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木良漪仔细回想了一下,道:“有些时候是清醒的,我记得。”
木良漪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我发梦魇了吗?”
“发了两回。”怜娘回答道。
“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一直在喊人。”怜娘如实道,“您睡着的时候一直在喊‘姐姐’。”
其实木良漪梦魇期间喊了两个称呼,一个是“大姐姐”,另一个是“姐姐”,她以为这两个称呼喊的都是同一人,猜想应该是那位已故的端贤皇后。
木良漪又喝了两口,将茶碗递给她。
怜娘接过,转身放回原位,听木良漪道:“让黛儿进来,我有话对她说。”
……
天挨黑时谢昱只带喜云一个人散着步来到垂拱殿,走进来就见木良漪倚着枕头靠在床头,青儿和怜娘一左一右站在床沿,对面一个宫娥面如死灰地跪在地上。
他好奇,微微弯腰探视:“这不是你从宫外带来的人吗?犯什么错了?”
“不小心打翻了茶盏。”木良漪说完,对黛儿道,“这里无事了,你先下去吧。”
“奴婢……告退。”
“这可不像打翻茶盏的样子。”谢昱当然能听出来木良漪在敷衍他。
“陛下来此有何事?”
她避而不谈,谢昱也不揪着不放。他在榻上坐下,道:“你的病好了?”
“好了,劳陛下挂心。”
“既然好了,那朕就说正事了。”谢昱坐正了些,道,“你知不知道,朝堂已经因为谭万年的奏章吵翻天了。你倒好,只要待在垂拱殿不出去就没人敢打扰你。朕呢,已经连续好多天没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你故意抛这么一大串炮仗在朝堂上,是别有用意,还是?”他紧紧盯着木良漪。
“没有别的用意。”木良漪果断道,“我确实要采用谭万年的提议。”
谢昱闻言静默片刻,看着木良漪,道,“你可真大胆。”
“谭万年的折子陛下仔细看了吗?”
“……”谢昱实在不愿意说实话,但还是囔声道:“能不看吗。”
“朕总要知道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那陛下觉得,谭万年的提议是否真如那些反对的人所说的那般无可取之处?”
“朕不知道,朕不懂这些。”谢昱道,“你这个问题,朕没办法回答。”
谢昱避而不谈,也在木良漪的意料之中。当初新法施行,开始时声势浩大,然而不到一年,便在一次次失败与不断沸腾的民怨中草草收尾,提倡者也从宰辅高位沦为阶下之囚,最终在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此后五十余年,不论是朝堂还是民间,皆对新法恨之入骨,避之不及。而本身才华横溢,本该成为一代名臣的提倡者,也人钉在了耻辱柱上,死后仍遭受无数人唾骂。
谢昱也同绝大部分人一样,他不是反对新法,而是害怕它,发自内心地恐惧让他不想跟它沾上半点干系。
“你是皇帝,这个问题,你必须回答。”
谢昱双眉紧蹙,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排斥。
两人四目相对,他感受到了来自木良漪无声的强势。
“你要做就做,非要逼朕做什么?”败退之后,谢昱有些气急败坏地说道,“找死还要拉个陪葬的吗?”
“既然陛下已经详细看过谭万年的奏章,仍觉得我要做的这件事是错误的吗?”木良漪仍保持着平静与平和,仿佛谢昱说的不是她。
“新法初次施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它是利民之策,除了它的提出者,最支持它的就是当年的保宁帝,但是结果呢?”谢昱冷笑道,“你想北伐,需要钱。当年的保宁帝跟你一样,他想收回自前朝起就被北真占去的青幽十八州,所以需要当时的宰辅替他聚拢钱财。你扪心自问,之所以想要重启新法,到底是为了黎民百姓,还是为了你自己的私心?”
“我为私欲,也为百姓。”木良漪斩钉截铁道,“这两者并不矛盾。”
“你……”
“所以在此战中,我希望陛下仍能像从前一样坚定地与我站在一边,不希望你出现丝毫动摇。”她音色婉转,语气温和,还带着大病初愈的虚弱,但是说出的话却丝毫不容拒绝或反驳,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搬家……
第104章 套马
木良江与萧燚一起带领着买马队伍穿过大周最西边的一个州,顺利进入西丘境内。抵达的地方名叫兰月城。这座城水草丰美,因城池形似弯月而得名。而令它闻名的,则是城中集结了西丘七成以上的马商的马匹交易场。
二人进城之后带着银两入住了最豪华的一家客栈,不到三日,便有马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然而这些商贩要么手中掌握的马匹数量太少,要么马匹本身达不到萧燚所要求地标准,所以到最后都未能达成合作。
直到十余日之后,经由一位洽谈过的马商从中引荐,他们来到了城郊的一座马场。
前方是几片高低起伏的山坡,然而却看不见坡面——数千匹矫健的马匹在头马的带领下奔腾驰骋,像是一块会移动棚子,竟将山坡遮了个严实!
在头马的带领下,马群飞过山坡,尘土随着马蹄踏过飞扬而起,像一阵黄色的大雾朝着萧燚等人席卷而来。
“咳咳咳……”木良江没有经验,没能在马群过境之前提前掩住口鼻,被黄沙呛的咳嗽不断。
木良漪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我发梦魇了吗?”
