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耶律大石的号召下,三万多人马出征,从北面和西面快速推进,对投靠金国的部落进行夹击。
  塔塔儿部被打得措手不及,丢失了全部草场。还没来得及撤走的老弱妇孺和牲畜,也被耶律大石给掠去。只剩两三千残兵和少量家属,灰溜溜逃去旁边的弘吉剌部。
  弘吉剌部的地盘,紧挨着大兴安岭。
  两部合兵近万,却不敢跟耶律大石正面作战,带着人口和物资逃去金国实控地盘。
  前后战斗不足一个月,耶律大石就夺取整个呼伦贝尔草原。
  但是,耶律大石只是草原共主,各部首领不一定听话。为了利益,各部之间还会互相攻伐,耶律大石最多也就出面调停。
  他的基本盘太弱了。
  必须在部落首领违抗命令之后,耶律大石出兵征讨,连续这样征讨好几次获胜,才能彻底确立自己的威望。并且,还得有自己的部落和草场,否则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草原有草原的规矩!
  他还得多多生儿子,分封草场增加血亲部落,并且多生子女与各部联姻。
  中原那一套统治体系,在这里是玩不转的。
  当然,带着漠北各部继续往南打,不断获得胜利征服漠南,这也能让耶律大石成为真正的草原霸主。
  但今年肯定不行,他不但害怕把金兵主力招来,还怕把漠南诸部逼得集体反抗。
  ……
  收到呼伦贝尔草原失陷的消息,金国朝廷没有什么反应。
  一来金兵已经南下,准备跟大明决战,根本抽不出多余兵力。二来那里本就属于羁縻地盘,金国从来就没有实际控制过。
  丢了就丢了呗,等击败了大明,再去夺回来就是。
  这场牵动五个国家的战争,首先在呼伦贝尔草原爆发。
  西夏和高丽纯属老六,前者悄悄出兵北上,窥探东胜州的虚实,一旦发现时机就开打。后者则是在保州聚兵,谎称要去支援辽南,帮助金国拿回旅顺之地,实则却想趁机占领鸭绿江以北。
  金国还未正式开战,它的两个小弟就蠢蠢欲动打算跳反了。
  九月中旬。
  完颜宗翰等不及粮草充足,率先发兵南下,五万大军直取太原城。
  又分兵一万余,让银术可统率,去打折可求的府州。
  折可求疯狂发出求援信,让隔壁的刘延庆赶紧来救。刘延庆声称自己要防备西夏,根本不管折家的死活,并加固自己地盘的堡垒关隘。太原城下,金兵一边打造攻城器械,一边派人不停叫阵邀战。
  “严守城池,不要出战!”
  张孝纯和杨惟忠负责太原防御,这里全是去年编练的新兵。他们以前缺兵少粮都能守半年,现在粮草充足更不怕。
  至于张广道的精锐,根本不在太原。他一直驻兵寿阳,试图攻占平定军(阳泉),接着打通承天寨(娘子关),从井陉杀出去直取伪宋都城真定府。
  平定军治下的乐平县城(昔阳),以及更东侧的静阳寨、百井寨,去年都已经被张广道攻占,现在只剩一个军城还在金兵手中。
  平定军城很难打,城内驻扎着女真兵三千,旧辽汉兵五千,伪宋傀儡兵两千。
  而且,防守最卖力的,是那些旧辽汉兵!
  他们被大宋朝廷坑惨了,又跟陕西汉人势同水火,铁了心要做金国的走狗。同是汉人,跟明军作战之时,竟然比女真兵更拼命。
  太原城下。
  完颜娄室望着高大坚固的城池,劝谏道:“元帅郎君,此城不易攻取,继续打下去徒耗粮草而已。前番围攻大半年,连城墙都没登上过几次,为什么非要再来打它呢?”
  完颜宗翰说:“不克太原,就永远别想灭明。”
  “明军正在围攻平定军,不如留下一支打太原,我军主力去平定军,与明国的山西主力决战,”完颜娄室建议道,“击败了明军的山西主力,太原守军必然士气大跌,或许可以不战而下。”
  完颜宗翰仔细思索,点头说:“好!”
  其实他不想走,就想打太原,这已经快成了一个执念。
  完颜宗翰征战多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偏偏就被堵在这里,拿太原城一点办法也没有。
  打仗终究不能意气用事,死盯着太原城看了一阵,完颜宗翰下令分兵,他要带着主力去跟张广道野战。
  朱铭给张广道的任务,是让他据城而守,拖住完颜宗翰的西路军。
  可是人都有私心,杨志、李宝相继立下大功,张广道在山西领兵一年多,却只打下一座县城、一座关城、两座城寨。
  姚平仲已带兵支援山西,张广道觉得兵力够了,他不想死守城池。于是带人来打平定军城,吸引完颜宗翰主力来救,他想要跟金国最精锐的部队硬碰硬!
  姚平仲麾下将领,有四人比较知名,分别是:刘锜、王德、吴玠、吴璘。
  一门门木炮,由民夫抬着走山路运来。
  姚平仲看得两眼发光,问道:“这些木头炮也能用?”
