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12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跟朱勔有旧仇。
  他曾在朱勔的老家做官,朱勔的哥哥过寿时,当地所有官员都去拜贺。而陈公辅非但自己不去,还不准自己的学生去。
  这人不但跟朱勔有仇,跟李邦彦也有仇怨。
  朱国祥拄杖登山,陈公辅拄杖跟随。
  朱国祥问道:“陈先生曾经抨击新学,为何又在这新学极盛之地做书院山长?”
  陈公辅说道:“而今已无新学,只有大明国学。当初我抨击新学,也非全然否定王临川公,而是为了弹劾李邦彦等卖国求荣之辈。”
  这里的卖国,却是把宋国卖给朱贼。
  登山累了,坐下休息。
  朱国祥问:“茅山书院现在教的什么学问?”
  陈公辅说:“引申阐述大明国学,自成一派,且名之为金陵学。”
  朱国祥闻言笑了。
  王安石的新学,就别称“金陵之学”。
  陈公辅这人很有意思,历史上,他在北宋末年抨击新学,又在南宋初年禁绝理学。
  此人,其实有宰相之才,可惜脾气实在太硬了。
  他宁愿在乡下教书,也不在大明做官,一直把朱家父子视为贼寇。
  但这些年已经放下了。
  一来朱皇帝善待赵宋宗室,二来朱皇帝确实比赵佶更会治国。
  每每有朝廷打击贪腐、对外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陈公辅都会高兴得小酌几杯。甚至开始研究朱铭的学问,在朱铭把《荀子》升经之后,他还认认真真的研究《荀子》。
  一把年纪了,还在向年轻人请教天文和物理。
  朱国祥继续登山,来到茅山书院,陈公辅献上自己的著作《气论》。
  这是他结合王安石的新学,还有现在的大明官学,包括数学、天文、物理等知识写出的。
  前后耗时二十年。
  当天晚上,朱国祥点着蜡烛阅读。
  第一章 讲的是哲学思想,开篇就说宇宙由“元气”构成。
  元气是一种混沌物质,然后衍化出阴阳、五行、万物。所有的衍化过程,都必须遵循物理规则,这些物理规则是可以探索、发现、总结的。
  他还认为,数学玄奥无比,物理规则可以用数学来表达。
  并强化王安石“天人不相干”的思想,认为天地自有其运行规则,不是鬼神或者人类可以干预的。
  但人可以利用物理规则来做事,比如朱国祥的农学便是如此,比如火器的运用也是如此。
  第二章 讲经济。
  也是以王安石的思想为根基,又研究大明这些年的国策,两相结合进行论述。
  他认为天地间的自然资源是固定的,大地主、大商人多占一分,普通百姓就少占一分。因此,朝廷应该进行干预,通过各种手段抑制兼并和垄断。
  同时又认为,自然资源虽然固定,但人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还认为商品需要加强流通,才能让国家和市场变得更顺畅。
  第三章 讲教育。
  主张经世致用,强调思考和实践,不要只顾着在经书里寻章摘句。
  第四章 讲伦理道德……
  全书的字数并不多,三万多字而已。
  宋代大儒的学术著作,早就采用半白话、半文言书写了,因此这三万多字的信息量不能跟文言文相比。
  这本《气论》,更像是对王安石新学、大明官学、北宋政策、大明政策的一种思考总结。
  其中还分析了王安石为何变法失败,又阐述大明的一系列政策为何成功。并且在论述的时候,主要引用他年轻时最讨厌的《荀子》思想。
  顺带一提,陈公辅极为厌恶理学,他是南宋第一个提出要禁绝理学之人。
  “此人有大才啊!”朱国祥看完感慨。
  虽然
  第一章 的内容有点扯淡,但放在此时已经有极大的进步性。即彻底摒弃鬼神之说,完全用唯物主义来阐述宇宙万物。
  只不过他的唯物主义,还是元气、阴阳、五行、万物那一套。
  他把阴阳五行通通给物化了,认为阴阳五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物质。
  次日,朱国祥在书院认真批注此书。
  比如在宇宙构成那一章,朱国祥就批注道:此论极妙,然有待证实。未经证实之论,可视为一种假说加以研究。或正确,或谬误,或有错漏,读书人当加倍努力去伪存真。
  还有一句批注最重要:此论我与皇帝早已提及,万物之理确可用数学体现。无法用数学体现者,非不能也,实当下学术不足所致。后人勉之。
  其余章节,朱国祥皆用批注的形式来增补,比如他搜肠刮肚写出自己所知的经济学常识。
  而且在教育章节,朱国祥首次公开写出认识论、方法论、矛盾论等观点。
  “连同批注誊抄两份,一份寄给皇帝,一份送给陈公辅。”朱国祥收笔说道。
  又过数日,朱国祥游览完茅山风景,前往南京坐船逆长江而行。
  陈公辅拿到誊抄本,仔细阅读思考朱国祥的批注。
  他看得惊叹连连,感慨道:“人皆称太上皇是当世尧舜,今日我总算是信了。惜乎当初不识明君,竟没有留在新朝做官!”
