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82节
这事儿跟徐处仁有关,就是在徐州整顿官场、打击贼寇,还让石元公带着两三百冶铁户离开的那位。
徐处仁在徐州政绩斐然,受到宋徽宗亲自召见。
徐处仁说:“近年来全国水旱频发,公私凋敝,兵民皆困,应该尽早想办法。”
宋徽宗觉得很有道理,跟徐处仁商量之后,设立“裕民局”寻求振兵裕民之法。
元丰改制废除三司,职责大多划给户部和工部,这两个部门都是蔡京的大本营。
“裕民局”有点像国家计委,蔡京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更何况徐处仁还做过副宰相。
蔡京的反应非常激烈,当着皇帝的面质问徐处仁:“今设局曰‘裕民’,难道平日就不裕民吗?”
宋徽宗不想太折腾,毕竟还得仰仗蔡京捞钱,于是把“裕民局”给罢了徐处仁被贬去做扬州知州。
徐处仁心灰意冷,告病辞职回乡,一位贤臣就这样结束仕途生涯。
徽宗朝有很多能臣干吏,都是这样离开朝堂的。
宋徽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出使金国的团队回来了!
完颜阿骨打还附赠许多礼物,有东珠、貂皮、金沙、人参、松子等等。
宋徽宗特别高兴,将这种行为视作朝贡,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于是派遣规模更大的使节团,前往金国正式商量联金灭辽之事。
既然要攻辽,西夏战事就得早点结束。
童贯强令熙河经略使刘法,带兵攻取朔方。由于准备不足,且孤军深入,遭遇伏兵大败宋军丧师十万,主将刘法被杀。
一代西北战神,就这样窝囊死去。
……
整个春天,朱铭都在劝农。
玉米红薯没有人愿意种,朱铭懒得花时间做示范,直接强令山区农民耕种此物。
他带着衙前吏,亲自巡视各处山区,选定数十亩山地作推种田。从大明村带来的几个农民,手把手教导本地农民种植,并且放下狠话,认真耕种的可以减税,不认真耕种的多征田赋。
山民怨声载道,却又不得不服从,暗地里臭骂知州的祖宗十八代。
春耕过后,朱铭终于开始练兵。
这些厢军平时也要种地,一个月能操练一回,就已经称得上精兵,朱铭也不敢耽误他们种田。
好在体格还不错,黎州满编50马军、300步军,都是宇文常“优中选优”的。
朱铭把300步军,编为25个鸳鸯队。
十队一个大队,指挥官为都头。张镗和李宝皆被暂命为都头,副都头从本地马军当中选取。
剩下五个大队,充作预备队,由朱铭亲自指挥。
初时集训十五天,每天都要操练,虽然伙食给足了,却把士兵训得想哭。
他们从没经历过这种“高强度”训练,而且军纪还极严,动辄就会遭受处罚。特别是自己训练好了,队友出了差错,结果一整个小队都得受罚。
罚跑步、挨板子之类的还好,就怕扣罚伙食,宁愿挨打也要吃饱啊。
集训十五天结束,改为隔日一练。
上午练习体能和杀敌招数,下午练习号令和阵法。
朱铭这位知县,整天泡在军营,仿佛变成了一个武将。
他暂时没有整顿吏治,因为缺一个突破口,最好能打一次胜仗,立威之后再去整顿。
一边练兵,一边等着,蛮夷肯定会来劫掠,因为每年都有一两遭。
五部蛮还没骚扰汉民,两林蛮突然来了。
朱铭被宇文常叫去,却见十多个蛮夷跪在地上。
宇文常指着蛮夷头领说:“这是两林蛮鬼主李顺恩之子,名叫李继恩。”
朱铭问道:“汉名?”
宇文常点头说:“百余年前,两林蛮距离汉地更近,太宗朝他们就姓李了,曾经一度打得邛部川蛮无法招架。后来邛部川蛮兴盛,将两林蛮驱赶到更南边。他们想要来黎州贸易,须得经过邛部川蛮的地界。”
李继恩痛哭流涕,居然会说汉话:“请太守为我两林蛮做主啊!”
