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60节
“相公老爷们行行好,我只是个做苦力的……知情不报也有罪?我我我……这楚州运河一代的老百姓,哪个不晓得在运私盐?又有哪个敢去报官?你们干脆把百姓全抓了……”
……沙河会的会首蒋宽,终究还是被抓了,而且是热心群众扭送到省城的。
他逃走的当晚,总兵李江就出动了三千兵力,坐船在运河边的各处村庄登陆搜捕。
虽然没把人给抓住,但李孝俭、蒋宽出事的消息,却因此迅速传遍山阳县的四里八乡。
这厮恶名昭著,别说底层百姓,就连许多士绅地主,都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乡下士绅联合保甲长,主动配合官府抓人,并让各村百姓注意可疑人员。
无数的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稍微有一个陌生人进村,就会引起村民的警醒并报信。
一些沙河会的高级帮众,因为经常鱼肉乡里,也被老百姓扭送到官府。
“鲍老爷,余六婶去河边打猪草,看到个叫花子模样的男人……也不进村讨饭吃,在河边的沙田里偷香瓜。余六婶也没见过姓蒋的,装没看到就回来报信了……”
“悄悄去请韦保长,让他召集青壮。咱家里的仆人也叫上,记得不要声张,别把人给吓跑了……”
蒋宽的日子很难过。
官府查得太紧,搜捕他的士兵太多。
不仅是搜捕他,还搜捕畏罪潜逃的官吏,以及沙河帮的那些高级帮众。
别说到城镇去买东西吃,就连乡下草市他都不敢挨。
每天只能昼伏夜行,自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去路过的地里偷东西吃。
他打算扮成乞丐逃去山东,然后再逃去河北或辽东。在那边潜伏一阵,等风声过了再花钱置办产业,听说辽东地广人稀很容易落户。
蒋宽正啃着香瓜。
这是一片比较肥沃的沙土地,混种着香瓜和蔬菜却不种粮食,估计田主是要挑到钞关或北神镇去卖。
他听到有人来了,连忙趴在垄沟里躲避。
一个乡下老妇背着柳筐路过,很快又去而复返,这让正在啃香瓜的蒋宽生出杀心。
却听那老妇喊道:“三子,快把我镰刀拿来,我打猪草忘了带镰刀……这兔崽子,放牛只晓得贪耍,耳朵跟聋了一样!”
蒋宽放下戒心,继续埋头吃瓜。
附近没有什么山,也不见小树林,白天他很难藏身。麦子也已经收了,看能不能寻到玉米地躲起来。
吃过两个香瓜,蒋宽趴伏着缓缓移动。
玉米地挺远的,毕竟这里是河边。除了枯水期不能从运河取水灌溉,平常时候取水是没人管的,靠近水源的良田谁舍得种玉米啊?
“就在那边,老婆子看他趴在垄沟里!”
“不见了,被摘了几个香瓜,瓜蒂都还是新鲜的。”
“肯定没有跑远,男女老幼都过来搜,各处田口要安排人放哨!”
“那姓蒋的官府悬赏三百贯,都打起精神来,抓到了赏金大家一起分。”
“快看看那边的麦田,草垛后面可以藏人。”
“……”
群众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蒋宽吓得魂飞魄散,趴在麦草垛后面不敢露头。
“阿娘,这里有人!”
一个带着稚气的童声响起,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过来的,小孩子走路居然没脚步声。
蒋宽拔腿就跑,很快陷入绝望。
却见四面八方都有村民涌来,无论男女都拎着棍棒、锄头之类。
他身上虽然带着一把短刀,可他如果真敢出手伤人,分分钟就要被愤怒的村民打死。
蒋宽装出一副傻子模样,歪嘴斜眼说道:“肚子饿……吃饭……要吃饭……”
装得还挺像,而且出逃之前,他特地换了一身粗旧麻衣,这几天已然沾满污垢形私乞丐。
村民可不管那许多,扑过来就把他摁住,用绳子捆了四肢当猪抬走。
一个乡下土财主姗姗来迟,气喘吁吁跑来说:“给他洗脸,头发挽起来!”
