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2节
老白员外展信细读,内容写得非常直接。
就是分赃,向知县要钱,朱铭要黑风寨,老白员外要下白村。人人得利,皆大欢喜。
顺便还解释一下,他不是向知县的人,让老白员外看完信当场烧掉。
将书信凑近油灯,一点点烧作灰烬,老白员外不禁感慨:“令郎真是能做大事的。”
朱国祥说:“犬子顽劣,不知天高地厚。”
“哈哈,这就是谦虚之言了。”老白员外笑道。
他对朱铭的利益分配方案很满意,从头到尾,他就没想过染指黑风寨,只想趁机吞了小白员外的产业。
这厮让家仆扶着,亲自把朱国祥送出正门。
随即又把白大郎叫来,吩咐道:“拿出家里的钱财,立即装船运去下白村,今晚便把田产和店铺买到手!”
白大郎全程不知情,仔细询问之后,激动得说话都在发抖。
从今往后,没有什么上白村、下白村,也没有什么老白员外、小白员外。只有一个白村,只有一个白员外,这里全都是他白家的!
老白员外……嗯,今后就叫他白宗望。
白宗望左思右想,害怕儿子处理不好,干脆亲自出马,让人把他背上船。
见到向知县的仆人监军,白宗望说:“未免夜长梦多,今晚便交割吧。俺将钱财都带来了,只买田产、茶山和店铺。”
“俺也这般想的。”仆人监军笑道。
双方讨价还价,足足两个时辰,总算完成交易。
向知县拿这么多固定资产没用,因为距离县城太远了,只能全部贱卖给白宗望。就连一堆高利贷凭据,都打包作价二十贯,一股儿的卖出去。
白宗望带着一堆契书回家,中途对儿子说:“明日召集下白村的村民,拿出他们的借贷凭据,当场一把火烧掉。他们欠白宗敏的钱,今后可以不用还了。”
白崇文有些舍不得:“爹,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白宗望斥责道:“村子都是俺家的了,还盯着那些借据作甚?当务之急,是尽快安定人心,让那些村民知道,咱跟白宗敏不一样。”
“是。”
白崇文只得应承,但心里还是不舒服,他对钱财看得很重。
更何况,为了买下那些产业,白家都快把现金给掏空了,如今家里只剩下一千多贯。
看着儿子离开,白宗望一个人坐在房里,脸上终于露出畅快的笑容。
上下白村连为一体,家中田产直接翻倍,他终于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
第71章 进兵
清晨。
朱铭揉着惺忪睡眼醒来,来到甲板透气吹风。
江面还有薄雾未散,但朝阳已从东方升起。
昨晚全体弓手和衣而睡,武器就放在身边,只等着山贼过来偷袭。
然而,啥都没发生……
伙头兵还在生火造饭,那位家仆监军就找上来:“朱都头,给俺一队弓手,俺这就回县城复命。”
“阁下不随军了?”朱铭问道。
家仆监军说:“钱粮有衙吏掌管,打仗有都头指挥,俺去不去都一样。”
朱铭笑道:“那行,我调一队弓手给你。”
这厮作为向知县的代表,只想早点带着财货回去。而且已经问出来了,小白员外在县城有宅子,那里也藏了钱财等着接收。
接下来的事情,家仆监军懒得再管。
因为,向知县已经捞够了,前后发了两笔横财,所得收入加起来近万贯。
落袋为安!
一队杂兵扔给家仆监军,这厮坐船就跑,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回去是逆流而行,速度慢得多,好歹赶在城门关闭前,把财货全都给搬进去。铁钱又重又多,为了抢时间,干脆直接雇佣码头苦力,让那队杂兵全程维持治安。
苦力们的工资,按平时干活的双倍发放,一个个兴高采烈、干劲十足。
县衙吏员已经下班,在家中听到消息,闻风而来看得眼红不已。
向知县有点害怕,等这些财货搬完,也不立即去搬小白员外藏在县城的钱财。
他问家仆:“这些弓手,可是朱成功的心腹?”
家仆回答:“三百多弓手,选出两百多正兵,那些才是朱成功的心腹,都带去黑风寨打仗了。这十一个人,只是弓手里的杂兵。”
向知县顿时有了计较,他把十一个弓手全部喊到县衙后院。
指着两筐铁钱,向知县说:“这些都是赏给你们的,谁是首领,自己拿去分配。”
“多谢县尊!”弓手队长大喜。
向知县又说:“朱都头兵力充足,你们不用回去了,就留在县尉司做常备弓手吧。今后只要听俺的话,钱财有的是,你们家中的赋税,也可以免征一些。”
十一个弓手听得心花怒放,他们受不得规矩,没有主动去做战兵,本来就是心思活络之辈,很容易有点好处就被收买。
西乡县这种偏僻小县,常备弓手没有定额,但基本在十人到二十人之间。以前都是祝主簿的心腹,现在全部空缺下来,正好方便向知县培植势力。
向知县说道:“今后便有了县尉,尔等也要听我的。可听得明白?”