“怎么回事?”朱铭问道。
宇文常解释说:“去年秋天,他们带了十几匹好马,还有诸多夷货来黎州互市。半路被邛部川蛮给抢了,两部因此还打了一场。两林蛮战败,被劫掠数百男女、若干牲畜财货,开春之后就绕路前来告状。”
朱铭把李继恩搀扶起来,好言好语询问:“今年多大年龄?”
李继恩说:“十八岁了。”
朱铭拍拍对方胸膛,赞道:“真是少年勇士!”
宇文常没有说话,坐着看朱铭表演。
李继恩问道:“尊者是?”
朱铭说道:“吾乃汉源知县朱铭,你汉话说得这般好,是谁教你的?”
李继恩说:“我们寨子里有汉人,经常给父亲出主意,他还教我读书写字。我和父亲的汉名,都是这位先生帮忙取的。”
朱铭问道:“若是出兵攻打邛部川蛮,两林蛮能有多少兵力?”
李继恩仔细想了想,咬牙说道:“八千!”
宇文常脸色一变,他知道两林蛮的实力,一次出兵八千,等于砸锅卖铁打生死局。
朱铭笑道:“你们先下去休息,此事颇大,我还要与宇文太守商议。”
这些蛮夷退下,屋里只剩宇文常和朱铭。
“不能打!”宇文常直接堵死话题。
朱铭说道:“可先派人谴责,如果听话就不打,如果不听话还得教训。”
第279章 蛮夷信息
大渡河以南的蛮夷很弱,但不代表着他们人少。
以后世行政区划来描述,两林蛮在极盛之时,拥有甘洛县南部、越西县东部、喜德县北部地盘。部落人口,多达好几万。
而今可能还剩两三万人,并且被邛部川蛮赶到喜德县,同时控制越西县的部分土地。
宇文常之所以清楚其实力,是因为黎州有各部几十年前的资料。那会儿大宋国力还算强盛,偶尔会征召夷兵作战,最多的时候能召集一万多人,两林蛮当时动辄出兵三四千。
“你想攻打邛部川蛮,就带这三百多厢军去?”宇文常问道。
朱铭说道:“把服役厢军也征调一些,再征召大渡河北岸的熟夷,再征召一些民夫运粮,可以对外宣称有一万大军。”
黎州的厢军数额,足足有一个军(2500人)。
但茶马司就划走一千多人,专门用于押运互市物资。州县两级各个衙门,也有厢军在服役,纯粹把厢军当役夫使用。
真正能打仗的就特么只剩350个(步军300,马军50),号称万人大军确实有点离谱。
朱铭突然问:“厢军一个满编步军指挥,应该有500将士才对,怎黎州这里只有300人?”
宇文常说道:“前两年泸南夷叛乱,制使征召各州厢军,黎州士卒被带走二百。接着茂州又有蛮夷作乱,二百黎州厢军一直没有归还,究竟伤亡多少人,到现在还没给个准数。”
朱铭有些无语:“……”
这种操作很正常,黎州属于瘴地,110年前定下的规矩是,这里的厢军两年换防一次。
但已经几十年没换防了厢军多为本地招募。
制置使把兵调走之后,随便扔些歪瓜裂枣回来,可以说是在两年换防。至于死伤士卒的抚恤金,估计也给不了多少,得黎州这边自己想办法。
宇文常说:“剩下这300步军,大都是我亲自征召的,皆为乡下良民。”
这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宋代厢军多招无业游民和逃荒流民,训练和打仗都不怎么听话,宇文常征召乡下良民做得不错。
朱铭说道:“邛部川蛮日渐壮大,数十年间,地盘人口近乎翻倍,还截断各部互市通道。长此以往,实为大患。如今可以勒令各部出兵围攻,再过三十年,官府还能使唤各蛮部出兵吗?”
