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8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铭感觉这主意还不错,可以用来增加三叠阵的火力。
  到时候,金国骑兵冲到一百二十步,用投石车抛掷炸弹。冲到一百步时,用火枪再齐射一拨。接着用虎蹲炮、木炮射霰弹,并配合弓箭和弩箭。火枪、弓箭、弩箭都可以二次射击。
  整个过程,六重以上远程火力,熟练起来甚至能达到八到十重火力。这样还能冲到车阵面前,那只能说金兵有神仙保佑。
  朱铭吩咐道:“这种震天雷可以保留,再造些轻便的,控制在三斤以内最好。”
  “是!”彭秀领命。
  朱铭又去视察火药厂,之所以放在郊外,是害怕某天来一场大爆炸。
  当初,朱家父子的起兵地在汉中,那里恰好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硝石产地。
  而今,朱家父子暂时定都开封,而开封府各县恰好是中国最顶尖的硝土产地!
  硝不缺,火药自然不缺。
  真正要紧的是严格管理火药制作流程,否则火药配方都会变成摆设。
  鸦片战争时期,不同地方的清军将领,采用截然不同的火药配比,其根本原因就是火药制作偷工减料。
  比如硝,用土法反复提纯三次是合格的,而清朝工匠往往只提纯一两次。
  负责任的清军将领,必须根据手里火药的实际威力,推测自己所得原料硝的质量,然后再让手下那些工匠,随之调整火药里硝的配比(往往是提高硝的百分比)。
  这样打仗,得他妈多累啊!
  在火药厂一番视察之后,朱铭感觉非常满意,鉴于偷工减料要掉脑袋,工匠们还是极为认真负责的。
  他让军械实验厂派人,分别前往磁州和徐州,把布面甲、震天雷的制作方法带过去。
  现在全军披甲率极高,布面甲暂时不着急,震天雷却得赶紧制造。
  这玩意儿的外壳是生铁浇铸的,而且不在乎钢铁质量,可以快速低价批量生产。
  造好之后,磁州生产的震天雷,就近给张广道运过去。
  而徐州生产的震天雷,则在海州装船运给李宝、折彦质、耶律余睹等人。他们其实最需要震天雷,因为跨海兵力不多,却随时可能面对金兵大举攻城。
  李宝李公爷,自然最先获得新式武器。
  完颜宗望的一万精锐,还在赶往傍海道的路上,李宝就获得首批八百枚震天雷,是随着军粮一起运过去的。
  “这东西怎么用?”李宝抱着四斤多重的炸弹,有点怀疑这玩意儿的真实威力。
  随炸弹跟过去的技术员,微笑道:“李公可以让人试试。”
  海滨县城外。
  一处荒地竖起许多草人,震天雷放置在最中央。
  李宝本来站在十多步远,技术员提醒道:“李公还须再退一些。”
  “再退多远?”李宝问。
  那人说:“再退二十步为好,防止有破碎铁片飞来。”
  包括献城投降的大明贞、大明义兄弟俩,也带着亲兵过来围观看热闹。
  只见一个士兵点燃引线,快速跑向几米外挖好的大坑,然后猛地跳入深坑当中躲避。
  “轰!”
  巨大的轰鸣声响起,真个就是震耳发聩。
  随着硝烟渐渐散去,李宝亲自走近查看。方圆一米半之内,草人悉数被震倒震碎。方圆三米之内,草人被震得歪歪扭扭,也有不少倒下去了。
  而方圆十多米,甚至是更远,到处都有被炸飞的生铁片。
  这火药量,装得是真足啊!
  《金史》的记载才更夸张呢:“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
  大明义望着爆炸现场,庆幸自己投了大明,否则遇到这东西咋办?
  他转头看向大明贞,发现兄长已呆立当场,正瞠目结舌的看着地面焦土。
  “必胜,大明必胜!”大明义心神激荡,猛地呐喊起来,周围的士兵也跟着大声呼喊。
  震天雷还没有实际用于战场,却已经让大明将士们士气大振!
  第705章 什么时代了还单挑?
  锦州,锦绣之州。
  这里的人口,以汉族和渤海族为主,辽早期迁来大量工匠和农民。
  它是辽国皇帝、皇后的私州,皇帝派遣私兵前来驻守,各种特产直接供应辽国皇室。
  根据后世出土的农具来比较,辽国锦州地区的农业技术,远比当时的山西北部更加先进。
  宋徽宗花钱买幽燕之地时,金国又把大量农民和工匠,从幽州迁徙到锦州这边安置。锦州发展到现在,居然变得更加繁华热闹,这在辽末金初是极为罕见的。
  此时的锦州城墙,周长达到六里,这在中原地区不算啥,在东北却是名列前茅的大城。
  完颜宗辅利用从高丽抢来的粮食,制定了一个肃清海岸的计划。
  其中,广宁府和锦州出兵13000人,其中六成属于签发民兵。为了赶走李宝,金国顾不得影响锦州生产,不仅许多农民做了签军,就连城内工匠都被抽丁打仗。
  这些部队,由完颜宗弼负责统率。
  燕山府那边,完颜宗望也抽调一万人,交给完颜挞懒带过来。
  东西两路金兵,合计两万三千人马,夹击李宝驻军的海滨县城!
