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329节
王二站起来说:“俺们村里穷,前几年遭灾,半个村都来州城讨饭。俺娘就是那时饿死的,多亏相公放粮救济,俺跟兄弟、妹子才能活命。回乡的时候相公还给了口粮,俺这辈子都记得相公恩情。相公离了金州,那些官吏就变坏了,俺实在没法子才做盗贼。”
朱铭点头道:“既然愿意自首,就是信得过我,自不会让你吃亏。且在营中住下,等自首盗贼多了再统一安排。带着你麾下弟兄,去领口粮吧。”
“是!”王二恭敬退下。
陆陆续续,有两百多盗贼赶来州城。
剩下的那些没来的,要么太远还没到,要么不信任官府。
刘师仁、杨志、孙立、张青、屠申、张近等人,带着铁帽村的村勇,分批潜入城中住下。
村长刘师仁经常进城,结交州县两级吏员,甚至还跟一些士子混得很熟。他以运送铁器的名义,把诸多兵甲运到城里,居然没引起任何人注意,守城门卒都懒得去搜检。
这日,知州韩昭正在衙门办公,却听说朱铭的亲随求见。
“带他进来。”韩昭没有多想。
白胜一脸焦急进入:“韩太守,俺家相公有要事相商,请太守前往清风楼一会。”
“有何要事?何时过去?”韩昭问道。
白胜说道:“俺也不知是何事,只说正午在清风楼设宴款待。”
韩昭说道:“到时我自会去的。”
白胜拱手告退,继续邀请别的官员。
快到正午时分,韩昭带着随从离开州衙,刚出衙门就碰到自己的秘书长:“伯恩何往?”
观察支使徐厚说:“朱成功在清风楼设宴。”
“也请了伯恩?”韩昭有些迷糊。
徐厚问道:“也请了太守吗?”
两人边聊边走,也弄不明白啥情况,满腹狐疑的各自坐上马车。
等韩昭进了清风楼,发现整座酒楼已被朱铭包场,而且州院和通判厅官员来了不少。
官员们互相问候,然后打听情况,却是越问越糊涂。
不多时,通判何正卿也来了。
韩昭问道:“何大判可知今日有什么要事相商?”
何正卿摇头说:“太守不知吗?”
两人面面相觑,都搞不懂朱铭葫芦里卖什么药。
又等待片刻,州县两级官员,差不多已经到齐了。
“那是哪来的兵?”某人的亲随在门外惊呼。
其余亲随,纷纷出门看热闹。
只见有一百人左右,个个着甲,刀枪齐备,小跑而来。
观其气势就是精兵!
直至此时,都没人反应过来要发生什么。
就连城里的居民,也上街看热闹,对着士兵指指点点,猜测可能是外乡来的官兵。
动静太大,韩昭、何正卿带着众官出门查看。
何正卿揣测道:“不会是襄阳派来催促钱粮的吧?”
“多半如此。”
韩昭点头,踏前两步。
等这些士兵走近,韩昭发现领兵之人脸上刺字,瞬间明白那是个贼配军,当即问道:“尔等可是襄阳来的厢军?金州钱粮已在装船,过两日便运出去。”
杨志说道:“各位官老爷,请退回清风楼中,俺家相公随后就来。”
“伱家相公是哪位?”韩昭问道。
杨志咧嘴笑答:“却与韩太守是旧识。”
韩昭实在想不起是哪位故人,一头雾水回到酒楼内,喝着小酒等待故人。
朱铭却是去了校场,身边跟着近百士卒。
校场附近的营房,如今全住着自首盗贼,朱铭让他们到校场来领钱粮。
朱铭先发钱粮,每个人虽给得不多,但还是让盗贼们高兴。
朱铭问道:“你们可信得过我?”
“俺们来自首,当然信得过相公。”王二说道。
朱铭又说:“让你们自首是真,招安却是假的,无非打发几个钱粮遣送回乡。我不愿亏待你们,才把实情说出来。就算编为厢军,也吃不饱饭,你们可愿过那种日子?”
“不愿!”两百多盗贼大呼。
朱铭说道:“东京那个皇帝,只晓得自己享受。他把好官都贬了,只用奸臣当官,让奸臣搜刮百姓。喝你们的血,吃你们的肉,你们可忍得了?”
