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奇终归是第一次给沈攸理帐,需要有人带着熟悉各处产业,赵嬷嬷便是合适的人选。
  “这几日下来,除了其他城郡的产业暂未能实实在在地去看过之外,临安城里的这些,已经全都交接给方管家了。”
  “郊外那处庄子的人近半年来做假账,瞒报庄子田地收入,方管家已经收齐了证据,把人押去京兆尹了。”
  沈攸仔细听赵嬷嬷说着,“老奴瞧着,那方管家确是个有手段的。”
  这一招也同时震慑了那些看管其他产业的人,有些人为了求一个从轻发落的机会,主动将过往有的一些小偷小摸行为主动报出。
  闻言,沈攸点了点头,方奇的能力她自是信得过的。
  绕过廊道,便来到前院,沈攸和赵嬷嬷默契地止住话头,两人一前一后迈步入了花厅。
  原本坐在圈椅之上饮茶的陈秋蓉看到来人,面上堆起笑,“大姑娘来了。”
  “要告诉你个好消息。”
  第14章 莫再纠缠我
  “夫人。”
  沈攸朝陈秋蓉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没有应她的话,等着她自己说下去。
  陈秋蓉唇边笑意凝了一瞬,又很快扬起眉眼道,“之前大姑娘同意了相看之事,这段时日我便一直忙于此。”
  她在侍女的搀扶下又坐回圈椅上,笑得极有长辈慈和之范,“那工部司郎中的长子我见过,是个不错的孩子,性情温和,且品貌端正,若是大姑娘同意,不日便可安排见面。”
  工部司郎中,从五品,倒是比之前的那个侍御史职位要高上一些。
  沈攸在心底轻笑一声。
  她想起此前在书房门口听到的沈耀和陈秋蓉的谈话,当时沈耀觉得李育之父官职太低,如今这工部司郎中,想来大概率也是入不了他的眼的。
  但从从六品变成从五品,好歹往上升了升,陈秋蓉拿到沈耀面前去说,也不至于太难看。
  这便是陈秋蓉的高明之处。
  沈香凝还未出嫁,有沈攸在,她必然是想着先将这个有可能影响到她女儿挑选夫婿的和离女先嫁出去。
  但她又不想沈攸嫁得好,以防将来压过沈香凝一头,因此只能在男方家中官职这件事上下手。
  侍御史和工部司郎中...
  倒真是为难她了。
  不过这些向来不是沈攸所在意的,只要握紧属于自己的产业,她无论嫁给谁,日子都不会难过到哪里去。
  但左右是下半辈子的事,沈攸必然还是想着选个至少看起来合眼缘一些的郎君。
  她缓缓勾唇,笑得清婉温柔,“不知那工部司郎中家中的意思如何?”
  “大姑娘放心,”陈秋蓉挺了挺脊背,“他们家求之不得。”
  其实,哪里有什么求之不得?
  谁人能毫无芥蒂地娶回一个曾经嫁给过小镇猎户的女子?
  左右不过是看中沈攸这侯府嫡长女的身份。
  但这话陈秋蓉自然不可能说。
  她笑了笑,“我也是确定了他们有此意向,才会同你和主君商量。”
  “主君亦对那郎君有些印象,还夸他仪表堂堂,彬彬有礼呢。”
  闻言,沈攸微微颔首,再抬眸时,轻声道,“既然父亲和夫人都觉得这工部司郎中之子不错,那便见上一见。”
  “好好好,”陈秋蓉本还以为需要再费些口舌,没想到沈攸这么快就答应了,眼底的笑倒是多了些真实的高兴,“工部司郎中姓陈,他家大公子名华锐。”
  “大姑娘若是有空,那便明日安排见面如何?”
  沈攸垂眸饮着茶,道,“既如此,便定在之前去过的碧露轩吧。”
  陈秋蓉眼尾陡然跳了下。。
  沈攸故意将相看地点定在碧露轩,是想要借机隐喻敲打些什么事情吗?
  “夫人觉得可好?”
  不过沈攸没给她太多思考的时间,问了几声。
  陈秋蓉便也就应了下来,“好,那我待会儿派人送信去陈府知会一声。”
  “劳烦夫人了。”
  “一家人,何来劳烦之说。”
  正事谈完,沈攸也没想着再同陈秋蓉待在一起,于是起身朝她点了点头,直接回了闻桂院。
  ***
  翌日,碧露轩。
  夏日和煦,碧露轩门前街道上依旧热闹。
  沈攸带着紫藤,熟门熟路地上了楼梯来到厢房门前。
  紫藤上前敲门。
  房门应声而开,屋里头的窗牖大敞着,过堂风轻拂,直接吹动姑娘的裙摆。
  系在她腰间的香囊随着她的走动轻晃,有淡淡的桂花龙井香散出。
  陈华锐滞了滞才反应过来,连忙拱手作揖,又做了个往里请的手势,“早听闻沈大姑娘花容月貌,玉姿清雅,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在下唐突,还望沈大姑娘海涵。”
  他指的是自己愣在原地,忘记请她入内的事。
  沈攸领着紫藤抬步入内,温声道,“陈公子多礼了。”
  姑娘不止容貌昳丽,就连声音也是这般好听。
  陈华锐眼底的满意越发明显,心道,虽然是个和离女,但光是承德侯府嫡长女这个名头,娶回家即使只是摆着都是极好的。
  更何况,还是相貌身姿如此出众的侯府嫡长女。
  在他打量沈攸的同时,沈攸亦不动声色地扫了他一眼。
  陈秋蓉有句话说得倒是不假,陈华锐的长相确实称得上是俊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a>|天作之合甜宠文


章节目录