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横胡同竖胡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鱼市里,张蓝、张鹏姐弟跟他们老妈胡美惠在一起吃饭。
  一边吃着,胡美惠一边打量张蓝几眼,欲言又止,好一会儿才说:“蓝蓝呐,那个小伙子妈看见他好几次了……”
  “哪个?”
  “就是今天上午来的那个,长得斯斯文文的。”
  “哦,经常来买鱼。”
  “我看你们有说有笑的。”
  “嗯,是挺熟的。”
  身为当妈的,对这方面当然很敏感了。
  尤其张蓝这种。
  上学的时候张蓝就比较朴素。
  下来干活儿以后就更不爱打扮了。
  拆迁刚搬到西街的那会儿,不熟悉的街坊邻居还以为胡美惠有两个儿子。
  可最近这一段时间一来,张蓝突然爱打扮起来。
  头发留起来了,也开始穿裙子了。
  看老妈老姐的神色,张鹏感觉她们在说陈凡,连忙冲老妈比划:“妈,你是说那个经常来买鱼的大哥吗?”
  “是啊,我看他能跟你比划一阵子呢。”
  “那当然了,那个大哥人可好了,他哑语的水平比我还厉害。”
  “他不会是在福利厂上班吧?”
  “没有,他在制药厂上班,自己又在外面开公司。”
  “挺能干的啊,不过,怎么妈总感觉他挺成熟的,不会是拖家带口的吧?”
  “没有啊,他跟父母在一起,是家中老大,家里还有弟弟妹妹。”
  “怪不得呢。他姓啥,要不要找人打听打听?”
  张蓝在一旁有些不耐烦了:“哎呀,打听啥,还没怎么样呢。”
  张鹏却突然嘴里发出“呀呀”的声音,兴奋地站起来,朝市场入口跑去。
  原来,姐弟俩的姥姥来了。
  张蓝、张鹏他们这一辈儿人都知道老太太有个奇怪的名字叫高桥洋。
  但不知道老太太真名叫高桥洋子,是个地地道道的鬼子遗孤。
  十四五岁的时候,高桥洋子流落街头,被一个姓胡的四十多岁的车把式捡回家做了老婆,报户口的时候就把名字改成了高桥洋。
  十六岁的时候,高桥洋招工进本地最大的纺织厂金星纺织厂,当了一名挡车工。
  由于手速极快,工作效率极高,人送外号亚细亚。
  这亚细亚是日伪时期,南满铁路上速度最快的一种火车头。
  眼下,老太太也不过70来岁,身体也还硬朗,唯独两腿膝盖生有骨刺,行动坐卧诸多不便,出门得拄着拐杖慢悠悠地挪。
  换一般老太太要是这样的话,早就弄得埋里埋汰了,这老太太却收拾的干净利索,花白的头发盘在脑后。
  走进市场,每当有人从身边经过时,不管认不认识,都点一点头。
  张鹏扶着姥姥过来了,张蓝一边拖过凳子让老太太坐下,一边埋怨:“大老远跑这里干什么?”
  “没事溜达溜达。”
  胡美惠也连忙凑过来:“妈,你吃了吗?”
  “吃了。”
  眼下,老太太跟大儿子在一块儿过。
  因为退的早,老太太的退休金极低,只能节省着过日子。
  ……
  吃着饭,毕淑珍打量童筝,终于忍不住了。
  “你到底怎么回事?”
  一旁的冷梅看看毕淑珍又看看童筝欲言又止。
  童筝叹口气:“那个,我,我跟周莹分手了!”
  “好好的,怎么就分手了?”毕淑珍有些恼火。
  “不合适。”
  “怎么就不合适了?不处的挺好的吗?是不是人家有什么想法了?梅子,要不你问问小周?”
  冷梅面露为难之色。
  “问啥问啊,是我提出来的。”童筝说。
  毕淑珍气的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你,你……你就瑟吧,眼瞅着奔四了,还这么不着调。”
  “怎么不着调了。”
  “你说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
  “妈,您别急,有机会我再给筝子介绍……”
  “你也是!”毕淑珍却突然直奔冷梅而来,“也不帮着在小周面前撮合撮合。”
  “这个……”冷梅一脸的尴尬。
  童筝有些不满:“妈,你干什么?这事儿跟嫂子有什么关系?”
  冷梅笑嘻嘻地站起来:“来,妈,我给你盛点饭。”
  “可你这么老大不小了,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到底还想不想结了?”
  “谁说不结了,一辈子的事儿,当然得挑了。”
  等冷梅盛饭回来,毕淑珍也冷静下来。
  “可你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或者你想找什么样的,你说清楚也行。”
  “早就说清楚了……”
  “你不就想找个儿高点的吗?妈也支持啊。可小周不挺高的吗?”
  “起码得通情达理。”
  “小周怎么不通情达理了?”
  “行了,车轱辘话转来转去的,”童筝有些不耐烦了,“反正已经分了,再找吧。”
  说完,没等毕淑珍回答,童筝一头钻进里屋去了。
  ……
  整个东门里这片儿,购买传呼机的街坊邻居渐渐增多以后,陈凡、陈锋哥俩住的这个小偏厦子窗户前渐渐人满为患了。
  好在时间仅限于傍晚到晚上九十点钟之前。
  哥俩都烦的不行,但陈剑辉和刘雅丽还是叮嘱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跟街坊邻居扔脸子,更不能言语怠慢。”
  陈凡当然懂这个道理。
  作为过来人,他甚至很珍惜这种烦扰之事。
  若干年后,大家都搬到楼房里住了,横胡同变竖胡同了。
  街坊邻居都消失了,一个楼层住上几年都不带认识的,哪怕偶尔见一面也是皮笑肉不笑的。
  陈锋自然理解不了,而且比较随性。
  陈凡怕他无礼,每次来人打电话,就把他支到一旁。
  打电话最多的是老何,往往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
  他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等电话的时候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跟陈凡搭讪。
  “抽烟吗?哦,忘了,你不抽烟。你真不简单啊,不抽烟不喝酒。”
  “呵呵,不抽烟不喝酒的人都不是好人。”
  “谁说的?”
  “一个大流氓说的。”
  “大流氓?叫啥?”
  “杜月笙。”
  “哈哈,真是个大流氓啊,大流氓的话能当真吗?”
  “是啊,这世道越是老实人越崇拜流氓。”
  “嗯,嗯,流氓是流氓分子的良民证……”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对,对,小陈你真有才。”
  陈凡忍不住想打哈欠,连忙用手捂一下。
  “小陈啊,你这电话应该弄个收费的计价器。”
  “街坊邻居收啥费啊。”
  “唉,一码归一码。你这白天要是有人看着的话,一天赚个百八十的不成问题。”
  “怎么?你想干?”
  “现在报装电话太麻烦了,得等小半年。”
  “我给你找人,一个星期内就能下来。”
  “真的?”
  “那当然了。不过,你得给他点好处。”
  “那也划算啊。”
  陈凡巴不得这片街坊邻居有公用电话。
  其实,包括老何在内,街坊邻居们也不是故意占陈凡便宜。
  可这一片儿除了李大牙家,也就陈凡家有电话。
  而李大牙家比较孤寒,没人愿意过去。
  要是有个收费的公用电话,大家打起电话来也就不用缩手缩脚了。
  这种事也就老何适合,老何是二皮脸子,货车上掉下头猪他都能抢回家去,收点电话费算啥。
  再说他老婆三天两头在家泡病号,他自己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