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国祥摇头说:“力也。”
  于是,朱院长开始讲力学。
  陈渊听了半个小时,受到的思想冲击极大,他决定去上个厕所缓缓。
  可他脑子里全是力,看着尿水落入茅厕,居然也在分析其力道。又联想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都可以用力来解释,甚至船浮于水面也有力,陈渊认为那是水的托举力。
  数学还在苦修当中,陈渊又一脑袋扎进物理。
  ……
  山寨生活充实无比,全国各地却鸡飞狗跳。
  一是朝廷为了打仗而存粮,今年的夏粮又要增加苛捐,老百姓被搞得苦不堪言。
  二是宋徽宗下令,各地州府必须举荐道士。每州的名额为十人,官府出钱送十个道士入京,全国两千多个道士云集京师,如同科举一般考试考出道官。
  地方官们都无语了,只能派遣差役,在自己的辖区内遍访名道。
  温州那边,一个叫林灵素的道士,遭受诸多道友的嘲笑。因为他真的没啥真材实料,道经读得狗屁不通,还经常在讲经时加入荤笑话。
  再次遭到嘲讽后,林灵素大怒,指着其他道士说:“我少年学佛,青年游历蜀地,拜蜀山道人赵升先生为师。自此学得《五雷玉书》,能行五雷正法,尔等又有谁掌握雷法的?”
  一个道士说:“你既会雷法,且来劈我看看。”
  林灵素道:“我学的是五雷正法,又不是五雷邪法,自当斩妖除魔。伱是道门中人,我伤了你便为残害同道,除非你自认是那妖邪之徒!”
  道士们一通吵闹,温州知州最后拍板道:“林先生既然会雷法,那便一道解入京城吧。”
  及至夏季,东京城里,已经聚集上千个道士。
  真正的修道之人也有,但更多的属于“妖魔鬼怪”。随便看了几本道书,就说自己学得秘法,甚至有神汉也伪装成道士,只求在皇帝面前搏一场富贵。
  《西游记》已经送到京城,跟无数道经混在一起。
  此时的道官还很少,需要等到秋天,才进行大规模的道官考试。
  因此只有寥寥几人,负责整理那堆积成山的道经。
  汪齐之是开封天庆观的一个道士,他属于没啥追求的日子人,却被师兄举荐来整理道经。
  他的顶头上司是个文官,名叫黄裳,如今正坐那儿唉声叹气。
  黄裳今年刚好六十岁,看着满屋子道经,很想提刀冲进宫里,把宋徽宗那个昏君乱刀砍死。
  因为他不但是进士,还是元丰五年的状元!
  堂堂状元公,竟被派来整理道经,这事儿也就宋徽宗干得出来。
  何止是侮辱?
  简直把人踹翻在地,又一脚踩在人脸上!
  哀叹愤懑之余,黄裳还得干活,平心静气乖乖读道经。
  读着读着,黄裳就开始打瞌睡。
  他以前喜欢修道不假,但那属于业余爱好,现在却变成了繁重工作。
  搜集的道经太多了,不但要全部读完,还得整理编撰。他这位状元公,仕途已经毁了,后半辈子都得跟道经打交道。
  如果黄裳真的悟出《九阴真经》,他第一个报仇目标就是宋徽宗。
  黄裳在打瞌睡,其余道士也差不多。
  汪齐之已经睡醒一觉,翻开《道经》继续看。边看边批注,然后贴上纸条,注明这本道经的类型和内容。
  旁边还有一大摞呢,他打着哈欠伸手去拿,不小心把经书撞倒大半。
  经书堆里,出现书稿,用麻索随便装订。
  手抄本?汪齐之瞬间来了精神,但凡是手抄本,多半就属于珍贵道经,地方道观保留了正本。
  取来一看,汪齐之一脸迷糊。
  《西游记》是什么鬼?
  宋代还没有长篇,汪齐之瞬间就看入迷了。他完全不知道是讲佛家取经的书,因为开篇的道家味道很重,接下来又是一个关于猴子的爽文故事。
  一连几天,啥事儿不干,汪齐之都在上班划水读。
  直到唐僧出场,汪齐之才觉察出情况不对,咋又变成和尚到西天取经了?
  越读到后面越迷糊,这本,到底是佛书还是道书?