  这个破县城,城墙周长不足三里,更像是一座规模稍大的城堡。
  “城里的明军,有胆子就出来斗阵,不要跟女人一样缩在城里。再不出来,就是没卵子的王八……”
  两路金兵汇合之后,护城河都还没填上,完颜宗弼就派人在城外叫阵单挑。
  不要觉得武将单挑这种事,属于小说家的杜撰。
  直至隋末唐初,武将单挑都还很流行。
  随着唐朝人口恢复、兵强马壮,单挑现象才越来越少,但到了五代又复兴一把。
  五代军阀混战,人口急剧下降,军队数量减少,战争烈度降低,经常出现单挑决定输赢的情况。
  眼下这个时代,又是单挑的恢复期。
  历史上的南宋初年,金国在攻坚困难的情况下,被逼得急了就一通唾骂叫阵。而宋军的整体素质不行,猛人却非常多,正好适合阵前单挑,反正输了可以继续龟缩防守。
  宋金两国,一拍即合,史书里有许多单挑记载。
  城外的金将越骂越难听,大明贞归顺不久,迫切希望立功,主动请缨道:“将军,让我出城会会那厮,定让金兵不敢再叫唤!”
  李宝扫了大明贞一眼:“我军守城万无一失,你出城冒险作甚?”
  大明贞不再说话,旁边有一小将呼延通,同样迫切想要立功表现:“将军,俺若败了,军法处置!”
  李宝说道:“晓得你斗将厉害,暂时没那个必要。”
  呼延通只得闭嘴,眼睛却看着城外跃跃欲试。
  这厮就是《水浒传》里呼延灼的原型,却非什么梁山好汉出身,而是山东那边的厢军将校。
  历史上,韩世忠好几次面临危难,都是呼延通站出来扭转局面,有一次甚至靠阵前单挑转败为胜。可惜此人最后投水自尽了,有史料说是遭到韩世忠打压,但具体过程非常离谱,更像是对整個南宋朝廷心灰意冷。
  接下来半个月,金兵一直派人填护城河,同时大量打造回回炮。
  随着护城河被一点点填平,李宝的嫡系部队士气如常,但其他部队却表现得颇为紧张。
  城内只有李宝的三千嫡系,另有两千新编野战军,以及五六百投靠过来的渤海兵。
  由于金兵每天唾骂叫阵,明军始终缩在城内,李宝明显感觉士气下降,他把呼延通叫来:“你出去会会那厮,别被人砍了就行。”
  “遵命!”呼延通大喜。
  城门开启,呼延通领一队兵马奔出。
  完颜宗弼对一员将领说:“杀败此人,破敌士气,接下来攻城就能事半功倍。”
  这名金将叫做乌延蒲卢浑,来自曷懒路的乌古敌昏山区,最初跟兄长鹘沙虎一起在完颜闍母账下。后来开始单独带兵,拥有本部落女真兵一百人,剩下的全是各族混编部队。
  乌延蒲卢浑以勇猛闻名,相传能挽强弓射二百七十步,也就是射箭能他妈射四百米!
  却见他们各带一队兵马,在护城河外对峙。
  双方的部下都在摇旗呐喊,后方更是持续不断的击鼓助威,呼延通和蒲卢浑各自骑马往前冲。
  如果朱铭此刻在现场,肯定会觉得离谱,都什么时代了还玩单挑?
  上次朱铭亲自带兵跟完颜宗望对峙,金兵就多次跑来叫阵单挑,全都被朱太子给拒绝了。
  战马开始小跑起来,蒲卢浑弯弓搭箭,相距上百步就一箭射出。
  呼延通伏在马背上,箭矢从头顶飞过,破空声让他心中大惊。当即便不服气了,呼延通也挽弓瞄准,开始跟这敌将骑马对射。
  连续两箭互相射出,皮质马铠皆被射中,彼此都已颇为忌惮。
  战马越奔越快,他们各自收弓举枪。
  并没有夹枪冲锋,战马在交错之时,相距足有三米多远。他们手持大约四米的长枪,扭转身体同时朝侧面刺出,这是中国古画里最常见的马战姿势。
  “嗙!”
  长枪撞击发出声响,这种时候不是比力气大,而是看谁招式精妙,因为战马冲锋自带力道。
  呼延通连消带打,趁着蒲卢浑的长枪被带歪,自己的枪头如毒蛇般刺出。这次攻击仿佛违背物理,明明已经错马而过,呼延通的力道已老,长枪却凭空变长了半尺。
  蒲卢浑紧急闪避,差点被一枪刺破喉咙,吓得背心疯狂冒汗。
  战马各自奔出一段距离,二人掉转方向,策马奔驰开始
  第二回合斗将。
  这次的冲锋距离很短,战马还没完全加速,长枪就已经再次相碰,依旧没有分出胜负。
  第三个回合,冲锋距离更短。
  如此厮杀,不但要比招式,力气也变得极为重要,因为马速根本冲不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