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613节
金国骑兵撤走数日之后,耶律大石就亲率部队回到可敦城。
马扩和虞允文,也骑马追随其左右。
马扩奉承道:“金贼无功而返,可汗之威名必响彻草原。”
耶律大石摇头说:“还得再打几次胜仗,一个只会逃跑的可汗,在草原是不能服众的。”
耶律大石的处境,远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
他现在建立的西辽国,拥有七州十八部,但其实更像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
辽国的西北招讨司诸部,曾经造反长达十年,辽国在这里的百年经营毁于一旦。虽然辽国成功镇压叛乱,但打了整整十年仗,只把带头造反的马库斯弄死,连马库斯的儿孙都屁事儿没有。
(这个造反被杀的马库斯,后来有个孙子叫王汗,王汗又有个养子叫铁木真。)
自那以后,辽国就只能名义上统治漠北,耶律大石短短几年时间,哪里能让这些部落真正臣服?
一旦遭受重大挫折,耶律大石麾下的十八部,估计五成以上都会叛乱,还有两成会听调不听宣!
所以,耶律大石只能胜不能败,败了连漠北都待不下去,只能跑去欺负西域那些国家。
……
却说耶律余睹、石家奴返回大同,很快就遭到完颜宗翰的处罚。
耗费粮草,无功而返,不能慑服草原诸部,这些罪名全都得耶律余睹来背。谁让他是此次出征的主帅呢?
耶律余睹的军权,被完颜宗翰趁机剥夺,他手里的契丹兵全没了。
光杆司令一个。
“砰!”
酒杯重重放在桌上,耶律余睹自斟自饮,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闷酒。
他这个大辽的国舅爷,被政治斗争逼得投靠金国。这些年,他为金国立下许多功劳,换来的却是一次次被猜忌。
阿骨打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耶律余睹的妻妾、儿子和部族,全部迁徙到金国腹地做人质。此举激得耶律余睹的部将串联叛金,从此之后他就更加不被信任。
如今,更是把他的兵权撸得一点不剩!
“父亲……”
耶律洞真推门而入,他是被允许跟在耶律余睹身边唯一的儿子。
“把门关上。”耶律余睹情绪憋闷道。
耶律洞真先是探头往外看,再把门窗关好,低声说:“父亲,金国留不得了,否则我们迟早要获罪被杀。”
耶律余睹冷笑:“金国留不得,还能去哪里?投那西夏还是耶律大石?”
耶律洞真说:“父亲与耶律大石皆为猛虎,一山难容二虎,漠北万万去不得。西夏在完颜宗翰面前摇尾乞怜,我父子又手里无兵,孤身去投恐不被收留。那就只剩南边的大明!”
“那大明国皇帝,也不知是怎样人,过去之后也没有门路。”耶律余睹疑虑道。
耶律洞真说:“如今只有大明,愿意接纳我们。带着金国诸多情报过去,只要明国皇帝不昏庸,就肯定会给我们封官。”
父子俩商量一番,开始制定逃跑计划。
先是把自己剔成光头,戴上帽子不让人察觉,接着又弄来两套僧衣。
他们住在大同郊外,拥有一些土地、仆人和佃户。
父子俩叫来妾室(正妻都在辽东做人质),说自己要进城,半路朝着南边骑马狂奔。
一个失去军队的降将,完颜宗翰并没有派人盯着。而父子俩的妾室和仆人,都以为他们进城访友去了。二人骑马开溜十多天,居然无人察觉!
他们沿途不敢进城,骑马直奔雁门关。在进山之前换上僧衣,打扮成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并杀死骏马扔在山沟里,剩下的路途全程改为步行。
由于去年的剃发易服令,大量汉人假装做和尚,宁愿剃光头也不留金国发型。
父子俩扮做和尚毫不起眼,包袱里又没带违禁品,轻轻松松就蒙混过关。
此时的忻州,依旧被金国占领,赤塘关也在金国手里,但天门关已被张广道收复。
二人绕向忻州西南方,翻山越岭直奔天门关,刚到关下就被抓住。
耶律余睹爬山累得半死,任由士兵将自己捆绑,不慌不忙说:“我父子并非细作,我乃辽国大将耶律余睹,此次携带重大军情来投靠大明。速速带我去太原,我要见你们的大官!”