弓手队长立即跪下:“吃县尊的饭,给县尊做事!”
“很好,”向知县又问,“尔等不是战兵,可有习得鸳鸯阵?”
弓手队长说:“都操练过。”
向知县更加满意,等朱铭那边的弓手解散,自己手下的便是全县最强战力。
他觉得还不保险,吩咐道:“等别的弓兵回来,你再招揽一队过来。不要战兵,只要跟你们一样的杂兵,与那朱都头关系不亲近最好!”
“是!”弓手队长听明白了。
向知县满脸笑容,这样他就有两队弓手,一共22人可以使唤。
……
上午,朱铭带着弓手继续进发。
很快就来到下游的江边村落,也不能称之为村落,只有十多户人家而已,是黑风寨设立的前哨站。
当初父子俩穿越过来,就是在这里讨得饭吃。
故地重游,颇为感慨。
张广道已站在江边迎接,他昨晚带兵绕去更下游,摸黑乘坐小船过江埋伏。其目的嘛,当然是堵截山贼溃兵,把山贼的退路给断掉。
可惜山贼没来,一切准备都白费了。
张广道忍不住吐槽:“杨英已被吓破胆,不敢来夜袭烧船。就连江边的十几户人家,也都全部逃进山里,而且逃得很匆忙,有些粮食都没带走。”
陈子翼猜测道:“看来贼寇士气低落,完全不敢离开山寨。”
“如今只能强攻,出发吧。”朱铭下令。
进山的河流太小,大船容易搁浅,只能用小船运粮食,全体人员登岸步行。
行走两三里,便能看到民房。
都是一些茅草屋,搜山队回来报告说:“都头,那些房子里没人,粮食、牲畜、饭锅全带走了。”
“再探。”
“是!”
张广道指着前方说:“还要往前走,绕过那边的山坳,才能到黑风寨的山脚下。每次官兵来剿贼,山下农民都会撤离,全部撤到山上的黑风寨死守。”
队伍绕过山坳,地形开阔了许多,出现更多的茅草屋和农田。
继续往前却陡然变窄,前方出现连绵高山。
靠近河流的一方是峭壁,其余几面山坡也比较陡峭。
“这也不难攀爬啊。”陈子翼看着那些山坡。
张广道说:“山脚下不难爬,到了半山腰,能走的地方就很窄了。再继续往上,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少数可以不走山道的地方,也都设置了陷阱,官兵需要一边排除陷阱,一边顶着落石往上攀爬。”
脚下有陷阱,头顶有落石,这还真的为难官兵了。
毕竟,以往来剿匪的官兵,也都是临时招募的弓手,而且还没有认真训练过。踩中几個陷阱,再被石头砸几下,估计就得当场溃逃。
】
“先在岸边扎营。”朱铭下令。
民夫和杂兵立即行动,把船上的粮食搬到岸边。
说是扎营,其实就随便打下几排木篱笆,真正的宿将看到了会被逗得发笑。
朱铭至今不知道如何扎营,他的相关知识,都来自《纪效新书》。
按照《纪效新书》记载,大军吃过午饭,就该考虑扎营的事情。
戚继光说,主将和前营的营将,带着其余营将,还有中军的军官,吃完午饭要亲自去前哨。在下午一点到三点,主将和随行军官,就该提前登高观察地形。等大部队追上来,扎营地点基本选定,接下来便立起中军旗帜,安排具体的扎营事项。
扎营的同时,还要派出哨骑,四散出去查看情况。
有辅兵要出去砍树、收集柴禾、割青草喂马,这些都是需要离开营寨的,返回时务必清点人数。回来少了,可能是发生意外,当派小股精兵去寻找。回来多了,肯定有奸细,须得仔细盘查。
如此种种,写得明白,但朱铭不清楚细节啊,具体怎么搞全凭瞎琢磨。
譬如拉屎,戚继光在扎营篇里没讲,朱铭只能选定一处地点,规定士兵必须去那里解决。他现在统兵较少,完全可以这样,若是统兵数万,该怎么让士兵拉屎呢?
