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陶椿也有这个想法,她点头说:“我看李铁斧没几天好活了,就不用再往回抬。我去问问开路队,看他们愿不愿意顺路把李桂花母子四个押去帝陵。他们要是不愿意,你回去的时候把人带回去关地宫里,等山陵使的信儿。”
  “行。”年婶子点头,她看着陶椿,满脸的欲言又止。
  “那我这就去问问。”陶椿当做没看见她的表情,她抬脚离开。
  年婶子目送她的背影走远,她沉沉叹一声。
  “娘。”胡家全跟胡二嫂见陶椿离开,他们夫妻俩快步过来,胡二嫂急切地问:“娘,陶椿说啥了?你愁眉苦脸的。”
  “她没说啥,我在想你们姑奶是不是太过分了。”年婶子又吁一口粗气。
  胡家全“哎呀”一声,“娘!你还真听信了李二的话?我们胡家人可不像他们父子四个一样又毒又蠢,没人朝陶椿下毒手,她晚年不会凄凉。”
  年婶子瞥他一眼,没有接话。
  另一边,陶椿在跟李西峰说话,他看完一场热闹,痛快地答应她的托付。
  第189章 夜间报丧 胡阿嬷去世
  看一场热闹,晌午饭拖到后半晌才吃,好在大伙儿上午没做啥活儿,下午也不急着干活儿,多饿一个时辰也不妨事。
  等饭的时候,陶椿带年婶子去看烧制好的陶器,她带着点炫耀的意味展示,每一种陶器,大小和形状都是相同的,碗碟十二个为一打,用草绳捆着整齐摆放,陶网陶盘也是十二个为一打,往后外陵来买陶器,挑的时候可方便了。
  “还是你有本事有想法,烧的陶器像是军营里出来的,一溜地规整。不像我,往年烧陶器全凭大伙儿的喜好,
  所以有的陶器不够卖,有的陶器卖不完,剩下的陶器一放就是一两年,最后贱卖了。”年婶子不吝啬赞赏的话。
  陶椿得意地笑笑,“这样多做个几年,到时候陵里的人会做各种各样的陶器,如此一来,手艺不会丢失。”
  要是制陶全凭喜好,大多数人都是逮着自己擅长的陶器做,年数久了,随着一部分人去世,他们掌握的制陶手艺也会跟着失传。
  年婶子点头,“你说得对。”
  “吃饭了。”邬常安喊,“饭好了,快回来吃饭。”
  陶椿扬一下手表示听见了,她引着年婶子拐回去,路上问:“这一个月来,陵里有没有啥事?”
  “没啥事,山陵使的人过来驮走粉条之后,陵里没来过外人。”
  “帝陵的大夫呢?”
  “噢,他来过,也被陈雪请去陈平家看过他的小儿子,那小儿的胯骨折了,他给掰正了,但不确定能不能完全长好。毕竟小孩不懂事,不可能一直不动,所以他也不能担保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会不会有影响。”年婶子说。
  陶椿摸了摸自己的胯,心想就是不能完全长好,也只是走路瘸一点,长短脚罢了,腿没废就好。
  “我叔咋样了?近来有没有好转?”
  “瘦了不少,腿和手也有力气多了,旁的没啥好转的。”年婶子摇头,“我不贪心,不求他好转,病情不再恶化就行了。”
  路过油坊外,关在里面的人鬼哭狼嚎,年婶子斜了一眼,脚步丝毫没停顿。把这颗老鼠屎丢出去了,她心里着实舒坦,她实在是太烦他们一家了。
  午饭是鸡蛋粉条韭菜包子,邬小婶想着今天休息,大伙儿不忙,包包子的人手多,这才起意蒸包子。就是临近晌午,该烧火蒸包子的时候,一大帮人都跑去看热闹了,才耽误到现在才吃饭。
  厨房外的长桌上摊着刷洗干净的门板,拳头大的白面包子都倒在上面,陶椿和年婶子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吃上了。
  年婶子看一圈,一两百人坐在一起吃着饭说着话,起身拿包子舀汤的人来来往往,热闹中不乏平静祥和。她心想这应该就是老头子想看到的,去年宰牲畜的时候把人聚一起吃大锅饭,把他气得脑袋疼,硬是躺了好几天。
  年婶子笑笑,她从竹筐里拿个碗拿个碟,碟子里放两个包子,碗里舀一碗南瓜汤,她寻到儿子儿媳,跟小两口坐一起。
  “我爹还好吧?”胡家全问。
  “瘦了不少,精神多了。”
  “娘,你明天回去?”胡二嫂问。
  年婶子点头,“明儿跟青峰和杜月一起回,免得还要安排人送我。”
  开路队也打算明天就离开,公主陵出个丑闻,这里的陵户想来没心情招待外客。
  故而当晚,李西峰就向陶椿辞别:“你们陵里有正事要忙,我们就不多打扰了,明早吃过早食,我们就离开。这趟回帝陵打算从通往定远侯陵的那条路走,正好也看看那条路修得怎么样了,故而不能帮你们给后妃陵和贤王陵捎话。”
  陶椿说一句稍等,她回屋拿两张纸,一张交给李西峰,另一张打算交给春仙。
  “这是昨儿下午,我跟我们陵里的人一起商讨出来的陶器的价钱,劳您去别的陵的时候,帮我们跟当地的陵长提一提。夏天日长,人和牛都清闲,正是方便来我们公主陵换陶器的好时候。”陶椿说。
  李西峰应下。
  “你们走前要不去挑两件合眼缘的陶器带回去?比如温酒壶,这个陶器难度不小,一千三百余个酒壶进窑,开窑时碎了五百个,到时候帝陵的陵户取货晚了,保不准就没了。”陶椿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