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大哥大嫂,你们吃饱了就打水洗洗,身上暖和了回屋里睡一觉,晚饭好了我们喊你们。”陶椿说,“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先放外面,明天歇过劲了再收拾,正好陵里明天要着手洗番薯磨浆,到时候拉过去直接倒水里,也免得他们搬进粮仓还要往外搬。”
“明天洗番薯磨浆?我们回来的巧。”姜红玉喝口水,说:“雪橇上有一袋菜,老三去搬下来,免得搁一夜冻坏了,其他的不拿,我明天收拾。”
邬常安应一声。
“牛要喂。”邬常顺提醒。
邬常安从后锅舀半桶热水提出去饮牛,刀疤脸不在,他把牛牵到牛棚让它歇一歇。
柴房面朝北,屋里又暗又冷,陶椿端着水盆去仓房拔鸟毛。一只鸟还没拔干净,邬常安扛个麻袋进来了,看形状,里面装了半袋的萝卜,解开绳子,一颗大白菜掉了出来。
邬常安把白菜摞在墙根,半袋带土的萝卜倒筐里,上面用麻袋盖着,免得冻坏了。
“之后别再提我们从我娘家带了多少熏鹅熏鸡回来,免得大嫂面子上不好看。”陶椿提醒他。
“晓得了。”邬常安拍掉手上的泥,坐下继续缝靴子。
仓房跟灶房正对着,陶椿看姜红玉端一盆热水进屋,不一会儿,院子里泼出来一盆水,之后院里就安静下来了。
“我大哥大嫂刚成亲的时候,也不晓得嫌不嫌家里的人碍眼。”邬常安低声说,他哥嫂回来了,他莫名有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肯定嫌弃,是我我也嫌弃。”陶椿斜他一眼,调侃说:“新婚丈夫巡山回来还要陪怕鬼的兄弟睡觉,大嫂要是婚前知道这个事,指定不愿意嫁过来。”
“那你可猜错了,没有我,大哥估计娶不到大嫂。”邬常安还有点得意,“他俩在山外念书的时候认识的,我大哥在学堂里念叨他有个怕鬼的弟弟,大嫂这才对他有印象。”
“那估计是大嫂觉得你们家兄友弟恭,认为大哥人品不错,才嫁了过来。”陶椿推测。
“可能吧。”邬常安握着铁针在头发缝里戳一戳,他循着鞋底上钻的眼扎进去,针头费力地刺破貂皮,绳子拉出的声音欻欻响。
陶椿把鸟在水里涮一
涮,她偏头看他的动作,说:“做靴子还是个费力的活儿,手上的力气小一点,针头就刺不破皮子。”
“我做,不叫你做。”
被勘破言外之意,陶椿绷不住笑出声。
屋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仓房里哪怕开着门也看不清了,陶椿和邬常安放下手上的活儿去灶房做饭。
陶椿做饭的时候,邬常安坐灶下烧火,对着火光,他把剩下的两只鸟收拾了,毛拔干净,两只麻雀一手可握。他嘀咕说:“不划算,费了老鼻子的劲,这两坨肉还不够打个牙祭。”
“鸟肉好吃,等我做好了你看划不划算。”在吃鸟一事上,陶椿极有经验,她指挥他把鸟腹剖开,鸟内脏扔给狗,骨架泡出血水埋雪堆里冻着。
等邬常安忙活完了,他去喊哥嫂起来吃饭,听到有人应声,他去灶房等着。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出门一看,卧房的门还关着,里面也没动静。
“算了,不喊他们了,让他们睡,饭留一半搁炉子上,他们夜里饿醒了再吃。”邬常安进屋说,“累狠了,这会儿醒了也是难受,少吃顿饭不会饿坏,让他们睡。”
陶椿跟邬常安简单地吃过晚饭,喂过狗,把剩下的饭都放火炉子上温着,两人回屋睡觉了。
*
隔天,邬常安和陶椿醒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老大两口子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了,二人把昨晚的剩饭吃了,又给他们做了早饭,疙瘩汤配醋溜白菜梆。
“可算吃到新鲜的叶子菜了,大嫂,我们明年也种半亩白菜。”陶椿说。
“她家那边有个山洞,洞口歪斜着向下,里面通风又暖和,陵里的白菜萝卜都放在洞里,所以搁得久,我们这边种白菜冻坏的多。”邬常顺说。
“冻坏就冻坏,十棵能吃到两棵也行,坏的剁了喂鸡,鸡不嫌弃。”陶椿指邬常安一下,“他还惦记着养鹅,鹅吃菜叶子厉害,多少都能吃完。”
“鹅肉是香。”邬常顺说。
说着话,饭也吃完了,邬家兄弟俩赶着牛把换回来的番薯和米面送去演武场。
陶椿跟姜红玉留家里没出门,姜红玉把脏衣裳脏鞋拿出来洗,陶椿站在家门前挽弓射箭,目标是寒风里晃动的杂树枝、扔着鸡毛鸟毛的雪堆、从屋顶路过的孤鸟……
“大嫂,你们回来的时候,小核桃的病好没好?”陶椿问。
“好了,我们就是等她病好了才回来。”
“你们走的时候她哭没哭?”
