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马识途,老车也认路。许千挂着耳机放空自己,沿着街道胡乱操纵方向。回过神来,正等在北高旁边的红灯下。
  你也想念这里吗?这一段路,那一群人。过去的时光。
  她不愿意做个怀旧的人,想快速骑过去。但是红灯亮着,又不能走。抬起手腕看看时间,马上要到傍晚的休息了。学生老师都去吃饭,离得近的可以回家。今天是周四,路帆没有晚自习。吃完饭,再回班级照看一会儿,等到上晚课的老师过来,她就可以走了。
  那就等等吧。等她出来,送她回家。
  门口行人不少。这里的人们还是和以前一样,把北高当作城市唯一的希望。她以前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北安除了北高,再没什么可以夸耀。
  可是她走出去了,看到了更广大的世界。回过头,北高似乎也没什么值得追捧的。它只是全国千千万万所以高考为最终目的的高中之一,可能成绩更好一点,倒也没那么好;可能学生的水平更高一点,倒也没那么高。
  反而是那些一直被这里的人们淡忘乃至厌倦的东西——比如午后的安逸,比如低廉的物价,比如夏末早秋渐凉的天气——更让漂泊在外的游子难以忘怀。他们怀念的,她怀念的,是一份朦胧的感觉。触摸不到,量化不了。就像这里的回忆带给你的那份萦绕在心头的情绪一样,你说不出来,可它就在那儿。从生到死,从不曾消散。
  她不愿意离开这里。即便是现在,覆水难收,她还在乞求一个改悔的机会。是因为路帆吗?或许。留下来,就能留在路帆身边。只因为路帆吗?倒也不是。
  可能她只是在畏惧改变吧。那种,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改变。
  那夜以后,这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究竟是爱这座城市本身,还是爱那份一成不变带来的安稳?同样的,现在的她,究竟是依然深爱着路帆,还是爱着那种爱的感觉?她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像一个习惯。她习惯了爱路帆,习惯了想着她、惦念她。一切都被惯性驱动,却没有了本身的力量。
  或许是因为路帆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让她尝尝患得患失,时而觉得这份感情真实可感,时而又觉得这只是一场颅内的高潮。
  果然啊,一份不确定的感情,真够折磨人的。
  手指摩挲着车把,没有留意到红灯转绿。等到又一个红灯亮起,她才回过了神。抬头看看,无奈地叹气,只好等待下一次通行的机会。
  隔着围墙,能听见校园里的喧闹声渐渐大了起来。这是下自习了,学生们说说笑笑地往食堂去,和当年的他们别无二致。校门开了,一辆辆车子骑出来,涣散的人群也从里面向外涌。人流里,一个身影格外不同:贴着墙根,走一会儿,停一会儿,皱着眉头,抬头看看又低下,像是担心天会掉下来一样。
  许千一下子走了神。虽然她从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过自己,但她能猜到,当年刚上高中的时候,她就是这样的。浑身上下一股忧郁气质,谁看了都觉得不开心。
  你在烦恼什么呢?当年的我,又在烦恼什么呢?
  绿灯亮起,她一步蹬出去,在校园门口转了个弯,停在对面的空地,找了个台阶坐下,一边看着,一边等路帆。
  过了十几分钟,吃过饭的学生陆续回来了。许千又看到了那个像她的孩子。这一次不是因为那份相似的忧郁,而是因为她身边站着的人。
  那是路帆。几乎和记忆中的片段完全重叠,她和那个学生并肩走着,手腕轻轻搭在她的肩上,微微侧头,在说些什么。
  那是你的学生吗?新一年的、需要关爱的学生?
  她以为她会愤怒。等待着,却没有。恰恰相反,心里竟然是一种“本该如此”的释然。仿佛尘埃落定,猜测终被证实。
  你是老师啊。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导学生。每一年,你都会接触到新的学生。我这么普通的人,你也会一次又一次遇到。他们和我是一样的,孤僻、内向、敏感,容易动情。你靠近指引,翩翩而来又翩翩而去,付出却不沾染,用情却不沉溺。
  许千看着他们走向校门,进入,消失,心里还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剧烈的波动。很奇怪,好像燃料被用尽,她的那些愤怒和委屈也在一次次声嘶力竭地哭诉中耗尽了。试图调动,竟无情可动。
  许千站起来,有种刚睡醒的感觉。她拍拍自己的脸,还是之前的平静。站在路口,穿过马路,来到校门前,仍旧没有起伏。
  这是怎么了?怎么感受不到那要命的爱了?
  操场上的人多了又少,随着上课铃的响起逐渐清空。她一个人站在大门口,惹得旁边的门卫频频注视。她也转过头,傻傻地看门卫。又回头,看看停在对面的车子。走过去,蹬开车踢,骑走了。
  一路上,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一些从没留心过的画面。手、脖颈、脸颊、眼角,那么熟悉,那么陌生。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明明总能见到,此时看着又好像是第一次见。干燥、皱纹、斑点、疤痕,层层叠叠,在眼前一次次闪过。
  她好像走进了一个迷宫里,出去需要密码。她隐约知道那个答案,但就是想不起来,于是困在里面绕了一圈又一圈,心急如焚。
  为什么不愤怒?为什么不见面?为什么想到她的衰老?
  为什么?为什么?
  想了一路,想不出原因。直到夜里躺在床上,折腾到凌晨,她才恍然大悟——那个正值青春的自己,苏醒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