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没有,你别……”夜色下,她耳根发红,话出口之后才反应过来被捉弄了。遂闭口,不再与她搭话。
  同时,这几日梗在心头的疑虑,竟也在如轻烟般散去,仿佛那些问题毫不重要,都是她在自寻烦恼。
  “那是想了吗?”木良漪捻着她的话尾巴不放,“想了几次呢?”
  “我每天都会想起姐姐呢。”
  “天黑,看路。”
  “姐姐不是挑着灯笼吗?”
  “那也要看路。”
  “……”
  ……
  不过十几天,《寻兄记》就唱到了泰和帝耳朵里。
  彼时不止桑家瓦子,城西瓦子、中瓦子、琉璃瓦子……永安城的大小戏园子里都在唱。人总爱解读一样事物的内涵,猜想它是否在讽喻着什么。于是乎,已经几乎被遗忘的那位还在北真做质子的嘉宁帝重新出现在坊间市井茶余饭后的谈话中。
  最激动的莫属年轻的读书人,一篇篇寄情于景、怀古追思的诗文相继诞生在学塾、酒肆和青楼里。其中有几首精彩的,被人谱成曲,街头卖艺者纷纷传唱。
  同一时间,前往北真交涉的使臣传回新的消息。
  “什么?北真国主不仅要五十万两银子作为棺椁费,还要萧三娘子前去和亲?”
  被召至垂拱殿议事的众朝臣无不惊愕,海山青向来正容亢色,此时也不禁双眼圆瞪,仿佛听到了不可思议的奇闻。
  “简直荒谬!”
  “欺人太甚!”
  若非当着圣人的面,个别脾气爆的官员恨不能破口大骂。
  “萧三娘子虽是女流,却是不可多得的骁将,如何能委身北真那黄毛老头子做他的妃嫔!”兵部尚书李纲道,“况且萧家自老王爷至世子及二公子,一门三父子都在替我大周守国门,与那北真蛮子有血海深仇。北真此举,不仅是有意羞辱我大周,更是蓄意里间君臣感情,其心可诛!”
  “可是北真的意思很明了,若这两个条件我朝不应允,便不会将先帝遗体送还。”户部尚书谭万年道,“若不能将先帝遗体迎回,让一国之君埋骨他乡,我大周颜面何在?”
  “那可是五十万两银子,够得上襄、范二城半年的军费了。”中书侍郎丁坤似笑非笑地看着谭万年,“国库如今又有钱了?”
  话落,谭万年的脸瞬间涨红起来:“当……当务之急是解决眼下的困境,你与我吵有何用?”
  “自然有用。”李纲道,“五十万两银子与其付给北真,不如充做军费,多让边军将士们吃几顿好的,打起仗来不至于寒心。”
  “李尚书指桑骂槐,是在说谁?”木嵩闻言皱眉,一双锐目扫向李纲,“将士保家卫国本是职责,何为‘寒心’?”
  “李尚书说话向来心直口快,又不是考状元,木相也不必咬文嚼字。”海山青道。
  “海相成竹在胸,看来是已经有了替陛下分忧的良机妙策了?”木嵩道,“洗耳恭听。”
  “分忧之策一直都有,何用我再三重复?”
  “海相所言为何,我等怎么听不明白?”
  “自然是北伐!”李纲看着木嵩装模作的欠揍模样就想练练拳脚,“把那些北部蛮夷打回他们老家,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闻言,木嵩身后的人却露出轻蔑之色,谭万年更是冷笑道:“李尚书,现在还是白日。”
  “你什么意思!”
  “啪!”小几上的建窑油滴天目茶盏被泰和帝一把扫落,砸在地上摔成了几瓣。
  一旁侍候的贾元宝连忙跪到了地上:“陛下息怒。”
  “吵吵吵,你们除了吵还能干什么?”泰和帝扶额怒道,“每回过来都在吵,朕被你们吵的头都要炸了!”
  他的脸色以肉眼可见地速度涨红起来,从衣领下方一直红到额头。
  “朕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要听你们吵架!”
  “陛下,您息怒啊陛下。”贾元宝看着泰和帝的情态,吓得浑身发抖,“保重龙体啊陛下!”
  ……
  灵巧敏捷的身影翻越过重檐层宇,从窗户翻进漆黑的房中。
  脚尖点地,如猫儿降落。
  “怎么从窗户进来?”木良漪问。
  “门走多了,想找个新鲜。”青儿甩着胳膊走过来。
  木良漪心中好笑:果然还是个小孩子。
  “今晚有什么消息?”
  “两个。”青儿言简意赅道,“去跟北真交涉的使臣传来消息,说北真索要棺椁费,五十万两。还有,他们不要公主和亲,要萧将军。”
  木良漪猛地抬头:“你再说一遍。”
  “五十万两棺椁费。”青儿重复道,“还要萧将军萧三娘子嫁去北真。”
  默了片刻,木良漪才开口,道:“第二个呢?”
  “官家今天晕过去了。”青儿传递情报总是言简意赅,“被气的。”
  青儿利落地换了衣服,重新回到木良漪身边,蹲下,趴在她膝上,问道:“姑娘,萧将军真要嫁去北真吗?”
  “不会。”木良漪反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官家要把她困在京中,而不是身为男儿身的他的两个哥哥吗?”
  青儿想了想,没想出来,遂摇摇头。
  “为什么呀?”
  “因为她厉害。”
  “厉害?”
  “是。”木良漪道,“定南王妃早亡,萧燚自幼跟随定南王在军中长大。十三岁,她领着定南王派去保护她的亲兵,打了第一场胜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