“哪会不哭,哭也不行,路上太冷了,不敢带她回来。下一年下雪天再回娘家,我把她留在她姑姑家,不带她去了。”孩子没跟回来,姜红玉总有点不踏实,心还是悬着的。
“要不等粉条做完了,让大哥再送你回去?你们一家在康陵过年,年后天暖和了再回来。”陶椿出主意,“小核桃才三岁,又离家又离爹娘,她可能要哭好一阵子。”
“明天洗番薯磨浆?我们回来的巧。”姜红玉喝口水,说:“雪橇上有一袋菜,老三去搬下来,免得搁一夜冻坏了,其他的不拿,我明天收拾。”
邬常安应一声。
“牛要喂。”邬常顺提醒。
邬常安从后锅舀半桶热水提出去饮牛,刀疤脸不在,他把牛牵到牛棚让它歇一歇。
柴房面朝北,屋里又暗又冷,陶椿端着水盆去仓房拔鸟毛。一只鸟还没拔干净,邬常安扛个麻袋进来了,看形状,里面装了半袋的萝卜,解开绳子,一颗大白菜掉了出来。
邬常安把白菜摞在墙根,半袋带土的萝卜倒筐里,上面用麻袋盖着,免得冻坏了。
“之后别再提我们从我娘家带了多少熏鹅熏鸡回来,免得大嫂面子上不好看。”陶椿提醒他。
“晓得了。”邬常安拍掉手上的泥,坐下继续缝靴子。
仓房跟灶房正对着,陶椿看姜红玉端一盆热水进屋,不一会儿,院子里泼出来一盆水,之后院里就安静下来了。
“我大哥大嫂刚成亲的时候,也不晓得嫌不嫌家里的人碍眼。”邬常安低声说,他哥嫂回来了,他莫名有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肯定嫌弃,是我我也嫌弃。”陶椿斜他一眼,调侃说:“新婚丈夫巡山回来还要陪怕鬼的兄弟睡觉,大嫂要是婚前知道这个事,指定不愿意嫁过来。”
“那你可猜错了,没有我,大哥估计娶不到大嫂。”邬常安还有点得意,“他俩在山外念书的时候认识的,我大哥在学堂里念叨他有个怕鬼的弟弟,大嫂这才对他有印象。”
“那估计是大嫂觉得你们家兄友弟恭,认为大哥人品不错,才嫁了过来。”陶椿推测。
“可能吧。”邬常安握着铁针在头发缝里戳一戳,他循着鞋底上钻的眼扎进去,针头费力地刺破貂皮,绳子拉出的声音欻欻响。
陶椿把鸟在水里涮一
涮,她偏头看他的动作,说:“做靴子还是个费力的活儿,手上的力气小一点,针头就刺不破皮子。”
“我做,不叫你做。”
被勘破言外之意,陶椿绷不住笑出声。
屋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仓房里哪怕开着门也看不清了,陶椿和邬常安放下手上的活儿去灶房做饭。
陶椿做饭的时候,邬常安坐灶下烧火,对着火光,他把剩下的两只鸟收拾了,毛拔干净,两只麻雀一手可握。他嘀咕说:“不划算,费了老鼻子的劲,这两坨肉还不够打个牙祭。”
“鸟肉好吃,等我做好了你看划不划算。”在吃鸟一事上,陶椿极有经验,她指挥他把鸟腹剖开,鸟内脏扔给狗,骨架泡出血水埋雪堆里冻着。
等邬常安忙活完了,他去喊哥嫂起来吃饭,听到有人应声,他去灶房等着。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出门一看,卧房的门还关着,里面也没动静。
“算了,不喊他们了,让他们睡,饭留一半搁炉子上,他们夜里饿醒了再吃。”邬常安进屋说,“累狠了,这会儿醒了也是难受,少吃顿饭不会饿坏,让他们睡。”
陶椿跟邬常安简单地吃过晚饭,喂过狗,把剩下的饭都放火炉子上温着,两人回屋睡觉了。
*
隔天,邬常安和陶椿醒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老大两口子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了,二人把昨晚的剩饭吃了,又给他们做了早饭,疙瘩汤配醋溜白菜梆。
“可算吃到新鲜的叶子菜了,大嫂,我们明年也种半亩白菜。”陶椿说。
“她家那边有个山洞,洞口歪斜着向下,里面通风又暖和,陵里的白菜萝卜都放在洞里,所以搁得久,我们这边种白菜冻坏的多。”邬常顺说。
“冻坏就冻坏,十棵能吃到两棵也行,坏的剁了喂鸡,鸡不嫌弃。”陶椿指邬常安一下,“他还惦记着养鹅,鹅吃菜叶子厉害,多少都能吃完。”
“鹅肉是香。”邬常顺说。
说着话,饭也吃完了,邬家兄弟俩赶着牛把换回来的番薯和米面送去演武场。
陶椿跟姜红玉留家里没出门,姜红玉把脏衣裳脏鞋拿出来洗,陶椿站在家门前挽弓射箭,目标是寒风里晃动的杂树枝、扔着鸡毛鸟毛的雪堆、从屋顶路过的孤鸟……
“大嫂,你们回来的时候,小核桃的病好没好?”陶椿问。
“好了,我们就是等她病好了才回来。”
“你们走的时候她哭没哭?”
“哪会不哭,哭也不行,路上太冷了,不敢带她回来。下一年下雪天再回娘家,我把她留在她姑姑家,不带她去了。”孩子没跟回来,姜红玉总有点不踏实,心还是悬着的。
“要不等粉条做完了,让大哥再送你回去?你们一家在康陵过年,年后天暖和了再回来。”陶椿出主意,“小核桃才三岁,又离家又离爹娘,她可能要哭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