  明明有大量道家术语,偏偏主角是个和尚,而猪八戒、沙和尚似乎又是道教神仙下凡。孙悟空的身份就更模糊,道家佛家都占齐了,还有儒家圣王大禹的治水神针。
  等把全部读完,汪齐之若有所悟。
  于是重新翻阅,把里面的诗词全部誊抄下来,对照情节领悟那些道诗。
  有些道诗,一解便透。
  有些道诗,却又似佛家偈语,他怎么理解都搞不明白。
  越想越觉得头疼,趁着休假一天,汪齐之带着誊抄的道诗出门溜达。
  看着满街的繁华景象,汪齐之脑子清醒许多,于是又想起那些道诗,忍不住掏出来边走边读。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汪齐之嘀咕道:“这明明是一首佛偈啊,半点不似道诗。”
  汪齐之一路走累了,坐在家桶盆店门口,再次认认真真反复读诗。
  这家桶盆店,前店后坊,只雇了一个箍桶匠。
  甚至除了老板,连个伙计都没有,箍桶匠还得自己把桶搬出来。
  把新箍的木桶摆放好,箍桶匠听汪齐之反复念诗,忍不住说:“这讲的是道家内丹术,你这外丹道士自然不懂。”
  汪齐之好奇扭头:“你一个桶匠怎知道?”
  箍桶匠懒得解释,继续到后院箍桶去了。
  汪齐之连忙追赶,抓住箍桶匠的袖子:“你怎知道是内丹术?”
  箍桶匠依旧不理。
  汪齐之继续追进内院,一直纠缠到傍晚。
  箍桶匠的耐心极好,认认真真干活,完全不把这种打扰放在心上。
  此后数日,汪齐之每天下班都来。
  渐渐的,箍桶匠开始跟他聊天,甚至给他讲解那些道诗。
  终于有一天,汪齐之问:“阁下怎对这些道诗理解如此透彻?”
  箍桶匠忍不住说:“那些诗,出自俺师祖紫阳真人之手,不知怎就被人编到故事里!我听你讲那《西游记》,就是一本内丹修行书。”
  汪齐之恭敬作揖,问道:“敢问阁下道名?”
  箍桶匠说:“我叫薛道光,隐居东京闹市,只为和光同尘修炼道心。你不准透露出去,否则我就只能离开这里。”
  整部《西游记》,引用了张伯端六首道诗。
  而这位薛道光,正是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徒孙,也是道家南宗的开派祖师之一。
  汪齐之不敢怠慢,回去禀报黄裳。
  第二天,黄裳亲自来拜访,却不见薛道光的影子,这位道士已经连夜跑了。
  薛道光虽然没有找到,负责整理道经的道士们,却是开始争相传阅《西游记》。
  嗯,一群官方道士,看唐僧取经看得津津有味。
  第121章 道茶
  林灵素来到京城之后,与另外几百个道士,共同寓居在太乙宫等着考试。
  黄裳那边人手奇缺,在京城各道观招临时工。
  没有工钱,只提供伙食,但每天可拿出一个时辰,任由临时工翻阅那些道经。
  报名者寥寥,他们本就能免费吃住。
  林灵素却飞快报名,他是为了去看书!
  此君幼时家贫,从小就被扔到庙里,做了好些年的小沙弥。因不堪老和尚虐待,逃出寺庙做了道士。但只是没有度牒的野道,平时跑江湖,学得一些幻术戏法。
  他说自己拜蜀山道人赵升为师,但凡脑子正常的,都晓得他在胡说八道。
  因为赵升是《神仙传》里的人物,是张道陵在人间的最后一个弟子,跟着张道陵一起升天做了神仙!
  林灵素非常厌恶和尚,他幻术有成之后,往来于两淮地区。只要是钱花光了,就跑去寺庙里白吃白喝,还用幻术镇住和尚不敢动手。
  十多年的跑江湖经验,外加幼时做过和尚,让林灵素对佛道科仪都非常熟悉。
  他的宗教实操已修至满分,只缺坚实牢固的理论基础。
  主要是道书难寻,不像互联网时代,动动鼠标键盘就能随便阅读。
  林灵素连个师父都没有,所能接触的,也只是市面上的普通道经。他完全就是自己瞎琢磨,然后跑去找正经道士辨经,一点一点的积累道经知识。
  因此,跟林灵素接触过的道士,都觉得此人在歪解经文。
  “这一屋子经书,你们分门别类整理好,”黄裳对几个临时工道士说,“每天申时,你们可以自行翻阅,但不得把道经带出去。”
  林灵素看着满屋子道书,两只眼睛都在发光,他缺的就是这玩意儿啊!
  等黄裳离开之后,几个临时工道士,立即冲进去整理经书。
  他们跟林灵素一个想法,想弄几本珍贵道经看看。
  因此一边整理书籍,一边寻找自己想要的,放在旁边等着阅读。
  终于有差役来提醒:“申时到了。”
  道士们立即拿起道经翻看,林灵素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疯狂恶补自己的理论知识。
  此君着实聪明,记性也好得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