  张广道点头说:“能用,但只能打几十步远,所以我准备得比较多。”
  “有多少?”姚平仲问。
  张广道咧嘴一笑:“一年多时间,俺造了三百多门。弹丸都用石头做,就是火药不够,催着朝廷运了好几回。”
  “三百多门炮……”姚平仲倒吸一口凉气,他能够想象齐射的场面。
  张广道说:“如果不计伤亡强攻,俺早就把平定军城打下来了。这里的地形很好,留着围城打援极为合适。用于排兵布阵的战场,俺前后挑选了十几处,此处是最适合万炮发威的!”
  第640章 汉奸们的惶恐
  杨志率领的汉中精锐,前往赵州与关胜、宗泽、岳飞等人汇合。
  而李宝麾下的夔州精锐,少部分被他带去登莱,大部分都前往深州归朱铭指挥。
  另外,之前杨志打西夏的火器部队,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返回京城。他们与京城的火器部队、重甲侍卫,一起被调遣深州归入朱铭麾下。
  现在朱铭身边,有重甲步兵3000人、火枪手6314人、各式铁炮210门、夔州精锐9000人、河北八字军7200人、临时征募乡兵6000人(乡兵主要用于守城)。
  这些还只是战兵,没有计算后勤辅兵(都是正规后勤人员,平时也拿军饷的)。
  全部火枪手都在这儿了,朱铭的预期是能有五千。各地军械厂都在赶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比预期当中还多打造了一千多支火铳。
  不要觉得火枪制造速度太慢,还在同时造炮呢。而且是优先造炮,水军和海军都装备了许多铁炮。
  火枪虽是全新的,火枪手却已练习了半年。
  先招士兵,两三个人用一把枪,轮流进行射击训练,同时等待新枪送来进行装备。
  有些火枪击发次数太多,甚至提前被淘汰。
  另外,由于钟相已经灭亡,又抽调三万淮南新军、一万浙江新军北上,目前正沿着运河往北赶来。
  曹成、杨再兴等义军首领,还有杨华、陈瑫、李合戎等伪楚降将。允他们各自挑选三百亲兵,编入淮南、浙江部队做将官,马不停蹄的赶来河北作战——说白了,就是把他们调离家乡,便于朝廷更快消化湖南地盘。
  被他们替换掉的原有将官,则转为湖南地方部队武官,以此加强朝廷对湖南的控制。
  “金人又增兵了,统兵大将是完颜闍母。”王彦双手捧出刚收到的情报。
  朱铭拿过来看了看,微笑道:“极好。”
  由于大明在深州的兵力不断增加,而且大摇大摆毫不掩饰,金国也相应增加永宁军兵力,甚至是完颜闍母带着女真人过来增援。
  这场仗,已说不清是金国南侵,还是大明朝廷在北伐。
  大明的军队实力,明显要超过金国,而且不止一处在积极进攻。
  “殿下,元帅府急信!”白胜带着信使过来。
  朱铭看完之后,对富直柔说:“准了,我签字之后用印。”
  却是一个月前,姚平仲带兵增援张广道。得到部队补充的张广道,决定更改朱铭的计划,请求在山西积极作战,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朱铭对此表示理解,只要前线将领及时汇报即可。
  相比起李宝的跳脱,张广道还是很沉稳的,朱铭对山西局势并不担忧。
  毕竟,除了四川精锐和姚平仲之兵,张广道麾下还有郭药师。大明的主力骑兵,也在张广道那里,重甲骑兵已扩充到一千,披甲骁骑也扩充到五千。
  为啥大明国库空虚?
  一是从宋朝那里接过的江山民生凋敝,二就是扩兵太多一直在打仗。山西那几千骑兵就老费钱了,还要大量增设火器部队。
  朱铭率军来到唐河南岸扎营,与完颜闍母的军队隔河相望。
  他屯兵此地,并不着急着过河,因为还要等李彦仙的骑兵抵达。
  如果手里的骑兵不够,就只能将敌人击溃,无法大量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九月下旬,山西就快爆发决战了,李彦仙终于带来五千骑。
  全是骁骑兵,清一色甘青马。
  兵员构成比较复杂,有三千多为陕西汉人,其余是河湟地区的吐蕃、回鹘族裔,甚至还有两百多个西夏降兵。
  他们的铠甲约重四十斤,战马亦有皮制简陋马铠。
  远道而来的陕西骑兵休整三日,朱铭正待渡河围城,之前撒过河的侦察哨骑狂奔而回。
  还带回一个血肉模糊的信使,那信使气若游丝道:“完颜宗望来了……严通判、李县令……还有好多官吏被杀……”
  朱铭面无表情道:“带下去医治。”
  拆开信件阅读,是博野县令李驰的亲笔信。
  前半段说有叛徒告密,完颜闍母正在追查内应。后半段说完颜宗望亲自带兵增援,金兵精锐埋伏在祈州和永宁军边界的山区。
  看样子,金人正在大肆屠杀永宁军官吏,不但跟大明联络的义士凶多吉少,估计还宁可错杀牵连了许多无辜者。
  朱铭脸上看不出怒色,只对白胜说:“给赵州那边传信,让他们不要再守城了,试着出兵去攻打伪宋国都。完颜宗望可能在我这边,但也随时可能回去,让他们大胆用兵、小心提防。”
  说完,又发布命令:“给山东主力传信,让他们即刻渡过黄河,攻打河间府的各处城池。”
  ……
  真定府,伪宋国都。
  黄潜善、张邦昌两位宰相正在密议。
  他们似乎早就互相试探过,现在说起话来毫无顾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