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这是禁军吧。”
“军爷。”有大胆的上前追问,“出什么事儿了?哪里打起来了?”
“上头的吩咐,具体我也不清楚。”提着锣鼓的是一名面庞十分稚嫩的小兵,被人拦下也不见不耐烦,解释完后催促道,“快些回家吧,听上头的吩咐准没错。”
“那城门……”
这人话没说完,忽听有人喊道:“有敌军攻城,要打仗了!”
小兵一听不好,忙去制止,但已经晚了。
“敌军攻城”几个字像是一颗石头投入了原本还算平静的湖水,惊恐与躁动的情绪顿时像涟漪般不断向外扩散。百姓像是失了方向的蚂蚁,顷刻间乱作一团。
“哎别挤!”小兵的锣被挤落在地,他弯腰去捡,刚有动作就被人挤得站立不稳。
“哎我的手?别踩我!让我起来,让我……”混乱的人群里终于伸出一只援助之手,将他从无数只脚下拉了起来。
“多谢多谢,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小兵连道感谢,抬头一看,愣住了,“齐……小齐大人?您怎么会在这里?”
小兵转头,又看见木良江提着他方才被人挤没了的锣鼓走了过来。
“木大人!”
小兵连连躬身行礼:“二位怎么会在这里?”
“闲来无事,过来给你们万指挥使打下手。”木良江已经一手提锣一手拿锤敲起来,高声道,“不要惊慌!城门关闭只是一时之需,眼下无人攻城,来的也不是敌军!大家先各自归家,官家与娘娘还有六万禁军定会护大家周全!”
“愣着干什么?”齐辙唤醒呆愣中的小兵。
“哦,哦哦哦!那个……大家不要惊慌,带着父母孩子快些回家,没人攻城,大家不要慌乱!”
……
宸元殿。
谢昱坐在龙椅上捏着额头不说话,挤在殿内的官员们却叽叽喳喳一直没有停下。有的在讨伐瑞王谢庭,有的在争论瑞王突然向永安发兵的缘由,还有一少部分人在商议该如何退敌。
“此事事先毫无征兆,瑞王突然发兵,定然有缘由。若想要退敌之策,也总该先知道他发兵的目的是什么。”
“都出兵围攻都城了,还能有什么目的?”
“不该如此武断,瑞王驻守滇南二十余年,对大周忠心耿耿,从未生过二心。他若要……”
“都兵临城下了,你还要替他辩解?”
“我只是就事论事。”
“事实就是他带着大军直逼永安,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为了什么目的,都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呵,眼下的情况,谁生谁死尚说不准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在替逆贼说话?”
“你少污蔑我,我只是……”
“报!”一声高喊,瞬间压住了殿内的争吵。
侍卫从外奔进来,跪在地上向谢昱禀报道:“启禀陛下,东、南两方的城门已经有军队驻扎,部分军队正在向西、北两面包围。对方主帅是瑞王谢庭,他请求陛下登上城门与他交涉。”
谢昱终于抬起头来,问道:“要朕亲自过去?”
“是。”
“不可!”立即有人制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若那谢庭趁机使用阴谋诡计,谋害陛下性命,届时悔之莫及啊。”
“是啊,陛下绝不可以身犯险!”众人纷纷附和。
“海相,你怎么不说话?”有人提出,众人才忽然发觉,海山青自站到这里似乎就没有开过口。
一时间,他站的地方成了众人目光汇集之处。
海山青镇定自若,见谢昱也望过来,才缓缓开口道:“依老臣之见,陛下应当应邀。若避而不应,两军尚未开战,我方便已落了下风。”
“臣附议!”沈冰玉道,“海相所言有理,陛下乃一国之君,岂有畏惧藩王的道理?”
丁坤等人纷纷附和。
谢昱一下子就被架了起来,虽没说话,面色却无比难看。
若是木良漪,她会怎么办?此时他心中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乎,他有了答案。
“朕不去。”
不只是海山青,殿内所有人都惊讶地望向谢昱,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们不必这副表情看着朕,朕承认朕害怕,朕惜命,所以朕不去。”
此言一出,满殿文武的表情精彩极了。
……
木良江提着官袍前摆,踩着夕阳的余晖,几乎奔跑着进了垂拱殿。
“七哥?”木良漪从堆得高高的奏章后抬起头,问道,“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你竟还在批折子?”
木良漪微笑,道:“闲着也是闲着。”
“宸元殿那边怎么样了?”
“我正是为此事来的。”木良江跑得满头大汗,“你可知谢庭说了什么?”
木良漪将笔搁下:“看来是与我有关了?”
“谢庭命人传话给管家……”木良江又急又怒,少见地对情绪失去把控,“他说……他此来不图皇位,而是为了清君侧。”
最后几个字,他是咬着后槽牙说出来的。
“清君侧。”木良漪轻声重复完这几个字,继而望向木良江,缓声问道。“他要清的,是我?”
木良清面沉如水,道:“谢庭戍守滇南,极少过问京中之事。如今突然发兵永安,定是朝中有人与他暗中勾结。”
“军爷。”有大胆的上前追问,“出什么事儿了?哪里打起来了?”
