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爬上山坡,往寨中抛射的十几个骁骑兵,放弃弓箭、顶着箭雨过来助阵。他们用长长的骑枪往敌军戳去,掩护王德继续向上冲锋。
  还有骁骑兵顶着箭雨和黄土块,不顾危险冲到斜坡寨墙下,半蹲着对王德麾下的先登营大喊:“快快上来!”
  先登营壮士很快明白啥意思,拼死冲过去手按寨墙,双脚踩上骁骑兵摊出的双手。
  “起!”
  两个骁骑兵半蹲着摊手,一起发力把一个先登勇士往上托。
  不少先登营勇士顺势滚上墙顶,有的被守军用近战兵器戳中脸部或颈部,有的被长枪或手臂往外推着又摔下去。
  但终究有人还能继续战斗,甚至在无法快速作战之时,直接翻身往寨墙里面翻滚,把立于内侧矮墙上的守军给撞倒。
  这次不是王德最先突入,而是他麾下几个勇士,翻入寨墙在浴血厮杀,很快就受伤变成血葫芦。
  那些勇士给敌军造成的混乱,为王德提供了少许机会。
  王德爬到无法构筑寨墙的山坡处,硬扛着长枪、箭矢和黄土块,探手抓住一个守军的脚踝。
  “死开!”
  王德那大嗓门一声暴喝,就把这人直接从高处拽下来。
  本来占尽人数、地形优势的此处守军,这时纷纷惊恐起来,被王德孤身一人吓得胆寒。
  他们以前只不过是辽国流民,虽然也有一股子狠劲,但从来没有打过啥硬仗。哪里又见过这等活阎王?
  王德身材魁梧高大,皮肤黝黑似铁,宛如煞神一般强攻至此。
  “是夜叉来索命了!”
  一个辽国汉儿吓得扔掉兵器就逃,附近其他几个守军下意识跟着逃。
  就很离谱,这处高地王德还没有攻下来,守军居然被他的威风给吓跑了。
  王德趁机占领高地,朝自己麾下的猛士大吼:“过来随俺先登!”
  “杀!”
  先登营士气大振。
  第650章 冲就完事儿
  完颜娄室的主力,向东北方奔出两三里时,温都思忠就带着百余轻骑,毫不起眼的朝着正北方飞奔。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完颜娄室并非一味凶猛,他不可能寄希望于单一退路。
  但是,在麾下将士被木炮打得胆寒之际,完颜娄室也不能直接说翻山越岭逃走,那样会进一步削弱将士们的战斗意志!
  因此只能高喊着强攻穿过谷地,又悄悄派人去实地查看逃跑地形。
  一明一暗,两手准备。
  战场北面和西北面的山岭,也就是“八”字形那一撇,皆为山西常见的土石山区。
  用专业词汇来描述,其土壤构成为:大约80%的壤中蚀黄土质褐土性土,大约20%的薄层砂页岩类褐土性土。
  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黄土当中夹着少量砂石。
  整体海拔几百米高,但那些山岭的相对高度,却只有十几米到几十米,能达到一两百米的都算山峰。
  但是,黄土被侵蚀得沟壑纵横,一道道山梁起伏交错。
  没有什么能一通到底的沟谷,往往沿着沟壑走一段,又得爬上山梁前进,然后下山走另一条沟壑。某些山梁的一侧,还被大自然削得笔直,战马根本上不去,若走错了必须重新找路。
  最窄的地方,仅直线距离三百多米,很快就能全军翻越逃出生天。
  最宽的地方,直线距离一千多米,沟壑山梁交杂犹如迷宫。
  温都思忠带着百余轻骑,分成十个小队来到不同地方的山脚下。他们弃马沿着沟壑,朝附近最高的山梁攀爬观察,试图寻找距离最短、最适合战马通过的逃跑路线。
  山岭中的植被,以荆条、黄刺梅、狗尾草、白羊草等低矮草木为主。
  也间杂着少量侧柏、油松,整体不太影响登高观察。
  温都思忠从山脚出发,到前往附近的第一处高地观察,接着又辨认四下沟壑山梁走向,花费十多分钟基本搞定。
  然后,又前往另一处高地观察。
  ……
  二十个骑兵战斗小队,即四百骁骑、六百轻骑,作为金兵前锋快速奔跑回援。
  他们毫不体恤战马体力,速度达到每分钟420米。
  这可是骁骑兵着甲状态!
  仅仅十分钟左右,就跟大明重骑兵的扈从们遇上。
  这些扈从临时转为轻骑兵执行侦察任务,看到金国骑兵立即吹响号角示警,一边吹号一边逃回友军主力方向。
  很快,留下来御敌的两千大明骁骑,以逸待劳就杀向那些金国骑兵先锋。
  金兵的先锋部队,在遇到明军重骑扈从时,就开始减速让战马略微喘口气,甚至是勒马转身缓慢后撤。他们的任务不是强攻,而是尽快抵达战场,逼迫明军分兵进行防备,拖延明军攻打营寨的速度。
  “踏平敌军!”
