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腊的骑兵也有意思,装备着皮甲、砍刀和曲杆长刀。如此骑兵部队,看在大明将士的眼里,就是一群手持朴刀作战的马匪。
  由于地形崎岖不平,明军结成改良版的火器鸳鸯阵。
  大量手持盾牌和标枪的真腊步兵,因地形崎岖而军阵不齐,乱哄哄的就那样冲过来。
  燧发枪和步弓率先射击,不时有真腊士兵倒下。
  不等真腊军队进入标枪射程,明军的小炮也开始射击。
  打着打着,真腊的一支前军就溃了,连他们手里的标枪都没投出去。
  而绕向侧翼的真腊骑兵,直接被明军轻骑给射溃——这些真腊骑兵甚至不懂骑射,拎着朴刀一样的曲杆长刀往前冲。
  “战象,战象!”
  苏利耶跋摩二世见势不妙,直接投入一百头战象。
  这些战象部队跟安南差不多,有弓手、长枪手等等,但没有给大象装备任何盔甲,而且没有接受过应对火器的训练。
  当战象渐渐靠近之后,愈发焦躁不安,它们被火枪火炮的声音惊到了。
  突然间,一头战象仰鼻嚎叫,转身朝着后方逃跑。战象之间似乎可以交流,其他战象也跟着跑。跟随在战象后方的士兵,根本来不及躲闪,被战象踩死踩伤无数。
  而且,一些战象还奔向苏利耶跋摩二世的中军大阵。
  “全军冲杀!”
  韩京见状,一声令下,指挥大明和安南军队冲出。
  就连朱康本人都翻身上马,亲率骑兵部队直冲敌军步兵大阵。
  真腊军队一支接一支溃散,尤其是被招来作战的藩属势力,他们根本就还没跟明军接战,相距上百步远就开始溃逃。
  真腊的国土,是占城和安南的一二十倍,却长期跟占城打得有来有回,而且屡屡被安南打得抱头鼠窜。这样的军队能有啥战斗力?也就欺负欺负更弱的国家和部落而已。
  军队战斗力真是可以比较的。
  大明军队可以吊打安南军队。
  安南军队可以吊打真腊和占城的联军!
  真腊的那些藩属军队,只能打打顺风仗,一个个还处在部落时代,即便有国家也是部落联邦。一旦情况不妙,那些藩属首领就逃得飞快。
  以苏利耶跋摩二世的视角来看,这场仗败得完全出乎意料。
  他原本的打算,是以一个营寨拖住敌军,让敌军陷入胶着之后,他再率主力进行侧击救援。但剧本出问题了,营寨工事被火炮拔除,没打多久就有被攻破的迹象,他不得不提前带着主力杀来。
  接下来的战斗更扯淡,前军稀里糊涂被火器击溃,侧绕的骑兵被弓箭给射溃。扔出去救场的战象,更是被火炮的声音吓跑,还把友军给踩溃了好几支。
  那些藩属国和藩属部落首领,还他妈距离敌人老远,一股脑儿的全逃跑了!
  苏利耶跋摩二世被亲兵簇拥着逃回城里,整个人晕乎乎的仿佛踩在云端,数万大军的崩溃让他毫无心理准备。
  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苏利耶跋摩二世终于冷静下来,开始组织部队防守城池。
  城外到处是溃兵,到处是尸体。
  许多溃兵被追到护城河,慌不择路直接跳河逃生。虽然一个个都水性不错,但跳河的士兵太多了,推搡抓扯之下,大量会游泳的士兵淹死。
  而且这里没有瓮城,逃回城里的部队,根本不敢开门接纳友军。
  无数逃过护城河的溃兵,绕着城墙奔跑却进不去,要么冒险远离城池逃散,要么就跪地求饶做俘虏。
  “南边有溃兵冲进城门了!”
  “敌人也跟着冲进来了,快逃跑啊!”
  苏利耶跋摩二世大惊失色,率领主力开启北门奋死突围。
  朱康那边,同样焦头烂额。
  除了三千明军还能掌控,其余部队全部失控了。
  这里是真腊的第二大城市,安南军队和占城军队疯了一样,他们不去追杀城外溃敌,而是蜂拥进城四处洗劫。就连将领都无法阻拦,而且想阻拦也没办法,因为抢疯了的军队已失去组织度,传令官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传令。
  还能怎么办?
  军队足足烧杀抢掠七八个小时,朱康终于把他们收拢回来。
  召集安南、占城两国将领,朱康说道:“各部抢到的东西,全都交出来一半!”
