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留种方法有二:一是将杂交水稻的雄系不育系与高产优质种结合,得到杂交种子保存;二是挑选出高产优质的杂交种与本土高产优质稻种,杂交,获取新稻种。】
【稻种一般可保存一到两年,也就是说,每隔两年,宿主都得重复留种的事务。】
【在留种流程中,万界庄园仅可为您提供书面指导。具体事务,还需要宿主在大唐寻找通稻田事务的人才,来辅助留种平稳进行。】
兕子听得晕头转向,终于弄明白了。
也就是说,她这次花了六千好感值兑换来的杂交水稻种子,只能享受一次。
赶在水稻丰收之前,她若不能找到擅长此道的人才,设法留种,这丰收之喜就完全化为了过眼烟云。
想要再种,就又得花费六千好感值……
哪有那么容易再薅一次六千呢。
兕子难得老气横秋地叹息一声。这就是只此一次的机会,她必得握住了才行。
值得庆幸的是,距离水稻播种期还有好些日子。
如今是十四年秋,最晚可在十五年小满前后,雨水充盈的时节种下水稻。
这一来二去,便有半年时间给她寻人。
兕子估摸了片刻,还是觉着不放心,索性起身去寻李二陛下。
请阿耶帮忙,广搜江南擅长种稻的人才,就能最快地组建出一支种稻队伍来。
她才不要自己猫着,瞎废苦力呢。
……
贞观十四年的年末,长安城初雪骤降,街市都冷清许多。
立正殿内,火墙烧得正暖。
长孙皇后与李二陛下对面而坐,正比划着手中的针线,打算为女儿们再制一些保暖的物件。
李世民酸唧唧道:“去年,新城得了副手套,兕子顶着个新小帽儿,城阳和长乐各有一双绒毛的兔儿鞋。就连几个小子都混到一双鞋垫呢,只朕什么都没有。”
长孙皇后掩唇笑道:“多大的人了,还爱跟孩子们争。怎么不提从前在秦王府时,予独独只为陛下做了这些呢。”
李二陛下剥了个栗子,送到妻子口中。
“世人常道,皇家得失掺半,有了这至高至伟的皇位,却难再得人间真情……朕这是替孩子们高兴。虽身在宫中,得到的爱却绝不亚于外头的寻常人家。”
“观音婢,朕是庆幸呐。”
庆幸着你我,孩子们之间,再不必像从前与阿耶那般,走到兵刃相见的局面。
长孙皇后笑着,望着李世民的双眼,覆手在他温热的手背上。
“我知二郎心意。今日来之不易,惟愿孩子们珍之,重之。”
帝后二人在烛火之中相视一笑。
今日宫中有喜事,太仆寺在长安周边的数个牧场里,长白猪出栏数达到了三千余头,其中公猪达到了均六百斤,母猪则有四百斤。
太仆寺卿一将消息递进宫,李二陛下便欣然大喜,赶到了立政殿来分享这桩喜讯。
“今秋各地土豆、玉米产量都不低,加上这三千头长白猪的猪肉,至少……长安的百姓当能过个丰年了。”
廊庑下,兕子才抖落一身雪花,隔着窗扇听到李二陛下的话,连忙喜滋滋地奔进殿内,嚷嚷道:
“什么什么,阿耶的猪今冬竟出栏了三千头!南山和太仆寺交接的时候,才给了几百头呢,也太能生崽儿了吧。”
“阿耶,你可真厉害呀!”
正饮茶的李二陛下听着女儿这番真挚的夸赞,不免噎了一嗓子。
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味儿呢!
第51章 51 请太宗亲育一只小鸡崽。
外头簌簌小雪不知不觉落了一地, 像是撒上层叠的盐粒子;
立政殿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
李世民给妻女剥着花生、榛栗、烤红薯,手底下忙活不过来, 甫一抬眸, 才瞧见城阳牵着新城也过来了,背后还坠着高出半头的李治,都眼巴巴瞧着他手底下的吃食。
李二陛下笑骂:“一帮馋嘴的狸奴!雉奴过来, 帮阿耶给你阿娘和妹妹们剥皮。”
李治没混到同等待遇,瞧着还有几分委屈。
李世民摇摇头, 正欲说说这个小儿子, 却被一旁的兕子抢先发言。
“雉奴, 都快十三岁了, 还这么爱撒娇可不行呀。人家秦二郎在你这年纪已经去陇右参军了, 你还在为跟姊妹争一口吃的委屈, 阿耶阿娘不愁,我都替你愁。”
李治被兕子说的闹了个大红脸, 憋了半晌, 气愤道:“你干嘛老提秦二郎……”
李二陛下满脸紧张,连连点头附和:“是啊, 怎么总夸秦家这二小子, 跟阿耶说说。”
兕子无辜眨眨眼:“秦善道从高昌带了好多能工巧匠回来, 给庄子上帮了大忙;又帮城阳搞了房遗爱和杜荷那两个坏东西……的确是个还不错的人啊。”
“再说了, 我只跟老魏、老房他们这帮小老头儿熟, 也不认识几个同龄的郎君。”
李二陛下:“……”
那还不是你非要自抬辈分,成日跟朕的重臣们混在一处,没大没小。
长孙皇后闻言,掩唇笑着附耳低语:“陛下安心, 兕子怕是还没开窍呢。
”
李世民的确舒了一口气。