很快,蒋宽脸上的污垢被洗干净,披散的头发也被挽成简单发髻。
那土财主明显见过蒋宽,哈哈大笑道:“就是这厮,我在北神镇见过好几次。你这混账也有今天啊,逼得我那亲家贱卖了百十亩地,连我那亲家在北神镇外的宅子也霸占了。连宅子带水田,只给几十贯就过户,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鲍员外,真是蒋宽?”
“就是他,额头上有一块刀疤。”
“发财了!三百贯悬赏,快押去官府领赏金。”
“人人有份,人人有份。”
“劳烦各位乡亲,等你们回村了,我鲍家办流水席庆祝。不要什么礼钱,抓一把米就当是礼金,敞开了肚皮吃流水席!”
“鲍老爷仁义!”
“……”
当晚,连夜审讯。
但蒋宽自知死定了,什么也不说,在审讯室里摆烂装死。
从山东和南京外调的官吏还没到,负责审讯的是燕焘本人,以及从军队里借调的军官。
“你那些手下,很多已经招供了,你招不招其实无所谓,”燕焘说道,“但这种大案,越多能对上的口供越好,所以别逼我动用酷刑。朝廷说不能刑讯逼供,但咱做御史的有办法让你开口。”
蒋宽还是不说话。
燕焘语气冰冷道:“招供,可以安稳等到结案砍头。不招,就受尽了酷刑再砍头。你自己选一个死法。”
蒋宽终于抬头:“招了等着砍头就是?”
“有必要骗你吗?”燕焘反问。
蒋宽说道:“砍头之前,我要顿顿见肉,每天喝一壶酒。”
“五天一顿肉,没有酒喝,”燕焘吩咐道,“先给他来一只烧鸡。”
大半夜的,城里的烧鸡店被叫开门。
这几天没吃啥东西的蒋宽,狼吞虎咽啃着烧鸡说:“问吧。”
燕焘问道:“私盐是怎么开始的?”
蒋宽说道:“大概十年前吧,有盐城那边的商人找来,让沙河会帮他们运私盐。沙河会只负责把私盐,从宝应宝应的上游镇,运到淮阴那边的洪泽镇,后来干脆改在末口钞关北边转运。当时李孝俭没参与,也不知道这个买卖。”
“后来越做越大,被李孝俭发现了。那厮吓得腿软,让我们别做这买卖,说是事发以后兜不住。嘿,杀头的买卖,哪能收手啊?李孝俭后来默许了,再后来闹着要分润钱财,最后甚至把私盐买卖抢过去。”
“盐城哪个商贾?不管是运盐的还是产盐的,排名前五的淮南盐商都有份。淮南盐运使肯定也知情,每年产多少盐他心里没数?”
“河南那边谁在接货?这我还真不是很清楚。只晓得商船来自一个叫泰祥运的商号,负责接头的船主叫吕孝,也不晓得是不是真名……”
“真的,我就知道这些,沙河会只负责在转运,上游和下游的事情我们不管。”
“前任都指挥使?他肯定有份啊,不然我们早被抓了。连续三任都指挥使,只有第一任没贪赃,但看在李家的面子上也没有严查。当时我们也配合,他时不时的缉私,我们给他送功劳,很快就升迁调走了。后面的两任,都帮忙走私,都是拿了钱的……”
“按察使?这我打交道不多,都是李孝俭在联络。我们被抓进去的兄弟,很多直接放了,也有一些坐牢又减刑出来。基本没有砍头和流放的……”
“府县两级官员?朝廷查得厉害啊,主官和佐官有些愿意收钱合作,有些却要当清官睁只眼闭只眼。有些看起来是清官,但其实跟李孝俭有联系。这个我真拿不准,我是腌臜之人,他们不会亲自跟我接触。”
“我能确认的……让我想想。前任楚州知府周廉,这人肯定贪赃了……我为啥知道?他那小妾还是我弄来的!我以为李孝俭看上了哪家的女儿,结果后来发现送到了府衙做侍女。说是侍女,其实就是小妾,朝廷不准官员在任职地娶妻纳妾。”
“还有……还有就是现任户曹掾丁筹,这人刚来的时候还装模作样。后来就成了青楼里的常客,究竟捞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我经常在青楼里遇到他。为了讨名妓欢心,他一砸就是几十上百贯。也不给那名妓赎身纳妾,非要在青楼里厮混……”
