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过这时候啊,还是不打扰的好。室内被阳光照得明亮,何荷允专心致志的念着书上的内容,躺在床上听着的人很平和,旁边仪器上的图谱全都平静而规律。
无论我们这些研究员对科学如何狂热,无论爆炸出再多的新成果,当成果去到普通人身上时,最终会回归到切切实实的平静。
似乎这样也不坏嘛。
念完那一段小故事,何荷允合上电子书,提议:“方秀,我们今天聊一聊如何?”
“嗯?……嗯。”
征得同意,何荷允帮她把床升高一点,调节成靠躺着的姿势。
何荷允坐在床边,语调尽量温和:“对于你自己的事,你有想起什么吗?”
方秀摇头:“没有。如果你们知道请告诉我。”
“我、我们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你的。”说着何荷允看了我一眼,示意让我过来。呵,终于想起我了吗。
我接着她的话说:“那时你被埋在冰层底下,何荷允把你挖了出来。”
说着,我把带来的一些东西排列在方秀面前的托盘上。把只有一只的登山手套和两个登山扣推到她面前:“可以断定,你是一名登山者,而且是有组织而登山的。你看,手套上还写着你的名字。”
“请问喜马拉雅山是……?”方秀问了个始料不及的问题,是啊,她记忆混乱,怎么可能记得。
“喜马拉雅山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那儿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能登上那里的都不是普通的登山者。”
“那么说我挺厉害的。”方秀微微笑道,虽然声音有气无力,倒是渗着丝丝乐观豁达。
“这些都是你的随身物品,有印象吗?”
方秀看着那几件旧物一阵,摇头说道:“对不起,想不起来。”
“不要紧。”我这才把那张残缺无法辨认的照片推到她面前,“那这个呢?”
作者有话要说: 苦闷的周六晚上啊,躲在家里更文。
很抱歉说了一大堆心理量表之类的东西……但你要相信这些都只是剧情所需的点缀而已~~我真的无意去考察那么多理论的东西……
☆、我很忙
方秀捏着那张陈旧破损的相纸看了几秒,非常疑惑,只问:“这是什么?”
我相信她是费尽全力去辨认了,不过这张烂纸片残缺成这样,谁都不可能看出是什么吧?
“它原本应该是一张照片。”我说,“从你身上找到的。由于腐蚀太严重,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无法还原出清晰的图像,只能看出应该是一个人的照片。”
方秀往后靠在床上,声音显得有点累:“连科技都还原不出的照片,我又怎么可能知道。”
“随身携带的照片,也许是个对你很重要的人,好好想想。”
“也许很重要吧。”方秀轻轻叹了口气,“我……想不起来。”
我和何荷允都不知说什么才好,沉默了一阵,方秀却换上了轻快的语调,说:“如果真那么重要,我迟早会想起的,不是么?”
意外的,倒是个乐观的人呢。
“那是,说不定过段时间就想起了。”何荷允回应她。
我又说:“说不定他(她)一直在找你呢,又或者在等你回去。”
我觉得我撒了个谎,她都已经失踪将近30年了,怎么可能还有人在找。
“那么说,我得赶快好起来才行,也更要拜托两位把我治好……”她毕竟身体还非常虚弱,这句话才说着说着,竟渐渐睡着了。
何荷允过去轻手轻脚的把床铺放平,帮她掖好被子。
等我们出了护理室,何荷允才说:“我并、并不希望她想起,与其面对28年空白,不如什么都忘了。”
我觉得她的话非常对,无可辩驳。
所有人都只从科研的角度考虑,想让解冻的细胞恢复尽可能多的功能,只有她总是从患者本身的角度去想。
见她沿着走廊往外走,我问她:“你去哪?”
“找古芝蓝。”
第二天,研究小组就开了个小会,古芝蓝宣布,既然方秀本人存在记忆障碍,干脆对其隐瞒沉睡28年的事实。其实这样也好,既然都不记得了,就没必要为这事烦恼。
前面说过了,为了学术保密,现在我们基本上算是把方秀藏起来的。就连她的日常检测和看护,也没有请外人来,全都是由何荷允代为处理。我觉得这样有点不太好,何荷允照顾得太周到了,反而不利于方秀自行复原。
不过,我也就说说而已,没有论据表明这个猜测的可能性。
这方面还只是其次的考虑,更头疼的是,当你的实验对象忽然活过来具备了人权,万一处理不好,那将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毁掉整个科研生涯!
这类事我们谁都没遇到过,虽然现在暂时把方秀藏起来,不过最终还是要处理的,到了我们成果要发布时,她就会曝光了。
此外,相比之这些人文伦理上的东西,我还有更多其它事要忙。一项研究除了核心的技术研发还有什么?就是数据!大把大把的无穷无尽的数据!而组织整理这些数据正是我的工作,大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我总是待在办公室里,对着各种数据和结构式一下子就一整天。有时不小心弄到太晚了,就干脆在办公室睡一觉。他们说,像我这样的,叫工作狂。其实我不太同意,至少古芝蓝比我还忙。
无论我们这些研究员对科学如何狂热,无论爆炸出再多的新成果,当成果去到普通人身上时,最终会回归到切切实实的平静。
似乎这样也不坏嘛。
念完那一段小故事,何荷允合上电子书,提议:“方秀,我们今天聊一聊如何?”
