宸元殿与垂拱殿之间的悬玉阁,同周颉住到了一起。
  青儿从悬玉阁回来,正走着,突然被人揪住了后领。
  身体的本能叫她立即出手,伸臂扫向斜后方。
  手臂被挡住,头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我。”
  “将军?”青儿扭头,收了手,不解地看向萧燚。
  “有些话问你。”萧燚松了她的后领。
  有什么话非要在这里问?
  青儿看着近在眼前的垂拱殿,心中更加疑惑。
  “你的鞭子,我能看看吗?”
  原来是问鞭子。
  “将军,十分不巧,今日鞭子不在身上。”青儿道,“你若是想看,随我去房中拿吧。”
  萧燚示意她带路。
  二人一起进到房中,青儿取了鞭子,递给萧燚。
  只见鞭身整体呈黑色,粗细还不到寻常马鞭的一半,与其说鞭,它更像链子。接到手里,它的却分量远超萧燚的想象。
  “这是用什么做成的?”萧燚抚着上面的纹理,其中黑色的细线看着像蚕丝。
  “亭哥说是用特殊处理过的蚕丝混着铜丝编成的。”青儿详细地介绍着,“前面这部分倒嵌细刃,平时看不出来,我使力往回收的时候会把它们带出来……”
  “小九的眼睛是怎么回事?”萧燚突然问了一句。
  “眼睛?”青儿被她问的一愣,“姑娘的眼睛怎……”
  她骤然顿住,顷刻间,神情由疑惑变成了紧张。
  意识到萧燚在眼前,又立即敛容,装成无事发生的样子。
  但还是没能逃过萧燚的眼睛,她抓住了那一瞬间从她脸上晃过去的慌张。
  “怎么回事?”
  “许是姑娘伏案时间太长,眼睛太疲惫了。”青儿还在强撑,“将军不必太过担心。”
  “她要你隐瞒的,是吗?”萧燚道,“你不告诉我,我只能去问她。”
  青儿目露挣扎之色。
  ……
  “姐姐,你方才去哪儿了?”见萧燚进来,木良漪抬头问道。
  “见你同他们议事,就出去走了走。”萧燚走到木良漪身侧,熟练地将她从椅子上抱起来,放到了腿上,“议完了?”
  “算是初步定下来了。”木良漪拿起她弯腰时落到胸前来的一缕发,绕在指尖把玩,“正在拟定下放到各州的圣旨,将以越州为中心的十个州重新划分为中越大郡,原越州知州秦仲原任转运使。东南沿海的海州、澹州、渔州归为一郡,由原海州知州担任转运。”
  “你可知秦仲原是谁?”
  “是谁?”
  “青儿大名秦青,秦仲原是她的叔父。”木良漪道,“我从前跟你提到过的秦阿监,与秦仲原的父亲也就是青儿的祖父是堂兄弟。他们家原本住在梁京,秦阿监少时家中贫穷,才入宫做了内侍。后来他在宫中得了赏识,秦家在渐渐富裕起来,有能力培养子弟读书。秦仲原是与我父亲同年中的进士,父亲入了翰林院,他则带着家眷去了越州槐阳县做知县。”
  “嘉宁九年梁京城破,秦阿监带着我跟年幼的赢儿一路难逃,最终在越州得到时任刚刚升任越州知州的秦大人的庇护,在他做过县令的槐阳县有了安居之所。”
  “缘分有时很是神奇,我们逃难途中遇到过一位高人,她对我有救命之恩。当时我身体不好,经过秦大人的引荐认识了一位精通医术的女冠,原来那位女冠就是我们曾在途中遇到过的高人。那位高人后来成了我的师父,几年后青儿也拜入她门下,成了我的师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