“发了两回。”怜娘回答道。
“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一直在喊人。”怜娘如实道,“您睡着的时候一直在喊‘姐姐’。”
其实木良漪梦魇期间喊了两个称呼,一个是“大姐姐”,另一个是“姐姐”,她以为这两个称呼喊的都是同一人,猜想应该是那位已故的端贤皇后。
木良漪又喝了两口,将茶碗递给她。
怜娘接过,转身放回原位,听木良漪道:“让黛儿进来,我有话对她说。”
……
天挨黑时谢昱只带喜云一个人散着步来到垂拱殿,走进来就见木良漪倚着枕头靠在床头,青儿和怜娘一左一右站在床沿,对面一个宫娥面如死灰地跪在地上。
他好奇,微微弯腰探视:“这不是你从宫外带来的人吗?犯什么错了?”
“不小心打翻了茶盏。”木良漪说完,对黛儿道,“这里无事了,你先下去吧。”
“奴婢……告退。”
“这可不像打翻茶盏的样子。”谢昱当然能听出来木良漪在敷衍他。
“陛下来此有何事?”
她避而不谈,谢昱也不揪着不放。他在榻上坐下,道:“你的病好了?”
“好了,劳陛下挂心。”
“既然好了,那朕就说正事了。”谢昱坐正了些,道,“你知不知道,朝堂已经因为谭万年的奏章吵翻天了。你倒好,只要待在垂拱殿不出去就没人敢打扰你。朕呢,已经连续好多天没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你故意抛这么一大串炮仗在朝堂上,是别有用意,还是?”他紧紧盯着木良漪。
“没有别的用意。”木良漪果断道,“我确实要采用谭万年的提议。”
谢昱闻言静默片刻,看着木良漪,道,“你可真大胆。”
“谭万年的折子陛下仔细看了吗?”
“……”谢昱实在不愿意说实话,但还是囔声道:“能不看吗。”
“朕总要知道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那陛下觉得,谭万年的提议是否真如那些反对的人所说的那般无可取之处?”
“朕不知道,朕不懂这些。”谢昱道,“你这个问题,朕没办法回答。”
谢昱避而不谈,也在木良漪的意料之中。当初新法施行,开始时声势浩大,然而不到一年,便在一次次失败与不断沸腾的民怨中草草收尾,提倡者也从宰辅高位沦为阶下之囚,最终在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此后五十余年,不论是朝堂还是民间,皆对新法恨之入骨,避之不及。而本身才华横溢,本该成为一代名臣的提倡者,也人钉在了耻辱柱上,死后仍遭受无数人唾骂。
谢昱也同绝大部分人一样,他不是反对新法,而是害怕它,发自内心地恐惧让他不想跟它沾上半点干系。
“你是皇帝,这个问题,你必须回答。”
谢昱双眉紧蹙,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排斥。
两人四目相对,他感受到了来自木良漪无声的强势。
“你要做就做,非要逼朕做什么?”败退之后,谢昱有些气急败坏地说道,“找死还要拉个陪葬的吗?”
“既然陛下已经详细看过谭万年的奏章,仍觉得我要做的这件事是错误的吗?”木良漪仍保持着平静与平和,仿佛谢昱说的不是她。
“新法初次施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它是利民之策,除了它的提出者,最支持它的就是当年的保宁帝,但是结果呢?”谢昱冷笑道,“你想北伐,需要钱。当年的保宁帝跟你一样,他想收回自前朝起就被北真占去的青幽十八州,所以需要当时的宰辅替他聚拢钱财。你扪心自问,之所以想要重启新法,到底是为了黎民百姓,还是为了你自己的私心?”
“我为私欲,也为百姓。”木良漪斩钉截铁道,“这两者并不矛盾。”
“你……”
“所以在此战中,我希望陛下仍能像从前一样坚定地与我站在一边,不希望你出现丝毫动摇。”她音色婉转,语气温和,还带着大病初愈的虚弱,但是说出的话却丝毫不容拒绝或反驳,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搬家……
第104章 套马
木良江与萧燚一起带领着买马队伍穿过大周最西边的一个州,顺利进入西丘境内。抵达的地方名叫兰月城。这座城水草丰美,因城池形似弯月而得名。而令它闻名的,则是城中集结了西丘七成以上的马商的马匹交易场。
二人进城之后带着银两入住了最豪华的一家客栈,不到三日,便有马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然而这些商贩要么手中掌握的马匹数量太少,要么马匹本身达不到萧燚所要求地标准,所以到最后都未能达成合作。
直到十余日之后,经由一位洽谈过的马商从中引荐,他们来到了城郊的一座马场。
前方是几片高低起伏的山坡,然而却看不见坡面——数千匹矫健的马匹在头马的带领下奔腾驰骋,像是一块会移动棚子,竟将山坡遮了个严实!
在头马的带领下,马群飞过山坡,尘土随着马蹄踏过飞扬而起,像一阵黄色的大雾朝着萧燚等人席卷而来。
“咳咳咳……”木良江没有经验,没能在马群过境之前提前掩住口鼻,被黄沙呛的咳嗽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