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5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瞬间全是卖单,小行户们根本吃不完。
  这让恐慌情绪再度蔓延散户们继续降价。交易所的货单价格,竟变得比入冬前更低。
  现在就算早期入场的大行商出货,那也是卖多少亏多少。
  “暂时停卖军布。”混在交易所的太子心腹,开始准备抽身撤离。
  从始至终,朝廷都没想着赚钱。
  既然贱价卖单满天飞,那就没必要再动用军仓了。
  当然,最后朝廷肯定有得赚。
  许多炒卖期货数量大的,就算把家里堆满布匹,也无法把货物给提完。而且提货还需要搬运费,那又是一大笔开销。他们无法续费延期,又没钱雇人搬运提货,货单上的布匹只能白送给交易所。
  “卖掉了俺卖掉了!”
  赵枢欢呼雀跃,明明是血亏交易,却像是赚到了百万贯。他对赵楷说:“俺要去官府递状纸,告那些混蛋诱俺借高利贷。”
  赵楷却是目瞪口呆:“你什么时候把房子抵押出去借贷了?还暗中买下这么多货单!”
  赵枢尴尬不语拿着卖货的钱就往开封法曹跑。
  开封法曹衙门已挤满了人,全是来举报高利贷商人的。
  一个皂吏反复大声喊道:“你们递交状纸的时候,会根据放贷者来归类。同一个涉案的放贷人,就汇总成同一個案子。各房已经腾出来了,门口贴着放贷者的姓名或商号名称,你们找到名字递过去即可。如果找不到放贷者名字,就进二堂去申诉,法曹会立即补上!”
  赵枢绕着法曹各房转悠,很快发现借钱给自己的那个混蛋的姓名。
  “俺要投状!”
  赵枢呼喊着往里冲。
  刚冲进去就被推出来,众人恶狠狠瞪着他:“老实排队!”
  ……
  在北宋时期,东京城内外的酒楼正店有七十二家。
  这七十二家正店,拥有酿酒、批发、零售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向官府买扑获得的。
  如果不是正店,就只能零售酒水,不得参与酿酒和批发。
  犹太人经营的铁屑楼,便是七十二家正店之一,并且店址位于黄金地段,只略逊于樊楼和潘楼而已。
  由此可知,犹太人的财力有多么雄厚!
  他们在朝代更替时亏了一拨,在前朝借出去的贷款,很多都无法收回来。还在东京城破时,遭到乱兵、乱民洗劫,但依旧是扛过来了。
  这几年恢复得极快,因为朝廷取缔庙观。
  以前,放高利贷的主要是和尚。朝廷取缔庙观,就等于帮犹太人解决竞争对手,这让他们的高利贷生意愈发红火。
  “爹,爹,不好了,朝廷派兵来了!”
  李彦升狂奔呼喊。
  他家是东京最有钱的犹太人,祖上为了方便做生意,早就改了汉姓、起了汉名。
  传到李彦升这一代,希伯来语已经说不利索。
  但还认得希伯来文字,能读懂犹太《圣经》,并且不对外通婚。
  其实,底层的犹太人已经跟汉人通婚好几代了。实在是东京犹太人基数太小,早期很难完全内部婚配,只能与更穷困的汉人结婚。
  可通婚之后,多数后代还是信犹太教。
  这天是他们的安息日,按理说不能进行商业活动,但铁屑楼依旧在正常营业。
  入乡随俗嘛,有钱还能不赚?
  在铁屑楼的后院,一大群犹太人正在聚会,念经礼拜之后就商议怎么应对危机。
  听到儿子的喊声,李良罕叹息道:“这是我们的灾难日,但还有回转的余地。超过《大明律》规定的利息,我们都没写在契书上,朝廷或许能够轻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朝廷规定了最高借贷利率,实际放贷时可以绕开。
  即在合同上把利息写得低些,在朝廷规定的合法范围内,借出的时候则少给些钱。合同上,你借了我一百块,但我只给你六七十块。
  借贷者与放贷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官府平时很难处置。
  但这回却不一样啊。
  借钱的人太多,还集中在同一时间段,而且全特么血本无归了。
  不但铁屑楼被官差团团围住,就连整个犹太社区都被控制。
  铁屑楼里正在吃酒的顾客,非但没有被官差吓跑,反而兴冲冲跟去看热闹。
  一个官员踏入后院,呵斥道:“全部抓走!”
  就连普通的犹太人,如果手里有闲钱,也会低息借给犹太商人,而犹太商人则拿着钱去高息放贷。
  李良罕上前作揖:“这位相公,俺一向守法经营。所有借贷都有契书,而且利息没有超过朝廷限额。”
  官员冷笑:“你要不要再重读《大明律》?多借少给,罪加一等!这次状告你的人最多,涉案数额巨大,铁定要抄家流放。”
  这官员又扫视其他人:“你们也跑不了!能在这里聚会的,全都是铁屑富人,个个都参与放高利贷。就算够不上抄家流放,三到十倍的罚款也罚死伱们!”