几个守关将士对视一眼,让父子俩饱餐一顿,随即安排快马出发。
两日之后,他们就见到张广道。
“你是耶律余睹?”张广道仔细打量。
耶律余睹连忙讲述自己的遭遇,又说:“完颜宗翰在大同设云中枢密院,其辖地只有辽国的西京道,宋国的代州、忻州、宁化军,以及北边的大片草原。这些地方,粮食产量不足,难以养活的完颜宗翰的大军。”
“金国朝廷忌惮完颜宗翰的兵力,不敢不给军粮,又不敢给太多军粮。因此,完颜宗翰的军粮一直不够,士绅豪强百姓皆不堪其盘剥。大明天兵一旦北上,各地百姓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张广道问:“完颜宗翰今年可会南下?”
耶律余睹说:“他一直想南侵,但军粮不足,已多次催促金国朝廷给粮,但金国朝廷一直拖着不给。”
“伱觉得金国朝廷会不会给?”张广道问。
“肯定会给,”耶律余睹说,“完颜宗望也想南侵,派人到大同跟完颜宗翰联络过。他们两个手握重兵,如果联手施压的话,金国朝廷也只能答应。但出兵时间不会太早,拖来拖去,等军粮运到大同,恐怕已经是秋天。”
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张广道非常满意,对耶律余睹说:“金人都是蛮夷,不懂得重用贤才,甚至出尔反尔薄待降将。俺立即派人护送将军父子去开封,以两位之才能,必得我大明朝廷倚重!”
“多谢将军!”耶律余睹大喜。
父子俩被飞速送往东京,朱国祥亲自接见之后,又把他们送去山东见太子。
朱铭从登州一路西巡,还未抵达济南府,就收到耶律余睹来投的消息,而且还有他们带来的详细军情。
“恭喜殿下,金国必败矣!”富直柔拍马屁道。
朱铭笑问:“你怎知金国必败?”
富直柔说:“金国内有权臣秉政,外有武将自立,大权一分为三,已有国祚覆灭之相。如今他们还敢南下,不过是凭着一股锐气。我军都不用出城野战,只需坚守各处城池,不让金国掠走太多钱粮。等金兵无功而返,国内粮食奇缺,必然出现内乱。”
“有道理。”朱铭点头道。
历史上,金国能够顺利度过危机,实在是完颜宗望死得太巧了。
早不死,晚不死,偏偏灭亡北宋之后立即暴毙。
这打破了金国的三方平衡,让完颜宗翰一家独大,牛逼到胆敢杖责金国皇帝,一下子就解决了内乱隐患。
朱铭以前读史书的时候,甚至怀疑完颜宗望是被毒死的,那暴毙时间卡得太他娘完美无缺了。
不仅完颜宗望死得巧,其副手刘彦宗也死得巧。
二人麾下的部队,完颜宗翰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兼并了。
第626章 曲阜孔家
“臣等拜见太子!”
济南城外十里,山东军政大员皆来迎接。
山东左布政使为张叔夜,右布政使为令孤许。
当初跟朱铭一起进京科举的故人,李含章官职最高是吏部尚书,其次就是令孤许担任山东右布政。
闵子顺现在是河南按察使(下一步是升为右布政),白崇彦则为杭州知府(下一步是调回开封做知府)。
北方各省,已改为实行总兵制。
山西总兵是张广道,河北总兵是关胜,山东总兵是邓春,陕西总兵是杨志。
这些总兵职务都属于过度,他们未来几年将调回大元帅府,把总兵职务腾给其他的前线将领。如此做法,既给他们升了官职,又给别的将领增加提升空间。
比如李宝,从福建回来之后,就直接进入大元帅府,只在大战之时派出去统兵。
朱铭把几位文武大员叫上船,至于其他的省府县三级官员,全都坐船跟在后面往济南进发。
这里以前叫齐州,宋徽宗年间升为济南府。
到了大明新朝,济南府又把淄州、德州兼并,行政面积比以前大得多。
“李成还听话吧?”朱铭开口就问军事。
邓春说道:“此人对上官颇不敬,对麾下将士却极好。他手里的部队,军纪又好又坏。”
“又好又坏?”朱铭没听明白。
邓春解释说:“一群流民和逃兵,被他操练得如臂使指、令行禁止。但去年山东粮食不足,偶尔会拖欠粮饷,李成就带兵勒索士绅商贾。不过,他们只勒索富户,并不对贫苦百姓下手。今年粮饷足够之后,其部就再也没有违禁过。”
“你没处罚此人?也没将他的部队打散了混编?”朱铭问道。
邓春说道:“金人就在北边,随时可能大战。李成旧部颇为能打,若打散了再编等于削弱其战力。而且,是朝廷拖欠粮饷在先,李成带兵勒索富户在后,拿这个处罚他多少会有失军心。因此,臣只是遣散其老弱,精锐都给他留下了。”
