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郎中端着茶碗走过来,眼睛也一直朝殿外看着,“昨日董郎中和胡郎中还聊起今日上衙后要做的工作呢,他们今日应该是当值的,就是到了这个时辰,人不知道为何都还没到。”
  盛紘的心倏地往下沉,他在梁郎中诧异的目光中奔出殿外。
  盛紘走访了六部衙门,发现各部都是空空的,只来了寥寥几个官员,盛紘的心瞬间跌落谷底,沉甸甸的。那些官员怕是都凶多吉少了!
  今日的汴京城的首府衙门的人都忙的脚不沾地,昨日流寇之事还没有头绪,虽移交给禁军去查,可门外还围着许多百姓,等着官府给说法。
  这就已经够衙门忙活的了,便自衙门开门后,来报案的人就没断过,死的还都是朝廷官员,曹府尹带人去了一个官员家中,发现那官员是被利刃一刀毙命,干净利落,也几乎没有惊动府中其他人,其他殒命的官员也都跟这个情况差不多,有些逃过一劫的官员大多是不在家中,是身边人替他们遭了灾。
  此事非同小可,不是他一个府尹能担得起的。是以,曹府尹一道折子呈到了皇帝案前。
  …
  皇后看着案前的折子,想着之前收到的消息,再望着殿前跪着的许得胜,心里做了决定。
  第139章 风雨欲来
  皇后急召心腹大臣入宫,众大臣早就候在宫外了,就等着皇后召见呢。
  到了大殿内,齐国公和许得胜已经候在一旁了。几位大臣互相交换过眼神,都对昨日邕王府的事有所耳闻,是陛下下旨救了那一家,可是陛下病重,那这恩人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此时,齐国公出现在这里也就合理了。
  大臣们也不避讳齐国公,纷纷禀奏,将昨日到今晨发生的事又陈述了一番,认为形势严峻,恐有大危机。
  皇后也不打断他们,就见静静听着,等众臣说完了,她才缓缓开口:“你们所陈之事,本宫已经知晓。”
  皇后说完这句话,大臣们都看向齐国公,心想齐国公往日看着不显山不露水,这时候表忠心倒是积极。
  无视下面的眼神官司,皇后叫许得胜上前,“许将军,把你知道的再给各位爱卿说一说。”
  众大臣听完许得胜的叙述后,无不面色凝重,彼此间传递着无声的默契。他们是皇后的人,邕王自然不会在明面上拉拢他们,他们素来也知道邕王并非善类,但此番揭露的真相,仍让众臣惊愕不已,未曾料到邕王竟敢如此胆大妄行,无视朝纲法纪。
  一股后怕之情悄然在众臣心中蔓延,暗自庆幸平日里行事谨慎,未曾轻易开罪于邕王,否则在这波突如其来的清洗风暴中,恐怕难以全身而退。又念及自已年岁已高,仕途沧桑,或许正是这份资历与经验,让邕王在策划此番行动时,尚存几分顾忌,未将他们列为首要清除的对象。
  传阅着首府衙门的曹府尹递上来的折子,看着上面那些不幸遇难官员的名单,众臣心中五味杂陈。这些被杀的官员职位都不高,不知道是得得罪过邕王还是被邕王杀鸡儆猴了。
  “众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上首的皇后似是不经意的一问。
  “臣以为,此人一人的证词不足以给邕王定罪,当务之急还是要找到邕王所囤的兵马啊。”
  “臣附议,此事还需暗中进行,以防邕王觉察,狗急跳墙。”
  “邕王所图甚大,以防万一,娘娘可多调些人手,保护陛下和娘娘。”
  “京中官员被杀之事,还应让曹府尹彻查,动静越大越好,可以混淆视线,方便暗中查找兵马。”
  “邕王野心勃勃、心怀叵测,趁着陛下病重,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还望娘娘早做决断啊!”
  皇后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似是在权衡每一句话的分量,片刻后,她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卿家所言极是,此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容有丝毫懈怠。”
  “本宫虽为后宫女子,但陛下垂危,本宫当替陛下好好守住我大宋江山。本宫会即刻密令御林军加强皇宫内外警戒,确保陛下与本宫之安全,同时,也请诸位爱卿小心防范,以免遭其暗算,本宫还要仰仗诸位爱卿相助啊。”
  “至于寻找邕王藏匿的兵马之事,确需谨慎行事,既要避免打草惊蛇,又要确保尽快掌握确凿证据。本宫会指派亲信之人,秘密调查,并与曹府尹联手,明面上彻查官员被杀案,实则借此机会暗中探查邕王动向。”
  “此外,邕王所图非小,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危机,更要未雨绸缪,考虑长远。本宫会提议陛下,加强各地驻军之间的联系,确保一旦有变,能迅速平定。”
  言罢,皇后目光扫过众人,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威严。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表示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
  盛家,明兰休息过后,养足了精神,又来前院看荣飞燕,她心中还挂念着荣飞燕的安危。
  “橙子姐姐,荣姑娘可醒来过?”明兰的声音里透着关切,她望向一旁百无聊赖的橙子。
  橙子凑过来,“荣姑娘还未曾醒过,药都是慢慢喂下去的。不过大夫说多亏了姑娘你及时将那毒血挤出,毒性并未深入骨髓,只是高烧未退,需得时日调养。大夫开了解毒的方子,又煮了退烧的药,都给荣姑娘喂下了。不过荣姑娘受了惊吓,又一夜颠簸,所以迟迟不醒来,等她休息好了,身子缓过来,就会醒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