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553节
“将军,浙江左布政到了!”
“随俺出城迎接。”
李宝再狂也不敢怠慢,他这边刚刚奇袭杭州,朝廷就任命了浙江左布政使,而且来者还是张根的弟弟张朴。
带着亲兵来到江宁城外,李宝见到一个文官,立即上前见礼:“见过张布政。”
张朴拉着李宝的手:“将军真乃绝世将才,如此轻易便拿下东南,实在是我大明朝廷之福啊。”
李宝说道:“拿下东南还早,江东路只占了一半,两浙路只占了三分之一。虽然各州府皆传檄而定,但地方官员鱼龙混杂,许多都是趁乱起事之人。”
“只要能传檄而定,接下来就很好治理。”张朴笑道。
“张布政说的是。”李宝附和一笑,心里其实颇为不屑。
因为张朴属于铁杆蔡党,是蔡京手下的冲锋大将。
郑居中当年丁忧奔丧,曾经离开朝堂半年,回来就发现自己基本盘没了,其心腹大部分是被张朴弹劾罢官的。
偏偏张朴还名声极好,因为他弹劾的全是贪蠹之辈,而且打着清理冗官的旗号。
比如宋徽宗做军师攻占衢州,那混账太守就曾被张朴弹劾罢官。
李宝看不起张朴那蔡党出身,而且觉得此人借张根之势,才能在大明新朝快速上位。
其实蔡京手下,有大量能臣干吏!
不管他们私德如何,反正是能做事的,比王黼手下那帮人有用多了。
蔡京下台,王黼上位,开始疯狂罢免蔡党,把很多还能做事的官员也撸掉,给大宋朝廷的灭亡狠狠踩了几脚油门。
包括李纲,严格来说也是蔡党。
而且张根的某些动作,当时也在有意无意配合蔡京,只不过同样属于利国利民之举(比如请求废除花石纲)。
朱铭虽然没有当面询问张根,但他严重怀疑有一大批官员,打着蔡京的旗号拉帮结派,并且还在暗中扶持太子赵桓。
造成这种局面的诱因,一是赵楷以皇子身份考中状元,二是赵楷之子册封时秩比皇子。
两个事件,都在戳正直大臣的心窝子,而赵楷背后又隐约站着郑居中,并且王黼继承了郑居中的政治资产。寄希望于太子的文官们,只能被迫站队蔡京,从而跟王黼和赵楷打擂台。
蔡京本人的态度,有好几次变化。
最初蔡京支持太子赵桓,让心腹刘昺、刘焕做太子舍人,结果这兄弟俩相继被贬。
蔡京吓得不敢沾边,但又必须跟郑居中、王黼打擂台,于是默许某些官员依附自己搞事儿。
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又是宋徽宗亲自下场,把太子家令以谋反罪处死。
蔡京大骇,彻底认怂。
此后蔡京复相,声称自己眼瞎,让儿子全权代理政务,也是在有意摆脱这些太子党,结果导致隐藏起来的太子联盟崩溃。
顺便一提,宇文粹中、宇文虚中那家子,几乎全部属于郓王党羽。
另外,朱铭招揽重用的葛胜仲,其兄弟葛次仲也是郓王一党。
因储位之争而打出狗脑子的两拨人,如今都有在大明新朝为官。他们明面上没有任何动作,其实暗中各自站队,郓王一党被打压得很惨,因为太子一党的话事人现在是张根!
当然,已不能叫太子党和郓王党,只不过是前朝储位之争的延续。
“向西打到哪里了?”张朴问道。
李宝说道:“已占领池州全境。权邦彦屯兵江州,得知侧翼江防崩溃,移驻了至少两万人在彭泽。”
张朴笑道:“我可手书十余封,劝江西官员归顺朝廷,断了权邦彦的退路,到时候他自然愿意率军投降。”
这才是朱铭的本意,想要通过张家平定江西,否则把张朴扔到浙江来干嘛?
大宋的行政区划很有意思,九江、湖口、南康、都昌、鄱阳、浮梁、上饶、贵溪、铅山……这些地方,并没有划入江西路,而是归属于江东路。
严格来说,张根并非什么江西人,乃是正儿八经的江东人。
“那就有劳张布政使了。”李宝撇撇嘴,太子派个文官来招降,自己攻略东南的战功将大打折扣。
但无所谓,自己还有备用方案——
把福建打下来!