朱铭没再表态,他对李成多少有些膈应。
毕竟在历史上,这老兄是伪齐第一大将,一直在给金国做狗腿子。
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他能做到爱兵如子,士卒吃了他才吃,士卒没吃的他也饿着。
他反叛南宋极有可能是被逼的,为了获取粮草而劫掠江南。这在南宋初年极为常见,大量杂牌部队缺乏后勤供应,只能四处劫掠杀人越货,甚至兵临城下逼迫县令给粮。
李成是因为闹得太大了,而且距离南宋核心区域太近,反复多次劫掠才被朝廷定性为“盗”。
以上这些经历,都情有可原。
无法原谅的是,这货叛宋投金之后,为了立功表现得太过积极。他主动引导金兵南下,打得一堆南宋将领毫无脾气,最后还得岳飞出马才将他击败。
“暂时用着吧,再有违纪须严肃处置,”朱铭又问张叔夜,“山东今年粮够吗?”
张叔夜回答说:“不打仗勉强够用,若是开赴河北大战,还须淮南、浙江供应粮草才行。有宋一朝,对山东盘剥过度,这几年又久经战乱,至少要息兵十年才能恢复元气。”
“灭了金国就好办了。”朱铭说道。
张叔夜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前朝衍圣公,这次也来拜见了,此刻就在后面的船上。我大明开国一年多,却还没给孔家封爵,此前请封一直没有回应。”
“就快了,让他们等着。”朱铭说道。
父子俩早就商量过关于孔家的事情,还详细了解过孔家在北宋的情况,决定先晾他个一年半载再说。
北宋对于孔家的态度,是优待的同时进行防范,其地位远远不如明清两朝。
通常其待遇如下:封衍圣公,初授九品京官,初授州判、县尉或县主簿,可以凭政绩正常升迁。
马扩和虞允文,也骑马追随其左右。
马扩奉承道:“金贼无功而返,可汗之威名必响彻草原。”
耶律大石摇头说:“还得再打几次胜仗,一个只会逃跑的可汗,在草原是不能服众的。”
耶律大石的处境,远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
他现在建立的西辽国,拥有七州十八部,但其实更像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
辽国的西北招讨司诸部,曾经造反长达十年,辽国在这里的百年经营毁于一旦。虽然辽国成功镇压叛乱,但打了整整十年仗,只把带头造反的马库斯弄死,连马库斯的儿孙都屁事儿没有。
(这个造反被杀的马库斯,后来有个孙子叫王汗,王汗又有个养子叫铁木真。)
自那以后,辽国就只能名义上统治漠北,耶律大石短短几年时间,哪里能让这些部落真正臣服?
一旦遭受重大挫折,耶律大石麾下的十八部,估计五成以上都会叛乱,还有两成会听调不听宣!
所以,耶律大石只能胜不能败,败了连漠北都待不下去,只能跑去欺负西域那些国家。
……
却说耶律余睹、石家奴返回大同,很快就遭到完颜宗翰的处罚。
耗费粮草,无功而返,不能慑服草原诸部,这些罪名全都得耶律余睹来背。谁让他是此次出征的主帅呢?
耶律余睹的军权,被完颜宗翰趁机剥夺,他手里的契丹兵全没了。
光杆司令一个。
“砰!”
酒杯重重放在桌上,耶律余睹自斟自饮,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闷酒。
他这个大辽的国舅爷,被政治斗争逼得投靠金国。这些年,他为金国立下许多功劳,换来的却是一次次被猜忌。
阿骨打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耶律余睹的妻妾、儿子和部族,全部迁徙到金国腹地做人质。此举激得耶律余睹的部将串联叛金,从此之后他就更加不被信任。
如今,更是把他的兵权撸得一点不剩!
“父亲……”
耶律洞真推门而入,他是被允许跟在耶律余睹身边唯一的儿子。
“把门关上。”耶律余睹情绪憋闷道。
耶律洞真先是探头往外看,再把门窗关好,低声说:“父亲,金国留不得了,否则我们迟早要获罪被杀。”
耶律余睹冷笑:“金国留不得,还能去哪里?投那西夏还是耶律大石?”