  杨云举枪大喝,率领二千骁骑就冲上去,一千重骑扈从跟在后面伺机而动。
  女真骑兵是轻重骑混编,二十骁骑、三十轻骑编为五十人战队。
  大明骑兵模仿关宁骑兵编制,同样也是五十人编组。但他们全是骁骑,二十五人编为一个小队,两个小队组成五十人中队。(今后如果再次扩编,还会加入轻骑兵。)
  明军骑兵小队的队形,其中二十个骑兵,组成四个五人纵队。
  小队长位于中间最前方,旗手兼传令官跟在小队长身后。
  两个什长,分别位于左右两纵的前方。
  队伍中间的最后方还有一个督导,平时做思想工作,战时则督阵厮杀。
  交战之时,小队长率军正面冲锋。如果需要变向冲杀,由左右两位什长做为前导。
  如果是紧急调头,督导临时转为小队长,带领全队反方向冲锋或后撤。
  这样的基层军官配置,可让骑兵小队的前后左右都有人带头,保持高机动性、高组织性和高反应力。
  金国骑兵开始交替掩护,一边后撤一边射箭,偶尔组织小规模反冲锋。
  他们一是为了拖延时间,二也在示弱诱敌。
  或者说,他们不恤战马快速奔袭,而且兵力更少本来就弱。自然而然往后败退,但又败而不溃,一点点把敌人引向己方主力。
  这是金国骑兵的惯用套路,辽军、宋军、西夏军都因此吃过大亏!
  但这次明显不一样。
  辽宋夏的骑兵,都喜欢骑射,不喜欢冲锋近战。因此金国骑兵可以从容撤退,甚至在撤退时组织反冲锋。而占据优势的辽宋夏骑兵,都会下意识避开其反冲锋,然后继续拉扯射箭追击。
  此时此刻,杨云率领的大明骁骑,一往无前冲杀过去。一边追击,一边射箭。
  当金国骑兵交替掩护后撤,大明骑兵不管不顾,仗着兵力更多、战马体力充足,径直朝前方加速冲锋。遇到金兵侧绕游弋也不管,反正自己兵多,旁边的友军会处理。
  简单一句话表述,金国骑兵在玩战术,大明骑兵往前冲就完事儿。
  “呜呜呜呜~~~”
  金兵开始吹号,令旗疯狂挥动。
  金国将领的名字叫斡忽,与阿骨打之子完颜斡忽同名不同姓。眼前这些金国骑兵,包括统兵将领斡忽,都来自于辽籍女真,十三年前被完颜斡鲁古带兵征服。
  斡忽分出四个骑兵战队,组织反冲锋掩护即将被追上的金兵。
  根据他十多年的骑兵对战经验,这些汉人骑兵,肯定会被反冲锋吓退,忙不迭拉开距离骑射。
  然而,大明骁骑直接撞上去了!
  不但正面相迎的大明骑兵撞上去,两侧的明军骑兵小队,还主动包抄近战厮杀。
  四个骑兵战队,共计二百金国骑兵,全部被明军骑兵三面围杀。
  剩余的大明骁骑,调整冲锋位置和距离,以小队为单位渐渐靠拢,朝着其余金国骑兵继续冲锋。
  大明骁骑,不是辽骑,不是宋骑,也不是夏骑。
  金国骑兵的诱敌套路不起作用了。
  斡忽不但兵少,战马体力还消耗严重,吓得放弃那两百骑兵,率领其他骑兵全速后撤。
  杨云分兵绞杀那二百金骑,亲自领军继续追击。
  又追逐两里地左右,远远看到完颜娄室的主力赶来。
  “撤!”
  “呜呜呜呜~~~~”
  大明骑兵毫不恋战,掉转方向撒蹄就跑。
  刚才这番战斗,歼灭金国骑兵一百八十多人,还在追击时射伤了不少。
  斡忽带着败兵奔回去,对完颜娄室说:“这些明军骑兵不一样,我军掩护反冲时,他们居然不避退!”
  这话讲得就他妈离谱。
  明军属于正常反应,但在斡忽看来,却是极其不正常。
  因为辽军、宋军、西夏军都会下意识拉开距离,很少有一往无前冲上去近战的时候——除非已拥有碾压优势。
  完颜娄室说道:“明军骑兵杀出,见到我军主力又后退。如此看来,我军营寨还未失陷,否则他们会占据营寨防守。全军加速前进,与营寨友军夹击敌人!”
  ……
  金兵营寨。
  守将撒八见王德占领高地,立即分出八十个女真精锐补防,顺手把被吓退的守军给砍头示众。
  越来越多先登营猛士登上高地,王德开始率军向下猛冲。
  战斗仅六七分钟,那里金国汉军就已溃散,八十个女真精锐死伤二十余人。
  更多先登营从高地处,冲向附近的寨墙顶部,袭杀防守寨墙的金国汉军和盂县民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