……
江州(九江)。
江西连同江东路的西部,权邦彦已经不是一把手。
因为宋徽宗不太信任他,于是派来个顶头上司——宋徽宗的表弟向子諲。
好在向子諲没有瞎指挥,两人合作得还算愉快。
“陛下还没有音讯吗?”权邦彦问道。
向子諲摇头叹息:“派了许多人去寻找,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倒是把蔡攸给找到了。童贯在福建送来密信,欲另立宗室为帝,他已经寻到一个宗室。”
权邦彦说:“信州、饶州已改旗易帜,两州太守也写信劝我归……投贼。”
“唉,投吧。”向子諲叹息一声。
权邦彦颇为诧异:“君乃陛下之表亲,竟然愿意投降新朝?”
向子諲反问:“不投降还要负隅顽抗吗?阁下手里虽有几万兵,真正可战者仅数千人,全靠江州坚城才挡住钟相。如今身后州县大举投靠新朝,你这几万人的军粮从哪里来?你还不敢分兵回去镇压,李宝的大军随时可能杀来。童贯在福建剿匪半年,连几个山中贼寇都无法剿灭,他能挡住李宝的虎狼之师?”
权邦彦听了这些话,竟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向子諲是皇帝的表亲,童贯是皇帝的心腹,他们两个坚持不降在情理之中。可自己为啥不投降呢?犯不着为了旧宋陪葬。
而且,自己麾下那些将士,恐怕已经在密谋归顺新朝了。
张朴的信件属于核弹级别,有他亲自写信做背书,张根又还是新朝首相,江西士绅纷纷怂恿太守投降。
甚至一些地方大族,特别是信州、饶州大族,已经在让子孙准备参加新朝科举了!
没有地方供应粮草,权邦彦手里的兵吃啥?
向子諲亲自撰写降表,然后让权邦彦也署名,江南两路就此和平交接。
事情能够如此顺利,主要就是宋徽宗失踪了,而且“首都”杭州也没了,地方官员还能坚持个啥?
很快他们收到张朴的回信,并且附带大明新朝的任命诏书。
“难道大明皇帝,给了张朴两封空白诏,否则怎如此快速?”向子諲拿着任命诏书傻眼道。
权邦彦也是一脸惊愕,猜测说:“可能大明朝廷那边,认定了你我会带兵归正。”
向子諲感慨说:“有圣天子在朝,难怪旧宋倾覆何其速也。就连我这个旧朝皇帝的表亲,也能在新朝做一方大员。”
这两人,全都做了江西布政使,权邦彦为左布政,向子諲为右布政。
二者皆人才,让他们在江西主政,可以完成平稳过度。
至于今后改革制度,比如摊丁入亩什么的,那就要调别的官员来了,张朴也要从浙江远远调离。
另外,他们的兵权将被撸去,等着李宝派人来整编。
行政区划也变了,江南西路改为江西省,还把江南东路一些州县划过去,大致等同于后世的江西省范围。
而江东路被砍去一半,整体并入两浙路,并改名为浙江省。
这跟后世的省划有极大不同!
等于是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地区,今后通通算作淮南省,省府设在淮安。
而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与两浙路一起并为浙江,省府设在杭州。
这种行政区划方式,对经济是极为有利的,征调钱粮也非常方便。
但容易产生割据,满清的划法就是防止割据!
朱国祥、朱铭父子无所谓,两淮、两浙皆财赋之地,水路又四通八达。敢在这些地方造反,只要朝廷不腐朽,轻轻松松干碎叛军。
至于到了王朝末年,该干嘛干嘛,儿孙自有儿孙福。
李宝把自己的副将,派去江西接管部队,他自己则是回到杭州等待季风和洋流。
运兵船混在一堆海商船只当中,浩浩荡荡朝福州进发。
故技重施,捞取军功。
打下福建只是基操,如果尚有余力,李宝还想收取广东!