耶律洞真说:“父亲与耶律大石皆为猛虎,一山难容二虎,漠北万万去不得。西夏在完颜宗翰面前摇尾乞怜,我父子又手里无兵,孤身去投恐不被收留。那就只剩南边的大明!”
“那大明国皇帝,也不知是怎样人,过去之后也没有门路。”耶律余睹疑虑道。
耶律洞真说:“如今只有大明,愿意接纳我们。带着金国诸多情报过去,只要明国皇帝不昏庸,就肯定会给我们封官。”
父子俩商量一番,开始制定逃跑计划。
先是把自己剔成光头,戴上帽子不让人察觉,接着又弄来两套僧衣。
他们住在大同郊外,拥有一些土地、仆人和佃户。
父子俩叫来妾室(正妻都在辽东做人质),说自己要进城,半路朝着南边骑马狂奔。
一个失去军队的降将,完颜宗翰并没有派人盯着。而父子俩的妾室和仆人,都以为他们进城访友去了。二人骑马开溜十多天,居然无人察觉!
他们沿途不敢进城,骑马直奔雁门关。在进山之前换上僧衣,打扮成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并杀死骏马扔在山沟里,剩下的路途全程改为步行。
由于去年的剃发易服令,大量汉人假装做和尚,宁愿剃光头也不留金国发型。
父子俩扮做和尚毫不起眼,包袱里又没带违禁品,轻轻松松就蒙混过关。
此时的忻州,依旧被金国占领,赤塘关也在金国手里,但天门关已被张广道收复。
二人绕向忻州西南方,翻山越岭直奔天门关,刚到关下就被抓住。
耶律余睹爬山累得半死,任由士兵将自己捆绑,不慌不忙说:“我父子并非细作,我乃辽国大将耶律余睹,此次携带重大军情来投靠大明。速速带我去太原,我要见你们的大官!”
几个守关将士对视一眼,让父子俩饱餐一顿,随即安排快马出发。
两日之后,他们就见到张广道。
“你是耶律余睹?”张广道仔细打量。
耶律余睹连忙讲述自己的遭遇,又说:“完颜宗翰在大同设云中枢密院,其辖地只有辽国的西京道,宋国的代州、忻州、宁化军,以及北边的大片草原。这些地方,粮食产量不足,难以养活的完颜宗翰的大军。”
“金国朝廷忌惮完颜宗翰的兵力,不敢不给军粮,又不敢给太多军粮。因此,完颜宗翰的军粮一直不够,士绅豪强百姓皆不堪其盘剥。大明天兵一旦北上,各地百姓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张广道问:“完颜宗翰今年可会南下?”
耶律余睹说:“他一直想南侵,但军粮不足,已多次催促金国朝廷给粮,但金国朝廷一直拖着不给。”
“伱觉得金国朝廷会不会给?”张广道问。
“肯定会给,”耶律余睹说,“完颜宗望也想南侵,派人到大同跟完颜宗翰联络过。他们两个手握重兵,如果联手施压的话,金国朝廷也只能答应。但出兵时间不会太早,拖来拖去,等军粮运到大同,恐怕已经是秋天。”
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张广道非常满意,对耶律余睹说:“金人都是蛮夷,不懂得重用贤才,甚至出尔反尔薄待降将。俺立即派人护送将军父子去开封,以两位之才能,必得我大明朝廷倚重!”
“多谢将军!”耶律余睹大喜。
父子俩被飞速送往东京,朱国祥亲自接见之后,又把他们送去山东见太子。
朱铭从登州一路西巡,还未抵达济南府,就收到耶律余睹来投的消息,而且还有他们带来的详细军情。
“恭喜殿下,金国必败矣!”富直柔拍马屁道。
朱铭笑问:“你怎知金国必败?”
