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旁人不识得常欢,萧燚不可能不识得。
  她们初相识时,常欢便负责木良漪的出行,后来才改成的吴柳,她记得清清楚楚。
  “姐姐猜对了,常欢确实跟其他人不一样。”
  “有何不同?”
  “我手底下的人,大多来自江湖,自由惯了,并不适合进入官场。”木良漪道,“但常欢不一样,他本就出身官宦人家。他的父亲,是嘉宁年间的兵部侍郎,也是我父亲的门生。”
  萧燚回忆片刻,终于记起木良漪说的是谁:“那位亲自领兵上阵,被俘之后因不愿投降被北真人当街拖死的储侍郎?”
  “是。”
  “常欢是化名?”
  “是他的真名。”木良漪道,“只不过随的是母姓。”
  “储侍郎死在嘉宁九年,当时常欢十四岁,北真人攻城之前储侍郎将他们母子藏到了当地一户与他们交情颇深的商户家中。北真人为了震慑城中百姓,派士兵强行赶人上街,观看他们如何处置不投降的大周将领。常欢当时就站在街边,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捆住双手,由北真起骑兵当街拖行,生生拖死。”
  萧燚指节发硬。嘉宁九年,北真大举南侵,大周半数河山在半年之间陷落,木良漪方才所描述的场景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那段时间陷落的城池中经常发生的事。
  “那他是如何到你手下的?”
  “后来他带着母亲逃到了南面,几年后其母去世,常欢便开始流浪江湖。我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一座破庙里跟一伙私盐贩子武斗,因为有功夫在身,对方五六个人在他手下非死即残。”木良漪道,“我瞧他身手不错,便起了招揽之心。”
  “常欢行事稳重,极擅隐忍,狠厉世故都不缺,是个带兵和混官场的好料子。我把侍卫步军司从赵仓那里拿过来之后一直没有安排主事人,就是在等他。此次他立下大功,这便是对他的奖赏。”
  萧燚了然,又道:“你从前的经历听上去十分多姿多彩。”
  “起初几年跟随师父云游各方,过得确实十分精彩。”木良漪道,“以后有机会,我慢慢讲给你听啊。”
  “现在不行吗?”
  “现在不行,因为我忽然想起一件正事。”
  萧燚以为她在玩笑,谁知却听她接着道:“除了常欢,我还放了一人在工部。那人叫孙亭,他做的事,姐姐你一定感兴趣。”
  她瞧了瞧周围,凑近小声说:“午膳后,咱们乔装悄悄过去吧。”
  萧燚笑应:“好。”
  两人围着垂拱殿绕了大半圈,木良漪的双眼视物时仍十分模糊。她很快意识到这并非是疲累所导致的,而是别的原因。
  不过好在只是看不清晰,伪装成无事的样子并不难。
  ……
  原本准备午后去工部,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青儿回来了。
  “到哪儿了?”听过怜娘的禀报,木良漪喜悦之情难掩,起身拉着萧燚便往外走,“我们去接他们。”
  “娘娘别急,来报信的人说队伍半个时辰前才入城,礼部派了人出城迎接,恐怕要一些时间才能入宫。”
  谢昱既已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要封谢赢做太子,那么接他回来,自然要按照迎接太子的规格去迎接。
  木良漪闻言作罢,又对怜娘道:“你立刻去蓬莱阁,请三姐姐过来。”
  “是,奴婢这就去。”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在众人翘首以盼中,青儿终于带着人迈进了垂拱殿的大门。
  只见她身穿玄色劲装,腰缠黑鞭,走在一侧引路。走在他旁边的,是一名穿着灰青道袍的高挑少年。少年怀中还抱着一名小童,小童趴在他肩上,挡住了少年半边脸。
  木良清激动地站了起来,意识到不妥,又缓缓坐回去,望着他们一路走进殿中。
  年幼的和安公主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激动,但她记得,母亲说今日会见到太子表哥和一个小弟弟,她对于这两个从未见过的人十分好奇。
  三人终于来到殿内,青儿先向众人行礼:“姑娘,太妃娘娘,将军。”
  其后转身,欲从少年怀中接过小童。怎料小童死死搂住少年的脖子,根本不让她碰。
  “阿归,咱们到了,哥哥放你下来,带你给姨母见礼。”
  少年耐心地哄了几句,小童才愿意离开他的怀抱。然而双脚落地之后,陌生的环境让他十分紧张,又立即缩到了少年身后。
  少年直起身,相貌终于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他面如朗月,色若春华,长眉入鬓如墨画,明眸含波自有情。轻云蔽月,流风回雪,惊鸿游龙,雌雄莫辨。
  方才远望,见他一身道袍清瘦高挑。走近观之,竟生得如此一幅秾丽之相!
  满殿宫娥愕在了原地。
  “赢儿拜见姨母,拜见三姨母,见过萧将军。”
  “快快免礼。”木良漪满眼欣赏与宠溺,“几年不见而已,赢儿,你快长成大人了。”
  谢赢微笑,道:“赢儿很想念姨母。”
  他低头唤小童出来见礼:“阿归,过来见过两位姨母。”
  木良漪给怜娘一个眼神,后者立即会意,引着殿中宫娥退了出去。
  此时木良清再次起身,牵着和安公主来到了谢赢与小童面前。
  她轻声唤道:“阿归。”
  小童抱着谢赢的腿,因刚学会说话不久,将“姨母”唤成了“姨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