随着楚州府的案情越查越深入,朝堂终于从暗流涌动变得波澜起伏。
一封封弹劾奏疏,被发到东溪园。
各个文官派系,都有官员弹劾李含章。
而对于李含章的处罚,朱铭只是私下透个底,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
第1076章 最明白的人
大朝会。
李含章端正坐在前排,手持笏板,面无表情。
所有弹劾奏疏,全部被皇帝留中了,而且还给出了理由:等案子查完再说。
又是二十日过去,本该保密的案件信息,一件件的传到洛阳这边。
没有用电报,纯粹走水路。
昨日,朱铭开始安排淮南职务调动,这意味着相关涉案官员正式罢职。
张肃的“权理淮南左布政事”,变成了真正的“淮南左布政使”。另一位叫曹正邦的官员,被调去接任淮南右布政使。
淮南按察使、都指挥使……也通通换掉。
这种省级三司衙门主官,就连吏部尚书也没资格直接任命。必须由部院大臣提名,再交给内阁表决,最后获得皇帝批准才行。
当然,皇帝也可以直接任命。
朱铭此时的权力,远超废除宰相制度前的朱元璋,这是内阁制带来的皇帝集权结果。
新上任的淮南三司主官,被各个派系瓜分!
在官员的提名和决议过程中,李含章从头到尾不发表意见。皇帝都提前给他透底了,把他的处分都确定了,李含章还能有什么反应?
树大招风,众矢之的,李含章必须让步。
“众卿还有什么要事奏报?”
“臣有事禀奏!”
率先站出来的是御史徐良能,此人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但进士做官还不到十年。
他身为御史,却并非什么“御史派”,而是彻彻底底的“江西派”。
历史上,徐良能是一个清官兼干臣,完全凭政绩获封男爵之位。
……沙河会的会首蒋宽,终究还是被抓了,而且是热心群众扭送到省城的。
他逃走的当晚,总兵李江就出动了三千兵力,坐船在运河边的各处村庄登陆搜捕。
虽然没把人给抓住,但李孝俭、蒋宽出事的消息,却因此迅速传遍山阳县的四里八乡。
这厮恶名昭著,别说底层百姓,就连许多士绅地主,都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乡下士绅联合保甲长,主动配合官府抓人,并让各村百姓注意可疑人员。
无数的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稍微有一个陌生人进村,就会引起村民的警醒并报信。
一些沙河会的高级帮众,因为经常鱼肉乡里,也被老百姓扭送到官府。
“鲍老爷,余六婶去河边打猪草,看到个叫花子模样的男人……也不进村讨饭吃,在河边的沙田里偷香瓜。余六婶也没见过姓蒋的,装没看到就回来报信了……”
“悄悄去请韦保长,让他召集青壮。咱家里的仆人也叫上,记得不要声张,别把人给吓跑了……”
蒋宽的日子很难过。
官府查得太紧,搜捕他的士兵太多。
不仅是搜捕他,还搜捕畏罪潜逃的官吏,以及沙河帮的那些高级帮众。
别说到城镇去买东西吃,就连乡下草市他都不敢挨。
每天只能昼伏夜行,自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去路过的地里偷东西吃。
他打算扮成乞丐逃去山东,然后再逃去河北或辽东。在那边潜伏一阵,等风声过了再花钱置办产业,听说辽东地广人稀很容易落户。
蒋宽正啃着香瓜。
这是一片比较肥沃的沙土地,混种着香瓜和蔬菜却不种粮食,估计田主是要挑到钞关或北神镇去卖。
他听到有人来了,连忙趴在垄沟里躲避。
一个乡下老妇背着柳筐路过,很快又去而复返,这让正在啃香瓜的蒋宽生出杀心。
却听那老妇喊道:“三子,快把我镰刀拿来,我打猪草忘了带镰刀……这兔崽子,放牛只晓得贪耍,耳朵跟聋了一样!”