而浙江的那堆烂摊子,让张朴慢慢收拾去吧,文官想来捡便宜抢功,总得付出一点辛劳汗水。
第564章 范氏起兵
蒲麻勿窝在船舱里,不时回头看看,心中恐惧而又充满好奇。
这次顺着季风南下的,足有数十条海船。李宝的船队不但夹在其中,而且还分出许多士兵,跟那些商船的舶主同吃同睡。
蒲麻勿的卧室,就住进来十二人。
这位来自塞尔柱帝国的商人,对大明士兵的装备非常好奇。
铠甲头盔就不用说了,主要是那些兵器,他很想去摸摸狼铣和镗耙。
可惜,言语不通。
蒲麻勿无法随意出入船舱,百无聊赖之下,只能拿起竹管笔写日记:“我在杭州见到了那位秦国将军,他的身材极为高大,身高目测至少在三腕尺以上……”
“他的胡子并不长,却非常威严,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他勒令所有商船集中出发,并将自己的士兵藏在船上,前往更南方一个叫福州的城市……”
“这位将军受秦国—明皇帝委派,攻占的秦国—宋皇帝的都城,宋皇帝的军队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有十二个秦国—明士兵,被安排在我的船舱,我遭受软禁和监视,并承诺到了福州就能获得自由。这些士兵的纪律性极强,他们分成三组轮换睡觉,一路上并不酗酒和赌博,也没有对我进行勒索……”
“他们全部穿着铠甲,就算是睡觉也不脱下来,随时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战斗……”
“这十二人当中的最高长官,拥有长枪、佩刀和弓箭。有两个盾牌手,一个持大盾,一个持小盾,而且配备有标枪。还有四个长枪手,以及四个不知是什么武器的士兵。”
“最后一个应该是仆兵,他只穿一件皮甲,腰上也有佩刀和弓弩。有什么琐碎事情,都是这个士兵在做。但其他士兵并不打骂他,没有把他当成奴仆,他们似乎有着融洽的关系……”
“我的翻译被安排在另一处船舱,我无法跟这些士兵交流。我想我应该学习秦国的语言,这更方便今后的生意……”
“现在是冬季,风向和海流都很适合,而且少见暴风雨,我们每天都在全速航行。按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抵达福州,到时恐怕会爆发激烈的战斗……安拉保佑,希望我的船和货物不会受损!”
“随俺出城迎接。”
李宝再狂也不敢怠慢,他这边刚刚奇袭杭州,朝廷就任命了浙江左布政使,而且来者还是张根的弟弟张朴。
带着亲兵来到江宁城外,李宝见到一个文官,立即上前见礼:“见过张布政。”
张朴拉着李宝的手:“将军真乃绝世将才,如此轻易便拿下东南,实在是我大明朝廷之福啊。”
李宝说道:“拿下东南还早,江东路只占了一半,两浙路只占了三分之一。虽然各州府皆传檄而定,但地方官员鱼龙混杂,许多都是趁乱起事之人。”
“只要能传檄而定,接下来就很好治理。”张朴笑道。
“张布政说的是。”李宝附和一笑,心里其实颇为不屑。
因为张朴属于铁杆蔡党,是蔡京手下的冲锋大将。
郑居中当年丁忧奔丧,曾经离开朝堂半年,回来就发现自己基本盘没了,其心腹大部分是被张朴弹劾罢官的。
偏偏张朴还名声极好,因为他弹劾的全是贪蠹之辈,而且打着清理冗官的旗号。
比如宋徽宗做军师攻占衢州,那混账太守就曾被张朴弹劾罢官。
李宝看不起张朴那蔡党出身,而且觉得此人借张根之势,才能在大明新朝快速上位。
其实蔡京手下,有大量能臣干吏!
