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就说你不会无缘无故登门,原来是为说这个。”年婶子摇头,“你说得容易,这样的人到哪儿找?别说是在深山里,就是山外的长安城,千万个人里有几个医婆?十里八村估计也只有三五个接生婆。你上面没婆母,你要是揣孩子了,你娘不告诉你我都要告诉你,揣了孩子多走多动,该做饭做饭,该砍柴砍柴,除了睡觉别往床上躺。多走多动,少吃少喝,大人身子骨壮,小孩个头小,生的时候一两个时辰就生出来了。”
  陶椿头疼,“那就没法子了?”
  “没法子。”年婶子明确地告诉她,“没人懂这个,出山念书的孩子都是十来岁的少男少女,他们也不可能去学这个,最重要的是没人教。”
  陶椿看陵长一眼,她试探着问:“胡阿嬷也不行?我听说她曾是安庆公主的侍女……”
  年婶子不吭声,她也看着陵长。
  “有情分但不是这么用的。”陵长简单说一句。
  “但我觉得这不是个小事,关乎陵里世世代代,事关子嗣,事关性命。”陶椿不服气。
  陵长笑一声,“陵里这么些年了也没有绝嗣,四十六户人家,老老少少合起来有三百一十二个人,比五十年前才搬进山的时候多二百三十个人。”
  这话就有点薄凉了,陶椿脸上的笑落了下来,但她又强扯出假笑,攥着发抖的手说:“这只是侥幸活下来的,死的你都没算。我给您算一笔账,五十年就算作是两代人,头一批进山的陵户正当壮年,正好可以生育,假定一个女人能生四个孩子,这不多吧?还都养活了,二十五年后,这四个孩子嫁的嫁娶的娶,平均每人再有四个后代,这一户人家的孙辈就有十六个。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孙辈的子辈共有六十四个,四十六户人家的后代就有二三千个。就算嫁出去一半的人,也还有一千多个人。但现在陵里老老少少加起来才三百出头,这死了多少人?”
  陵长皱着眉仔细盘算,好像真是这个事,他偏头问老婆子:“她没算错?”
  “应该没有。”年婶子掀开被子下床,说:“我跟你去我姑母那儿走一趟,这个事你跟我们说也不中用,我跟你叔没那个能耐。”
  陶椿起身,她强摁下不忿的情绪,道歉说:“叔,我年轻气盛,又被我二堂嫂丧女的事刺激到了,情绪有点激动,要是冒犯到你,你可别见怪。”
  “没事,我一把年纪了,哪会跟你计较。”陵长摆手,他嘱咐说:“别多待,我闻到肉香味了,早点回来吃饭。”
  陶椿拉开门走出去,寒风一吹,她清醒多了,陵长和年婶子总归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守陵人,还是在山里待了四五十年的老人,老两口的开明和宽厚是岁月带来的,在见识上的劣势是很明显的,眼界有限,所以他们是被禁锢的,她不能迁怒。就像这头顶的天,蔓延的边界是有限的,四面八方都被山顶截断,想要看见山外的天,他们要爬上高高的山顶,还要爬上山顶的树,但也不一定能看得见很远,山外还有山。他们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更多的时候,是压根没那个意识。
  “走啊,发啥呆。”年婶子敲她一下。
  陶椿没作声,她脑子里的念头越来越清晰,她想要当上下一任陵长。
  “娘,椿妹子,饭都好了,你俩这是要去哪儿?”胡二嫂出来问。
  “去你姑奶家里一趟,一会儿就回来。”年婶子说。
  “椿妹子,我做了你的饭,待会儿来这儿吃饭啊。”胡二嫂交代。
  陶椿应一声好。
  出了院子,年婶子遇见两个儿子回来,他们娘三个唠几句,末了,胡家全背上老娘,跟陶椿一起往山上走。
  胡阿嬷住的地方高,开门就能看见远处的陵殿,也能看清山下陵户们的房屋,所以陶椿她们还没靠近,她就发现了。
  “我姑奶看见我们了,她出来了。”胡家全说。
  陶椿抬头看过去,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太太站在门前,山上风大,她也没瑟缩,看着年纪不轻了,腰没佝,肩没塌,穿着朴素,但气势不弱,不愧是伺候过公主的老人。
  “姑母,您吃饭了吗?”年婶子落地问。
  “用过饭了。我猜就是你,进来吧,怎么这会儿过来了?有急事?”胡阿嬷拄着拐往屋里走。
  年婶子摆手叫二儿子留下,走了两步,她想起来老头子要把陵长的位置传给他,她又招手叫他也跟上来。
  “娘,我就不进去了,我刚从牺牲所出来,脚上踩的还有猪屎,身上臭烘烘的,别踩脏了我姑奶的地方。”胡家全不愿意进去,他对这个姑奶发怵,害怕她那双充斥着打量和挑剔的眼睛,与其进门遭嫌弃,他宁愿站风雪地里挨冻。
  年婶子恨铁不成钢,但这
  会儿也顾不上他,她牵着陶椿跟进散发着檀香的耳房,见老太太拨着香炉,她开口说:“姑母,这就是陶椿,我带她来见见您,也是有事求您。”
  “胡阿嬷好。”陶椿问好。
  “走近点,我仔细瞅瞅。”胡阿嬷招手,她眯着眼多瞅两眼,这个小媳妇长了个圆润的脸盘子,是个有福气的相,眉眼长得也好,是个聪明人,挺招她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