蒋宽放下戒心,继续埋头吃瓜。
附近没有什么山,也不见小树林,白天他很难藏身。麦子也已经收了,看能不能寻到玉米地躲起来。
吃过两个香瓜,蒋宽趴伏着缓缓移动。
玉米地挺远的,毕竟这里是河边。除了枯水期不能从运河取水灌溉,平常时候取水是没人管的,靠近水源的良田谁舍得种玉米啊?
“就在那边,老婆子看他趴在垄沟里!”
“不见了,被摘了几个香瓜,瓜蒂都还是新鲜的。”
“肯定没有跑远,男女老幼都过来搜,各处田口要安排人放哨!”
“那姓蒋的官府悬赏三百贯,都打起精神来,抓到了赏金大家一起分。”
“快看看那边的麦田,草垛后面可以藏人。”
“……”
群众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蒋宽吓得魂飞魄散,趴在麦草垛后面不敢露头。
“阿娘,这里有人!”
一个带着稚气的童声响起,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过来的,小孩子走路居然没脚步声。
蒋宽拔腿就跑,很快陷入绝望。
却见四面八方都有村民涌来,无论男女都拎着棍棒、锄头之类。
他身上虽然带着一把短刀,可他如果真敢出手伤人,分分钟就要被愤怒的村民打死。
蒋宽装出一副傻子模样,歪嘴斜眼说道:“肚子饿……吃饭……要吃饭……”
装得还挺像,而且出逃之前,他特地换了一身粗旧麻衣,这几天已然沾满污垢形私乞丐。
村民可不管那许多,扑过来就把他摁住,用绳子捆了四肢当猪抬走。
一个乡下土财主姗姗来迟,气喘吁吁跑来说:“给他洗脸,头发挽起来!”
很快,蒋宽脸上的污垢被洗干净,披散的头发也被挽成简单发髻。
那土财主明显见过蒋宽,哈哈大笑道:“就是这厮,我在北神镇见过好几次。你这混账也有今天啊,逼得我那亲家贱卖了百十亩地,连我那亲家在北神镇外的宅子也霸占了。连宅子带水田,只给几十贯就过户,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鲍员外,真是蒋宽?”
“就是他,额头上有一块刀疤。”
“发财了!三百贯悬赏,快押去官府领赏金。”
“人人有份,人人有份。”
“劳烦各位乡亲,等你们回村了,我鲍家办流水席庆祝。不要什么礼钱,抓一把米就当是礼金,敞开了肚皮吃流水席!”
“鲍老爷仁义!”
“……”
当晚,连夜审讯。
但蒋宽自知死定了,什么也不说,在审讯室里摆烂装死。
从山东和南京外调的官吏还没到,负责审讯的是燕焘本人,以及从军队里借调的军官。
“你那些手下,很多已经招供了,你招不招其实无所谓,”燕焘说道,“但这种大案,越多能对上的口供越好,所以别逼我动用酷刑。朝廷说不能刑讯逼供,但咱做御史的有办法让你开口。”
蒋宽还是不说话。
燕焘语气冰冷道:“招供,可以安稳等到结案砍头。不招,就受尽了酷刑再砍头。你自己选一个死法。”
蒋宽终于抬头:“招了等着砍头就是?”
“有必要骗你吗?”燕焘反问。
蒋宽说道:“砍头之前,我要顿顿见肉,每天喝一壶酒。”
“五天一顿肉,没有酒喝,”燕焘吩咐道,“先给他来一只烧鸡。”
大半夜的,城里的烧鸡店被叫开门。
这几天没吃啥东西的蒋宽,狼吞虎咽啃着烧鸡说:“问吧。”
燕焘问道:“私盐是怎么开始的?”