  第1136章 铸币流水线
  九江,又称江州、浔阳、柴桑。
  大明开国之后,把北宋的江东路给取消,江州并入江西省并改名为九江府。
  不是乱改的,其地名源于隋朝的九江郡。
  相邻的南康军改为南康州,州城在星子县(庐山市区)。不归九江府管,乃是省属直隶州。
  洪州升级为南昌府,江西省城设在南昌。
  建昌军、南安军通通转为省属民州,但依旧驻扎着较多军队。前者可以调兵去福建平叛,后者可以调兵去湖南、广东平叛。若两者对进,还可夹击赣州叛军。
  嗯,虔州已经升级为赣州府。
  不断拆分归并之下,现在江西省的辖地,基本跟后世差不多。
  朱国祥的船队,便在九江府城停下。
  大明刚刚收复南方,并设立江西省的时候,九江府的人口排全省倒数第三,居然只比建昌、南安两个穷地更多。
  钟相出兵攻打江州数年,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因为早在北宋初年,江州人口就倒数第一!
  活人全都被宋军给杀光了,以至于朝廷试图安抚地方,想把江州田产物归原主都找不到人。下令屠城的宋将曹翰,足足调来一百艘巨舰,把江州财物运回自己家。
  此后恢复了一百多年,还不断有外来百姓迁入,江州户口才勉强恢复到南唐时期。
  九江知府董养浩对太上皇说:“国朝摊丁入亩、整理户籍,与民休养二十年,九江府人口已从倒数第三,增涨到全省倒数第六、正数第七。”
  朱国祥颔首赞许:“你们做得很好,再接再厉。”
  董养浩继续邀功道:“九江府的人口虽然暂时不多,但九江城在全省却是数一数二。城内城外皆人烟稠密,臣正在筹划增筑城墙、扩建码头之事。”
  朱国祥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九江府的城市化率有点高。
  即乡村人口不算多,府城人口却多到必须增筑的地步。这自然得益于其水运枢纽地位,九江府的商业远远超过工业和农业。
  这里还有一个广宁监,是北宋的四大铸币厂之一,现在成了大明八大铸币厂之一。
  次日,朱国祥便去视察铸币厂。
  知监谢潜昨日就去迎接过太上皇,今日又带人在铸币厂外等候。
  一番拜见,朱国祥被人簇拥着进去,一边走一边询问铸币厂情况。
  谢潜介绍道:“广宁监主要铸造铜元和孔方铜钱。刚开始,孔方铜钱还在用传统的模铸之法。十四年前工部开始技术改进,现在已经全部采用蒸汽机压制了。”
  “九江府下辖五个县,其中三个县产铜,走水路运来府城极为便利。煤炭来自瑞昌西部山区,靠人畜搬运出山,再装船走水路运过来。”
  铸币厂建在庐山北麓,在九江城就能隐隐看到黑烟升起。
  那大烟囱有近五十米高。
  还未进厂,朱国祥已听到机器轰鸣声。
  整个厂区,呈回字形结构。
  谢潜指着前方的几个仓库说:“那些都是库料房,除了铜锭,还有铅、锡、倭铅(锌)等物……那边是配料房、融料房……”
  配料房有一杆巨大的秤,还有几杆相对较小的秤。
  大秤用来称铜,小秤用来称其他材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