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明新朝的那些爵位,相比宋代可以世袭。可是,不但要爵位递减,而且食实封降得飞快。或许两三代之后,勋贵的子孙还是侯爵、伯爵,但除了品级固定工资之外,已经不再有别的什么好处。
  也就说起来好听而已,想要获得食实封,就得自己为朝廷立功!
  御前会议开完,重臣陆续离开,精神都变得振奋了许多。
  父子俩没有当过皇帝、太子,国家制度法律得慢慢完善,这次借着大案就完善了一拨。
  整体来看,大明朝廷每年的官吏俸禄开销,其实是比北宋更低得多的。而且把各种福利取消,一并折算为钱粮,还能杜绝许多违规操作,并且减少相应的官吏数量。
  那些福利物资,让官员们自行购买,也可以让市场更加规范。
  另外,恩荫官的路子被堵死,就算大明今后真出现冗官,也绝对没有宋朝那么严重。
  接下来还要修改《大明律》,这玩意儿估计得朱铭死亡才能彻底定型,然后历代皇帝再搞出一些补充条款。
  等到所有人离开,太监也自动退下,朱国祥突然来一句:“洪武六年底,我正式退休吧。”
  朱铭点头:“也行。”
  这下反而轮到朱国祥惊讶:“你居然答应了?”
  朱铭说道:“这次打击贪腐,事事都让我做主,你哪还有半点皇帝威信?你故意的吧?”
  “嘿嘿。”朱国祥得意一笑。
  查处全国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几乎已经到达极限了,再查下去必定天下大乱。
  朱国祥觉得很累,打死不愿再当皇帝。
  “徐敷言那两个儿子,实在过于无辜,今后找个机会给他们复官吧。”朱国祥叮嘱道。
  朱铭点头说:“被无辜牵连的官员,我已经记录下来了,每年复官那么几个。但不能搞得大张旗鼓,免得影响打击贪腐的效果。”
  朱国祥问道:“李邦彦落马了,补谁为阁臣?”
  “工部尚书赵佺,”朱铭说道,“此人把水利搞得不错。这次工部被查了许多官员,赵佺居然没有贪污。如此清廉能干的大臣,应当予以嘉奖提拔。”
  朱国祥又问:“谁来接任工部尚书?”
  朱铭笑道:“秦桧就不错。他的能力极强,肯定能胜任这个职务。而且工部油水多啊就看他什么时候伸手,我可不信他能忍得住!”
  朱国祥说道:“那就让孟昭转任刑部尚书,再给他加官作补偿。胡安国升任礼部尚书,另外把赵鼎、李纲、令孤许等人召回六部做侍郎。”
  父子俩讨论着各种善后事宜,查处贪官的行动还在继续。
  很快,俸禄调整方案,以诏书的形式颁布,一定程度稳定了官员之心。
  特别是爵位相关调整,高级将领们特别高兴。
  人人都想着食实封万户,封邑每月折钱三百贯不算什么,他们想要的是“万户”那个荣誉称号。
  北宋时期,食邑万户属于亲王级别,而食实封则为食邑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断立功,食实封基本到了三千户就不涨,达到五千户食实封的属于凤毛麟角。
  李宝、张广道等人,极有可能食实封万户,等于是碾压了北宋所有勋贵!
  第768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
  有些人度日如年,总算盼到了元旦。
  无数官吏相约喝酒,庆祝劫后余生,饮到动情处泪流满面。
  杀头、流放、坐牢的官员,占到全国官员总数的12%。
  再加上获罪的士绅商贾,以及被牵连的官民家属,总共有三万多人遭到流放。
  就连对马岛、佐渡岛,都各自流放了几百人过去。
  被流放的文武官员,全部采用镇远堡模式。视当地环境的恶劣程度,确定kpi人口基数,并在此基数上进行计算,每繁衍或归化多少汉民,他们就可以离开流放地。
  德兴。
  退休首相张根也是长吁短叹,他那几个儿子教得好,并且自家也非常有钱,并没有遭到查处。
  但张根的堂兄弟一家,却是杀头两个,余者皆被流放。
  德兴张氏的姻亲吴氏与应氏,各有一支抄家流放,其中还有一个掉脑袋的。
  有罚就有赏,张根的儿女亲家吴点,被查出来是个超级大清官。(吴点是李纲的舅公的学生。)
  此人在前宋曾经申请退休,身为越州通判,却连回乡路费都没有,一直客居异地教书度日,等赚够了路费才回到老家。
  大明开国之后,吴点被张根举荐做官,身为知府同样分文不贪,而且还捐出俸禄资助义学。
  在遍地贪官的当下,这样的清官实在罕见,朱国祥下令赏赐三百贯,并且通报全国宣传其品德。
  然后,吴点就趁机辞官了,因为他年龄比张根还大。
  绕道德兴拜访儿女亲家,吴点感慨说:“自古整顿吏治,未有如今朝这般铁腕者,一扫前宋之腌臜污秽也!”