另一个叫董大梁的贼首说:“忍不了又能怎地?俺们也不想做贼,官府却不让俺们过安生日子。俺这次来自首,就想着相公是好官,能给咱们安排个活命的差事。”
朱铭说道:“现在到处都是盗贼,到处官逼民反。皇帝却不管百姓死活,你们回到乡下,过得了今年,也过不了明年。明年的赋税更重,因为朝廷在跟辽国打仗。我劝皇帝对百姓好些,皇帝就把我的官帽子摘了。我实在看不得百姓受苦,打算起兵造反。没卵子的,就带着盘缠回乡下种地,来年再被官吏征收重税,卖儿卖女讨一口饭吃。有卵子的,就跟着我一起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此言一出,众贼皆惊,随即兴奋莫名。
他们的胆子都比较大,毕竟胆子小也不会做贼。
现在有人带头造反,而且还是值得信赖的朱太守,仿佛瞬间就找到了主心骨。
“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
朱铭拔剑高呼:“跟我走!”
码头那边,厢军步兵和厢军杂役,都被编为押运钱粮的纲军。
他们此时正在把钱粮往船上搬,已经装船一大半,再过两日就要启程运去襄阳。
朱铭带着两队乡勇、二百多盗贼,来到北城门控制门卒,随即骑马冲向码头:“所有士卒,全部放下活计,聚拢过来清点人数!”
那些纲军有近千人,一半属于没有战斗力的厢军役兵,另一半却是被张根操练过的厢军步兵。
虽然朱铭已经被罢官,虽然他拿不出公文,但这些厢军还是老老实实聚到一起。
第325章 给你们讨回公道
州学,在金州城东南角。
这座学校差点被直接废除,还是曾经在金州做官的老臣,请求把金州州学给留下。
但是,学生名额只剩二十个,不再用三舍法分班。
老校长已经被调回京城等缺,新校长是去年考上进士的倒霉蛋。
老师也只剩两个,都没啥心思教书。
曾经朱铭讲学的那颗大树下,都特么开始长草了,因为学校的杂役也大半解聘。
张镗、李宝以及诸多学生,不管是从桂州跟来的,还是那些本地士子,半上午就被忽悠过来听课。
朱铭对此一视同仁,老丈人张根也被骗来。
左等右等,朱铭还不出现,张根干脆自己讲学,专讲新学、蜀学、洛学与道用学的异同。
老先生这几年闲得无聊,只能每天读书,学问倒是精进不少。
“呼呼呼呼……”
一个本地士子冲进来,累得弯腰吐舌头,双手按在膝盖上喘粗气:“先……先生……造反了!”
大家都没反应过来,张根甚至还问:“哪个先生造反了?又有方腊之流现世吗?”
那士子本来也收到消息,今天上午到学校听课,只因家中有事耽搁了。此刻慌忙解释:“是朱太守,朱……朱先生,俺……俺从家里出来,看到朱太守带着士卒和贼寇,径直往北城门而去。俺就喊,先生,先生!他却不答应,一直往北走。俺……俺看到朱先生,二话不说就把城门卒给扣了,他带的兵占领了北城门!”
众人闻言惊骇,只觉不可思议。
张根说道:“可能是城门卒犯事,他实在看不惯,又坏了法令出手。”
“不是……”那士子说道,“俺搞不明白状况,北城门又离州县衙门很近。俺就去州县衙门打听衙门里只有胥吏,官员全被请去了清风楼!我再去清风楼发现楼外有大量士卒把守,当官的都被堵在里面出不来!”
张根顿觉眼前一黑,照这个描述,他女婿极有可能真的已经造反!
“跟我去清风楼!”张根口干舌燥道。
众人正在往外走,铁帽村村长刘师仁突然进来,微笑拱手:“拜见张团练,见过各位秀才。”
张根质问道:“你家相公意欲何为?”
刘师仁说:“扫灭奸邪,匡扶社稷!”
“大胆!”
张根怒喝,差点一口老血喷出,自己挑了个什么玩意儿做女婿?
女儿当初陪嫁的一万贯,恐怕大部分都拿去做了造反经费!
张镗看向李宝,喉咙发干说:“相公真造反了,难怪俺这一路感觉不自在。”
李宝却提出问题:“你觉得,相公是被罢官之后决定起兵,还是早在好几年就开始谋划?”
张镗仔细思索,瞠目结舌道:“恐怕是在罢官以前!”
他们两个始终跟在朱铭身边,受到的思想影响最深,对朱铭的情况也最了解。
之前没往那方面想,现在却啥都串起来了!