  众将大喜,竟然只上交一半,豫王殿下真是太慷慨了。
  朱康当然不止拿到一半,他发现无法约束附属部队之后,立即派出大明将士去占领军仓和府库——那里面的钱粮才最丰富,各部洗劫的只是贵族、寺庙、富商和平民而已。
  次日,苏利耶跋摩二世派来使者求和,而且提出让朱康极为满意的条件。
  讨价还价一番,朱康同意撤兵。
  第一,真腊割让波雷诺哥(胡志明市及周边区域)给占城。
  第二,赔偿朱康金银、香料、宝石、皮毛若干,这个因为价格浮动很难估算,大概价值白银十多万两。
  第三,赔偿朱康两千头耕牛。
  第四,谴使携礼前往洛阳请罪。
  第五,降低大明商贾在真腊各港的入港税。
  当第一批赔偿送到,朱康开始陆续撤兵,返回占城首都毗阇耶自立建国。
  他改占城国为南豫国。
  改首都毗阇耶为占城。
  军政制度依照大明,改为阁部院制。但地方行政区划,只有州县两级。
  追随他的大明文武,还有被留下的安南将官,皆封赏爵位或官职。占城那些土邦王公,也给予爵位和官职。
  但这些都是样子货。
  大部分的占城土邦王公,依旧控制着地方大权。
  而汉人将士实行的制度,直接照搬隋唐的府兵制!
  这里有的是土地,可以分给汉人士兵,如果土地不够就去开疆拓土。
  那些占城土邦王公,今后如果不听从推恩令,朱康也可以带兵去剿灭,然后获取土地分给汉人府兵将士。
  第1063章 一万多武装移民的假和尚
  “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
  “田尽而地,地尽而山。虽土浅水寒,山岗蔽日,而人力所致,雨露所滋,不无少获……”
  这两段话,是讲北宋的福建农业。
  水田垦完了就垦旱地,旱地垦完了就垦山地。即便是坚硬贫瘠的土地,也全部被开垦为农田,好歹能够有一点收成。
  相比而言,广东的开发度没那么高,还有很多山区属于未开垦状态。
  以至于靠近福建的广东州县,每年都有福建农民迁徙过来。他们进入广东的山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整个乡整个乡的全都说福建话。
  更多的福建失地农民,却是投靠寺庙做了和尚。
  那些寺庙控制着工农商业,沿海的一些大型寺庙,甚至垄断出海货物的供应。
  大明开国的时候,狠狠整顿了这种现象:少数寺庙可以保留,其余寺庙全部取缔。保留下来的寺庙,也有严格的僧人限额。寺田被没收了分给农民,店铺、工场被没收了进行拍卖。即便被保留下来的十方丛林,也要老老实实给官府交税。
  黄存是泉州府德化县赤水乡的农民,他家在大明取缔寺庙时,足足分到了二十七亩山地。
  再加上玉米和红薯的推广,曾有好几年可以吃饱饭。
  但也就吃了几年饱饭而已,随着家里的人丁越来越多,二十几亩山地哪里够果腹啊?
  二哥被官府征调,强制移民去了广西。
  刚开始还托人给家里写信,渐渐就杳无音讯了。也不知是病死在广西,还是为了节省书信钱,反正已经快十年没跟家里联系。
  三哥被官府骗去搞民兵训练,谁知竟是随军出海去打仗。
  也托人给家里带了几封信,三哥自称到了一个叫占碑的地方。那里的良田一年两熟,三哥分到了几十亩地,还让家里的几个弟弟也去。
  远赴海外风险太大,二哥又在广西失联了,父母怎么也不肯再把儿子放走。
  现在,黄存做了和尚。
  这是一个过渡性职业,说是和尚,其实是寺庙仆役,随时可以还俗娶妻。
  日子也还过得去,远在占碑的三哥,有时会托人寄钱回家。
  “你们几个,快去把山门扫扫,明日有大老爷来上香!”
  一个中年和尚扯开嗓门呼喊,黄存和两个仆役连忙拿起扫帚。
  这座寺庙以前就有,但一度被官府取缔。
  后来有高僧云游至此,住在荒芜的庙中念佛,还在四里八乡讨要斋饭,顺手给穷苦人家免费超度。
  一来二去,这个高僧出名了。
  有士绅捐钱帮忙修缮寺庙,也有信徒捐赠田产做寺田。后来就连赤水铁场的场监老爷,也来拜佛祈求矿山和铁场别出事故。
  香火越来越兴旺,寺产也越来越多。
  曾有一年粮食不继,黄存的父亲,还把家里五亩山地卖给寺庙。但田皮依旧是黄家的,享有永久佃耕权,这是农民卖地的首选方式。
  黄存磨磨蹭蹭清扫着山门,思绪却飘飞到千里之外的占碑。
  他不识字,三哥寄回家的书信,是请村里老学究帮忙念的。
  在最近的一封信里,三哥还寄回来一块银元。说是他在占碑当兵了,因为立功又赏了五亩地,全是一年两熟的上等水田,而且又招了土著做佃户,让兄弟们带着全家过去享福。
  黄存还年轻得很,他不想在寺庙做仆役,他梦想着出海投奔三哥。
  去了那里就能分田,当兵打仗还有赏赐。他可以挣下属于自己的家业,娶一个土著女子生养儿女。
  可父母死活却不同意,他们把三哥寄回家的钱存起来,寻找机会赎回卖给寺庙的田根。
  如果三哥继续寄钱回来,父母还打算购买别人家的地。
  “来人了,来了好多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