秦家二小子是不错,可他的兕子还单纯得紧,谈婚论嫁为时尚早,不急,不急。
【稻种一般可保存一到两年,也就是说,每隔两年,宿主都得重复留种的事务。】
【在留种流程中,万界庄园仅可为您提供书面指导。具体事务,还需要宿主在大唐寻找通稻田事务的人才,来辅助留种平稳进行。】
兕子听得晕头转向,终于弄明白了。
也就是说,她这次花了六千好感值兑换来的杂交水稻种子,只能享受一次。
赶在水稻丰收之前,她若不能找到擅长此道的人才,设法留种,这丰收之喜就完全化为了过眼烟云。
想要再种,就又得花费六千好感值……
哪有那么容易再薅一次六千呢。
兕子难得老气横秋地叹息一声。这就是只此一次的机会,她必得握住了才行。
值得庆幸的是,距离水稻播种期还有好些日子。
如今是十四年秋,最晚可在十五年小满前后,雨水充盈的时节种下水稻。
这一来二去,便有半年时间给她寻人。
兕子估摸了片刻,还是觉着不放心,索性起身去寻李二陛下。
请阿耶帮忙,广搜江南擅长种稻的人才,就能最快地组建出一支种稻队伍来。
她才不要自己猫着,瞎废苦力呢。
……
贞观十四年的年末,长安城初雪骤降,街市都冷清许多。
立正殿内,火墙烧得正暖。
长孙皇后与李二陛下对面而坐,正比划着手中的针线,打算为女儿们再制一些保暖的物件。
李世民酸唧唧道:“去年,新城得了副手套,兕子顶着个新小帽儿,城阳和长乐各有一双绒毛的兔儿鞋。就连几个小子都混到一双鞋垫呢,只朕什么都没有。”
长孙皇后掩唇笑道:“多大的人了,还爱跟孩子们争。怎么不提从前在秦王府时,予独独只为陛下做了这些呢。”
李二陛下剥了个栗子,送到妻子口中。
“世人常道,皇家得失掺半,有了这至高至伟的皇位,却难再得人间真情……朕这是替孩子们高兴。虽身在宫中,得到的爱却绝不亚于外头的寻常人家。”
“观音婢,朕是庆幸呐。”
庆幸着你我,孩子们之间,再不必像从前与阿耶那般,走到兵刃相见的局面。
长孙皇后笑着,望着李世民的双眼,覆手在他温热的手背上。
“我知二郎心意。今日来之不易,惟愿孩子们珍之,重之。”
帝后二人在烛火之中相视一笑。
今日宫中有喜事,太仆寺在长安周边的数个牧场里,长白猪出栏数达到了三千余头,其中公猪达到了均六百斤,母猪则有四百斤。
太仆寺卿一将消息递进宫,李二陛下便欣然大喜,赶到了立政殿来分享这桩喜讯。
“今秋各地土豆、玉米产量都不低,加上这三千头长白猪的猪肉,至少……长安的百姓当能过个丰年了。”
廊庑下,兕子才抖落一身雪花,隔着窗扇听到李二陛下的话,连忙喜滋滋地奔进殿内,嚷嚷道:
“什么什么,阿耶的猪今冬竟出栏了三千头!南山和太仆寺交接的时候,才给了几百头呢,也太能生崽儿了吧。”
“阿耶,你可真厉害呀!”
正饮茶的李二陛下听着女儿这番真挚的夸赞,不免噎了一嗓子。
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味儿呢!
第51章 51 请太宗亲育一只小鸡崽。
外头簌簌小雪不知不觉落了一地, 像是撒上层叠的盐粒子;
立政殿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
李世民给妻女剥着花生、榛栗、烤红薯,手底下忙活不过来, 甫一抬眸, 才瞧见城阳牵着新城也过来了,背后还坠着高出半头的李治,都眼巴巴瞧着他手底下的吃食。
李二陛下笑骂:“一帮馋嘴的狸奴!雉奴过来, 帮阿耶给你阿娘和妹妹们剥皮。”
李治没混到同等待遇,瞧着还有几分委屈。
李世民摇摇头, 正欲说说这个小儿子, 却被一旁的兕子抢先发言。
“雉奴, 都快十三岁了, 还这么爱撒娇可不行呀。人家秦二郎在你这年纪已经去陇右参军了, 你还在为跟姊妹争一口吃的委屈, 阿耶阿娘不愁,我都替你愁。”
李治被兕子说的闹了个大红脸, 憋了半晌, 气愤道:“你干嘛老提秦二郎……”
李二陛下满脸紧张,连连点头附和:“是啊, 怎么总夸秦家这二小子, 跟阿耶说说。”
兕子无辜眨眨眼:“秦善道从高昌带了好多能工巧匠回来, 给庄子上帮了大忙;又帮城阳搞了房遗爱和杜荷那两个坏东西……的确是个还不错的人啊。”
“再说了, 我只跟老魏、老房他们这帮小老头儿熟, 也不认识几个同龄的郎君。”
李二陛下:“……”
那还不是你非要自抬辈分,成日跟朕的重臣们混在一处,没大没小。
长孙皇后闻言,掩唇笑着附耳低语:“陛下安心, 兕子怕是还没开窍呢。
”
李世民的确舒了一口气。
秦家二小子是不错,可他的兕子还单纯得紧,谈婚论嫁为时尚早,不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