宇文常感慨:“成功还是少年意气啊。且不说出兵能否获胜,你我能够私自调兵吗?”
朱铭说道:“凡事皆可变通,招募一些无业游民充数,把现有的厢军全部变成乡兵。至于军官不好变动,就让他们暂充厢军中的役兵军官,知州是可以调派役兵做事的。”
宇文常听得目瞪口呆:“你这样做一旦被查实,至少也是绞刑。”
“士大夫一般不判死刑”朱铭笑道,“吾非为了立功升迁,而是想要震慑黎州各蛮部。”
宇文常不想跟着朱铭冒险,他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怒斥邛部川蛮的不臣行为,勒令其归还劫掠自两林部的人口财货。
朱铭主动请缨:“我来送信。”
宇文常已经有点摸清朱铭的路数:“伱是想亲自去探查地形吧?”
朱铭笑笑不说话。
……
宇文常终究还是同意让朱铭去送信,因为他也想知道蛮夷的虚实。
翌日,朱铭带着十多骑出发。
两林部首领之子李继恩担任向导,在汉水汇入大渡河的下游十余里渡河。
过河之后,前方便是一条河谷,两岸皆高山耸峙。
李继恩说道:“这里以前为两林部所有,大山之中也有村寨,那些村寨现在听邛部川蛮的命令。但只要官府打赢邛部川蛮,山中村寨肯定不再顺服他们。”
朱铭问道:“北上的通道,只有这一条吗?”
李继恩指着东边:“那里很远的地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必须经过虚恨部的地盘边缘。”
虚恨部就在后世的峨边县,已经不属于黎州,名义上属于嘉州管辖。
李继恩又指着西边:“那里很远的地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过河之后要经过五部落蛮。”
朱铭又问:“南边除了两林蛮,还有哪个部落跟邛部川蛮有仇?”
李继恩说:“保寨蛮,他们可能会出兵帮忙。”
大渡河以南,是乌蛮的地盘。
徐处仁在徐州政绩斐然,受到宋徽宗亲自召见。
徐处仁说:“近年来全国水旱频发,公私凋敝,兵民皆困,应该尽早想办法。”
宋徽宗觉得很有道理,跟徐处仁商量之后,设立“裕民局”寻求振兵裕民之法。
元丰改制废除三司,职责大多划给户部和工部,这两个部门都是蔡京的大本营。
“裕民局”有点像国家计委,蔡京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更何况徐处仁还做过副宰相。
蔡京的反应非常激烈,当着皇帝的面质问徐处仁:“今设局曰‘裕民’,难道平日就不裕民吗?”
宋徽宗不想太折腾,毕竟还得仰仗蔡京捞钱,于是把“裕民局”给罢了徐处仁被贬去做扬州知州。
徐处仁心灰意冷,告病辞职回乡,一位贤臣就这样结束仕途生涯。
徽宗朝有很多能臣干吏,都是这样离开朝堂的。
宋徽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出使金国的团队回来了!