不管他们私德如何,反正是能做事的,比王黼手下那帮人有用多了。
蔡京下台,王黼上位,开始疯狂罢免蔡党,把很多还能做事的官员也撸掉,给大宋朝廷的灭亡狠狠踩了几脚油门。
包括李纲,严格来说也是蔡党。
而且张根的某些动作,当时也在有意无意配合蔡京,只不过同样属于利国利民之举(比如请求废除花石纲)。
朱铭虽然没有当面询问张根,但他严重怀疑有一大批官员,打着蔡京的旗号拉帮结派,并且还在暗中扶持太子赵桓。
造成这种局面的诱因,一是赵楷以皇子身份考中状元,二是赵楷之子册封时秩比皇子。
两个事件,都在戳正直大臣的心窝子,而赵楷背后又隐约站着郑居中,并且王黼继承了郑居中的政治资产。寄希望于太子的文官们,只能被迫站队蔡京,从而跟王黼和赵楷打擂台。
蔡京本人的态度,有好几次变化。
最初蔡京支持太子赵桓,让心腹刘昺、刘焕做太子舍人,结果这兄弟俩相继被贬。
蔡京吓得不敢沾边,但又必须跟郑居中、王黼打擂台,于是默许某些官员依附自己搞事儿。
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又是宋徽宗亲自下场,把太子家令以谋反罪处死。
蔡京大骇,彻底认怂。
此后蔡京复相,声称自己眼瞎,让儿子全权代理政务,也是在有意摆脱这些太子党,结果导致隐藏起来的太子联盟崩溃。
顺便一提,宇文粹中、宇文虚中那家子,几乎全部属于郓王党羽。
另外,朱铭招揽重用的葛胜仲,其兄弟葛次仲也是郓王一党。
因储位之争而打出狗脑子的两拨人,如今都有在大明新朝为官。他们明面上没有任何动作,其实暗中各自站队,郓王一党被打压得很惨,因为太子一党的话事人现在是张根!
当然,已不能叫太子党和郓王党,只不过是前朝储位之争的延续。
“向西打到哪里了?”张朴问道。
李宝说道:“已占领池州全境。权邦彦屯兵江州,得知侧翼江防崩溃,移驻了至少两万人在彭泽。”
张朴笑道:“我可手书十余封,劝江西官员归顺朝廷,断了权邦彦的退路,到时候他自然愿意率军投降。”
这才是朱铭的本意,想要通过张家平定江西,否则把张朴扔到浙江来干嘛?
大宋的行政区划很有意思,九江、湖口、南康、都昌、鄱阳、浮梁、上饶、贵溪、铅山……这些地方,并没有划入江西路,而是归属于江东路。
严格来说,张根并非什么江西人,乃是正儿八经的江东人。
“那就有劳张布政使了。”李宝撇撇嘴,太子派个文官来招降,自己攻略东南的战功将大打折扣。
但无所谓,自己还有备用方案——
把福建打下来!
……
江州(九江)。
江西连同江东路的西部,权邦彦已经不是一把手。
因为宋徽宗不太信任他,于是派来个顶头上司——宋徽宗的表弟向子諲。
好在向子諲没有瞎指挥,两人合作得还算愉快。
“陛下还没有音讯吗?”权邦彦问道。
向子諲摇头叹息:“派了许多人去寻找,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倒是把蔡攸给找到了。童贯在福建送来密信,欲另立宗室为帝,他已经寻到一个宗室。”
权邦彦说:“信州、饶州已改旗易帜,两州太守也写信劝我归……投贼。”
“唉,投吧。”向子諲叹息一声。
权邦彦颇为诧异:“君乃陛下之表亲,竟然愿意投降新朝?”
向子諲反问:“不投降还要负隅顽抗吗?阁下手里虽有几万兵,真正可战者仅数千人,全靠江州坚城才挡住钟相。如今身后州县大举投靠新朝,你这几万人的军粮从哪里来?你还不敢分兵回去镇压,李宝的大军随时可能杀来。童贯在福建剿匪半年,连几个山中贼寇都无法剿灭,他能挡住李宝的虎狼之师?”
权邦彦听了这些话,竟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向子諲是皇帝的表亲,童贯是皇帝的心腹,他们两个坚持不降在情理之中。可自己为啥不投降呢?犯不着为了旧宋陪葬。
而且,自己麾下那些将士,恐怕已经在密谋归顺新朝了。
张朴的信件属于核弹级别,有他亲自写信做背书,张根又还是新朝首相,江西士绅纷纷怂恿太守投降。
甚至一些地方大族,特别是信州、饶州大族,已经在让子孙准备参加新朝科举了!
没有地方供应粮草,权邦彦手里的兵吃啥?
向子諲亲自撰写降表,然后让权邦彦也署名,江南两路就此和平交接。
事情能够如此顺利,主要就是宋徽宗失踪了,而且“首都”杭州也没了,地方官员还能坚持个啥?