蒋宽说道:“大概十年前吧,有盐城那边的商人找来,让沙河会帮他们运私盐。沙河会只负责把私盐,从宝应宝应的上游镇,运到淮阴那边的洪泽镇,后来干脆改在末口钞关北边转运。当时李孝俭没参与,也不知道这个买卖。”
“后来越做越大,被李孝俭发现了。那厮吓得腿软,让我们别做这买卖,说是事发以后兜不住。嘿,杀头的买卖,哪能收手啊?李孝俭后来默许了,再后来闹着要分润钱财,最后甚至把私盐买卖抢过去。”
“盐城哪个商贾?不管是运盐的还是产盐的,排名前五的淮南盐商都有份。淮南盐运使肯定也知情,每年产多少盐他心里没数?”
“河南那边谁在接货?这我还真不是很清楚。只晓得商船来自一个叫泰祥运的商号,负责接头的船主叫吕孝,也不晓得是不是真名……”
“真的,我就知道这些,沙河会只负责在转运,上游和下游的事情我们不管。”
“前任都指挥使?他肯定有份啊,不然我们早被抓了。连续三任都指挥使,只有第一任没贪赃,但看在李家的面子上也没有严查。当时我们也配合,他时不时的缉私,我们给他送功劳,很快就升迁调走了。后面的两任,都帮忙走私,都是拿了钱的……”
“按察使?这我打交道不多,都是李孝俭在联络。我们被抓进去的兄弟,很多直接放了,也有一些坐牢又减刑出来。基本没有砍头和流放的……”
“府县两级官员?朝廷查得厉害啊,主官和佐官有些愿意收钱合作,有些却要当清官睁只眼闭只眼。有些看起来是清官,但其实跟李孝俭有联系。这个我真拿不准,我是腌臜之人,他们不会亲自跟我接触。”
“我能确认的……让我想想。前任楚州知府周廉,这人肯定贪赃了……我为啥知道?他那小妾还是我弄来的!我以为李孝俭看上了哪家的女儿,结果后来发现送到了府衙做侍女。说是侍女,其实就是小妾,朝廷不准官员在任职地娶妻纳妾。”
“还有……还有就是现任户曹掾丁筹,这人刚来的时候还装模作样。后来就成了青楼里的常客,究竟捞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我经常在青楼里遇到他。为了讨名妓欢心,他一砸就是几十上百贯。也不给那名妓赎身纳妾,非要在青楼里厮混……”
随着楚州府的案情越查越深入,朝堂终于从暗流涌动变得波澜起伏。
一封封弹劾奏疏,被发到东溪园。
各个文官派系,都有官员弹劾李含章。
而对于李含章的处罚,朱铭只是私下透个底,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
第1076章 最明白的人
大朝会。
李含章端正坐在前排,手持笏板,面无表情。
所有弹劾奏疏,全部被皇帝留中了,而且还给出了理由:等案子查完再说。
又是二十日过去,本该保密的案件信息,一件件的传到洛阳这边。
没有用电报,纯粹走水路。
昨日,朱铭开始安排淮南职务调动,这意味着相关涉案官员正式罢职。
张肃的“权理淮南左布政事”,变成了真正的“淮南左布政使”。另一位叫曹正邦的官员,被调去接任淮南右布政使。
淮南按察使、都指挥使……也通通换掉。
这种省级三司衙门主官,就连吏部尚书也没资格直接任命。必须由部院大臣提名,再交给内阁表决,最后获得皇帝批准才行。
当然,皇帝也可以直接任命。
朱铭此时的权力,远超废除宰相制度前的朱元璋,这是内阁制带来的皇帝集权结果。
新上任的淮南三司主官,被各个派系瓜分!
在官员的提名和决议过程中,李含章从头到尾不发表意见。皇帝都提前给他透底了,把他的处分都确定了,李含章还能有什么反应?
树大招风,众矢之的,李含章必须让步。
“众卿还有什么要事奏报?”
“臣有事禀奏!”
率先站出来的是御史徐良能,此人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但进士做官还不到十年。
他身为御史,却并非什么“御史派”,而是彻彻底底的“江西派”。
历史上,徐良能是一个清官兼干臣,完全凭政绩获封男爵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