完颜阿骨打还附赠许多礼物,有东珠、貂皮、金沙、人参、松子等等。
宋徽宗特别高兴,将这种行为视作朝贡,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于是派遣规模更大的使节团,前往金国正式商量联金灭辽之事。
既然要攻辽,西夏战事就得早点结束。
童贯强令熙河经略使刘法,带兵攻取朔方。由于准备不足,且孤军深入,遭遇伏兵大败宋军丧师十万,主将刘法被杀。
一代西北战神,就这样窝囊死去。
……
整个春天,朱铭都在劝农。
玉米红薯没有人愿意种,朱铭懒得花时间做示范,直接强令山区农民耕种此物。
他带着衙前吏,亲自巡视各处山区,选定数十亩山地作推种田。从大明村带来的几个农民,手把手教导本地农民种植,并且放下狠话,认真耕种的可以减税,不认真耕种的多征田赋。
山民怨声载道,却又不得不服从,暗地里臭骂知州的祖宗十八代。
春耕过后,朱铭终于开始练兵。
这些厢军平时也要种地,一个月能操练一回,就已经称得上精兵,朱铭也不敢耽误他们种田。
好在体格还不错,黎州满编50马军、300步军,都是宇文常“优中选优”的。
朱铭把300步军,编为25个鸳鸯队。
十队一个大队,指挥官为都头。张镗和李宝皆被暂命为都头,副都头从本地马军当中选取。
剩下五个大队,充作预备队,由朱铭亲自指挥。
初时集训十五天,每天都要操练,虽然伙食给足了,却把士兵训得想哭。
他们从没经历过这种“高强度”训练,而且军纪还极严,动辄就会遭受处罚。特别是自己训练好了,队友出了差错,结果一整个小队都得受罚。
罚跑步、挨板子之类的还好,就怕扣罚伙食,宁愿挨打也要吃饱啊。
集训十五天结束,改为隔日一练。
上午练习体能和杀敌招数,下午练习号令和阵法。
朱铭这位知县,整天泡在军营,仿佛变成了一个武将。
他暂时没有整顿吏治,因为缺一个突破口,最好能打一次胜仗,立威之后再去整顿。
一边练兵,一边等着,蛮夷肯定会来劫掠,因为每年都有一两遭。
五部蛮还没骚扰汉民,两林蛮突然来了。
朱铭被宇文常叫去,却见十多个蛮夷跪在地上。
宇文常指着蛮夷头领说:“这是两林蛮鬼主李顺恩之子,名叫李继恩。”
朱铭问道:“汉名?”
宇文常点头说:“百余年前,两林蛮距离汉地更近,太宗朝他们就姓李了,曾经一度打得邛部川蛮无法招架。后来邛部川蛮兴盛,将两林蛮驱赶到更南边。他们想要来黎州贸易,须得经过邛部川蛮的地界。”
李继恩痛哭流涕,居然会说汉话:“请太守为我两林蛮做主啊!”
“怎么回事?”朱铭问道。
宇文常解释说:“去年秋天,他们带了十几匹好马,还有诸多夷货来黎州互市。半路被邛部川蛮给抢了,两部因此还打了一场。两林蛮战败,被劫掠数百男女、若干牲畜财货,开春之后就绕路前来告状。”
朱铭把李继恩搀扶起来,好言好语询问:“今年多大年龄?”
李继恩说:“十八岁了。”
朱铭拍拍对方胸膛,赞道:“真是少年勇士!”
宇文常没有说话,坐着看朱铭表演。
李继恩问道:“尊者是?”
朱铭说道:“吾乃汉源知县朱铭,你汉话说得这般好,是谁教你的?”
李继恩说:“我们寨子里有汉人,经常给父亲出主意,他还教我读书写字。我和父亲的汉名,都是这位先生帮忙取的。”
朱铭问道:“若是出兵攻打邛部川蛮,两林蛮能有多少兵力?”
李继恩仔细想了想,咬牙说道:“八千!”