李宝比较光棍儿:“造反就造反跟着相公闹一遭。”
朱铭反复灌输民贵君轻思想,又时常讨论天下局势,二人都觉得大宋没救了。但张镗毕竟是名臣后代,而且还出身山东大族,让他造反是有心理负担的。
李宝已经表态,张镗却还在纠结。陈东、魏良臣、富元衡、雷观……这些太学劝退生,此刻已经疯了,怎也想不明白老师为啥造反。
朱铭点头道:“既然愿意自首,就是信得过我,自不会让你吃亏。且在营中住下,等自首盗贼多了再统一安排。带着你麾下弟兄,去领口粮吧。”
“是!”王二恭敬退下。
陆陆续续,有两百多盗贼赶来州城。
剩下的那些没来的,要么太远还没到,要么不信任官府。
刘师仁、杨志、孙立、张青、屠申、张近等人,带着铁帽村的村勇,分批潜入城中住下。
村长刘师仁经常进城,结交州县两级吏员,甚至还跟一些士子混得很熟。他以运送铁器的名义,把诸多兵甲运到城里,居然没引起任何人注意,守城门卒都懒得去搜检。
这日,知州韩昭正在衙门办公,却听说朱铭的亲随求见。
“带他进来。”韩昭没有多想。
白胜一脸焦急进入:“韩太守,俺家相公有要事相商,请太守前往清风楼一会。”
“有何要事?何时过去?”韩昭问道。
白胜说道:“俺也不知是何事,只说正午在清风楼设宴款待。”
韩昭说道:“到时我自会去的。”
白胜拱手告退,继续邀请别的官员。
快到正午时分,韩昭带着随从离开州衙,刚出衙门就碰到自己的秘书长:“伯恩何往?”
观察支使徐厚说:“朱成功在清风楼设宴。”
“也请了伯恩?”韩昭有些迷糊。
徐厚问道:“也请了太守吗?”
两人边聊边走,也弄不明白啥情况,满腹狐疑的各自坐上马车。
等韩昭进了清风楼,发现整座酒楼已被朱铭包场,而且州院和通判厅官员来了不少。
官员们互相问候,然后打听情况,却是越问越糊涂。
不多时,通判何正卿也来了。
韩昭问道:“何大判可知今日有什么要事相商?”
何正卿摇头说:“太守不知吗?”
两人面面相觑,都搞不懂朱铭葫芦里卖什么药。
又等待片刻,州县两级官员,差不多已经到齐了。
“那是哪来的兵?”某人的亲随在门外惊呼。
其余亲随,纷纷出门看热闹。
只见有一百人左右,个个着甲,刀枪齐备,小跑而来。
观其气势就是精兵!
直至此时,都没人反应过来要发生什么。
就连城里的居民,也上街看热闹,对着士兵指指点点,猜测可能是外乡来的官兵。
动静太大,韩昭、何正卿带着众官出门查看。
何正卿揣测道:“不会是襄阳派来催促钱粮的吧?”
“多半如此。”
韩昭点头,踏前两步。
等这些士兵走近,韩昭发现领兵之人脸上刺字,瞬间明白那是个贼配军,当即问道:“尔等可是襄阳来的厢军?金州钱粮已在装船,过两日便运出去。”
杨志说道:“各位官老爷,请退回清风楼中,俺家相公随后就来。”
“伱家相公是哪位?”韩昭问道。
杨志咧嘴笑答:“却与韩太守是旧识。”
韩昭实在想不起是哪位故人,一头雾水回到酒楼内,喝着小酒等待故人。
朱铭却是去了校场,身边跟着近百士卒。
校场附近的营房,如今全住着自首盗贼,朱铭让他们到校场来领钱粮。
朱铭先发钱粮,每个人虽给得不多,但还是让盗贼们高兴。
朱铭问道:“你们可信得过我?”
“俺们来自首,当然信得过相公。”王二说道。
朱铭又说:“让你们自首是真,招安却是假的,无非打发几个钱粮遣送回乡。我不愿亏待你们,才把实情说出来。就算编为厢军,也吃不饱饭,你们可愿过那种日子?”
“不愿!”两百多盗贼大呼。
朱铭说道:“东京那个皇帝,只晓得自己享受。他把好官都贬了,只用奸臣当官,让奸臣搜刮百姓。喝你们的血,吃你们的肉,你们可忍得了?”