“嗯?……嗯。”
征得同意,何荷允帮她把床升高一点,调节成靠躺着的姿势。
何荷允坐在床边,语调尽量温和:“对于你自己的事,你有想起什么吗?”
方秀摇头:“没有。如果你们知道请告诉我。”
“我、我们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你的。”说着何荷允看了我一眼,示意让我过来。呵,终于想起我了吗。
我接着她的话说:“那时你被埋在冰层底下,何荷允把你挖了出来。”
说着,我把带来的一些东西排列在方秀面前的托盘上。把只有一只的登山手套和两个登山扣推到她面前:“可以断定,你是一名登山者,而且是有组织而登山的。你看,手套上还写着你的名字。”
“请问喜马拉雅山是……?”方秀问了个始料不及的问题,是啊,她记忆混乱,怎么可能记得。
“喜马拉雅山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那儿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能登上那里的都不是普通的登山者。”
“那么说我挺厉害的。”方秀微微笑道,虽然声音有气无力,倒是渗着丝丝乐观豁达。
“这些都是你的随身物品,有印象吗?”
方秀看着那几件旧物一阵,摇头说道:“对不起,想不起来。”
“不要紧。”我这才把那张残缺无法辨认的照片推到她面前,“那这个呢?”
作者有话要说: 苦闷的周六晚上啊,躲在家里更文。
很抱歉说了一大堆心理量表之类的东西……但你要相信这些都只是剧情所需的点缀而已~~我真的无意去考察那么多理论的东西……
☆、我很忙
方秀捏着那张陈旧破损的相纸看了几秒,非常疑惑,只问:“这是什么?”
我相信她是费尽全力去辨认了,不过这张烂纸片残缺成这样,谁都不可能看出是什么吧?
“它原本应该是一张照片。”我说,“从你身上找到的。由于腐蚀太严重,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无法还原出清晰的图像,只能看出应该是一个人的照片。”
方秀往后靠在床上,声音显得有点累:“连科技都还原不出的照片,我又怎么可能知道。”
“随身携带的照片,也许是个对你很重要的人,好好想想。”
“也许很重要吧。”方秀轻轻叹了口气,“我……想不起来。”
我和何荷允都不知说什么才好,沉默了一阵,方秀却换上了轻快的语调,说:“如果真那么重要,我迟早会想起的,不是么?”
意外的,倒是个乐观的人呢。
“那是,说不定过段时间就想起了。”何荷允回应她。
我又说:“说不定他(她)一直在找你呢,又或者在等你回去。”
我觉得我撒了个谎,她都已经失踪将近30年了,怎么可能还有人在找。
“那么说,我得赶快好起来才行,也更要拜托两位把我治好……”她毕竟身体还非常虚弱,这句话才说着说着,竟渐渐睡着了。
何荷允过去轻手轻脚的把床铺放平,帮她掖好被子。
等我们出了护理室,何荷允才说:“我并、并不希望她想起,与其面对28年空白,不如什么都忘了。”
我觉得她的话非常对,无可辩驳。
所有人都只从科研的角度考虑,想让解冻的细胞恢复尽可能多的功能,只有她总是从患者本身的角度去想。
见她沿着走廊往外走,我问她:“你去哪?”
“找古芝蓝。”
第二天,研究小组就开了个小会,古芝蓝宣布,既然方秀本人存在记忆障碍,干脆对其隐瞒沉睡28年的事实。其实这样也好,既然都不记得了,就没必要为这事烦恼。
前面说过了,为了学术保密,现在我们基本上算是把方秀藏起来的。就连她的日常检测和看护,也没有请外人来,全都是由何荷允代为处理。我觉得这样有点不太好,何荷允照顾得太周到了,反而不利于方秀自行复原。
不过,我也就说说而已,没有论据表明这个猜测的可能性。
这方面还只是其次的考虑,更头疼的是,当你的实验对象忽然活过来具备了人权,万一处理不好,那将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毁掉整个科研生涯!
这类事我们谁都没遇到过,虽然现在暂时把方秀藏起来,不过最终还是要处理的,到了我们成果要发布时,她就会曝光了。
此外,相比之这些人文伦理上的东西,我还有更多其它事要忙。一项研究除了核心的技术研发还有什么?就是数据!大把大把的无穷无尽的数据!而组织整理这些数据正是我的工作,大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我总是待在办公室里,对着各种数据和结构式一下子就一整天。有时不小心弄到太晚了,就干脆在办公室睡一觉。他们说,像我这样的,叫工作狂。其实我不太同意,至少古芝蓝比我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