  其实都不用罚款,只一个贷款合同作废,就能让这些人损失惨重。
  面对官差手里的刀枪棍棒,三十多个犹太人乖乖听话,垂头丧气的被押往开封法曹受审。
  借出高利贷的,不仅有犹太人。
  还有其他行业的大商贾,他们没有参与炒货,却趁着期货风潮借高利贷。本来以为屁事儿没有,肯定不会得罪太子,却没想到被搂草打兔子了。
  牢房里,哭喊叫冤声震天,他们是真觉得冤枉啊。
  虽然历朝历代都打击高利贷,但朝廷自己都不当回事儿,官吏根本不会真来处罚。
  就拿北宋来说,王安石变法搞出的市易务,最终直接变成官方高利贷。官府逼着商人来借钱,你手里有钱都必须借,不借你就别想做科配生意了。而且你越有钱,官府就越逼着你借钱,因为你肯定有还款能力。
  前朝的官府都放高利贷,凭啥现在咱商人就不行了?
  “吵什么吵?”
  一个吏员冲进来,挨个敲打牢房,呵斥道:“只要放贷数额不是特别巨大,就不会抄家流放你们。按照契书上的借贷金额,处以三倍到十倍罚款而已。你们放贷的都家大业大,还交不起这点罚款?”
  话音刚落,哭喊声变得更大。
  罚款只是交给官府的,问题是合同作废,他们借出的本金也收不回来啊。
  随着这个举报风潮,不仅炒货借钱的来报官,就连以前借出的高利贷,那些混蛋也趁机来报官赖账。
  报案者实在太多,若是一个不好,把涉案金额凑成“特别巨大”,那就真是要抄家流放的。
  在前宋做商人难,在大明做商人更难啊!
  他们却是不想想,真正的守法商贩,官府可曾搞出大案来坑害?
  此时此刻,许多东京小行户们,可是在欢呼庆贺大喊万岁呢。
  第781章 朕要退位
  中国古代金融业不如西方,这纯粹就属于刻板印象。
  先说异地汇兑业务,唐代叫飞钱,宋代叫便换,明清叫会票。也就是俗称的票号、票庄。
  具体说说朱氏父子的大明,民间金融系统延续自北宋。
  在城市里,银铺兼营存借款业务,同时也做金银首饰生意。
  比如李邦彦的父亲,就是搞这玩意儿的,说起来是银匠出身,其实人家属于一方富豪。
  在乡镇农村,则有钱米店、钱布店,可以搞钱、米、布兑换,也可以存款和借钱。
  北宋在收取各种赋税时,地方官吏故意坑害百姓,一会儿只收实物税,一会儿又只收钱。例如夏粮征收,今年突然只收绢布,明年或许就只收别的。
  老百姓为了应税,就得去钱米店、钱布店兑换。
  乡镇小店如果兑换不过来,哈哈,就得去县城指定店铺兑换,官吏和店家趁机联手赚一笔。
  而在商业发达的地区,存钱也是给利息的,不要以为存钱都要收保管费!
  另外还有当铺,宋代叫做长生库、质库。
  这玩意儿可老狠了,不仅能够典当死物,还能典当牲畜、奴婢等活物。
  并且,当铺也兼营存款、放贷业务。
  ……
  御前会议。
  今天讨论整顿全国金融行业。
  阁部院重臣陆陆续续到来,喝茶聊天等着皇帝和太子驾到。
  几米长的会议桌空无一人,全在隔壁的休息室等待。
  休息室为两间偏厅,既有桌椅板凳,也有沙发形状的木榻。
  “咦,这是何物?”
  已升为工部尚书的秦桧,摸着垫在榻上的布料,仔细品味触感:“应是一种丝绒,却似乎更厚实、软腻、暖和。”
  此言一出,重臣们都把目光投向椅子和榻床,所有能坐的家具全都铺了一层。
  户部尚书方孟卿说:“漳绒(天鹅绒)。”
  众人都去抚摸体验,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越摸这玩意儿越喜欢。
  阁臣赵佺问道:“哪里能买到?价钱如何?”
  方孟卿说:“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南方水汽重,尤其是广东、福建,铜镜都得罩上绒布镜衣防潮。这两年,江南棉花越种越多,有人把棉纱、棉布卖去福建。漳州产的绒布镜衣最好,有漳州工匠见到棉纱之后,于是就突发奇想,用丝和棉来混纺绒布。”
  “就做出了这种漳绒?”李含章问。
  “不错。”方孟卿点头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