另一个叫董大梁的贼首说:“忍不了又能怎地?俺们也不想做贼,官府却不让俺们过安生日子。俺这次来自首,就想着相公是好官,能给咱们安排个活命的差事。”
朱铭说道:“现在到处都是盗贼,到处官逼民反。皇帝却不管百姓死活,你们回到乡下,过得了今年,也过不了明年。明年的赋税更重,因为朝廷在跟辽国打仗。我劝皇帝对百姓好些,皇帝就把我的官帽子摘了。我实在看不得百姓受苦,打算起兵造反。没卵子的,就带着盘缠回乡下种地,来年再被官吏征收重税,卖儿卖女讨一口饭吃。有卵子的,就跟着我一起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此言一出,众贼皆惊,随即兴奋莫名。
他们的胆子都比较大,毕竟胆子小也不会做贼。
现在有人带头造反,而且还是值得信赖的朱太守,仿佛瞬间就找到了主心骨。
“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
朱铭拔剑高呼:“跟我走!”
码头那边,厢军步兵和厢军杂役,都被编为押运钱粮的纲军。
他们此时正在把钱粮往船上搬,已经装船一大半,再过两日就要启程运去襄阳。
朱铭带着两队乡勇、二百多盗贼,来到北城门控制门卒,随即骑马冲向码头:“所有士卒,全部放下活计,聚拢过来清点人数!”
那些纲军有近千人,一半属于没有战斗力的厢军役兵,另一半却是被张根操练过的厢军步兵。
虽然朱铭已经被罢官,虽然他拿不出公文,但这些厢军还是老老实实聚到一起。
第325章 给你们讨回公道
州学,在金州城东南角。
这座学校差点被直接废除,还是曾经在金州做官的老臣,请求把金州州学给留下。
但是,学生名额只剩二十个,不再用三舍法分班。
老校长已经被调回京城等缺,新校长是去年考上进士的倒霉蛋。
老师也只剩两个,都没啥心思教书。
曾经朱铭讲学的那颗大树下,都特么开始长草了,因为学校的杂役也大半解聘。
张镗、李宝以及诸多学生,不管是从桂州跟来的,还是那些本地士子,半上午就被忽悠过来听课。
朱铭对此一视同仁,老丈人张根也被骗来。
左等右等,朱铭还不出现,张根干脆自己讲学,专讲新学、蜀学、洛学与道用学的异同。
老先生这几年闲得无聊,只能每天读书,学问倒是精进不少。
“呼呼呼呼……”
一个本地士子冲进来,累得弯腰吐舌头,双手按在膝盖上喘粗气:“先……先生……造反了!”
大家都没反应过来,张根甚至还问:“哪个先生造反了?又有方腊之流现世吗?”
那士子本来也收到消息,今天上午到学校听课,只因家中有事耽搁了。此刻慌忙解释:“是朱太守,朱……朱先生,俺……俺从家里出来,看到朱太守带着士卒和贼寇,径直往北城门而去。俺就喊,先生,先生!他却不答应,一直往北走。俺……俺看到朱先生,二话不说就把城门卒给扣了,他带的兵占领了北城门!”
众人闻言惊骇,只觉不可思议。
张根说道:“可能是城门卒犯事,他实在看不惯,又坏了法令出手。”
“不是……”那士子说道,“俺搞不明白状况,北城门又离州县衙门很近。俺就去州县衙门打听衙门里只有胥吏,官员全被请去了清风楼!我再去清风楼发现楼外有大量士卒把守,当官的都被堵在里面出不来!”
张根顿觉眼前一黑,照这个描述,他女婿极有可能真的已经造反!
“跟我去清风楼!”张根口干舌燥道。
众人正在往外走,铁帽村村长刘师仁突然进来,微笑拱手:“拜见张团练,见过各位秀才。”
张根质问道:“你家相公意欲何为?”
刘师仁说:“扫灭奸邪,匡扶社稷!”
“大胆!”
张根怒喝,差点一口老血喷出,自己挑了个什么玩意儿做女婿?
女儿当初陪嫁的一万贯,恐怕大部分都拿去做了造反经费!
张镗看向李宝,喉咙发干说:“相公真造反了,难怪俺这一路感觉不自在。”
李宝却提出问题:“你觉得,相公是被罢官之后决定起兵,还是早在好几年就开始谋划?”
张镗仔细思索,瞠目结舌道:“恐怕是在罢官以前!”
他们两个始终跟在朱铭身边,受到的思想影响最深,对朱铭的情况也最了解。
之前没往那方面想,现在却啥都串起来了!
李宝比较光棍儿:“造反就造反跟着相公闹一遭。”
朱铭反复灌输民贵君轻思想,又时常讨论天下局势,二人都觉得大宋没救了。但张镗毕竟是名臣后代,而且还出身山东大族,让他造反是有心理负担的。
李宝已经表态,张镗却还在纠结。陈东、魏良臣、富元衡、雷观……这些太学劝退生,此刻已经疯了,怎也想不明白老师为啥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