很快他们收到张朴的回信,并且附带大明新朝的任命诏书。
“难道大明皇帝,给了张朴两封空白诏,否则怎如此快速?”向子諲拿着任命诏书傻眼道。
权邦彦也是一脸惊愕,猜测说:“可能大明朝廷那边,认定了你我会带兵归正。”
向子諲感慨说:“有圣天子在朝,难怪旧宋倾覆何其速也。就连我这个旧朝皇帝的表亲,也能在新朝做一方大员。”
这两人,全都做了江西布政使,权邦彦为左布政,向子諲为右布政。
二者皆人才,让他们在江西主政,可以完成平稳过度。
至于今后改革制度,比如摊丁入亩什么的,那就要调别的官员来了,张朴也要从浙江远远调离。
另外,他们的兵权将被撸去,等着李宝派人来整编。
行政区划也变了,江南西路改为江西省,还把江南东路一些州县划过去,大致等同于后世的江西省范围。
而江东路被砍去一半,整体并入两浙路,并改名为浙江省。
这跟后世的省划有极大不同!
等于是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地区,今后通通算作淮南省,省府设在淮安。
而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与两浙路一起并为浙江,省府设在杭州。
这种行政区划方式,对经济是极为有利的,征调钱粮也非常方便。
但容易产生割据,满清的划法就是防止割据!
朱国祥、朱铭父子无所谓,两淮、两浙皆财赋之地,水路又四通八达。敢在这些地方造反,只要朝廷不腐朽,轻轻松松干碎叛军。
至于到了王朝末年,该干嘛干嘛,儿孙自有儿孙福。
李宝把自己的副将,派去江西接管部队,他自己则是回到杭州等待季风和洋流。
运兵船混在一堆海商船只当中,浩浩荡荡朝福州进发。
故技重施,捞取军功。
打下福建只是基操,如果尚有余力,李宝还想收取广东!
而浙江的那堆烂摊子,让张朴慢慢收拾去吧,文官想来捡便宜抢功,总得付出一点辛劳汗水。
第564章 范氏起兵
蒲麻勿窝在船舱里,不时回头看看,心中恐惧而又充满好奇。
这次顺着季风南下的,足有数十条海船。李宝的船队不但夹在其中,而且还分出许多士兵,跟那些商船的舶主同吃同睡。
蒲麻勿的卧室,就住进来十二人。
这位来自塞尔柱帝国的商人,对大明士兵的装备非常好奇。
铠甲头盔就不用说了,主要是那些兵器,他很想去摸摸狼铣和镗耙。
可惜,言语不通。
蒲麻勿无法随意出入船舱,百无聊赖之下,只能拿起竹管笔写日记:“我在杭州见到了那位秦国将军,他的身材极为高大,身高目测至少在三腕尺以上……”
“他的胡子并不长,却非常威严,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他勒令所有商船集中出发,并将自己的士兵藏在船上,前往更南方一个叫福州的城市……”
“这位将军受秦国—明皇帝委派,攻占的秦国—宋皇帝的都城,宋皇帝的军队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有十二个秦国—明士兵,被安排在我的船舱,我遭受软禁和监视,并承诺到了福州就能获得自由。这些士兵的纪律性极强,他们分成三组轮换睡觉,一路上并不酗酒和赌博,也没有对我进行勒索……”
“他们全部穿着铠甲,就算是睡觉也不脱下来,随时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战斗……”
“这十二人当中的最高长官,拥有长枪、佩刀和弓箭。有两个盾牌手,一个持大盾,一个持小盾,而且配备有标枪。还有四个长枪手,以及四个不知是什么武器的士兵。”
“最后一个应该是仆兵,他只穿一件皮甲,腰上也有佩刀和弓弩。有什么琐碎事情,都是这个士兵在做。但其他士兵并不打骂他,没有把他当成奴仆,他们似乎有着融洽的关系……”
“我的翻译被安排在另一处船舱,我无法跟这些士兵交流。我想我应该学习秦国的语言,这更方便今后的生意……”
“现在是冬季,风向和海流都很适合,而且少见暴风雨,我们每天都在全速航行。按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抵达福州,到时恐怕会爆发激烈的战斗……安拉保佑,希望我的船和货物不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