“上头的吩咐,具体我也不清楚。”提着锣鼓的是一名面庞十分稚嫩的小兵,被人拦下也不见不耐烦,解释完后催促道,“快些回家吧,听上头的吩咐准没错。”
“那城门……”
这人话没说完,忽听有人喊道:“有敌军攻城,要打仗了!”
小兵一听不好,忙去制止,但已经晚了。
“敌军攻城”几个字像是一颗石头投入了原本还算平静的湖水,惊恐与躁动的情绪顿时像涟漪般不断向外扩散。百姓像是失了方向的蚂蚁,顷刻间乱作一团。
“哎别挤!”小兵的锣被挤落在地,他弯腰去捡,刚有动作就被人挤得站立不稳。
“哎我的手?别踩我!让我起来,让我……”混乱的人群里终于伸出一只援助之手,将他从无数只脚下拉了起来。
“多谢多谢,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小兵连道感谢,抬头一看,愣住了,“齐……小齐大人?您怎么会在这里?”
小兵转头,又看见木良江提着他方才被人挤没了的锣鼓走了过来。
“木大人!”
小兵连连躬身行礼:“二位怎么会在这里?”
“闲来无事,过来给你们万指挥使打下手。”木良江已经一手提锣一手拿锤敲起来,高声道,“不要惊慌!城门关闭只是一时之需,眼下无人攻城,来的也不是敌军!大家先各自归家,官家与娘娘还有六万禁军定会护大家周全!”
“愣着干什么?”齐辙唤醒呆愣中的小兵。
“哦,哦哦哦!那个……大家不要惊慌,带着父母孩子快些回家,没人攻城,大家不要慌乱!”
……
宸元殿。
谢昱坐在龙椅上捏着额头不说话,挤在殿内的官员们却叽叽喳喳一直没有停下。有的在讨伐瑞王谢庭,有的在争论瑞王突然向永安发兵的缘由,还有一少部分人在商议该如何退敌。
“此事事先毫无征兆,瑞王突然发兵,定然有缘由。若想要退敌之策,也总该先知道他发兵的目的是什么。”
“都出兵围攻都城了,还能有什么目的?”
“不该如此武断,瑞王驻守滇南二十余年,对大周忠心耿耿,从未生过二心。他若要……”
“都兵临城下了,你还要替他辩解?”
“我只是就事论事。”
“事实就是他带着大军直逼永安,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为了什么目的,都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呵,眼下的情况,谁生谁死尚说不准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在替逆贼说话?”
“你少污蔑我,我只是……”
“报!”一声高喊,瞬间压住了殿内的争吵。
侍卫从外奔进来,跪在地上向谢昱禀报道:“启禀陛下,东、南两方的城门已经有军队驻扎,部分军队正在向西、北两面包围。对方主帅是瑞王谢庭,他请求陛下登上城门与他交涉。”
谢昱终于抬起头来,问道:“要朕亲自过去?”
“是。”
“不可!”立即有人制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若那谢庭趁机使用阴谋诡计,谋害陛下性命,届时悔之莫及啊。”
“是啊,陛下绝不可以身犯险!”众人纷纷附和。
“海相,你怎么不说话?”有人提出,众人才忽然发觉,海山青自站到这里似乎就没有开过口。
一时间,他站的地方成了众人目光汇集之处。
海山青镇定自若,见谢昱也望过来,才缓缓开口道:“依老臣之见,陛下应当应邀。若避而不应,两军尚未开战,我方便已落了下风。”
“臣附议!”沈冰玉道,“海相所言有理,陛下乃一国之君,岂有畏惧藩王的道理?”
丁坤等人纷纷附和。
谢昱一下子就被架了起来,虽没说话,面色却无比难看。
若是木良漪,她会怎么办?此时他心中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乎,他有了答案。
“朕不去。”
不只是海山青,殿内所有人都惊讶地望向谢昱,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们不必这副表情看着朕,朕承认朕害怕,朕惜命,所以朕不去。”
此言一出,满殿文武的表情精彩极了。
……
木良江提着官袍前摆,踩着夕阳的余晖,几乎奔跑着进了垂拱殿。
“七哥?”木良漪从堆得高高的奏章后抬起头,问道,“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你竟还在批折子?”
木良漪微笑,道:“闲着也是闲着。”
“宸元殿那边怎么样了?”
“我正是为此事来的。”木良江跑得满头大汗,“你可知谢庭说了什么?”
木良漪将笔搁下:“看来是与我有关了?”
“谢庭命人传话给管家……”木良江又急又怒,少见地对情绪失去把控,“他说……他此来不图皇位,而是为了清君侧。”
最后几个字,他是咬着后槽牙说出来的。
“清君侧。”木良漪轻声重复完这几个字,继而望向木良江,缓声问道。“他要清的,是我?”
木良清面沉如水,道:“谢庭戍守滇南,极少过问京中之事。如今突然发兵永安,定是朝中有人与他暗中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