宇文常脸色一变,他知道两林蛮的实力,一次出兵八千,等于砸锅卖铁打生死局。
朱铭笑道:“你们先下去休息,此事颇大,我还要与宇文太守商议。”
这些蛮夷退下,屋里只剩宇文常和朱铭。
“不能打!”宇文常直接堵死话题。
朱铭说道:“可先派人谴责,如果听话就不打,如果不听话还得教训。”
第279章 蛮夷信息
大渡河以南的蛮夷很弱,但不代表着他们人少。
以后世行政区划来描述,两林蛮在极盛之时,拥有甘洛县南部、越西县东部、喜德县北部地盘。部落人口,多达好几万。
而今可能还剩两三万人,并且被邛部川蛮赶到喜德县,同时控制越西县的部分土地。
宇文常之所以清楚其实力,是因为黎州有各部几十年前的资料。那会儿大宋国力还算强盛,偶尔会征召夷兵作战,最多的时候能召集一万多人,两林蛮当时动辄出兵三四千。
“你想攻打邛部川蛮,就带这三百多厢军去?”宇文常问道。
朱铭说道:“把服役厢军也征调一些,再征召大渡河北岸的熟夷,再征召一些民夫运粮,可以对外宣称有一万大军。”
黎州的厢军数额,足足有一个军(2500人)。
但茶马司就划走一千多人,专门用于押运互市物资。州县两级各个衙门,也有厢军在服役,纯粹把厢军当役夫使用。
真正能打仗的就特么只剩350个(步军300,马军50),号称万人大军确实有点离谱。
朱铭突然问:“厢军一个满编步军指挥,应该有500将士才对,怎黎州这里只有300人?”
宇文常说道:“前两年泸南夷叛乱,制使征召各州厢军,黎州士卒被带走二百。接着茂州又有蛮夷作乱,二百黎州厢军一直没有归还,究竟伤亡多少人,到现在还没给个准数。”
朱铭有些无语:“……”
这种操作很正常,黎州属于瘴地,110年前定下的规矩是,这里的厢军两年换防一次。
但已经几十年没换防了厢军多为本地招募。
制置使把兵调走之后,随便扔些歪瓜裂枣回来,可以说是在两年换防。至于死伤士卒的抚恤金,估计也给不了多少,得黎州这边自己想办法。
宇文常说:“剩下这300步军,大都是我亲自征召的,皆为乡下良民。”
这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宋代厢军多招无业游民和逃荒流民,训练和打仗都不怎么听话,宇文常征召乡下良民做得不错。
朱铭说道:“邛部川蛮日渐壮大,数十年间,地盘人口近乎翻倍,还截断各部互市通道。长此以往,实为大患。如今可以勒令各部出兵围攻,再过三十年,官府还能使唤各蛮部出兵吗?”
宇文常感慨:“成功还是少年意气啊。且不说出兵能否获胜,你我能够私自调兵吗?”
朱铭说道:“凡事皆可变通,招募一些无业游民充数,把现有的厢军全部变成乡兵。至于军官不好变动,就让他们暂充厢军中的役兵军官,知州是可以调派役兵做事的。”
宇文常听得目瞪口呆:“你这样做一旦被查实,至少也是绞刑。”
“士大夫一般不判死刑”朱铭笑道,“吾非为了立功升迁,而是想要震慑黎州各蛮部。”
宇文常不想跟着朱铭冒险,他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怒斥邛部川蛮的不臣行为,勒令其归还劫掠自两林部的人口财货。
朱铭主动请缨:“我来送信。”
宇文常已经有点摸清朱铭的路数:“伱是想亲自去探查地形吧?”
朱铭笑笑不说话。
……
宇文常终究还是同意让朱铭去送信,因为他也想知道蛮夷的虚实。
翌日,朱铭带着十多骑出发。
两林部首领之子李继恩担任向导,在汉水汇入大渡河的下游十余里渡河。
过河之后,前方便是一条河谷,两岸皆高山耸峙。
李继恩说道:“这里以前为两林部所有,大山之中也有村寨,那些村寨现在听邛部川蛮的命令。但只要官府打赢邛部川蛮,山中村寨肯定不再顺服他们。”
朱铭问道:“北上的通道,只有这一条吗?”
李继恩指着东边:“那里很远的地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必须经过虚恨部的地盘边缘。”
虚恨部就在后世的峨边县,已经不属于黎州,名义上属于嘉州管辖。
李继恩又指着西边:“那里很远的地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北上,过河之后要经过五部落蛮。”
朱铭又问:“南边除了两林蛮,还有哪个部落跟邛部川蛮有仇?”
李继恩说:“保寨蛮,他们可能会出兵帮忙。”
大渡河以南,是乌蛮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