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4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豫没有再追,而是得意微笑。
  时立爱由于多次劝谏,在完颜宗望那里已不那么受宠。
  刘豫不仅想要取代黄潜善,甚至想着取代时立爱,他妄图借金人之威势,成为北方真正的掌控者。
  这厮出生于落魄士绅之家,少年时就已极为贫寒,还曾偷同学的白金盂和纱衣被抓。他升为殿中侍御史之后,被言官捅出偷东西的破事儿,宋徽宗饶恕其过往,下令不要再追究。
  宋徽宗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威,设立议礼局,大改宋朝礼制。
  正直官员都不愿掺和,刘豫却想讨好皇帝,多次上疏讨论礼制。由于学问太差,被宋徽宗认为不懂礼,就把他贬去浙江做察访使。
  金人杀来,刘豫正在河北做官,直接啥都不管弃官而逃。
  他本想逃回山东老家,听说山东遍地贼寇,吓得又想去东京。再听说金兵和朱铭,南北夹击围困开封,刘豫又赶紧原路返回,最后麻溜投靠傀儡朝廷。
  此人身上一堆破事儿,如果再算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即便黄潜善、张邦昌跟他相比,那都能称得上是真君子。
  这家伙是完全不要脸的,个人名誉,家族声望,百姓社稷,通通可以抛之脑后。
  大明新朝兵力强盛又怎样?
  他如果去投大明,能身居高位吗?
  既然投靠大明不能获得荣华富贵,那就铁了心给金国当狗。金兵胜了,他可以借势统治北方。金兵败了,他就带着小皇帝,跟随金人一起撤退。
  自己爽最重要,不管天下人死活!
  他已经穷够了,也被人鄙视够了,非得享受权势富贵不可。两日之后,关胜、岳飞、郦琼、李进义等人,已经带兵朝着真定府进发。
  就在大战将至之际,刘豫收到完颜宗望的回信。
  完颜宗望早就看伪朝那些酒囊饭袋不惯,又听说黄潜善通敌,直接下令刘豫可全权做主。
  真定府伪朝,一天之内就有四十多个官员被抓。
  刘豫先让亲信把持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弹劾、抓人、审讯、判案一条龙。
  抓起来就严刑拷打,而且还诱导受审者,让他们指认刘豫的政敌卖国。
  “我真没有通敌啊,呜呜呜……”黄潜善已经被打得半死了。
  酷吏一脸阴狠:“快快招供,你还有那些同党!若是不说,还有大刑伺候。”
  黄潜善痛哭流涕:“我说,我说。”
  “快把你的同党都写下来。”酷吏得意笑道。
  黄潜善被拖去趴在桌子上,全身痛得提笔都困难,稀里糊涂把认识的官员全写在纸上。
  刘豫的宅邸外。
  张邦昌带着全部浮财来拜见,这些都是他在伪朝做官时贪的。他老家在永静军,属于韩世忠的驻地,以前贪的钱财皆被抄没充公。
  足足侯了一天,终于获得刘豫的召见。
  刘豫得意洋洋,明知故问道:“张公身为少宰,公务想来繁忙,来俺家里有何赐教啊?”
  张邦昌在外头还要面子,此刻身处室内,竟噗通一声跪下,疯狂磕头说:“刘公饶命,俺愿献上全部家产,只求刘公准许俺辞官为民。”
  在宋朝的时候,刘豫就只能仰视张邦昌,到了伪朝他同样不如张邦昌。
  此时此刻,张邦昌竟然给自己下跪磕头,这让刘豫感到浑身舒爽,仿佛那三伏天喝了一大碗冰水。
  这种奇妙的感觉,刘豫已经飘飘欲仙。
  刘豫故意不说话,让张邦昌多跪一会儿。等狠狠过瘾之后,才笑着说:“俺只是枢密使,张公乃大宋少宰,可不敢受张公这一跪。”
  张邦昌怕死得要命,为了活命也是啥都不管,跪着仰视赔笑脸:“受得,受得。刘公实乃我大宋之栋梁,夙兴夜寐勤恳做事。俺这一跪,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代官家、太后下跪,感谢刘公为了江山社稷而辛劳。”
  代官家、太后下跪?
  这话不说还好,张邦昌说出口来,刘豫心中似乎燃起一团火焰。
  他好像看到伪朝皇帝和太后跪在自己面前。
  刘豫开始变得呼吸急促,自己现在连权臣都当了,为啥不能更进一步做皇帝?
  老天爷,你快保佑元帅打胜仗吧,把河北、山东全占下来。到那个时候,寻个机会把小皇帝废了,俺老刘可以回山东老家称帝!
  “你却也是个识相的,可晓得今后怎么做?”刘豫问道。
  张邦昌早已吓破胆,又是一阵磕头:“晓得。俺今晚就写奏疏,黄潜善通敌卖国,刘公又劳苦功高。为了大宋社稷,俺要荐举刘公为太宰,俺手下那些官员也会附和。”
  刘豫非常满意,点头说道:“外面那些财货,你且拿回去。都是你的宝贝,俺怎能夺人所爱?”