  张根说道:“太子还是操之过急了,各地官府被搞得无法处理政务。”
  吴点却摇头说:“非也。刮骨疗伤岂能不大伤元气?可长痛不如短痛,正该趁着国朝初立,把官场贪腐之风杀一杀。”
  从理智上,张根认同此言,打趣道:“圣与兄却是名满天下了,世人皆知兄长清廉如水。”
  吴点撇撇嘴:“世人皆浊我独清,虽名满天下,却也千夫所指。”
  “当官的会先骂我”张根叹息道,“搞出这么大案子的,正是我那好女婿啊。我那堂兄弟一家,跑来苦苦哀求,让我进京帮忙求情。太子把刀举得老高,谁又能劝得了?现在族人都怨我冷血无情,一点也不顾同族亲情。”
  “他们哪懂得家国天下?”吴点不屑道。
  老朋友相见,整日游山玩水,吴点在张家逗留月余才走。
  半路上突然生病,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没能扛住直接一命呜呼。
  消息传到京城,朱国祥感慨不已,提笔御赐匾额“为官楷模”,让吴点的儿子给挂在家中,再把吴点的一個孙子招进太学读书。
  徐敷言的长子徐应,也在春天复官,平级调往别的省份。
  至于次子,明年再说。
  ……
  这年春天,耶律大石突然发兵,拿下斋桑泊及周边草场,并占领阿拉湖北面的草场。
  等于是彻底拥有新疆塔城地区,而且夺取后世的哈萨克小片国土。
  东喀喇汗国对此反应激烈,派了使者过来质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东喀喇汗国,去年跟塞尔柱打仗败得太惨,甚至直接向塞尔柱苏丹俯首称臣。
  军队损失惨重之下,国内又在闹叛乱,根本没法再跟耶律大石开战。
  更东边。
  草原雪化之后,金国也出兵了。
  金兵逮着汪古部一顿胖揍,把不听话的汪古部赶回大青山以北,重新让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地的部落臣服。
  同时,完颜宗翰、完颜宗干联手改革制度。
  礼部和吏部相继设立,金国正式开科取士,并由吏部任免文官。这些权力,由完颜宗干掌控。
  勃极烈会议,就此变成金国的政治、军事决策机构和审议机构,其他职能渐渐被各种部门取代。而勃极烈会议,由完颜宗翰掌控。
  两人携手做权臣,吴乞买完全变成摆设。
  礼部和吏部出现之后,金国内政系统变得更正规,渤海几大望族进一步攫取权力,在朝堂与地方的话语权大大提升。
  除了女真族顽固地区,金国境内取消军帅制。
  地方驻军将领,不得再兼任知府或知州。
  这项改革主要针对各族豪帅,那些家伙军政大权一把抓,现在被金国朝廷给文武分流了。
  害怕把各族豪帅逼得叛乱,完颜宗翰又设立好几个万户府,把势力强悍的各族豪帅任命为万户。给予他们更大的指挥权,换取他们交出地方行政权。
  一系列改革,并非受朱铭影响而发生。
  历史上的金国,也是这么做的,在政治制度方面,一步步向辽宋两国学习。
  ……
  金国和西辽都在发展,大明却刚经历了“阵痛”,需要用元宵花灯缓和一下。
  全国超过十分之一的官员落马,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从前线调回来的野战军,直到开春之后还没离去。
  各省的驻军,皆为警备状态!
  各省的政务,还未完全恢复。
  从西域过来的塞尔柱使者苏莱曼,冬日被大雪堵在半路上,好歹是赶上了洪武六年的元宵。
  日本精挑细选的第一批遣明使,也在差不多时候来到开封。
  今年的元宵灯会,显得格外热闹。
  一是老百姓更富裕了,二是朱铭在有意推动。
  天色还未黑尽,东京城内外已点亮灯火。
  苏莱曼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一切:“真主啊,上秦国是多么富有,那些灯价值好多好多金币!”
  艾布虽然也震惊于灯会,却一副过来人的模样:“上秦国现在叫大明,由渊博的学者们治理,所以才变得更加富裕。大明的国都没有穷人,就连最底层的苦力,也能每天幸福生活。”
  另一条街道,足有二十多个日本人,仿佛土包子进城一般乱逛。
  他们虽是贵族和僧侣,却看啥都觉得稀奇。
  尤其是天色尽黑之后,陆续上演的各种节目,这可比欣赏和歌表演丰富多彩。
  “快看,那是什么?”
  却见高台之上,大型铜盘之中,一个比人还高的纸扎仙女,正拖着焰火在旋转走动。
  纸扎仙女的双脚、双腿、背部,皆有“火焰喷射器”,肩部还吊着一根细绳。火焰推动着仙女前进,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仿佛在凌空飞翔一般。
  这种叫做“药发傀儡”,还有被喷射到空中的小型纸人。
  南宋甚至还发明了“火老鼠”,由火焰喷射着旋转乱窜,有一次窜到正在观灯的太后脚下,把太后吓得直接跳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