几万人如果跟敌军对峙一个月,拉出的屎尿就该有多少?不好生处理,容易引发传染病。
民夫杂兵扎营之时,朱铭又派出几队弓手,去相对开阔的山坡警戒。
随即他亲自带兵上山,张广道在旁边跟着,实地去观察战场周边情况。
就是分赃,向知县要钱,朱铭要黑风寨,老白员外要下白村。人人得利,皆大欢喜。
顺便还解释一下,他不是向知县的人,让老白员外看完信当场烧掉。
将书信凑近油灯,一点点烧作灰烬,老白员外不禁感慨:“令郎真是能做大事的。”
朱国祥说:“犬子顽劣,不知天高地厚。”
“哈哈,这就是谦虚之言了。”老白员外笑道。
他对朱铭的利益分配方案很满意,从头到尾,他就没想过染指黑风寨,只想趁机吞了小白员外的产业。
这厮让家仆扶着,亲自把朱国祥送出正门。
随即又把白大郎叫来,吩咐道:“拿出家里的钱财,立即装船运去下白村,今晚便把田产和店铺买到手!”
白大郎全程不知情,仔细询问之后,激动得说话都在发抖。
从今往后,没有什么上白村、下白村,也没有什么老白员外、小白员外。只有一个白村,只有一个白员外,这里全都是他白家的!
老白员外……嗯,今后就叫他白宗望。
白宗望左思右想,害怕儿子处理不好,干脆亲自出马,让人把他背上船。
见到向知县的仆人监军,白宗望说:“未免夜长梦多,今晚便交割吧。俺将钱财都带来了,只买田产、茶山和店铺。”
“俺也这般想的。”仆人监军笑道。
双方讨价还价,足足两个时辰,总算完成交易。
向知县拿这么多固定资产没用,因为距离县城太远了,只能全部贱卖给白宗望。就连一堆高利贷凭据,都打包作价二十贯,一股儿的卖出去。
白宗望带着一堆契书回家,中途对儿子说:“明日召集下白村的村民,拿出他们的借贷凭据,当场一把火烧掉。他们欠白宗敏的钱,今后可以不用还了。”
白崇文有些舍不得:“爹,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白宗望斥责道:“村子都是俺家的了,还盯着那些借据作甚?当务之急,是尽快安定人心,让那些村民知道,咱跟白宗敏不一样。”
“是。”
白崇文只得应承,但心里还是不舒服,他对钱财看得很重。
更何况,为了买下那些产业,白家都快把现金给掏空了,如今家里只剩下一千多贯。
看着儿子离开,白宗望一个人坐在房里,脸上终于露出畅快的笑容。
上下白村连为一体,家中田产直接翻倍,他终于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
第71章 进兵
清晨。
朱铭揉着惺忪睡眼醒来,来到甲板透气吹风。
江面还有薄雾未散,但朝阳已从东方升起。
昨晚全体弓手和衣而睡,武器就放在身边,只等着山贼过来偷袭。
然而,啥都没发生……
伙头兵还在生火造饭,那位家仆监军就找上来:“朱都头,给俺一队弓手,俺这就回县城复命。”
“阁下不随军了?”朱铭问道。
家仆监军说:“钱粮有衙吏掌管,打仗有都头指挥,俺去不去都一样。”
朱铭笑道:“那行,我调一队弓手给你。”
这厮作为向知县的代表,只想早点带着财货回去。而且已经问出来了,小白员外在县城有宅子,那里也藏了钱财等着接收。
接下来的事情,家仆监军懒得再管。
因为,向知县已经捞够了,前后发了两笔横财,所得收入加起来近万贯。
落袋为安!
一队杂兵扔给家仆监军,这厮坐船就跑,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回去是逆流而行,速度慢得多,好歹赶在城门关闭前,把财货全都给搬进去。铁钱又重又多,为了抢时间,干脆直接雇佣码头苦力,让那队杂兵全程维持治安。
苦力们的工资,按平时干活的双倍发放,一个个兴高采烈、干劲十足。
县衙吏员已经下班,在家中听到消息,闻风而来看得眼红不已。
向知县有点害怕,等这些财货搬完,也不立即去搬小白员外藏在县城的钱财。
他问家仆:“这些弓手,可是朱成功的心腹?”
家仆回答:“三百多弓手,选出两百多正兵,那些才是朱成功的心腹,都带去黑风寨打仗了。这十一个人,只是弓手里的杂兵。”
向知县顿时有了计较,他把十一个弓手全部喊到县衙后院。
指着两筐铁钱,向知县说:“这些都是赏给你们的,谁是首领,自己拿去分配。”
“多谢县尊!”弓手队长大喜。
向知县又说:“朱都头兵力充足,你们不用回去了,就留在县尉司做常备弓手吧。今后只要听俺的话,钱财有的是,你们家中的赋税,也可以免征一些。”
十一个弓手听得心花怒放,他们受不得规矩,没有主动去做战兵,本来就是心思活络之辈,很容易有点好处就被收买。
西乡县这种偏僻小县,常备弓手没有定额,但基本在十人到二十人之间。以前都是祝主簿的心腹,现在全部空缺下来,正好方便向知县培植势力。
向知县说道:“今后便有了县尉,尔等也要听我的。可听得明白?”