  张邦昌知道自己能够活命,而且还不用大出血,顿时兴奋得浑身发抖:“在下有一柳公权真迹,是去年所得。宝剑赠英雄,还请刘公务必笑纳!”
  “柳公权的真迹?”
  刘豫双眼发亮,亲自把张邦昌扶起来,朝门外呵斥道:“还不赶紧给张公看茶?”
  两军大战在即,傀儡朝廷却是掀起腥风血雨。
  在刘豫的严刑拷打之下,受不住刑讯逼供的官员就死了十多个。又有四十多人被判通敌卖国,只等着完颜宗望回来,就可一股脑儿行刑问斩。
  真定府城,人心惶惶。
  时立爱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郊野,一阵阵发出感叹。
  他自诩当世孔明,可从完颜宗望到刘豫,身边都是一群什么玩意儿?
  第655章 孤注一掷
  军粮从南方运来,顺着永济渠至馆陶,立即过黄河进入漳河——二十八年前的那次黄河改道,改变了这里的水系状况。漳河分叉后的东段,直接注入黄河之中。
  军粮再装船顺着漳河东段,向西至成安进入漳河北段。
  继而转入葫芦河到衡水,往北经武强抵达饶阳,这里就是朱铭出兵的地方。
  军粮全程走水路,需要的民夫不多。
  被抽调北上的三万新军,其中两万淮南兵,就是跟着军粮走这一路。另外一万浙江兵,则是从山东北上,前去跟邓春、韩世忠等人汇合。
  南方那些将领,由于仇怨颇深,为防激化矛盾,也得让他们分开。
  李珙、曹成、杨再兴等人,跟淮南兵走在一路。
  杨华、李合戎、陈瑫等伪楚降将,却是跟浙江兵走一路。
  九月下旬,两万淮南新军,顺利抵达饶阳。他们更换了一批装备,由等在那里的张镗、种师中,带领着直奔四十里外的朱铭大营。
  刚到地方,就有军士过来传令:“诸位将军,殿下让你们不必再扎营,即刻前往太子帅帐一叙!至于你们带来的淮南新军,原地休息,架锅吃饭。”
  众人不明所以,跟着那军士去见朱铭。
  大营北边是唐河,南边是木刀沟,朱铭把营寨扎在两河之间。
  两河相距最窄处,全是明军的营寨,河流成为天然屏障。
  大营的东西两侧虽然没有河流,却各挖一条四米宽、三米深的壕沟。而挖出来的泥土,又堆在壕沟后方,垒成一道坚固壁垒。
  如此布置,完颜宗望派轻骑渡河查探,得知情况后变得毫无进攻欲望,只能等待朱铭率军过河野战。
  杨再兴跟随众人走进营垒,沿途仔细观察情况。
  步行许久,至一大帐。
  李珙率先解下兵器,杨再兴、曹成等人,也连忙解除兵器交给侍卫。
  白胜站在那里迎接,见状说道:“长兵放在帐外即可,短兵可以带入帐中。殿下有言,诸位皆是猛将,此地又是战场,兵器不可离身。”
  “是!”
  众将领命,心情愉悦。
  虽然还没见到太子,但允许他们带兵器入内,已让将领们对太子印象极佳。
  布帘掀开,众将走入。
  只见主位端坐一人,腰配宝剑,星目剑眉,不怒自威。
  “拜见太子殿下!”
  南方来的将领们本欲跪拜,却见领头的张镗、种师中只行新式军礼,于是他们也心怀忐忑跟着行礼。
  朱铭笑道:“各自坐下吧。”
  种师中其实有些犯迷糊,他已经转做枢密院文官了,这次莫名其妙被调来前线。
  待众人坐下,朱铭说道:“准备了一些吃的,但今日不饮酒。杀败金兵之前,军中一律不得饮酒。”
  “遵命!”众将齐声呼喊。
  “边吃边聊,”朱铭笑问:“谁是李珙?”
  李珙刚刚坐下,闻言猛地站起:“末将在!”
  “坐下说话,”朱铭点头赞许,“气度儒雅而威严,果然文武全才。”
  “是!”
  被太子点名,李珙显得极为兴奋,同时又有点愧疚。
  他三次赴京科举落榜,转而做了武进士,对大宋是极为忠诚的,而且宋徽宗也没亏待过他。现在却成了新朝武将,还被大明太子夸赞,多少有些对不起大宋皇帝。
  曹成却是翘首期盼,希望自己也能被太子点名。
  朱铭果然问道:“谁是曹成?”
  “末将在!”曹成噌的站起。站到一半发现太子让他坐下,于是改为拱手下蹲,几乎是撅着屁股在应声。
  朱铭点头说:“也是一员猛将,今后当杀敌建功。”
  曹成激动得脸色胀红,呼喊道:“末将必定奋勇杀敌,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极好,”朱铭点头微笑,又问,“谁是杨再兴?”
  杨再兴拱手说:“末将在。”
  朱铭说道:“我看过捷报,你也是极为勇猛的,今后当再接再厉。”
  杨再兴说:“必为朝廷效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