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1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神童试,又叫童子科,最初源于汉代。
  各朝规定的年龄不同,即便在同一朝代也不同。初唐时要求十岁以下,后来又放宽到十二岁。五代时变成十三岁,宋朝甚至十五岁都可以。
  大明是朱国祥恢复神童试的,年龄定在十三岁及以下。
  具体流程如下:县试、府试的时候,十三岁以下孩童,可以跟着报名参加,给他们在考场安排一片区域。两场神童试过关,就送去京城由太学校长考核。如果过关了,就安排在太学预科班读书,然后直接升入太学内舍。
  大考之年,不设神童试,也就是三年考两届的意思。
  每一届通过太学考的神童,基本不会超过五个,有时甚至只录取一两个。
  大明恢复神童试已有二十年,真正过关的神童总数还不到80人。
  这七十多个神童,其中有一半还没有长大,却已出了3个一榜、8个二榜、15个三榜。还有几个严重偏科,做了翰林院、工部、户部、兵部等衙门的伎术官。
  当然,也有学废了的,年龄太小承受不住压力。
  夜晚,官员和家眷们离去。
  李清照给朱国祥说起此事,问道:“那女郎明年去考童子科,不会被考官给拦在外面吧?”
  朱国祥问道:“这女郎是哪家的?”
  李清照说:“浙江省参议赵鸣复的女儿。”
  朱国祥笑道:“如果赵鸣复不拦着女儿,考官和差役自然也要给赵鸣复面子。《大明律·礼律》并未禁止女子科举,他们没有理由不让考。不过嘛,送去京城之前,肯定要先上报朝廷批准。”
  “官家会同意吗?”沈有容问。
  朱国祥哈哈大笑:“他肯定同意。别看那小子一本正经,从小到大都是个乐子人。朝中百官对女子科举越头疼,那小子就越想要看看热闹。”
  李清照听得双眼发亮:“如果这个女郎,真从太学毕业考上进士,官家会让她做官吗?”
  朱国祥仔细思考,说道:“太学里全是男子,一个女郎如果能承受多年非议,顺利在太学毕业并考中进士,那么必是不让须眉的大毅力者。这般奇女子,让她做官又何妨?”
  还真需要大毅力。
  且把自己代入那女童,十岁的年龄,就要一直承受非议,还要跟男子同窗多年,身边连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如果不能在太学毕业时录为进士,接下来还要承受屡试不中的压力,甚至还有家里催婚、未婚夫家催婚的压力。
  挣脱如此多的牢笼而金榜题名,这般大毅力者,能以寻常眼光对待吗?
  沈有容摇头叹息:“想想都难。换做是我,即便有其聪慧天赋,恐怕也会在太学读书时半途而废。”
  李清照说:“可以给她们这类女神童更多选择。比如成功升入太学内舍,就随时可以选择退学嫁人,朝廷赐给其诰命之身。”
  “也行。”朱国祥点头。
  沈有容却说:“那个女郎我喜欢得很。夫君的儿子年龄都不合适,官家却有皇子跟她一般岁数。如果她真能考进太学,再观察其品行,或可纳为皇子妃。”
  朱国祥说:“我儿子的年龄虽然不合适,但我有孙子的年龄合适啊。不对,他的儿子也是我孙子……我是说,不是他的儿子的我孙子,这事总要跟他抢一抢的。”
  朱国祥年纪越大,就越喜欢跟儿子抬杠,尤其是在小事上戏耍那不孝子。
  沈有容听得眉开眼笑,因为她就有一个孙子年龄适合,只比那赵家神童女郎小一岁。
  朱国祥陷入沉思。
  没有再想那女神童,而是想到杭州的许多女工人。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随着女工人越来越多,江南这边的风气肯定也会出现微妙变化。
  即将兴起的是真正的女权,而非什么“无孩爱猫女”。
  第1133章 流放皇子
  “陛下,有大事!”
  一个随行宦官飞奔而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出炉的《大明月报》。
  头版头条的内容极为惊人,朱国祥读罢愣了半天。
  蔡王朱贽勾结官员、干涉地方、非法经商、强买强卖、私设赌场、霸占民产、草菅人命……除国消爵,贬为庶人,流放安西都护府。
  蔡王妃卢氏,纵容娘家子弟引诱丈夫犯法。削去诰命,一并流放安西。
  蔡王诸位侧妃,勒令改嫁。
  蔡王子女年幼,暂由宗正寺抚养,成年之后不得袭爵。
  其母折氏,教子无方,事发之后百般袒护。削去妃号,降为贵仪。
  大明诸位皇子封王之后,最初在开封、洛阳赐宅居住。这两城的大宅不够用,继而又有皇子被赐宅长安。
  这几年,又赐宅大名府。
  蔡王朱贽就是被赐宅大名府,不仅他遭到处罚,大名府还有一堆官吏完蛋!
  朱国祥之所以愣了半天,是因为他对这个孙子印象不错。挺聪明伶俐的一个孩子,而且还很乖巧孝顺,诗词歌赋、天文地理都会一些。
  咋突然就被削爵流放?
  朱国祥连忙赶往杭州城,给儿子那边发电报询问。
  等了好半天,朱铭终于有回复。
  “他的事情很大?”
  “不在大名府搞得天怒人怨,你觉得御史会冒险揭发?”
  “出人命了?”