弓手队长立即跪下:“吃县尊的饭,给县尊做事!”
“很好,”向知县又问,“尔等不是战兵,可有习得鸳鸯阵?”
弓手队长说:“都操练过。”
向知县更加满意,等朱铭那边的弓手解散,自己手下的便是全县最强战力。
他觉得还不保险,吩咐道:“等别的弓兵回来,你再招揽一队过来。不要战兵,只要跟你们一样的杂兵,与那朱都头关系不亲近最好!”
“是!”弓手队长听明白了。
向知县满脸笑容,这样他就有两队弓手,一共22人可以使唤。
……
上午,朱铭带着弓手继续进发。
很快就来到下游的江边村落,也不能称之为村落,只有十多户人家而已,是黑风寨设立的前哨站。
当初父子俩穿越过来,就是在这里讨得饭吃。
故地重游,颇为感慨。
张广道已站在江边迎接,他昨晚带兵绕去更下游,摸黑乘坐小船过江埋伏。其目的嘛,当然是堵截山贼溃兵,把山贼的退路给断掉。
可惜山贼没来,一切准备都白费了。
张广道忍不住吐槽:“杨英已被吓破胆,不敢来夜袭烧船。就连江边的十几户人家,也都全部逃进山里,而且逃得很匆忙,有些粮食都没带走。”
陈子翼猜测道:“看来贼寇士气低落,完全不敢离开山寨。”
“如今只能强攻,出发吧。”朱铭下令。
进山的河流太小,大船容易搁浅,只能用小船运粮食,全体人员登岸步行。
行走两三里,便能看到民房。
都是一些茅草屋,搜山队回来报告说:“都头,那些房子里没人,粮食、牲畜、饭锅全带走了。”
“再探。”
“是!”
张广道指着前方说:“还要往前走,绕过那边的山坳,才能到黑风寨的山脚下。每次官兵来剿贼,山下农民都会撤离,全部撤到山上的黑风寨死守。”
队伍绕过山坳,地形开阔了许多,出现更多的茅草屋和农田。
继续往前却陡然变窄,前方出现连绵高山。
靠近河流的一方是峭壁,其余几面山坡也比较陡峭。
“这也不难攀爬啊。”陈子翼看着那些山坡。
张广道说:“山脚下不难爬,到了半山腰,能走的地方就很窄了。再继续往上,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少数可以不走山道的地方,也都设置了陷阱,官兵需要一边排除陷阱,一边顶着落石往上攀爬。”
脚下有陷阱,头顶有落石,这还真的为难官兵了。
毕竟,以往来剿匪的官兵,也都是临时招募的弓手,而且还没有认真训练过。踩中几個陷阱,再被石头砸几下,估计就得当场溃逃。
】
“先在岸边扎营。”朱铭下令。
民夫和杂兵立即行动,把船上的粮食搬到岸边。
说是扎营,其实就随便打下几排木篱笆,真正的宿将看到了会被逗得发笑。
朱铭至今不知道如何扎营,他的相关知识,都来自《纪效新书》。
按照《纪效新书》记载,大军吃过午饭,就该考虑扎营的事情。
戚继光说,主将和前营的营将,带着其余营将,还有中军的军官,吃完午饭要亲自去前哨。在下午一点到三点,主将和随行军官,就该提前登高观察地形。等大部队追上来,扎营地点基本选定,接下来便立起中军旗帜,安排具体的扎营事项。
扎营的同时,还要派出哨骑,四散出去查看情况。
有辅兵要出去砍树、收集柴禾、割青草喂马,这些都是需要离开营寨的,返回时务必清点人数。回来少了,可能是发生意外,当派小股精兵去寻找。回来多了,肯定有奸细,须得仔细盘查。
如此种种,写得明白,但朱铭不清楚细节啊,具体怎么搞全凭瞎琢磨。
譬如拉屎,戚继光在扎营篇里没讲,朱铭只能选定一处地点,规定士兵必须去那里解决。他现在统兵较少,完全可以这样,若是统兵数万,该怎么让士兵拉屎呢?
几万人如果跟敌军对峙一个月,拉出的屎尿就该有多少?不好生处理,容易引发传染病。
民夫杂兵扎营之时,朱铭又派出几队弓手,去相对开阔的山坡警戒。
随即他亲自带兵上山,张广道在旁边跟着,实地去观察战场周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