富直柔说:“金国内有权臣秉政,外有武将自立,大权一分为三,已有国祚覆灭之相。如今他们还敢南下,不过是凭着一股锐气。我军都不用出城野战,只需坚守各处城池,不让金国掠走太多钱粮。等金兵无功而返,国内粮食奇缺,必然出现内乱。”
“有道理。”朱铭点头道。
历史上,金国能够顺利度过危机,实在是完颜宗望死得太巧了。
早不死,晚不死,偏偏灭亡北宋之后立即暴毙。
这打破了金国的三方平衡,让完颜宗翰一家独大,牛逼到胆敢杖责金国皇帝,一下子就解决了内乱隐患。
朱铭以前读史书的时候,甚至怀疑完颜宗望是被毒死的,那暴毙时间卡得太他娘完美无缺了。
不仅完颜宗望死得巧,其副手刘彦宗也死得巧。
二人麾下的部队,完颜宗翰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兼并了。
第626章 曲阜孔家
“臣等拜见太子!”
济南城外十里,山东军政大员皆来迎接。
山东左布政使为张叔夜,右布政使为令孤许。
当初跟朱铭一起进京科举的故人,李含章官职最高是吏部尚书,其次就是令孤许担任山东右布政。
闵子顺现在是河南按察使(下一步是升为右布政),白崇彦则为杭州知府(下一步是调回开封做知府)。
北方各省,已改为实行总兵制。
山西总兵是张广道,河北总兵是关胜,山东总兵是邓春,陕西总兵是杨志。
这些总兵职务都属于过度,他们未来几年将调回大元帅府,把总兵职务腾给其他的前线将领。如此做法,既给他们升了官职,又给别的将领增加提升空间。
比如李宝,从福建回来之后,就直接进入大元帅府,只在大战之时派出去统兵。
朱铭把几位文武大员叫上船,至于其他的省府县三级官员,全都坐船跟在后面往济南进发。
这里以前叫齐州,宋徽宗年间升为济南府。
到了大明新朝,济南府又把淄州、德州兼并,行政面积比以前大得多。
“李成还听话吧?”朱铭开口就问军事。
邓春说道:“此人对上官颇不敬,对麾下将士却极好。他手里的部队,军纪又好又坏。”
“又好又坏?”朱铭没听明白。
邓春解释说:“一群流民和逃兵,被他操练得如臂使指、令行禁止。但去年山东粮食不足,偶尔会拖欠粮饷,李成就带兵勒索士绅商贾。不过,他们只勒索富户,并不对贫苦百姓下手。今年粮饷足够之后,其部就再也没有违禁过。”
“你没处罚此人?也没将他的部队打散了混编?”朱铭问道。
邓春说道:“金人就在北边,随时可能大战。李成旧部颇为能打,若打散了再编等于削弱其战力。而且,是朝廷拖欠粮饷在先,李成带兵勒索富户在后,拿这个处罚他多少会有失军心。因此,臣只是遣散其老弱,精锐都给他留下了。”
朱铭没再表态,他对李成多少有些膈应。
毕竟在历史上,这老兄是伪齐第一大将,一直在给金国做狗腿子。
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他能做到爱兵如子,士卒吃了他才吃,士卒没吃的他也饿着。
他反叛南宋极有可能是被逼的,为了获取粮草而劫掠江南。这在南宋初年极为常见,大量杂牌部队缺乏后勤供应,只能四处劫掠杀人越货,甚至兵临城下逼迫县令给粮。
李成是因为闹得太大了,而且距离南宋核心区域太近,反复多次劫掠才被朝廷定性为“盗”。
以上这些经历,都情有可原。
无法原谅的是,这货叛宋投金之后,为了立功表现得太过积极。他主动引导金兵南下,打得一堆南宋将领毫无脾气,最后还得岳飞出马才将他击败。
“暂时用着吧,再有违纪须严肃处置,”朱铭又问张叔夜,“山东今年粮够吗?”
张叔夜回答说:“不打仗勉强够用,若是开赴河北大战,还须淮南、浙江供应粮草才行。有宋一朝,对山东盘剥过度,这几年又久经战乱,至少要息兵十年才能恢复元气。”
“灭了金国就好办了。”朱铭说道。
张叔夜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前朝衍圣公,这次也来拜见了,此刻就在后面的船上。我大明开国一年多,却还没给孔家封爵,此前请封一直没有回应。”
“就快了,让他们等着。”朱铭说道。
父子俩早就商量过关于孔家的事情,还详细了解过孔家在北宋的情况,决定先晾他个一年半载再说。
北宋对于孔家的态度,是优待的同时进行防范,其地位远远不如明清两朝。
通常其待遇如下:封衍圣公,初授九品京官,初授州判、县尉或县主簿,可以凭政绩正常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