  “好几条人命。我本来是想直接处斩的,后宫和朝堂劝阻的人都很多。他们觉得皇子犯这种事,降爵惩戒即可,处斩皇子有损皇室威严。好吧,我也有点心软,狠不下心来杀儿子。但至少也得流放!”
  “挺好一孩子,搬去大名府才两三年,怎就突然变成了那个样子?”
  “他有个小舅子去投奔。这小舅子惯会嬉游耍乐,民间五花八门的玩法,着实给你那孙子开了眼。他们一掷千金,爵禄和赏赐自然不够用,就开始欺行霸市做生意。当地贪官和奸商,就跟闻到味的苍蝇一样扑上来,把大名府给搞得乌烟瘴气!”
  “王府属官怎不及时上报?”
  “当然是全给腐化了。让他们上报?他们还帮着出馊主意呢。真就以为我只抓贪官不抓皇室!大名府有一士女,上香时被那混账看中,派人去提亲已有婚约。堂堂王府长史,居然带着王府侍卫去抢人!人家未婚夫上门讨公道,他们竟把未婚夫的腿打断,整得跟剧里的恶霸一样!”
  “那几条人命又是怎回事?”
  “伙同贪官、奸商图谋别人的产业,罗织罪名把人关进去,还引诱别人的儿子赌博欠下巨债。那家的老妇人想不通上吊了,两个儿子带着三个随从进京敲登闻鼓,半路上被他们杀了沉进黄河。”
  “他指使人干的?”
  “要真是那混账指使的,还流放个屁?直接就砍了。虽然不是他下的命令,但他事后是知情的,而且还威胁河北按察使帮忙隐瞒!”
  朱国祥没有再问,一声叹息离开电报房。
  这才只赐宅到大名府,因为全程有水路,其实离洛阳也不远,居然两三年时间就这般无法无天。
  要是赐宅到江南居住,天高皇帝远的,还不知要搞出什么名堂。
  ……
  开封城内,几个皇子瑟瑟发抖,这段时间他们都不敢出门。
  爵禄和赏赐虽多,但哪里够皇子们挥霍?
  私底下搞小动作太正常了。
  憋了好些天,成王朱霁终于忍不住去找哥哥串门。
  巩王朱昶见面就问:“你怎跑我家来了?”
  “大概不会再来查我们,”朱霁说道,“我们也就收点小钱、做点小买卖,就算查到了也不过训斥一番。”
  朱昶咋舌感慨道:“你说蔡王是怎想的?竟在大名府干出恁大的事!那是好几条人命啊,既然不是他指使的,就该早点自首轻罚。居然还威胁河北按察使,硬让按察司把命案压下去。”
  朱霁说道:“可能是大名府更远,觉得父皇管不着,官员也不敢管。对了,你家可来了宗正寺的人?”
  朱昶说道:“来过了,一番训诫又走了,还把我的王府属官全换掉。说什么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今后再犯必然严惩。”
  “我那里也是,当时吓得我腿发软。”朱霁心有余悸道。
  二人虽不是同胞弟兄,但一个是赵福金所生,一个是赵富金所生,因此从小就情谊极深。
  朱霁的爱好是书画和戏曲,书画水平一般般。他自己创作过几个戏本,开封名流颇为追捧,但拿去瓦子表演根本没人看。太文雅了,不接地气。
  朱昶没啥爱好,或者说爱好广泛,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不精通。他干啥都一时兴起,但稍微弄出些门道,很快就觉得索然无味。
  一屁股坐在摇椅上,朱昶叹息道:“这日子好无聊啊,都不知道该作甚,每天睁眼就无所事事。”
  “我们合伙弄个戏曲班子呗。”朱霁提议说。
  朱昶摇头:“没劲。”
  “那你想干什么?”朱霁问道。
  朱昶还是摇头:“不知道。”
  朱霁没好气道:“什么都不知道,你干脆辞了王爵去考进士,或者学朱康那厮海外封国。”
  朱昶依旧摇头:“自己有多少斤两,我自己还不知道吗?别说让我考进士,便是举人都考不上。海外封国就更不可能,朱康的南豫国地盘,是他自己带兵打下来的。我虽也习得一些韬略,但顶多能带一百个兵。”
  朱霁听得呵呵直笑:“吃喝玩乐你觉得没劲,让你做正事又没本领。你就每天躺在家里等着老死吧。”
  “所以啊,这日子该怎么过?闲得发慌!”朱昶也很无语。
  朱昶其实很聪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但他没有恒心和毅力,小有所成便半途而废,再去追求别的新鲜玩意儿。
  就连耍乐,各种玩法他也尝试过,没一个爱好能够长久。
  倏地,朱昶从摇椅上坐直:“《天方夜谭》里奇闻轶事很多,如果出海肯定每天都有新鲜事。上次那个王崇度进京,路过开封时我跟他聊过……”
  “你想出海?”朱霁问道。
  朱昶又坐回去继续摇:“但他说航海其实很无聊,而且凶险莫测。我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出海。”
  这家伙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瞻前顾后。
  朱霁坐了一阵,便告辞离开,邀约朋友到勾栏听曲去了。
  朱昶依旧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看着偶尔有阳光透过的枝叶。
  他对妻子的态度也一样,订婚前见过几次,当时觉得样样都好。真正结婚以后,妻子的各种缺点暴露,夫妻感情变得越来越淡。
  就活得挺没意思。
  一直躺椅子上摇到吃饭时间,朱昶终于站起来。却不去吃饭,而是回书房写信,他要申请出海游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