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次日后妃陵的陵户离开,陈雪安排陵里的老人和小孩把番薯撂在麦秆上晒,日落前再挪进大棚。
  杜星跟陶椿打个招呼,转头从陈雪手里领走两千斤花生的支配权。
  从头到尾,陶椿没有露面。
  有六千斤番薯铺在大棚里催着,公主陵的陵户干活儿越发勤快,不少人在深更半夜还赶着牛拉石碾子压麦子。
  夜里碾麦,清早抖麦秆,太阳出来晒麦子,傍晚风大扬麦子。
  一日日皆如此。
  四天后,大半陵户家里的麦子都入仓了,一垛垛麦秆堆在房前屋后。零散分布的陵户聚集到一起,剁番薯的、挑水的、推磨磨浆的、搬竹排的、擦晒箩的、以及剥花生壳的,演武场附近,人影穿梭如网。
  邬家,陶椿端水招待年婶子和胡二嫂婆媳俩。
  “姜妹子,你明年年头就要生娃娃,作坊里你就不要去了,免得累着身子伤到孩子。”胡二嫂说。
  姜红玉抚了下肚子,说:“我不能去你们要辛苦点了,要不再招揽个人?”
  胡二嫂看向陶椿,陶椿点头,说:“多找几个人也行,今年任务重。”
  “陈雪跟我提了一个人,我拿不定主意,过来跟你讨个主意。”胡二嫂为难地说,“李玉梅找过她,想要过来帮忙。她说玉梅这大半年挺安分,也有心悔改,恰巧我前大嫂还是个熟手,我跟家全都在犹豫要不要用她。我也跟我娘说了,我娘说我大哥跟她已经和离,往后各不相干,我们用不着堵着她的出路。”
  “你做决定不用考虑我们一家。”年婶子开口。
  陶椿思量几瞬,她摇头拒绝,“下粉条是个苦活儿,也要力气,李玉梅吃不了这个苦,你们从旁处招人吧。你帮我跟陈雪捎句话,有心悔改的人不该挑三拣四。”
  第218章 第二次集市开集 福利好
  年婶子拍一拍儿媳妇,示意她先回去。
  “我来还为一件事,中秋节的第二天,花管事领五个陵的陵户进山谷取陶器,又进账四百三十二两银子。银子搁在我家,你看是给你搬过来,还是发下去?”年婶子转头把前儿媳的事抛在脑后,就像她说的,陶椿做决定不用顾忌她的想法,她也不插手陶椿的决定。
  陶椿想了想,说:“我手里还有四百五十两银子,余下的两三个月估计没用钱的地方,凑一起发下去算了,战前给大伙儿鼓鼓劲。”
  “战前?”
  “今年做粉条的任务重,也算一场战事吧。”陶椿笑。
  年婶子笑着点头,“你说得在理。”
  “有的陵户地里的活儿还没忙完,等等他们,等人手都投入到做粉条的任务中,我把银子发下去。”陶椿说,“我们陵里还没种菜籽吧?”
  “地都没犁,种什么菜籽,都在等下雨。”年婶子说。
  提及雨水,她又愁道:“天一直旱,泉眼里沁出来的水都比往年少,为了洗番薯浆,咱们吃水都要节省着。”
  陶椿往天上看一眼,说:“先将就一段日子吧,只能等下雨。我看最近一早一晚雾气浓重,估摸着是要变天了。”
  “希望吧。”年婶子拄着膝盖起身,说:“我回去了,你忙吧。”
  陶椿在忙菜园里的活计,豆角架子、瓠子藤和葫芦藤都该拔了,豆角、瓠子和葫芦攀架子的时候,陶椿一家都在山谷里,菜园是邬二叔打理的,豆角架子之类的也是他着手搭的。今年的这个菜园,总的来说没让她操心打理,挖地、撒种、栽苗、除草、浇水、搭架子都由旁人代劳了。
  老葫芦摘下去搁仓房里,以后用来当瓢,老瓠子剁开剥籽留种,陶椿正在琢磨去年吃的老南瓜,想着明年要种几株南瓜,就听见沉重的脚步声靠近。
  “我姐收拾出两筐老南瓜,叫我挑回来,要吗?”两个筐落地,邬常安拄着扁担喘粗气,他解释说:“我说不要,我们去年吃南瓜都吃腻了,她偏要给我,还说人不吃给牛吃。”
  “你确定你姐是把南瓜送给人吃的?
  ”陶椿意有所指地问,“给咱牛爹剁一个甜南瓜润润嗓。”
  邬常安不吭声,他斜楞她一眼,挑着两筐南瓜进院子。
  “杜星找你有啥事?”陶椿高声问。
  “让我再做个石碾子搁在山谷里碾花生。的确是要再做一个,陵里的这两个石磨忙着碾番薯,腾不出空碾花生。”邬常安转眼忘了陶椿调侃他的事,他大步走出来,说:“我要带上杜瘸子和李老头去山谷里住些时日,把石碾子雕成了再回来。你要不要去?”
  陶椿点头,“去,我险些忘记一件事,我今年卖牛油火锅料需要罐子,我要进山让制陶的人给我捏一批大小差不多的陶罐。”
  邬常安高兴地打个响指,他跟他媳妇不用分开了。这下他不跟她计较了,进去拿个老南瓜剁碎喂牛。
  接下来的两天,陶椿把菜园收拾出来,该拔的拔,该挖的挖,浇上水再撒上萝卜籽和白菜籽,赶在入冬前再种一批萝卜白菜。邬常安则是忙着打磨工具,铁钻头要打磨,石斧要修整。
  一切收拾妥当,临走前,陶椿牵着刀疤脸驮着四百五十两银子前往演武场,年婶子见了,使唤人从家里抬出一麻袋沉甸甸的银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